《婚姻故事》婚姻故事:我愛你,那沒有任何意義

2020-10-12 一路狂奔的小鹿

2019年的得獎熱門《婚姻故事》,是一位男性導演的女性題材佳作,對男女主角報以冷靜的同情,平淡細膩的表現人物內心世界。作為故事主線,對簿公堂的「美國式離婚」讓人想起三十年前的經典電影《克萊默夫婦》。三十年過去了,不管「女權」的口號喊得多響亮,歷史還是驚人的相似。

情節非常簡單:結婚十多年的一對夫妻,同在紐約百老匯的劇團工作,妻子以前是一位電影明星,現在充當劇團主演,丈夫則是評論界眼中冉冉升起的新銳導演。直到有一天,妻子突然帶著兒子回到洛杉磯,想重新開始自己的影視生涯,並與已經出軌的丈夫離婚。

故事節奏的起承轉合被男女主角的情感起伏串聯起來:看似決絕的妻子,對丈夫仍然眷戀不舍,卻又不得不在離婚拉鋸戰中用盡心機,並逐漸找回對職業生涯的自信。

習慣了自我中心的丈夫,一開始顯得無助、茫然,進而不惜一切代價爭奪兒子的撫養權,影片最後是一個溫暖的尾巴,符合成年人的體面。然而直到最後,也沒有任何暗示男主的性格會發生根本上的轉變。

這張已經成為夫妻吵架的經典配圖:

在這段婚姻中,丈夫始終處在主導者的地位,掌握思考與決定的權力,而他對妻子的需要更多的是情感方面。影片開頭,夫妻兩人在做調解諮詢,各自寫下(並用畫外音朗讀)對另一方的優點:

在丈夫眼中,妻子善解人意、喜歡照看兒子、能為家人製造驚喜,但是總有些粗心大意,也沒有提到她作為演員的業務水平如何。在妻子眼中,丈夫是個導演天才,像劇團的大家長,言行舉止甚至穿衣打扮都比其他男人優秀,可以說是帶著崇拜的眼光。

在同一個地點生活、工作,似乎是外人眼中珠聯璧合的一對,兩個人的權力和名望呈現此消彼長的狀態:一開始,妻子是小有名氣的女演員,她的「流量」為這個小劇團帶來了最初的觀眾,她放棄了在好萊塢的演藝事業,跟隨丈夫在紐約一心經營劇團。

為了丈夫創作的戲劇,他們曾經帶著兒子在哥本哈根定居一年,丈夫卻從不考慮在洛杉磯的演出機會,也不在意妻子想嘗試做導演的願望。(導演這一職業本身,即暗示著對於生活的完全掌控。)

戲中戲:妻子在舞臺上表演

然而兩人並非對等的合作關係,那是「他的」劇團,不是「他們的」。這一點,從影片開頭及種種細節即可看出:劇團排練,從服裝道具到舞檯燈光,全部需要請示男主,而女主離開紐約,他們只需要換一個女演員,仍然可以繼續登上百老匯的舞臺——可見女主平時在劇團的重要性。

電影前十分鐘是一場演出結束後,兩人還在冷戰,女主忍不住問男主,對自己剛剛表演的看法(諷刺的是,女主剛在舞臺上扮演的是戀父的厄勒克特拉),男主一本正經的拿出小本本說了兩條。

女主轉而問他,對自己即將參演的電視劇的看法,男主一邊不屑的說「你知道我從來不看電視劇」,一邊百無聊賴的盯著面前的電視屏幕。面對男主的敷衍,女主一臉難以置信……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天之後,男主就憑藉自己的導演作品得到「天才獎」,正要遞上離婚起訴書的女主熱情的擁抱了他,掩飾不住喜悅和驕傲。

離婚後自己買一套大house,這個底氣不是誰都有

離婚後,女主從一個只能出演試播集的小演員,成功轉型為獲獎導演。「執導」的不僅是電影,也是自己的人生。從可以被輕易替換的角色,到不可或缺的導演,女主職業身份的轉換代表著自我價值的重新發掘,跳出從屬地位、掌握事業和人生的主導權。

「過度闡釋」一下:他汲取了她的力量,從她的表演中獲得靈感——這似乎是藝術創作中常見的慣例,導演往往採用自己的伴侶做主角——而她則漸漸萎縮、封閉,她生活的邊界就是他的世界,丈夫的劇團是她事業生涯的全部。

不可否認,他愛她,否則不會在兩人爭吵後痛哭流涕(全片演技大爆發的高潮之一),但他對她的愛,是以「主導者」的身份作為前提的,他不認為她可以給出思想上的建議,根本不屑於考慮她成為導演的可能性,他們的親密關係是情感上的慰藉,而不是智識上的平等對話

在《星戰7》中摘下面具醜哭一片的亞當·德賴弗,其實是個好演員,我印象比較深的是2016年賈木許的《帕特森》裡,他扮演酷愛寫詩的男主角:一個孤獨、沉默卻擁有細膩內心的小鎮青年。

寡姐能在《喬喬的異想世界》裡讓人笑中帶淚,也能駕馭《婚姻故事》的大段獨白(女主在律師辦公室講述夫妻情感,長達5分鐘的長鏡頭),讓人深陷其中而不覺突兀,完全沒有過分誇張的動作表達,面部表情豐富而自然。不愧是我女神!

在故事進展的表層之下,是電影中的「敘事權力」的轉移:以女主向男主遞交離婚文件為分界點(女主的母親家裡那場混亂的喜劇),前三分之一是以女主作為講述視角,偏重從「她」的感受出發:

她為了丈夫定居紐約,她發現自己漸漸被漠視,她感覺自己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她的缺點在丈夫眼中被放大,而她對丈夫的依賴卻日益增加。

男主接過離婚起訴書之後,鏡頭語言中「他」變成了視角人物:他在得獎之時被妻子擺了一道,他被剝奪了兒子的撫養權,他被捲入一場身不由己的離婚官司,還要應對一個「家庭督導員」的家訪調查……

觀眾的代入感和同情心不知不覺的轉移到男主身上:手足無措又深愛兒子的父親,苦苦支撐劇團的獨立藝術家,面對妻子背叛、高額訴訟費的無辜前夫。

於是,他劈腿劇團舞美的事被淡化了,兒子對他態度冷淡的原因也沒有深挖。夫妻兩人看似平均的敘事策略啟發觀眾的遐想,最終還是偏重於男主的個人成長。

好在,導演巧妙的利用一出「戲中戲」,讓夫妻兩人在不同的場景下,演唱了音樂劇《夥伴們》中的不同唱段:女主是在慶祝離婚的家庭聚會上,與母親、姐姐一起;男主則是在離婚後與劇團夥伴一起,獨自唱起Being Alive(歌詞很有意思,關鍵詞:alive but alone)兩人各自說出內心獨白,引起觀眾的遐想和反思。

開頭女主不願意在諮詢室裡讀出男主優點的原因,最後,她寫的話才被男主發現。

最後一個場景,我總覺得稍顯刻意:第二年的萬聖節,男主再次來到女主的母親家裡。這時女主已經成為一名好萊塢導演,且有了新男友。最後男主抱著兒子離開的時候,女主忍不住蹲下身為他繫鞋帶。

雖然,這個細節打動了很多人,為全片打上一個溫情脈脈的印章,「我們沒有在一起,不代表我們不再相愛」。但這種愛的本身,仍然是不對等的,是女主一直在遷就。這樣寫沒有任何批判的意思。

因為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尤其是女人——在處理親密關係的時候,不可能像寫文章一樣清醒的置身事外,對每個細節條分縷析,闡釋其「意識形態」。愛上一個人可能只需要兩秒鐘,就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哪怕此後需要花費十多年的時間,找回自我,找回理性。

所以這依然是一部男性主導的電影,而我們也依然生活在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遵循著母親必須全天候完美、父親只需偶爾出現的傳統秩序。

相關焦點

  • 《婚姻故事》:當愛意逐漸枯萎,一切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當婚姻關係走向絕路,曾經的愛意都化作對於彼此的利刃,向對方最柔軟的地方刺去,這就是《婚姻故事》。導演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愛,親密和婚姻的故事,拋卻影片中離婚雙方的惡語相向,也能觸碰到彼此曾經歡樂美好的時光。
  • 《婚姻故事》我永遠不會停止愛他,即使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Oscar《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原始劇本-中文Moer劇本007-Oscar《婚姻故事
  • 《婚姻故事》揭露的婚姻關係:即使已經沒意義,我還是會繼續愛你
    而你,有沒有面對的勇氣?導演諾亞包姆巴赫新作《婚姻故事》,敘述一對夫妻如何從相互欣賞、相愛結婚,到最後貌合神離,繼而在離婚談判中暴露毫無遮掩的醜陋面貌,以及互相傷害的過程。你可以擁有情緒,那也是很正常的,但別任憑情緒主導你的行為還有決定。我以為有了孩子,這就是我們真正的產物了。也是我真正的產物。但好景不長,孩子本來就有自己的人生,他們一離開你的身體,就踏上離家的道路。我卻不屬於我自己。
  • 《婚姻故事》:離婚外衣下的愛情故事
    我看過有關愛情最好的電影,可能是斯派克瓊斯的《her》,用人機戀講愛情。沒想到,還能有一部電影用「離婚」講愛情,不僅不落窠臼,還一語破的。《婚姻故事》由亞當·德賴弗、斯嘉麗·詹森主演,講述的是一位熱門電視劇女演員,遇上了極具藝術才華的導演新秀,兩人一見傾心,並結為夫妻,生下一個可愛的兒子。
  • 婚姻故事|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
    原來,剛才美好的場景不過是追憶,是離婚調解師給這對關係瀕臨破局的夫妻的任務,是以「我之所以愛對方是因為……」起頭寫下的長信。這場戲不免讓人聯想到《飛屋環遊記》的開頭——歡樂的過往是兩個人相愛的證明,而現實早已物換星移。妮可甚至沒能讀完信,就賭氣離開了調解室,一時之間氣氛猶如冰窖。
  • 《婚姻故事》:「他沒有把我當成獨立於他以外的東西」 | 47條關於婚姻的忠告
    所有人都說不要輕易放棄,但是我想告訴我的孩子,面對一段走到盡頭的婚姻時,當痛苦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也不用做無意義的堅持,婚姻與生活是自己選擇的,你要接受,但是也有權利去改變。儘早地探索自己,了解自己,可以多談幾次戀愛來不斷知道自己要什麼、缺什麼,伴侶能給你什麼,不能承載什麼。
  • 《婚姻故事》單身故事
    首先我要說,Noah Baumbach這個導演一直很對我胃口,從Frances Ha開始我就認準他在對彆扭、敏感、勁勁兒的女性投其所好方面的天賦與才能。不出所料,當婚姻故事裡司機在酒吧裡不請自來唱起Being Aive,我又莫名其妙生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同身受,明明這片子的主題在短期或長期內都跟我沒有一毛錢關係,但我就是感同身受,說不清為什麼,就是很奇妙。
  • 《婚姻故事》:那些沒人告訴我們的婚姻真相
    學業、工作、事業、感情,沒有那一關不難過。對了,還有一關,叫婚姻。就如同它的片名《婚姻故事》一樣,全部圍繞男女主的婚姻展開。但這不是一個兩情相悅開展幸福生活的故事,也沒有穿插任何錯綜複雜的狗血情節。」以及在反駁妮可對家庭的犧牲時,查理的理由是「我在和你結婚時正值盛名,我可以有機會睡無數個女人,但因為你我都沒有利用這個機會。
  • 《婚姻故事》無法修復的婚姻,也有動人時刻
    整部電影雖然人設都是演員或明星,但故事很接地氣。所以可能現實的,就是感人的吧。實話說,婚姻裡因不同而磨合,出現的矛盾與溝壑,以及當破碎時,要如何面對它的傷痕累累,我都有見過比這個電影裡更瑣碎怨懟、和更不堪的現實版。但兩個人歇斯底裡吵架的那段,演得非常不錯。斯嘉麗最後還存留了一些理性,沒有一起大崩潰,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 婚姻故事,愛著愛著就散了
    婚姻的中的交流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兩個人是缺少交流的,你可沒有完全的表達出來自己的想法和在意的東西。反而是過多的委曲求全壓抑了自己的想法。婚姻中的自以為是婚姻中的兩個人,從相知、相愛、相處,是最熟悉的兩個人。
  • 《婚姻故事》我愛你,但是也想愛自己
    電影從調解妮可和查理離婚開始,心理師讓兩位都寫下彼此的好,並讓之念出來,以試圖挽回兩人的婚姻,但是這種不究根本原因,太過程式的方法,顯然是徒勞的,妮可甩手而出……反而是觀眾通過兩人的敘述,迅速了解了電影的兩位主角,並且留下了疑惑:兩個彼此欣賞的人為啥會走到這一步?
  • 《婚姻故事》= 離婚故事?導演冷峻的婚姻哲學觀
    他們一起去看婚姻諮商師。諮商師希望兩個人將他們寫的對方的優點念一遍。女主處於極度的絕望中,她說她不想念,也不想聽對方念。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從「我們應該考慮分開」,逐漸演變成「我恨你,我一刻都不想呆在這段婚姻裡了」。愛情就像喝到最後的茶水,就剩下些茶渣,已經沒有任何味道,沒有喝的欲望。男主有了一夜情。女主發現了,但沒有發作,因為他們的婚姻已經走到了盡頭。
  • 《婚姻故事》= 離婚故事?導演冷峻的婚姻哲學觀!
    他們一起去看婚姻諮商師。諮商師希望兩個人將他們寫的對方的優點念一遍。女主處於極度的絕望中,她說她不想念,也不想聽對方念。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從「我們應該考慮分開」,逐漸演變成「我恨你,我一刻都不想呆在這段婚姻裡了」。愛情就像喝到最後的茶水,就剩下些茶渣,已經沒有任何味道,沒有喝的欲望。男主有了一夜情。女主發現了,但沒有發作,因為他們的婚姻已經走到了盡頭。
  • 《婚姻故事》:愛在離婚訴訟時
    婚姻破裂的罪魁禍首到底是制度本身對人妻的「剝削」,還是親密關係的溝通出了問題?如何在婚姻中先成就「我」,再成全「我們」?這部奧斯卡、金球獎獲獎電影《婚姻故事》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在「離婚大戰」中抽絲剝繭般層層展示婚姻關係裡最常見的那面:相愛相殺。
  • 《婚姻故事》我愛你,但我一秒都不想和你在一起了
    這部2019年獲得很多項奧斯卡提名的《婚姻故事》前前後後看過三次,終於在第三次靜下心來認真看完了整部電影。在此之前,我在寫影評練習的時候寫過我對這部電影的預期,當時我是抱著看黑寡婦在熒幕前不一樣的亮相的心態去觀影的,但電影前期並沒有很好的吸引到我。當時真正讓我為之動容的是由斯嘉麗飾演的妮可的哭戲,在她向律師傾訴這段失敗婚姻的時候,我徹底被吸引了。
  • 《婚姻故事》:婚姻不再是頭等大事,但愛和獨立的自我永遠是
    《婚姻故事》獲得了多項電影大獎,備受好評,目前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6。這部電影講述了,戲劇導演查理和演員妮可夫妻兩個人漸行漸遠,最終以離婚收場的故事,揭露出婚姻最真實、最扎心的一面,溫暖又殘酷。我們想要找的那個伴侶,其實是我們最想成為的人妮可說:「我之所以愛查理,查理毫無畏懼,他從來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或任何挫折,放棄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非常愛整潔,節能意識強,他不常照鏡子……他很少有挫敗感,而我經常有這種感覺。
  • 《婚姻故事》:當我們不再是我們,你還是你,我終於是我
    最近看《婚姻故事》,被震撼到了。影片被寡姐(斯嘉麗)和亞當演繹得那麼真實、自然、代入感十足。準備走進婚姻和正在婚裡的人們建議都去看看,也許這兩個多小時會對你的婚姻走向產生不一樣的影響。/我將永遠在你身邊/跟你一樣惶恐/幫助我們生存下去/活著/活著」——這或許是遲來的認知又或者是新的希望。
  • 《婚姻故事》婚姻故事
    在影片描述的關係裡,Nicole是弱勢的一方,也許因為她「在見到Charlie兩分鐘以後就愛上了他」;也許因為(如Charlie吵架時說的)當時她更想結婚,而Charlie並不那麼想結婚;也許因為她是女人,而社會對女人(特別是親密關係裡的女人,也就是妻子和母親)的要求總比對男人高得多——(如女律師所說)父親只要能陪孩子玩玩就值得稱道,而母親的任何小瑕疵都是不可饒恕的;丈夫會做飯燙衣服值得妻子寫在「我愛你的
  • 豆瓣8.6高分《婚姻故事》:揭示婚姻的真諦,愛與自己,皆不可棄
    01、現代婚姻是從一段美好相遇開始到相愛相殺,到各奔西東好的電影從開頭就已經知道,《婚姻故事》很容易勾起那些結過婚、離過婚人士的共鳴,這部電影感覺就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這麼熟悉而又真實。在這樣的家庭權力的爭奪中,很多女性容易失去自我,成為家庭的附屬品,沒有自我,沒有地位。最後導致兩人真正決定離婚是那精彩的10分鐘爭吵,這也是全劇的高潮點,也讓女主徹底死心,男主永遠不會改掉高高在上的態度。
  • 豆瓣8.6高分《婚姻故事》:揭示婚姻的真諦,愛與自己,皆不可棄
    ,到各奔西東好的電影從開頭就已經知道,《婚姻故事》很容易勾起那些結過婚、離過婚人士的共鳴,這部電影感覺就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這麼熟悉而又真實。「我見到他兩秒後,就愛上了他。」妮可說。想起來都多麼地浪漫。婚姻就是從這些浪漫且終身相許的誓言下結合在一起,童話裡總會在此就ending,並用一句話概括,從此他們相親相愛在一起,過上了幸福生活。婚姻雖是從一段美好相遇開始,但並不標誌著都是童話故事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