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觀察:嘉賓頻頻「串門」,綜藝節目試水聯動

2020-10-09 金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龔衛鋒

圖/海報、劇照

今年,國產綜藝玩法推陳出新速度尤其快!繼上半年「雲綜藝」模式被各大節目製作團隊熟練掌握後,暑期檔「綜藝聯動」模式也已逐漸成熟。《乘風破浪的姐姐》《密室大逃脫2》《這!就是街舞3》《脫口秀大會3》《明星大偵探6》等節目實現了「捆綁」製作:一檔在播節目的嘉賓,到另一檔在播節目中客串互動,合力將兩檔節目的熱度推向高位。

通過互動,《乘風破浪的姐姐》延展出了「浪姐」宇宙,《密室大逃脫》《明星大偵探》等節目延展出了「推理」宇宙,共同打造娛樂產業品牌的同時,又能為節目賦能和增值,可謂一舉多得。

跨類型聯動:「浪姐」們全方位出徵

縱觀整個暑期檔,《乘風破浪的姐姐》堪稱最為火爆的綜藝節目。這檔節目在出圈之後,迅速利用「綜藝聯動」模式,與多檔在播熱門綜藝聯名互動,擴散影響。

最先與「浪姐」聯動的是同樣出自芒果TV的王牌綜藝《密室大逃脫2》。8月6日,芒果TV推出了青春芒果節特別企劃《密室大逃脫×乘風破浪的姐姐》,雖然節目需付費點播、花錢才能看,但兩期聯動節目仍然賺取了過億點擊量。節目中,寧靜、張雨綺、鄭希怡三位「浪姐」在大張偉的帶領下,與「密逃團」的鄧倫、楊冪、黃明昊,比賽玩密室逃脫。雖然「密逃團」遇上「浪姐」,出現了一些不適應、放不開的場面,但節目獨具心思地設計了敘事線,展示三位姐姐從勉強接受到逐漸適應玩法的過程,看點多多。

此後,《乘風破浪的姐姐》又強勢加入了高口碑網綜《這!就是街舞3》,張萌、黃聖依、白冰、金晨、王霏霏登臺表演,與四位街舞隊長、一眾舞者互動。五位「浪姐」演繹的街舞版《你要跳舞嗎》成為社交網絡的熱議話題。

其實,「浪姐」與「街舞」的互動早有苗頭。在《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期間,不少「姐姐」都表示對《這!就是街舞3》感興趣。比如,張萌就是《這!就是街舞3》的「超級粉絲」,早在7月份「街舞」播出之初,她就發了微博為王一博打call;王霏霏則曾是王嘉爾隊長的「同門師姐」。

在貫穿暑期檔的另一檔熱門綜藝《脫口秀大會》中,也出現了「浪姐」張雨綺、黃聖依、張萌等人的身影。張萌參加的當期節目,「大張偉說張萌是演藝界法海」話題還登上了熱搜榜——當時,製片人張萌愛為自家影視劇物色人才的「職業病」又犯了,她誇讚李雪琴文本好,邀約她來當編劇,同為「領笑員」的大張偉扎心吐槽:「您跟演藝界的法海似的,老收別人。」而最颯的「浪姐」張雨綺,在臺上穿著露背裝說著「靈魂豐滿」,被《脫口秀大會》的觀眾稱讚:「大大方方地風情萬種。」

除了成體系的「一到多」節目聯動模式外,也有「一到一」節目聯動案例。5月底,湖南衛視《嚮往的生活4》與湖北衛視《非正式會談》進行了一次小聯動。兩檔節目通過接力送餐方式,跨越2000公裡,將黃磊在「蘑菇屋」親手做的紅燒肉,送到武漢抗疫醫護人員劉凱手中。

兩檔節目的受眾圈層存在部分交集,節目播出後迅速出圈,躥紅社交網絡。有網友評論道:「紅燒肉一線牽,溫暖又有意義的事情!」「次元壁破了!我最愛的綜藝們呀!」這次綜藝聯動,在為受眾面更廣的《嚮往的生活》賺足口碑的同時,也為受眾面相對較窄的《非正式會談》拉升人氣,可謂雙贏。

同類型聯動:「明偵三子」闖進「密室」

綜藝聯動模式還有一類,屬於「同類」聯動。前段時間,《密室大逃脫2》與《明星大偵探6》的聯動玩出了新花樣。「明偵團」的何炅、張若昀、劉昊然來到密逃大廈,與「密逃團」的小夥伴們玩同場景密室逃脫遊戲。平行時空的故事線設定,增強了兩支隊伍的互動感。此外,這次聯動既是為《密室大逃脫2》收官炸場,也為《明星大偵探6》預熱暖場,而兩檔節目的播出平臺均為芒果TV。

據悉,「明偵團」進入密逃大廈的預告片在微博發出不久,就在社交網絡迅速發酵,登上微博熱搜榜top10,詞條閱讀量接近1億,討論量突破2萬。「明偵團」與「密逃團」的聯動節目,共分兩期播出。第一期正片播出後,「明偵團」的張若昀和「密逃團」的鄧倫、郭麒麟,因為怕黑、膽小等反差萌表現,實現破圈隔空互動,讓不少網友期待三人同場玩密室逃脫時的尖叫場面。第二期,「密逃團」帶「明偵團」逛密逃大廈,三人被嚇慘的「名場面」播出後,張若昀、郭麒麟、鄧倫的「新京津冀」組合正式「出道」,名震熱搜榜。

《密室大逃脫》《明星大偵探》均由同一個團隊打造,但實現兩檔節目聯動並不容易,從創意、策劃到執行,時間跨度長達半年。《密室大逃脫》每季都會策劃一期特別的收官節目,早在去年底籌備時,團隊就提出「密逃」與「明偵」聯動收官的設想。《密室大逃脫》總導演何舒在受訪時表示:「我們在樓裡分兩層,裝修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密室,讓觀眾感覺好像在一個空間,產生時空對話的錯覺。」

這種嘉賓聯動的模式,同樣出現在衍生節目中。《明星大偵探》的衍生節目《名偵探學院》,以及《密室大逃脫》的衍生節目《密室大逃脫大神版》,在豆瓣上均被萬餘名網友打出「9分+」的高分,口碑高於明星版。兩檔衍生節目的素人嘉賓高度重合,就連宣傳所用的官方微博都是同一個。這些素人嘉賓,都曾在《明星大偵探》中擔任過「偵探助理」,也曾偶爾在《密室大逃脫》中出現。

何舒表示:「我們一直都在分析IP之間的互動與關聯,《明星大偵探》有自己的宇宙,人物彼此之間關聯;《密室大逃脫》也有自己的宇宙,第二季好幾個故事跟第一季有關聯,比如《安保危機》是第一季《神秘山洞》的延續,《East World》與《恐怖公館》相聯繫,之後不一定是嘉賓之間的聯動,可能是『兩個宇宙』之間人物和故事的聯動。」

芒果TV目前有《明星大偵探》《我是大偵探》《頭號嫌疑人》《密室大逃脫》《名偵探學院》等懸疑推理類綜藝IP,總稱「芒果推理宇宙」。毫無疑問,對於「推理」宇宙價值的開發,會是該團隊的努力方向,「綜藝IP」懸疑劇的打造,或將提上議事日程。

【延伸話題】劇集聯動也在路上

除了綜藝聯動,劇集聯動也在路上。

同樣在暑期,女性題材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幾乎同檔熱播,《二十不惑》的四大女主到《三十而已》中串場,成為讓劇迷驚訝不已的名場面:30歲的顧佳、王漫妮、鍾曉芹,亂入大學課堂追憶青春,她們坐在教室後排,對前排20歲的梁爽、姜小果、石頭、大寶評頭論足……兩部劇的出品方都是檸萌影業,從製作開始,就進行IP聯動,帶動話題。

有意思的是,這次聯動的確為兩部劇的營銷提供助力,不僅當時引爆熱搜榜,而且演員之間也利用這次「聯動」聚集了關注度。在兩部劇播完之後,《二十不惑》的關曉彤過生日,《三十而已》的江疏影專門送了一首藏頭詩祝福好友,這一舉動,也被網友認為是兩部劇聯動後的一次滿分「售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而言,劇集聯動有門檻。同一公司、機構出品的不同影視劇,擁有資源整合優勢,較容易實現聯動。

相關焦點

  • 娛樂觀察:嘉賓頻頻「串門」,綜藝節目試水聯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龔衛鋒圖/海報、劇照今年,國產綜藝玩法推陳出新速度尤其快!繼上半年「雲綜藝」模式被各大節目製作團隊熟練掌握後,暑期檔「綜藝聯動」模式也已逐漸成熟。《乘風破浪的姐姐》《密室大逃脫2》《這!
  • 綜藝聯動,圍攏成平臺宇宙
    相較於劇集領域大費周章的聯動而言,綜藝節目的聯動無疑更加便捷、難度係數更低。但在聯動模式尚未鋪開的當下,效果卻是相差無幾的。1+1=流量共享、裂變、反哺與「偵探團」的聯動,不是《密室大逃脫》的聯動初體驗。
  • B站試水綜藝節目,竟出乎意料的精彩!
    B站今年開始試水綜藝,小編從觀望的態度到一擊被驚豔是來自《說唱新世代》本以為是小打小鬧,沒想到B站這次來真的,請來黃子韜擔任主理人,更高兄弟、熱狗、Rich Brian擔任導師,李宇春擔任嗶哩嗶哩特邀見證官,《極限挑戰》第一第至第四季總導演嚴敏操刀,這個陣容這個配置,從基本就奠定了這個綜藝不會特別差。
  • 傳媒觀察丨「輕娛樂」電視綜藝回歸生活化審美
    編者按以《嚮往的生活》《中餐廳》《青春旅社》等為代表的「輕娛樂」節目的湧現,體現了電視綜藝轉型的最新潮流。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濱,碩士研究生李星在《傳媒觀察》2019年第2期刊文認為,「輕娛樂」節目通過樸素記錄節目嘉賓在生活化場景中的日常勞作與休閒,向觀眾展現人際交往的趣味與生活中的情韻。
  • APP平臺頻頻露臉綜藝節目,觀眾到底買帳嗎?
    最近演員聲音魅力競演節目《聲臨其境》第二季再度引領綜藝熱度,節目中明星話題不斷,頻頻登上熱搜。
  • 2018年綜藝節目收視分析(下)
    在節目形式上,綜藝節目依舊是遊戲、競賽、體驗、盲選、觀察等「合家歡」傳統品類當道(表3),這主要是因為相比行動裝置,電視屏幕相對是一個半公開的環境,節目題材和內容更傾向於老少鹹宜。整體而言,由於電視綜藝天生具有迎合觀眾的大眾節目屬性,《奔跑吧2》《中國好聲音7》《歡樂喜劇人4》《新相親時代》等「合家歡」式綜藝得到觀眾認可。
  • 職場觀察類節目中明星觀察團嘉賓設置的合理性分析
    本文以傳播學中「意見領袖」的概念為切入口,對職場觀察類節目中明星觀察團設置的合理性進行探討,並對其他類型觀察類節目的觀察團設置進行分析。 關鍵詞:職場觀察類節目;觀察嘉賓;意見領袖 觀察類綜藝節目已進入一個熱潮。
  • 約60檔節目,Q1綜藝創新力度空前!
    傳媒內參獨家梳理了五大衛視、四大視頻網站2021年一季度待播(或剛上新)的近60檔綜藝節目,並從中預判出三個特徵:變臉式節目將成為一季度綜藝關鍵詞;正在試水中的實驗類新節目,更多地探索出社交的新方式和可能性;養成類網綜選秀節目仍是「當紅炸子雞」,呈現出神仙打架之勢。
  • 慢鏡頭+回放、一期變N集 綜藝節目「注水」幾時休_娛樂頻道_中國...
    專家建議,在生活觀察類、選秀類、音樂類綜藝扎堆的當下,綜藝節目製作機構應珍惜創作空間,以貼近生活、關切現實的手法,提升節目的社會責任感,用精品回應觀眾對節目品質和深度的訴求  給綜藝節目「注水」的舉動,是制播雙方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動機驅使下形成的默契,犧牲的則是綜藝節目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專家指出,在政策和市場積極引導下,制播雙方應擰緊綜藝「水龍頭」,讓文化娛樂功能更充分地融入正向價值觀。
  • 9檔節目相繼扎堆 職場成觀察類綜藝新江湖
    11月11日,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正式上線第一期節目,另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當下正在播出或已透露今後將播出的職場觀察類綜藝已達到9檔。且與傳統職場招聘類節目有所不同,以上節目融合更多競技、養成、紀實等元素,試圖令這一併不算新鮮的題材玩出更多新鮮感,使得觀察類綜藝進入到一場以職場為主題的新江湖中。
  • 一線衛視2019綜藝節目整體布局,將迎來背水一戰!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文/風其然2018年,視頻網站和衛視之間的綜藝之爭,愈發明顯,尤其是當大熱綜藝頻頻出現在網際網路平臺,《偶像練習生》、《創造101》、《中國新說唱》、《明日之子》、《幸福三重奏》、《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等,這也使得兩者之間的關係日益微妙起來。
  • 姬存希公司把握娛樂營銷新模式 2020持續聯動人氣綜藝
    近年來,娛樂綜藝節目更新換代,娛樂營銷手法也不斷變化,但隨著觀眾群的持續增加,這一方式仍然是品牌對話消費者、構建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新奢時尚美妝品牌,姬存希公司也走在傳播品牌影響力、擴大消費者圈層的成長之路上,而娛樂營銷則是品牌一直探索的方式之一。在剛剛過去的2020上半場,姬存希在娛樂營銷上也表現亮眼,並提供著可供參考的行業案例,這其中,有幾個重點值得關注。
  • 以《正大綜藝》為例看綜藝節目的娛樂化流變
    摘 要:《正大綜藝》是中央電視臺最富生命力、最具國際化的節目。在長達23年的時間裡,它伴隨著中國電視文藝由綜藝向娛樂的進程,經歷了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嬗變,完成了其作為綜藝節目由審美到娛樂的流變,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從審美走向娛樂的活標本。
  • 綜藝節目「注水」幾時休
    觀眾則以開啟倍速觀看、只追熱搜短視頻等方式應對不斷「虛胖」的綜藝。給綜藝節目「注水」的舉動,是制播雙方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動機驅使下形成的默契,犧牲的則是綜藝節目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專家指出,在政策和市場積極引導下,制播雙方應擰緊綜藝「水龍頭」,讓文化娛樂功能更充分地融入正向價值觀。
  • 《鬢邊不是紅海棠》《冰糖燉雪梨》上演「劇綜聯動」,劇集娛樂營銷...
    兩檔節目都是在原劇收官後打著「回饋劇粉」的旗號上線,主要嘉賓都為原劇中的演員,目的更多是為了破解「三月劇粉」魔咒,拉長自身的「圍觀時效」。優愛騰齊下場,「劇綜聯動」緣何成劇集娛樂營銷新姿勢?「劇綜聯動」並不是新鮮事,但市場早期的「劇綜聯動」多為綜藝衍生劇,且基本集中在選秀類節目或選角類綜藝,如為電影《美人魚2》以及電視劇《美人魚》選角而制的綜藝節目《星星美人魚》,由愛奇藝網綜《演員的品格》一期八強主演的《未來的秘密》等。去年,優酷男團選拔節目《以團之名》也曾宣布在收官後開發衍生劇,以此形成「一劇+一綜」的內容矩陣。
  • 2019年綜藝節目前瞻,明年有什麼不一樣?
    觀察類:多平臺擬試水 觀察類綜藝節目最早源於日本,其顯著特徵在於「第一現場真人秀(秀)+第二現場演播室(評)」的觀察模式,從而引發現場嘉賓對其中某一環節或事件的討論。這種綜藝形式建立起了「觀察」和「被觀察」兩種視角,產生共時空聯繫,從而試圖構建雙方在情感上的共聯。
  • 內地綜藝節目逆襲 港臺藝人組團北上吸金
    阿Sa在內地節目中參與一連串的跳水比賽。  搜狐娛樂訊 北京時間7月2日消息,據香港媒體報導,《中國好聲音》第二季日前剛剛舉行了啟動發布會,吸引了港澳臺選手前來試音。內地綜藝節目的火爆躥紅速度讓人驚呼,在內地電視螢屏上,各路明星展示十八般武藝,如此氣勢自然也吸引了大批趕來撈金的港臺藝人。如今他們連北上撈金都是組團而去,選手、評委、嘉賓,製作單位擺出所有能想到的位置給前來撈金的港臺藝人,參與內地綜藝儼然成為「鍍金」的絕佳方法。  近年來明星真人騷、選秀節目充斥內地電視綜藝市場,引得無數明星為之競折腰。這其中不乏大批北上的港臺明星。
  • 浙江省廣電局:嚴控嘉賓片酬,不過度播出綜藝娛樂節目
    浙江省廣電局近日印發《關於轉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文藝高舉旗幟、守正創新,進一步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通知表示,全省廣播電視系統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展現浙江作為、體現浙江擔當,重點整治好文藝節目影視明星過多、追星炒星、泛娛樂化、高價片酬、收視率(點擊率)造假等問題,確保全省文藝節目健康有序發展。
  • 擰緊國產綜藝節目的「注水龍頭」
    【影視銳評】不知何時起,綜藝節目一期要分為上下集,而且每集時長動輒兩三個小時。很多網友調侃:「以前是看綜藝節目下飯,現在是開了2倍速觀看,節目正片還沒開始,飯就已經吃完了。」隨著近年來網絡綜藝節目的繁榮發展,其所涉及的領域也從電視劇逐漸拓展到了綜藝創作。究其本質,注水是創作者對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掌控失衡所致。精品綜藝節目創作並不拘泥於篇幅,判定「注水」的標準也與時長、集數沒有必然聯繫,而應該看其是否符合藝術創作規律,作品篇幅是否服從於敘事需要。
  • 綜藝嘉賓「素人不素」,最愛上娛樂真人秀
    冉高鳴以「毒舌」形象出現在各綜藝中。吳丹尼也是不少綜藝節目的嘉賓。只要是擁有市場的地方,「以假亂真」的現象就不會杜絕。演藝圈裡的「假」事也不少,綜藝節目中就常常見到。例如,在益智節目A中表現不俗的素人,下個月就上了演講節目B;在相親節目C中被牽手成功的素人,半年後就在脫口秀節目D中暢談自己在相親節目裡的奇葩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