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觀察丨「輕娛樂」電視綜藝回歸生活化審美

2020-11-19 新華報業網

  編者按以《嚮往的生活》《中餐廳》《青春旅社》等為代表的「輕娛樂」節目的湧現,體現了電視綜藝轉型的最新潮流。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濱,碩士研究生李星在《傳媒觀察》2019年第2期刊文認為,「輕娛樂」節目通過樸素記錄節目嘉賓在生活化場景中的日常勞作與休閒,向觀眾展現人際交往的趣味與生活中的情韻。「輕娛樂」契合了大眾審美趣味轉型需求,滿足了現代都市人的田園情結,也響應了人們對素樸人際關係的追求。輕娛樂節目的出現代表了電視文化的一種進化,即追求高文化品質的節目內涵與審美價值。

  2014年,韓國推出的綜藝節目《三時三餐》與《四男一女》廣受好評。2017年韓國播出的綜藝節目《新婚日記》《尹食堂》《孝利家民宿》深受國內外觀眾喜愛,其節目風格與節目形式也為中國綜藝帶來了新的製作思路。同年,國內的電視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餐廳》《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三個院子》相繼進入觀眾視野。它們區別於《歌手》的極致化視聽盛宴、《極限挑戰》的高懸念「劇情式」架構、《奔跑吧兄弟》的明星戶外遊戲競賽,以其清新的畫風、舒緩的節奏、簡單的生活理念及平淡而又意味深遠的收視感受在眾多娛樂節目中另闢蹊徑,取得了較好的收視效果。筆者嘗試提出「輕娛樂」的概念來界定這類節目的娛樂性質。具言之,「輕娛樂」是對既往強娛樂性節目的一種回調,不以感官刺激和心理衝擊等淺層次娛樂作為突出訴求,而通過樸素記錄節目嘉賓在生活化場景中的日常勞作與休閒,以向觀眾展現人際交往的趣味與生活中的情韻。輕娛樂節目所顯現出來的獨特風格和美學品質體現了電視綜藝發展的最新潮流,也為電視綜藝節 目的創新提供了諸多借鑑。

  由奇觀化轉向日常化

  近年來,隨著收視競爭的日趨激烈,中國大陸電視綜藝的娛樂性獲得了空前挖掘和釋放。《歌手》《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現象級節目的湧現即為突出表徵。這類節目的強娛樂性具體表現為以下突出特徵:首先,當紅娛樂明星成為這類綜藝節目的必要元素。其次是追求極致化的視聽效果。最後,在節目創意策劃方面,節目製作方進一步強化了對懸念、衝突和幽默搞笑等常規綜藝娛樂元素的運用。

  然而,高強度娛樂性綜藝節目在娛樂呈現上向極致化發展後,其創新已變得難以為繼;同質化的綜藝創意也使許多電視觀眾逐漸產生審美疲勞;同時,這類綜藝節目的製作成本居高不下,在電視觀眾不斷流失的當下,製作成本的回收也成為一個難題。「快銷式的娛樂文化形態帶來的某種人文、情感缺失,亦為電視媒介的發力與電視綜藝節目的轉型提供思路。」由此,電視綜藝節目的轉型成為必然趨勢。《嚮往的生活》等輕娛樂節目的興起即反映了這一潮流。有代表性的節目還有湖南衛視在2017年7月22推出的以美食和戶外體驗為主的《中餐廳》、東方衛視在2017年9月23日推出的以「經營旅社」匯集朋友,暢聊人生的《青春旅社》等。輕娛樂節目一改既往電視綜藝的強娛樂追求,呈現出平淡清新的娛樂取向。

  訴諸觀眾的情感情韻

  輕娛樂節目旨在帶領觀眾暫別五彩斑斕的奇觀化媒介場景,回歸生活本真,展現生活中的樂趣及耐人尋味的內容,其娛樂性不再主要依賴具有強烈感官或心理衝擊力的競技挑戰、戲劇衝突和懸念等節目內容元素,而是訴諸觀眾的情感情韻,追求一種心靈、情趣層次上的愉悅。在節目創意上,主要有以下兩個特徵:

  1.生活化的內容呈現

  輕娛樂節目從高度集中、強烈的舞臺娛樂回歸到表現日常的生活休閒,弱化人為設計的遊戲、競爭、表演等環節,不強調舞臺的戲劇性和誇張化視覺呈現,以原生態、本色化的視覺語言呈現節目的核心內容。

  在節目場景設置方面,輕娛樂節目將舞臺場景置換為原生態的生活場景,多取景于田園般的生活化現場。節目尋找原生態的鄉村院落、海島小屋、小鎮餐廳,再現淳樸的生活情境。如2018年4月20日開播的《嚮往的生活》第二季,即選址於浙江桐廬的一個農家小院。小院周圍環境安靜閒適,蟲鳴鳥叫、溪水潺潺,幾畝農田種滿了各種農作物。而在韓國輕娛樂節目《孝利家民宿》中,韓國明星李孝利與丈夫李尚順以濟州島的家作為民宿接待來往的旅客。民宿裡,大家品茶聊天的客廳、清晨練瑜伽的小院以及濟州島上清新自然的森林、陽光充沛的海灘都為觀眾展示了悠閒美好的生活圖景。

  在嘉賓選擇方面,輕娛樂節目不再熱衷於邀請當紅娛樂明星,更趨向於邀請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甚至素人,將視角更多地放在節目嘉賓之間的「化學反應」以及人物的豐富性上,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決定了節目內容與節目所要呈現的故事。《嚮往的生活》第二季邀請的嘉賓有時任中國桌球協會副主席劉國梁、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韓天宇和武大靖、脫口秀演員李誕和池子、主持人張紹剛、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等等。不同行業的明星所體現的性情和思想也大有不同,嘉賓們聚在一起聊著各行各業的故事,拓展了節目話題的深度和廣度。韓國輕娛樂節目《島劍客》邀請明星前往海島,寄宿在海島居民家裡和海島居民一同生活五天四夜。該節目第一季中70多歲的羅慧華和丈夫申煥燮以及黃秀子和樸本吉夫婦展現了海島居民的熱情與可愛,他們淳樸的話語、樂觀的性格也為節目奠定了溫暖的基調。素人的加入為節目增添了生活氣息,素人與明星的「碰撞」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

  在環節設置方面,輕娛樂節目改變了既往電視綜藝節目常見的競技挑戰模式,轉向以記錄日常生活為核心的表現形式,在探尋生活本真的過程中引人深思,給人啟發。節目通過記錄人們真實的日常,反映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某種預設的文化精神及價值觀。如《嚮往的生活》沒有任何的遊戲設定和比賽競爭,它主要記錄嘉賓們每天在鄉村田園喝茶聊天、上山勞作下水摸魚、生火做飯的日常生活;《中餐廳》主要記錄了明星合伙人在國外小鎮一起經營飯店的日常,如明星們買菜做飯、招攬客人以及一起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2.情韻化的意趣追求

  輕娛樂節目以別致的娛樂追求,豐富了節目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元素,帶給觀眾多樣化的解讀感受。它通過嘉賓們模擬在鄉村、小鎮的生活,展示一種耐人尋味的生活和人際狀態,向觀眾傳遞真善美的生活理念,帶領觀眾感受平凡生活中極易被忽略的情感與意趣。

  一是山水田園之趣。《嚮往的生活》通過展現鄉村、古鎮的美景和淳樸的民風,傳達了一種山水田園詩一樣的生活,既有「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這樣恬適、自然的情致,又有「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辛勤勞作之趣。繁忙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擠壓了城市人的生活趣味。輕娛樂節目致力於為人們探尋心靈的棲所,以山水田園之趣讓觀眾的心靈「慢下來」,靜靜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與勞作的快樂,珍惜喧鬧中的安寧。

  二是平凡生活之趣。觀眾們習慣了明星光鮮亮麗的媒介形象,而輕娛樂節目則把明星以普通人形象展示於平凡街頭、鄉間小巷、美麗小鎮。明星在鄉村、小鎮生活的過程中,明星與鄉村之間,明星與鄉鄰之間,明星與明星之間都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帶來不一樣的樂趣。輕娛樂節目捕捉生動有趣的人物對話和情節,從而放大這些日常之趣。

  三是人性人情之趣。輕娛樂節目通過記錄日常生活來展現的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鄉情,使觀眾像喝一壇老酒,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品出人生百態、各種滋味。韓國輕娛樂節目《新婚日記》體現了年輕夫妻間的愛情之趣。節目第一季邀請了具惠善、安宰賢夫婦,通過記錄他們的日常,為觀眾展現年輕夫妻之間的相處方式。在節目中具惠善與安宰賢之間相互關懷的心意化解了生活瑣事帶來的小矛盾,他們之間的交流以及有趣的相處模式為觀眾呈現出美好的愛情圖景,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幸福的感覺。

  開闢綜藝發展新潮流

  輕娛樂節目的興起開闢了電視綜藝發展的新潮流,它的創新模式與核心理念打破了既往電視綜藝的節目形式,為觀眾製造了一個審美轉換空間,具有新的審美愉悅效果。而其背後所蘊含的精神文化以及社會價值觀也往往引發觀眾的深刻共鳴。

  1.契合觀眾審美趣味的轉型需求

  輕娛樂節目的出現有效調節了觀眾的收視心理,契合觀眾的審美趣味轉換需求。輕娛樂節目與既往的電視綜藝節目有著不同的觀看體驗與不同的娛樂氛圍。輕娛樂節目把沉浸於激烈競賽、密集笑點、氛圍緊張的電視綜藝節目的觀眾引向了另一種狀態:觀眾們可以在晚餐過後,一邊享受著夜晚的寧靜,一邊聽明星們聊聊家常,講講故事,訴說心事,從明星們在鄉村小鎮的生活中感受到快樂與輕鬆。

  2.滿足現代都市人的田園情結

  輕娛樂節目替代性地滿足了都市人的田園情結。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承受著工作和人際關係的壓力,愈發想要逃離自己的小世界,擁抱開闊的大自然。他們嚮往淳樸、安寧、自由的田園生活,他們對慢節奏、慢生活有一種希冀。輕娛樂節目的出現,使觀眾有了新的情感寄託,觀眾「期望的滿足和情感的喚醒在節目所呈現的場景中被構建出來」。於此,輕娛樂節目也成為了觀眾尋求精神慰藉的「棲所」。《三個院子》中呈現的是吹海風喝啤酒,看日出吃海鮮的輕鬆日子。這裡沒有令人心靈疲累的工作,只有簡單快樂的生存法則,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釋放了壓力,滿足了自己的心理與情感體驗。輕娛樂節目以展示嘉賓在觀眾「理想居住地」生活的形式,使觀眾獲得代償式體驗。

  3.響應大眾對簡單質樸人際關係的追求

  輕娛樂節目也為觀眾提供了解讀人際關係的多種角度。輕娛樂節目中的嘉賓在生活化的場景中呈現出相對真實的一面,嘉賓之間非功利性的交往富有休閒玩樂的性質。在這樣相對真實、自然的空間裡,親情、友情、愛情等真實情感的流露增強了觀眾的審美,引發了觀眾的共鳴與情感震動。趣味性的人際交往不僅給觀眾帶來了感性體驗,也為觀眾提供了處理人際關係的選擇方式。

  (載《傳媒觀察》2019年02月號,原文約7000字,標題為:「輕娛樂」,電視綜藝的最新潮流。圖標和注釋等從略,學術引用請參考原文。)

  【作者簡介】

  李濱,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星,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傳媒觀察 | 《中國好聲音》: 中國電視綜藝本土化創新的標杆
    現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學術領域第一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智鋒和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楊賓,在《傳媒觀察》2019年第2期撰文,認為《中國好聲音》以其價值內核的本土化傳達、內容製作的極致性追求和節目運營的融合化創新獲得了觀眾與專家的一致好評,成為中國電視綜藝本土化創新的標杆。
  • 「輕遊戲」輸出「輕娛樂」能量,二十年《快樂大本營》既入眼也入心
    在綜藝繁榮的背後,觀眾產生審美疲勞的速度也在加快,這種模式的另一大優勢就是可以保證節目作為常態周播綜藝的新鮮感和大體量,而且不會輕易打破觀眾的收視習慣。《快本》的模式和遊戲為後來的季播綜藝提供了大量的內容參考,甚至有很多節目都在借鑑《快本》的遊戲玩法。在社會快節奏的壓力下,娛樂成為綜藝市場的潮流趨勢,也是螢屏內容的剛需,而不同的遊戲環節讓整體節目始終保持在輕鬆歡快的氛圍之下,這也是綜藝所普遍追求的氣質。
  • 傳媒觀察丨對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分析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劉振、李玉娟在《傳媒觀察》2017年第10期發文,通過對430個電視廣告樣本中的人物形象所進行的內容分析,探討了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變遷。統計分析發現,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所佔比例相較以往有明顯下降;女性職業身份呈現多元化趨向;以女性為招攬和物化的現象逐漸減少;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形象在電視廣告中大放異彩,開始衝破傳統社會分工和角色定型。
  • 電視綜藝節目是最後的狂歡:光線傳媒撤銷電視事業部,未來發力電影...
    光線傳媒將撤銷電視事業部的傳聞,成為6月30日整個娛樂產業關注的焦點。該傳聞稱,光線傳媒電視事業部「徹底崩盤,將宣布解散」,餘下人員分到其他部門,光線傳媒以後不再製作電視節目。6月30日,也有光線傳媒內部人士對娛樂資本論表示,其實光線事業部現在還在做節目,完全不做節目的說法並不屬實。樂正傳媒研發諮詢總監彭侃對娛樂資本論透露,其實好幾個月之前跟光線相關負責人聊天,對方就很明確地表示「已經不再有耐心陪電視臺玩了,同樣的資本不如投去電影或是網絡劇這些更為市場化的領域」。
  • 傳媒觀察 | 公益廣告創作如何追求藝術審美
    江蘇師範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樊傳果教授和該院碩士研究生周宵、方蒙在《傳媒觀察》2017年第9期發表論文,認為當下的公益廣告創作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內容上題材陳舊,且缺少「求真倡善」的審美追求,表現形式上缺乏藝術美感,主題選擇面過於狹窄。要改變此現狀,首先必須提高創作者自身審美素養和審美創造能力;其次,要創新選題範圍,避免「千人一面」;再次,要在作品的藝術表現上下足功夫。
  • 傳媒觀察 | 對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分析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劉振、李玉娟在《傳媒觀察》2017年第10期發文,通過對430個電視廣告樣本中的人物形象所進行的內容分析,探討了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的歷時性變遷。統計分析發現,電視廣告中女性形象所佔比例相較以往有明顯下降;女性職業身份呈現多元化趨向;以女性為招攬和物化的現象逐漸減少;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形象在電視廣告中大放異彩,開始衝破傳統社會分工和角色定型。
  • 《火星情報局5》,喜劇綜藝的「中間地帶」
    鏡像娛樂原創文丨Ashley編輯丨張風屹火星特工開會,「浪姐」帶著提案踢館。回歸的《火星情報局5》,保留了節目最為吸睛的概念設定,又加入了「生存挑戰」的新元素。火星特工們暫別的這兩年,喜劇類綜藝賽道競爭愈發激烈。《奇葩說》IP穩定續航,《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勢頭強勁。
  • 以《正大綜藝》為例看綜藝節目的娛樂化流變
    摘 要:《正大綜藝》是中央電視臺最富生命力、最具國際化的節目。在長達23年的時間裡,它伴隨著中國電視文藝由綜藝向娛樂的進程,經歷了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嬗變,完成了其作為綜藝節目由審美到娛樂的流變,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從審美走向娛樂的活標本。
  • 直播,正成為綜藝業內最大的焦慮丨直擊2016上海電視節
    —— 中國傳媒大學網際網路信息研究院院長趙樹清「綜藝節目是偏娛樂、休閒、佔用時間的,但目前一些獨立的直播平臺,都是在解決這些需求。所以兩者其實是相互佔用時間的關係。如果你不擁抱它,你的時間就被佔據了,我覺得這件事情比較緊迫。」—騰訊視頻綜藝業務部馬延琨「我們預感到網綜會發展很快,但我仍然覺得超乎我們的預期和感受,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感覺。有很大的壓力,覺得緊迫感挺強的,是不是來得及學呢?」
  • 科翼傳媒「網際網路+娛樂」打造節目品牌
    科翼傳媒在娛樂宣傳領域,助力眾多現象級綜藝節目創下收視奇蹟;在數字營銷領域,獲得亞洲規模最大的商業創意獎——金投賞社會化媒體營銷獎項;在娛樂製作領域,出品眾多網絡自製內容。  「網際網路+娛樂」造就節目品牌與播出平臺雙贏  自2013年各級電視臺紛紛引進國外熱門綜藝節目或者開創新節目力以來,綜藝節目經過三年的發展,已經逐步走向成熟。
  • 傳媒頭條:網傳線上票補將被叫停國慶檔實施丨高雪菘擔任吉視傳媒總經理
    獨家製造丨傳媒頭條
  • 中廣電傳媒CBN幸福娛樂頻道在線電視直播
    頻道簡介      CBNTV是由中廣電傳媒運營的付費頻道品牌,CBNTV包括中國廣電旗下四套高清付費頻道(每日影院、幸福劇場、風尚生活、幸福娛樂),看電視、追劇、刷紀錄片、看綜藝     CBN幸福娛樂頻道是引領時尚潮流青年文化的高清娛樂頻道,為您獨家呈現國內稀缺娛樂資源,以國際化視角,帶您全面把握全球潮流動態。電視截圖
  • 年度觀察專題丨中國影視娛樂爭議解決年度觀察(2020)
    一、概述 (一)本篇報告所述「影視娛樂」的範疇界定本篇報告主要聚焦中國影視娛樂產業中的爭議解決。通過對過去一年相關法規政策、典型案例及熱點問題的梳理,筆者旨在從爭議解決的實務角度切入,觀察、總結中國影視娛樂產業在2019年度的發展變化。
  • 9檔節目相繼扎堆 職場成觀察類綜藝新江湖
    在電視評論人孫禹看來,此前市場上有職場綜藝,但形式相對較為傳統,而從去年開始,職場觀察類綜藝逐漸出現了拓展發展空間的苗頭,並有相關題材的節目在當時獲得較高的熱度和口碑,證明了該類節目的可行性。鑑於市場追隨風口的特性,此後更多以職場為主題的節目相繼誕生也不足為奇,試圖在風口紅利殆盡前分割到一塊蛋糕。
  • 韓國電視綜藝《旅行者》節目特色分析
    韓國綜藝《旅行者》沒有人設劇本和刻意衝突的「自由」,用舒適自然的節奏,將節目的重點通過觀眾的體驗和感受反饋到旅行本身上。《旅行者》嘉賓選擇得當,兩人之間配合默契;目的地的選擇得當,對觀眾具有吸引力;具有濃鬱的人文價值;回歸旅遊本位。其節目特色值得中國同類綜藝節目的借鑑。但是,《旅行者》在敘事和目的地選擇上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之處。
  • 2020上半年綜藝市場觀察
    回顧剛剛過去的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綜藝市場有哪些變化呢?受疫情影響,綜藝節目現場攝製受阻,「雲綜藝」應運而生。隨著二季度綜藝市場回歸正常,雲綜藝淡出市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2020年上半年依然有著不少優秀的綜藝節目出現。
  • 謝霆鋒PO朝霆聯合藍天下影視傳媒進軍電視綜藝後期
    謝霆鋒PO朝霆聯合藍天下影視傳媒進軍電視綜藝後期 2015-04-13 15:11浙江衛視官網 該公司由PO朝霆和藍天下影視傳媒共同出資組建。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負責電視節目後期製作。公司成立的第一個項目將是謝霆鋒領銜的《十二道鋒味》第二季,這也意味著原本專注廣告製作影視特技的PO朝霆,開始進軍電視綜藝後期。
  • 好綜藝就要做到極致!《極速前進》第三季甩掉娛樂包袱從簡化開始
    《極速前進》第三季真正做到了娛樂包裝上的化繁為簡,回歸到真人秀本真,不泛娛樂,不矯情,在內容可看性上做到了真人秀節目的極致。
  • 2018年中國綜藝的四大焦點
    新周刊》原標題丨抄一波節目,出道即巔峰2018,中國綜藝經歷了多維度的轉變。觀眾不僅要看明星,還要「看別人看電視」,聽別人發表觀後感。 在這方面,湖南衛視和芒果TV依然是先行者,相繼推出明星嘉賓觀察素人戀愛的《真心大冒險》,丈夫觀察妻子的《妻子的浪漫旅行》,明星媽媽觀察3到7歲孩子的《童言有計》,和媽媽們觀察成年兒子的都市獨居生活的《我家那小子》。
  • 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置景中的色彩設計運用 ——以《朗讀者》第二季為例標題
    在電視節目的構成要素中,節目置景對於塑造節目品牌形象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色彩的設計運用直接影響到受眾的視覺感受。對於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來說,色彩設計能夠豐富畫面的層次感和表現力,烘託節目的整體氛圍,給受眾帶來文化娛樂的審美享受和深入內心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