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日記獲新一輪融資,估值翻倍
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完美日記的估值翻了一倍!
今年3月,完美日記剛完成一筆約1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20億美元。近日,完美日記又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估值直接翻倍至40億美元。
伴隨著新一輪融資的完成,完美日記赴美上市的傳聞也愈演愈烈。雖然公司對此傳聞不予回應,但明白人都懂,不予回應的背後,其實一隻腳已經踏入了資本市場。
令人震驚的是,完美日記從誕生到現在,也不過短短三年時間。
我們先來看看,這三年裡,完美日記的輝煌戰績。
從資本的角度看,完美日記在3年內完成了5輪融資,估值實現了從1億美元到40億美元的突飛猛進,是名副其實的資本寵兒。
其投資方陣容包括但不限於,高瓴資本、真格基金、弘毅投資、高榕資本、老虎環球等在國內外頂尖投資機構。
與此同時,完美日記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資本對於中國美妝行業的熱情。
從銷售額的角度看,完美日記屢奪銷量冠軍,是名副其實的國貨之光。
自2018年雙12成為天貓彩妝銷售額第一之後,完美日記便一直位居天貓彩妝月銷榜前列。
去年雙11,完美日記打敗一眾國際大牌,什麼雅詩蘭黛、蘭蔻、歐萊雅通通是它的手下敗將,再次拿下了彩妝銷量冠軍,成為了第一個登頂榜首的國貨品牌,揚眉吐氣了一把。
除了線上,完美日記還卯足了勁發展線下。今年6月,完美日記的第100家門店才落戶上海,最近,又有消息稱,其第200家門店即將亮相。短短幾個月時間,門店數量翻番,實在是可怕!
回顧完美日記的崛起,你會發現,國貨美妝的崛起同樣是在這幾年,花西子、瑪麗黛佳等品牌一個個闖進大眾的視野,搶佔市場。
而從完美日記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國貨的成功秘訣!
讓消費者看得到
完美日記所在的公司叫做廣州逸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站在電商的肩膀上的品牌。
但是,聽都沒聽過的完美日記,怎麼比得上響噹噹的國際大牌?
這正是完美日記的厲害之處,它的營銷手段十分高明,一開始就把目標用戶定位於95後、00後,把宣傳重點放到了小紅書之類的種草平臺。
這群人對於廣告通常嗤之以鼻,買東西前,更傾向於自己做功課,即搜索其他用戶的真實評價與反饋。所以,與其花大價錢請大明星打廣告,不如聯合種草達人、博主進行試色推廣。
如今,在小紅書上,來自廣州的完美日記粉絲數量接近200萬,而來自巴黎的歐萊雅只有18萬粉絲。
身處美妝行業,以這種方式推廣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照騙的誘惑非常大。
就拿完美日記這類國貨彩妝來說,主賣線上,消費者無法得到真實的使用體驗,但假如有人幫你試色,信任感便直線上升。
而KOL們的試色,通常畫著完美無瑕的底妝,有著嫻熟的化妝手法,再加上燈光效果、後期修圖等工序,叫你看到圖片後如何不心動?
另外,品牌找什麼人推廣、如何推廣、什麼時候推廣,也是有謀略的。
國貨品牌的投放重點通常在於腰部達人、初級達人和素人,她們雖然影響力有限,但廣告費用更低,且人多力量更大。
當一個頭部KOL突然誇某個產品,你肯定會認為她在恰飯,一旦很多不太知名的KOL甚至大片素人都開始推薦某個產品的時候,你肯定就信了。
推廣還講究一個時機。通常,品牌會在618、雙十一等大促前推出新品,然後通過密集的推廣合作打造爆款。於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小紅書到處都是該品牌的試色分享。下一步,就只要設置好優惠券、第二件半價等活動,便可坐等銷量衝上排行榜。
讓消費者買得起
一管口紅,完美日記只要59.9,一款單色眼影,橘朵只要19.8……有這價格,要啥自行車?
縱觀國貨品牌,不難發現,它們的一大特點便是低價。
一方面,國貨的主打人群是95後、00後,她們的消費能力並不高;另一方面,國貨的價格一旦定高了,人們心裡肯定會抱怨,有這錢,幹嘛不去買大牌?
品牌之所以能夠提供低價產品,還要得益於其背後的代工廠,有了低成本,才有低價。
全世界最強的化妝品代工廠幾乎都紮根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他們不僅有完善的生產材料,還曾長期為國外大牌生產化妝品,有著豐富的經驗。以瑩特麗為例,它的合作對象就有雅詩蘭黛、歐萊雅、資生堂等一線品牌。
選擇代工廠,是因為短時間內來不及自建工廠,就算自建了工廠,投產後期的管理成本、人工費用等也相對較高。
而代工廠和品牌的合作模式又分為兩種:OEM和ODM。
OEM指品牌方開發產品,工廠只管生產。富士康與蘋果就是OEM模式。
ODM模式下,工廠不僅要負責生產,還要負責開發產品,品牌只管貼上自己的牌子。這種模式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容易「撞款」,讓消費者認為品牌毫無誠意。
在過去好些年,大部分國貨的標籤一直是低端、山寨,因為我們一直是被動按照別人的要求來做,複製別人的設計和技術。
如今,化妝品行業已經發展到了全新的階段,國貨們也開始挖掘用戶需求,將需求提給研發人員進行實驗定製,而不是照搬貼牌。去年,完美日記與科絲美詩合資建廠,打造了專屬於自己的生產線,有了自己的聯名款。
國貨,同樣值得信賴!
國貨之光們的崛起的確值得我們驕傲,但不能自滿。
我們與國際品牌在科研實力上的客觀差距仍然存在,需要加大研發投入、與原料商密切合作,提高研發能力。
國貨之光們決不能止步於「在中國賣得好」,我們的目標是在國際市場上同樣發光發亮!
作者: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