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全球時尚界的要聞焦點,非平價彩妝老祖宗Revlon「撲街」莫屬:2020年疫情期間比前幾年虧損的更兇,差點還不起債破產,近期跟債務人達成和解,達成變賣旗下品牌+債務延期共識,算是吊著口氣。
圖1:露華濃股價,來源:wind金融終端
某種程度上,當前正在IPO路上的完美日記跟露華濃很像。產品都是平價彩妝,寄希望收購驅動企業再次成長,有著行業內不多見的大幅虧損。
不同之處在於,完美日記有資本推動,有國貨替代的概念,有小紅書、快手等渠道種草的DTC模式。
完美日記是否能走出一條有別於露華濃的道路?
綜合IPO招股書的信息,今年618和雙11巨頭與「國貨之光」們的銷售情況,Pre-IPO資本大幅提估值,消費品公司和科技公司的定位差異,不難得出答案。
驚人虧損
完美日記所在的行業為美妝,它的主營是彩妝,同時也在向護膚拓展。為了直男讀者不困惑,簡單解釋下「美妝、彩妝、護膚」的關係:
完美日記是中國美妝界的新銳公司,外界對其大致的印象,常常停留在2019年天貓雙11,它奪得美妝行業榜第九名。
完美日記成立於2017年,目前它已經有三個主打品牌:
完美日記,彩妝為主,目前SKU有1363個;
小奧汀,專注於彩妝,目前SKU有402個;
完子心選,護膚為主,目前SKU有594個。
圖3:完美日記的三個品牌,來源:招股書
從收入結構來看,完美日記仍然以彩妝為主。2018年~2019年97%以上的收入來自完美日記品牌,2020年完美日記品牌的收入下降至79.8%。這是我們將它與露華濃對比的原因。
圖4:按品牌分類的收入,來源:招股書
今年前九個月,完美日記的虧損非常驚人,收入32.7億元卻虧損11.6億元。
它的毛利率變化不大,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營銷費用支出20.3億元,同比增長152.7%。光營銷費用這一項就佔收入的62.1%,仿佛看到了一個跟瑞幸咖啡同類的瘋狂消費品公司。
圖5:完美日記利潤表,來源:招股書
這樣的虧損在美妝行業是很罕見的。A股的御家匯、珀萊雅、丸美股份2020年前三季度都比較穩,而且它們營收規模在10億元、20億元的時候淨利潤表現會比完美日記好很多。
御家匯,營收23.4億元,淨利潤0.72億元。
珀萊雅,營收22.9億元,淨利潤2.85億元。
丸美股份,營收11.4億元,淨利潤3.38億元。
完美日記有點像幾年前的露華濃——本來平價彩妝的淨利潤率就低得可憐,露華濃還大幅提高營銷費用,併購Elizabeth Arden,結果效果都不好,業績從小賺到大虧。
圖6:露華濃利潤表,來源:wind金融終端
我們知道會有人說:「完美日記當前的虧損不過是為了衝規模,然後在更大的收入規模上獲得利潤。」那麼,美妝、彩妝行業存在戰略性虧損嗎?
戰略虧損?
我們知道會有人說:「完美日記當前的虧損不過是為了衝規模,然後在更大的收入規模上獲得利潤。」那麼,美妝、彩妝行業真的存在戰略性虧損嗎?
若讓投資者盲猜「32.7億元營收與11.6億元虧損」的公司所處行業,可能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都是TMT公司新經濟公司,搞網際網路的、搞醫藥臨床研發的、搞晶片的,而很難將它聯想到美妝公司。
為什麼TMT、新經濟公司能大幅虧損,完美日記就不行?因為後者的規模很難快速提升。
1. 產品無本質差異
TMT新經濟類的公司,你的產品比別人強,比如一款癌症創新藥CR的比率高,比競品強很多,那就是超級重磅產品。
再比如一款網際網路產品,如果能解決某些強需求,那它就能通過規模效應、網絡效應一家獨大。還比如,如果你是一家晶片製造公司,你能搞定4、3、2、1nm晶片工藝,你就是確定性的巨頭。
而彩妝,好的產品上很難體現出差異,比如口紅——YSL、DIOR、TF、MAC、阿瑪尼、蘭蔻、雅詩蘭黛……有什麼差異?並沒有。
差異來自於品牌營銷,所以這些公司誰也不能佔很高的市場份額,「721」產業格局永遠不要想。2020年「618」,維恩諮詢數據顯示,美妝行業的歐萊雅、蘭蔻、雅詩蘭黛等巨頭的份額都只有幾個點。
圖7:「618」美妝TOP10的市場份額很分散,來源:維恩諮詢
2. 行業增速沒那麼快
當行業增速快的時候,某幾個公司佔據先機,即使產品無本質差異,也可以增長的很快,風口上的豬會瞬移,這個大家都懂。比如現在的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那業績是蹭蹭蹭上升。
但美妝行業呢?這是一個古老的行業,外資品牌在國內布局的時間也很長。CIC數據預測,2019年~2025年彩妝CAGR14.2%,護膚的CAGR為8.8%。
完美日記想在這種情況下,快速上規模,然後調整可變成本達到規模盈利很困難。
因為快速上規模的基礎是平價低端,對主流用戶來說就是買來玩的。在做草根調研時,一位身邊女性朋友的解答很有共性:在她的口紅囤貨中,有一支完美日記產品,問她為什麼買,「喜歡周迅,周迅代言完美日記然後買了一支,才幾十塊錢」。再問效果怎麼樣,好看嗎?回答,「不知道,包裝沒有拆呢」。
而且調整可變成本也不太現實,低端平價貨,你不請大牌代言,不請KOL種草「OMG買買買」,你不打折,誰買你?
無效流水
此前我們講過,很多人對完美日記的印象,停留在2019年天貓雙11時奪得美妝行業榜第九名,停留在今年618期間完美日記獲得彩妝第一名。
事實上,電商購物節上的流水,往往是「無效流水」,長久不了。之所以說流水是無效流水,因為它是通過狠狠的打折打來的。
就比如說2019年618,其它彩妝品牌折扣率沒有低於7折的,中位數差不多是9折,而完美日記你知道幾折嗎?維恩諮詢給的數據是3.6折。
通過瘋狂打折,完美日記才堪堪保住618彩妝TOP10裡的第1的名次,即使這樣,業績還是倒退了,同比增長為-17%。
圖8:「618」完美日記穩住了彩妝第一名,來源:維恩諮詢
到了今年天貓雙11,美妝TOP10裡已經看不到完美日記了。唯一上榜的國貨,只有薇諾娜。
圖9:2020年天貓雙11美妝排行,來源:淘寶天下傳媒有限公司
與低端平價、電商購物節打折、高額的營銷支出相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完美日記產品研發支出的不足。
2018年~2020年1至9月,完美日記研發費用為0.03億元、0.23億元、0.41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0.5%、0.8%、1.3%。
早期的美妝公司,沒有持續的研發投入,在關鍵原料和配方上差距會比較大。國內外主流的化妝品公司,研發費用在2%~4%。像歐萊雅,研發費用在10億美元左右,佔總收入的3.3%。
資本「激素」
從短期看,營銷就能把規模衝的很高,但從長期看,沒有產品的支撐是走不遠的。但也許,長期並不太重要,因為完美日記的估值提升的太快了。
完美日記的資本陣容非常強大,包括持股13.8%的高瓴資本、持股10.5%的真格基金、持股9.2%的高榕資本,其它的還包括博裕資本、老虎環球、紅杉中國等機構。
圖10:完美日記股東,來源:招股書
據公開資料顯示,完美日記的估值一路飛漲,它的融資歷程如下:
2018年5月,A輪估值1億美元。
2019年11月,戰略投資估值10億美元。
2020年4月,戰略投資估值20億美元。
2020年9月,戰略投資估值40億美元。
圖11:完美日記融資情況,來源:天眼查
2020年以來的兩輪估值上升——10億美元提升到40億美元,令人感覺詭異。
季度業績能清晰的看到,完美日記的收入的環比增長已經停滯,2019年Q4之後的三個季度,上升的幅度有限。而利潤情況則非常不理想,季度虧損從1.9億元直奔6.4億元。誠然,疫情期間誰都不好過,但這並不是估值提升的理由啊。
圖12:完美日記季度業績,來源:錦緞
分解完美日記的業績,也能對估值合理程度有個大致的了解。毛利率60%出頭。扣掉10%左右的履約費用還剩50%。扣掉40%出頭的營銷費用還剩10%;扣掉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和稅費,還能有5%的淨利潤?
即使未來三年完美日記保持30%的收入增長,做到100億規模,淨利潤5個億,按30倍市盈率來看,也就150億元的估值。40億美元的ProIPO,以及IPO可能還要更高的定價,謹從二級市場投資者視角來看,只能說這樣的「資本激素」真是「城會玩』」。
本質上,完美日記是一家供應鏈企業,核心能力是銷售能力。這是其高管團隊的強項,找到各種時髦概念——國貨之光、Z時代消費者的化妝品、「創新」的DTC模式——把貨賣給消費者,生產自有OEM搞定。
短期看,這樣做無可厚非。但長期看,如果不加強核心能力,僅僅做供應鏈整合的企業是走不遠的。
行文最後,我們不妨回顧這樣一個耳熟能詳的商業故事:
曾經的戴爾電腦,絕對是供應鏈集成企業中的王者,它銷售預測做的非常好,庫存管理做的非常好,與供應商的信息化協同做的非常好,而且也是DTC模式。
麥可·戴爾驕傲地說,「全世界有人比我做得好的,我幹嘛自己做,戴爾自己要做的就是沒人比得上。」然後Dell的研發費用常常只有2個點,在當時的前十電腦公司裡最低,Dell要怎麼樣才能長期讓別人比不上呢?
2005年之後Dell問題頻出,「晶片門」「爆炸門」「訂單門」,戴爾電腦自此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