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129名戰士堅守陣地被凍成冰人,身體仍保持戰鬥姿勢

2020-12-23 騰訊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年以前,愛國詩人文天祥在獄中寫下了多少震撼人心的詩句。從古至今,中國經歷了太多的磨難。若沒有一批批愛國人士的奮不顧身,我國的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如今幸福的生活,是多年以前的戰士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

在70年前,129名戰士堅守陣地被凍成冰人,身體仍保持著戰鬥姿勢。

這一悲壯的場景,令知情之人無不為之動容。於普通人而言,抗美援朝是存在於歷史書中的一段段記錄。可是對這些戰士來說,他們卻將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未來,都留在了這裡。

慘烈的長津湖戰役

「風雪雄魂衣單,銳士一身冰寒。」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在抗美援朝期間,這裡爆發了異常慘烈的戰役。

為了堅守陣地,足足129名戰士冒著風雪默默堅持,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美軍到來之時,這些戰士早已被凍成一座座冰雕。他們用自己並不強壯的身軀,捍衛了腳下的土地。這場戰役之所以如此慘烈,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朝鮮惡劣的氣候增加了作戰的難度。

參加抗美援朝戰役的中國戰士來自祖國各地,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並沒有經歷過如此寒冷的氣候,面對這種情況只能選擇生生硬抗。在作戰的過程中,不少中國戰士的身體狀況令人堪憂。

其次,裝備的不足限制了我軍實力的發揮。

裝備上的匱乏不僅體現在武器上,更體現在物資上。當時朝鮮的氣溫已經處於零下,而大部分的戰士卻穿著一身單衣。大面積的凍傷,大大限制了我軍的發揮。面對美軍的進攻,著實難以招架,令我軍損失慘重。

最後,雙發實力的巨大差距讓獲勝成為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一面是裝備精良的美軍,一面是處境艱難的我軍,勝負似乎早已成了定局。但為了祖國的安全,戰士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不怕犧牲。只要能夠阻止美軍的進犯,他們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總的來說,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期間最為慘烈也最為重要的一場戰役。

它向美軍宣告了中國的態度,那便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祖國,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美軍雖然佔據很大優勢,可是他們卻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旦感覺生命受到了威脅,就會選擇退縮。正是這樣的不同,為中國的勝利創造了可能。

抗美援朝是必然的選擇

唇亡齒寒的道理,中國人很早就明白。得知美軍入侵朝鮮之後,我國迅速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

如果朝鮮被美軍攻下,那麼中國將成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因此為了長遠考慮,抗美援朝勢在必行。

戰場上的中國戰士,都明白自己是為了國家的未來而戰。

其一,通過抗美援朝,中國向世界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自此之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輕視中國。而中國周邊的國家也明白,在複雜的世界局勢面前,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這為此後的世界局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避免了諸多悲劇的發生。

其二,此次作戰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

此時正值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周圍可以用危機四伏來形容。一旦戰火波及到了我國領土,造成的後果難以想像。此時作戰雖然艱苦,但卻能將危機扼殺在苗頭裡。現如今人們和諧美好的生活,都是用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

戰士們的屍骨何去何從

此次戰役之後,僅有少部分的戰士活著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而大部分的戰士,都將自己的屍骨永遠留在了這裡。朝鮮人民感謝中國戰士的付出,讓他們在異國他鄉得到了一定的慰藉。反觀美國,他們將自己的士兵隨意填埋,沒有給予他們相應的尊重。

中國能夠取得勝利,靠的就是對國家的一片赤誠。這是其他國家不能理解的,也是他們無法複製的。美國士兵看到凍成冰人的中國戰士,心中的震撼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究竟是怎樣的精神,才能夠突破生理的反應,拋開對生死的恐懼。而這,就是中國勝利的根本所在。

看到這一幕的美國士兵,忘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他們雖然也是軍人,但絕對無法做到這樣的程度。

在美國軍人的心中,戰鬥先是為了自己,然後是為了家庭,最後是為了國家。而對於中國人而言,他們的作戰為的是國家,為的是人民。而這,就是中美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

現如今,在各方面人士的積極推進之下,在異國沉睡多年的老兵屍骨重歸故裡。他們已經離開了故鄉太久,他們終於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他們沒有收到鮮花與掌聲,他們沒有看到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們心中有一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中國可以走向繁榮昌盛。

送抗美援朝的老兵回家,體現了對他們的尊重與懷念,也讓社會各界重新回憶起這段歷史。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但是這些戰士由於戰爭的匆忙,只能在異國被匆匆安葬。他們需要回家,他們需要得到家人乃至整個國家的重視,因為他們值得這一切。

為國奉獻人民永不忘

「為祖國和人民而戰!」

這是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們堅持下來的強大動力。當作戰的號角響起之時,早已凍得神志不清的中國戰士奮勇前衝,令無數美軍心生敬意。誠然,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可是作為一個軍人,這種精神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現如今,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相繼去世。或許不久之後,這段歷史再無親歷者。可是每每提及這場戰役,仍然在世的老兵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一方面,他們深深思念著自己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另一方面,他們感慨如今的祖國已經繁榮昌盛,不再需要經歷那樣的殘酷戰爭。

但這些為祖國付出生命的英雄們,這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勇士們,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雖然人民無法說出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可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號,那就是國家的英雄。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再也不用為了戰爭付出這般慘痛的代價。可是這段歷史,卻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銘記終生。

如今走進軍事博物館,還能夠看到這場戰爭留下的點點滴滴。

「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

」這些將生命留在了朝鮮土地上的戰士,他們的生命雖然短暫,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他們雖然沒有機會見證祖國的成長,可是祖國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曾經的付出。

愛國之人,國家恆愛之。昔日凍成冰人的戰士們,早已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座座豐碑。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冰雕連,129名志願軍凍成冰雕,仍保持舉槍射擊姿勢
    70年前那場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太多英雄故事,戰爭太慘烈,很多文件戰後被封鎖,其中一場戰鬥似乎已經被遺忘。這場戰爭持續了17天,其慘烈程度可與歷史上任何戰爭相媲美。戰後中美雙方不願再回憶這場戰爭。這就是朝鮮戰場上長津湖戰役,改變歷史版圖的原因。
  • 血戰長津湖,「冰雕連」誓死堅守陣地,令美陸戰1師膽寒又敬佩
    雄赳赳,氣昂昂,橫跨鴨綠江......70年前的今天,志願軍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7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舊銘記志願軍的付出,懷揣著感恩的心,為新中國的發展建設而努力著。看過《三八線》這部抗美援朝題材影視劇的人,都會被劇中那激烈、壯觀,又感人的一幕幕所感動。
  • 無名英雄75年前戰死沙場,被人發現遺骸時,仍保持著戰鬥姿勢
    但還是有部分戰鬥英雄的遺骸因為各種原因還未能入土為安。只是令人沒想到的是,75年後意外發現,埋藏於巨石縫中的烈士遺骸,卻仍保持戰鬥姿勢。西線主戰場 窯頭村1939年6月開始,日軍為了打開太行山南側的豫晉通道,用各種殘忍的方法打擊我們的抗日部隊。為了擊碎此次日軍的會合計劃,抗日部隊在窯頭和常平等幾處地方分別設置了防線。
  • 志願軍:人在陣地在,美軍:人在就好
    志願軍戰士在堅守陣地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兩支王牌軍在零下40度的朝鮮長津湖地區的嚴寒中展開了一場激戰,十餘萬衣著單薄的志願軍翻山越嶺,晝伏夜行,忍受著酷寒、飢餓和疲勞在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中連續行軍
  • 長津湖戰役中悲壯一幕:125名志願軍戰士凍成冰雕,美軍脫帽致敬
    如若問為什麼,在此次實力懸殊的戰鬥中,中國志願軍的超強意志力是不容忽視的。抗美援朝可以細分為很多場具有代表性的戰役,其中長津湖之戰不得不提。十一二月的長津湖天氣異常寒冷,中國志願軍所面臨的處境十分艱難。不僅是天氣,還受限於物資不足,戰略裝備不夠等諸多因素。整場戰鬥雖然只打了10天,可我軍損失異常嚴重。三軍戰傷一萬四千多人,凍傷人員超過3萬。可知當時天氣於我軍而言,傷害有多大。
  • 申繼根:兩戰青石山——我和我的連隊堅守上甘嶺陣地紀實
    2月17日2時30分,該班分成三個戰鬥小組,分別從三個不同方向直插敵軍陣地,採用偷襲、偷襲不成改用強攻的戰法,僅用15分鐘,就全殲南朝鮮軍第9師一個加強排42人,俘敵4人,我無一傷亡。初戰勝利和創造0比42的範例,極大地鼓舞了部隊殲滅敵人的決心和信心。團領導親臨陣地慰問連隊,皮定均軍長打電話鼓勵部隊,並要求部隊今後作戰繼續保持「殲敵數字更多,撤回陣地要快,自己傷亡要少」的範例。
  • 致敬最可愛的人⑦|「一級英雄」周厚剛:指揮全連戰士堅守陣地8晝夜...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785」高地阻擊戰中,面對敵機重炮掘地式轟炸和數倍於我的敵軍的輪番強攻,周厚剛指揮全連戰士堅守陣地8晝夜、打退敵人40餘次進攻,殲敵605人。在奉命撤出「785」高地時,因觸雷不幸犧牲,被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一級英雄」稱號。1946年9月,周厚剛在9個兄弟姊妹當中率先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 老兵回憶上甘嶺戰役:範弗裡特彈藥狂轟濫炸,志願軍怎麼堅守陣地
    就連主陣地的山頭都被美軍的炮彈削平兩米,兩軍在 此陣地使用的炮彈,據統計達到230萬發,美軍為首的聯合軍投彈190萬枚,我軍投彈40餘萬枚,此次戰爭是史上空前絕後的消耗戰,下面我們來聽聽參加過此次戰役的英雄人物對上甘嶺的回憶。胡修道、1931年生於四川省金堂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1951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2軍31師91團5連戰士。
  • 190萬發炮彈打不下兩個連級陣地,中國軍人憑什麼能守住?
    要知道在12年前的百團大戰期間,129師在3個月的戰役中一共才打出了70萬發子彈,炮彈更是忽略不計。毫無疑問,上甘嶺戰役時期,志願軍換裝的蘇械裝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卻不一定是決定性作用。因為當時即便是我們的武器裝備改善很大,但是與美韓軍隊相比依然處於劣勢當中。
  • 星期特刊丨一生堅守英雄的陣地
    黃繼光生前戰友李繼德  一生堅守英雄的陣地  一位戰士最大的光榮,是以衝鋒的姿態犧牲在正義的戰場;一位戰士更大的光榮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昂首走向朝鮮戰場,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了民族尊嚴,以身許國、不畏強敵、浴血奮戰,強有力地反擊了美帝國主義,打出了新中國的赫赫威名,為新中國發展贏得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碧血丹心,英魂長存。
  • 東方立碑紀念解放海南島最後一戰——八所戰鬥
    海南日報記者 張文君 攝海南日報記者 張文君 通訊員 陳詩春70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大軍在今東方八所打響解放海南島最後一戰——八所戰鬥。這場戰鬥以83名烈士犧牲的代價,取得了全面勝利。1949年,祖國內地已得到解放,但富有「南海明珠」之稱的海南島仍然處於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 上甘嶺戰役一等功臣張家邦:200人堅守陣地 最終僅4人走下來
    1952年10月,就在張家邦所部進入朝鮮參與多次戰鬥後,他們接到新的指令:前往上甘嶺作戰……  上甘嶺戰役 最長曾9天沒睡覺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美軍先後投入6萬餘兵力,出動3000架次飛機和170餘輛坦克,持續對不到3.7平方公裡的上甘嶺陣地展開進攻。
  • 70年前那場血戰是怎麼打贏的?這些照片裡有答案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唱著這首戰歌,跨過鴨綠江,打擊侵略者,前赴後繼,保家衛國。   70年後,「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正式開展。本次展覽展出照片540張、展品及文物1900餘件,其中824件文物系首次展出。
  • 為了祖國和人民,70年前19萬中國年輕人戰死他鄉!
    已經是2020年了,70年前他們戰場上沒有得到的,70年後更別妄想靠耍流氓得到! 1950年10月25日,好多十幾二十歲的志願軍戰士,帶著年輕的微笑和必勝的信念、高唱著歌曲跨過鴨綠江,走向了朝鮮戰場。
  • 「雖耄耋初心不改 息尚存使命在肩」志願軍老兵李維波的兩塊陣地
    他是一名久經沙場的老軍人,曾參加過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四場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越戰爭、北疆和南疆的戰鬥。當年,面容稚嫩的他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射炮兵的一員,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始終堅守在保衛輯安(今集安)鴨綠江橋的高炮陣地上;如今,臉上爬滿皺紋、耳朵戴著助聽器的李維波,依舊一身戎裝,堅守在傳承紅色基因的陣地上。
  • 70年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英雄讚歌
    70年前 一路「雄赳赳 、氣昂昂」的烽火徵程 中華兒女用生命和鮮血 書寫了一段保家衛國的英雄往事
  • .| 「赴朝語文工作隊」隊長蔣之鑑:我參加抗美援朝翻譯與戰鬥的4年
    編者按70年前,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