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場中美士兵有何不同?志願軍:人在陣地在,美軍:人在就好

2020-12-23 燃燒的狼煙

1950年10月25日爆發的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即將迎來70周年紀念日,當年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全世界都極為驚訝的目光下,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至今仍有很多學者都在研究當時貧困落後、武器裝備極差的中國軍隊到底是如何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武器裝備的極大差距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但是有一樣東西是美軍永遠也無法企及的,那就是作戰意志。

志願軍戰士輕傷不下火線

就像李雲龍所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敢於亮劍的精神,無論對手是誰,不管對手有多麼強大,狹路相逢勇者勝,要有壓倒一切敵人的氣勢,這也是中國軍隊在歷次戰鬥中克敵制勝的法寶。在朝鮮戰場上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樣具備這種堅強的作戰意志和敢於向強大美軍亮劍的精神,它有效地彌補了武器裝備及後勤補給等硬實力上的差距,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戰役的勝利。

志願軍後勤補給線非常脆弱

在朝鮮戰場上曾經有一件事給後來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的陳賡觸動很深,美軍軍長給一位師長下達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扼守某個陣地」,接任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將軍馬上將這句話勾銷,說道:「只有集團軍司令官本人才可以向一支大部隊下達這樣的命令,除非我親自勘察了地形,觀察了現場的情況,並確定有必要這樣做,否則我絕不會下達死守陣地的命令。」

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

而中國軍隊與美國軍隊相比,則更崇尚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等等,不惜一切代價攻堅或固守的命令,常常會出現在戰鬥最為關鍵的時刻,決心書和石頭往往都是處在艱難境地中的志願軍士兵們堅持作戰到底的武器,失守的陣地在奪回它的時候,是依靠短兵相接的手榴彈和刺刀。或許這就是中美軍隊之間拋去武器裝備差距後最大的不同。美國有學者曾經發出這樣的評論,第八集團軍令官沃克經過研究中國軍隊的特點,發現他們紀律嚴明、敢打敢拼、堅忍不拔,從營級到軍級都喜歡使用迂迴穿插包圍的戰術,他們一旦獲得了優勢就會馬上加以利用,然後發起永無休止的進攻,直到將對手擊敗。

志願軍戰士在堅守陣地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兩支王牌軍在零下40度的朝鮮長津湖地區的嚴寒中展開了一場激戰,十餘萬衣著單薄的志願軍翻山越嶺,晝伏夜行,忍受著酷寒、飢餓和疲勞在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中連續行軍,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千難萬險,通過大範圍的穿插和迂迴包抄,成功的將美軍王牌陸戰1師分割包圍,志願軍戰士們在驚天動地的軍號聲和吶喊聲中向美軍發起了猛烈進攻,在戰鬥間隙,一位美軍記者問一個正在用刺刀從從冰凍的罐頭裡挖蠶豆吃的陸戰1師士兵:如果上帝可以滿足你一個要求,你最需要什麼?那個士兵頭也沒抬地回答:給我明天吧!從美軍士兵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此時的美軍士兵對戰局是多麼的絕望。

美軍士兵眼神中充滿絕望

然而志願軍的處境比美軍更加艱難,朝鮮的極寒天氣造成志願軍的大量非戰鬥減員,許多士兵的手和腳都凍成了爛肉,戰鬥中連手榴彈的弦也拉不出來,引信也不發火,迫擊炮的身管也因為寒冷收縮,導致近七成無法發射,士兵們的手與炮彈炮身都粘在了一起。在這場極不對稱的戰爭中,志願軍只能依靠人數優勢和傳統的精神力量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哪怕全軍覆沒也要義無反顧地去執行上級所下達的作戰任務。有句老話這樣說:「人定勝天」,然而這句話放在朝鮮的嚴寒中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志願軍在雪地中向敵人發起進攻

有三個連隊的志願軍官兵奉命到死鷹嶺區域進行阻擊撤退的美軍,然而當美軍到來時,志願軍的陣地上卻非常安靜,原來陣地上的志願軍戰士已經在夜間的寒流中全部被凍成了一個個冰雕,這時他們手中仍然握著鋼槍,眼睛直視著前方,作出隨時投入作戰的姿態。在後來收斂烈士遺體時在一名名叫宋阿毛的戰士身上找到了一封絕筆信,信上這樣寫道:「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志願軍這種寧願凍死也要堅決執行命令的強大精神給予了美軍極大的震撼,他們對志願軍也表現出了由衷的敬佩。

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戰士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5團為了追擊南逃的美軍,派出了1營3連搶佔了松骨峰北側的無名高地進行截擊敵人的退路,在無險可守的情況下,3連官兵們需要阻擊敵人數個師的猛烈攻擊,敵人步兵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掩護下連續發起了五次進攻,但是都被3連官兵所擊退,敵人丟下百餘具屍後沒有佔到絲毫便宜。而此時志願軍3連官兵也是傷亡慘重,3連指導員楊少成趁著戰鬥間隙召集志願軍士兵們開會,號召黨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還燒毀了全部的文件和自己的筆記本,全連官兵都做好了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

朝鮮戰場上的美軍坦克

很快美軍又增強了兵力發起第六次進攻,美軍發射的炮彈、汽油彈把志願軍整個陣地炸成了一片火海,敵人400多名步兵緊隨其後兵分兩路向3連陣地發起衝擊,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連長戴如義在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副連長楊文海三次負傷卻仍然堅持指揮戰鬥,3連的志願軍戰士們終於又一次將敵人的進攻給打退了。

志願軍戰士與聯合國軍展開激戰

美軍為了逃命發瘋似得又集結了18輛坦克,幾十門大炮和32架飛機對3連陣地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狂轟濫炸,然後又組織大量步兵實施人海戰術向3連陣地衝鋒,這時候陣地上的志願軍戰士幾乎已經彈盡糧絕了,能夠戰鬥的戰士也已經沒有幾個,在敵人即將衝上陣地時,指導員楊少成端起刺刀衝入了敵陣,最後拉響了手榴彈與周圍敵人同歸於盡,共產黨員張學榮身負重傷後撿起四枚手榴彈拉開彈弦衝入敵群……

志願軍戰士在陣地上進行射擊

從早上6時打到中午12時,用盡各種進攻手段的美軍愣是沒能通過這個僅由100多名志願軍戰士堅守的小高地,在3連勝利完成阻擊任務時全連僅倖存6人,有超過600人的美軍士兵倒在了他們的陣前。松骨峰阻擊戰也成為朝鮮戰場上最為慘烈的戰鬥之一。從此戰之後志願軍戰士們又有了一個新的稱謂:「最可愛的人」。史達林得知松骨峰戰鬥後感嘆:「這是一支偉大的部隊。」

一名被打死的美軍士兵

歷時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誕生了無數的戰鬥英雄,有捨身堵槍眼的黃繼光、有用身體在漫天炮火中接通電話線的牛寶才、有寧願被烈火燒死也不願暴露目標的邱少雲、有深入敵後消滅敵人王牌團團部的楊育才……他們為了祖國為了戰鬥的勝利而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置之度外,正是有了無數向他們一樣的英雄個人和集體,才使得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勝了強大的敵人,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志願軍戰士們正在做戰前動員

或許視保全自己生命為首要任務的美軍士兵到現在也無法真正理解志願軍口中的那句「人在陣地在」的真正含義,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飽含了中國軍人視死如歸的剛毅與頑強,憑藉頑強的作戰意志他們可以傲視一切敵人,敢於向任何強大的對手亮出自己手中的寶劍,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無怨無悔。

相關焦點

  • 美軍戰史記載:志願軍見人就刺,美國士兵被刺刀捅死
    韓戰結束以後,美軍在戰史中憤怒地寫道:中國軍人見人就殺,很多美國軍人被刺刀直接捅死。美軍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描寫,完全出於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中美初次交戰的雲山戰役,畢竟這場戰役我們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 鏡頭裡請看:韓戰中的美軍
    韓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場對手是「聯合國軍」16國部隊,70年後,我們用歷史照片,甚至是戰場對手公開的歷史照片來展現韓戰,對這場震驚世界的戰爭作出客觀、公正的結論。軍事科學院編著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著的《抗美援朝戰爭風雲錄》和韓國出版的《韓戰》對「聯合國軍」從不同立場、不同角度做了簡要介紹,於江欣對「聯合國軍」做了深入研究,在《軍事史林》雜誌上也發表文章加以論述,筆者綜合各種資料,並採訪的有關專家,對韓戰中的「聯合國軍」內幕進行系統披露,以飧讀者。
  • 為何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還是被美軍火力壓制
    但是我們仔細的研究歷史,我們會發現在戰爭過程中志願軍是非常被動的,尤其是火力方面,志願軍的重火力是非常少的,被美軍壓制的非常的慘,我們都是使用夜襲戰和機動作戰來消耗美軍的,在當時我們主要使用的是小米加步槍來和美軍作戰,但是在當時中國國內是並不缺少重型武器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充裕的。
  • 韓戰最後一戰,這支美軍部隊被志願軍一頓暴揍,軍旗都被搶了
    美軍第555榴彈炮兵營裝備18門105mm口徑M2A1榴彈炮 綜合中美雙方資料,美軍第555炮兵營在7月13日晚9時左右,遭到志願軍炮火突襲,志願軍的炮火雖然沒有造成太大傷亡
  • 志願軍勇猛追擊潰逃美軍,美軍指揮官祭出高招:朝英國人扔照明彈
    昔日橫行於世界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此時已經不復當年的輝煌,只能作為小弟依靠美國這位大哥罩著才能在世界舞臺上找一找存在感,大哥有需求,小弟當然義不容辭,出兵朝鮮也是一個向世界重新展示大英帝國國威的大好機會,因此英國政府派出了聯合國軍中除美國以外規模最大的軍隊,兵力達到了兩個旅14000餘人,且都為英國歷史悠久戰績最為輝煌的精銳部隊。
  • 朝鮮戰場上中國神槍的威懾,206發子彈打死203人,美軍不敢露頭
    近代中國參加了韓戰,志願軍和15國聯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志願軍戰士用鋼鐵般的戰鬥意志和不怕犧牲的精神,讓世界再次認識到中國的力量。隨著戰爭的爆發,美韓聯軍在這場戰鬥中屢屢敗北。聯軍將軍麥克阿瑟的繼任者李啟偉決定與中國談判。不過,談判過程並不順利。
  • 美軍被中國人打退時,高級將領是如何描述志願軍的!答案讓人意外
    也就在這關鍵時刻我們有幸聽到了兩位美軍高級將領對志願軍的形容和評價,這種形容和評價帶著一種推脫責任的意味,也帶著某種對於戰場局勢的心驚肉跳。但他們對志願軍士兵在戰場上的表現,所做出的描述卻非常的一針見血。那他們都說了什麼呢?
  • 美軍打造一支超級精兵,欲挑戰志願軍最強領域,志願軍吃驚後樂了:找死
    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一個普遍的印象,美軍怕和志願軍進行夜戰。實際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美軍廣泛地對志願軍進行夜間襲擊。夜戰,是韓戰中美軍對志願軍的主要作戰樣式之一。為什麼美軍會主動向志願軍挑起夜戰?
  • 抗美援朝冰雕連,129名志願軍凍成冰雕,仍保持舉槍射擊姿勢
    戰後中美雙方不願再回憶這場戰爭。這就是朝鮮戰場上長津湖戰役,改變歷史版圖的原因。長津湖戰役發生在朝鮮北部最大的湖——長津湖,到目前為止,很多戰爭體驗者也不想回憶那場慘烈的血戰。親身經歷那場戰鬥的遲浩田將軍多年後發出了這種感慨。張鎮浩戰役已經過去了60多年,到現在還讓我刻骨銘心。那麼這場戰爭究竟有多慘烈,為什麼中美雙方對這場戰鬥的記憶如此深刻?
  • 美軍解密檔案:韓戰失敗的原因,是精神病人太多了
    提到韓戰,很多人想到的是志願軍以弱勝強,所以分析志願軍在戰略決策、戰役指揮、戰術運用上勝過美軍的文章很多。 今天,我們從疾病對戰爭的影響進行分析,揭開美軍在朝鮮戰場上不為人關注的一面。這個方面,美軍檔案提供了詳實的數據。 一、美軍到底損失了多少人?
  • 志願軍俘虜了美騎一師士兵,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很好奇:他們為什麼沒...
    抗美援朝雲山戰役後,志願軍俘虜了美騎一師很多士兵,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很好奇:「他們不是叫什麼美騎一師嗎,為什麼沒有馬?」 夜間,美軍正在通往城中的公路橋上巡邏放哨,忽然來了一連穿著整齊隊列整齊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軍隊大搖大擺往城裡走,路過美軍崗哨的時候,有個軍官還一本正經和美軍握了一下手,然後大搖大擺光明正大就進了城,美軍以為他們是南朝鮮李承晚的部隊。 結果不一會兒,城裡就槍聲大作,襲擊太突然,差點把美騎一師八團三營M連的屎都打出來了……
  • 志願軍翻譯劉祿曾:停戰夜隔山喊話美軍士兵
    劉祿曾接受採訪時敬軍禮「我的青春年華是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度過的:在敵機掃射下審訊戰俘,在炸彈轟鳴中千裡行軍,在冰天雪地裡勞動生活……」近日,在省軍區南京第二十八離職幹部休養所,原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翻譯、92歲高齡的劉祿曾,向記者講述了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傳奇經歷。
  • 志願軍鋼鐵營與敵血戰7晝夜,殲敵600餘人,最後陣地上僅兩人倖存
    1951年2月12日,對志願軍第38軍來說是一個無比悲痛的一天,38軍公認最優秀的「鋼鐵營長」曹玉海和教導員方新一起倒在了他們所捍衛的陣地上,他們用生命實現了與陣地共存亡的誓言,而與他們一起陪葬的還有600多名美軍士兵。這場殘酷的戰鬥便是志願軍第四次戰役期間的350.3高地防禦戰。
  • 朝鮮戰場上的「常勝將軍」 被「聯合國軍」總司令稱「可怕的人」
    誘敵深入,關門打狗第一次戰役勝利後,彭德懷判斷敵人並沒有被打痛,因其驕傲的情緒和對志願軍力量的錯誤估計,敵人還會發動進攻。為此,他指示各部隊佯裝後撤,以誘敵深入,關門打狗。美軍通過空中和地面偵察,在朝鮮境內未發現志願軍的蹤影,便斷言志願軍離開了朝鮮。
  • 韓戰:美軍沒想到,強大的裝甲部隊,竟被志願軍打得丟盔棄甲
    1951年,朝鮮戰場。「聯合國軍」發起秋季攻勢,準備靠其強勢的軍事進攻,來對朝中方面繼續施壓,以實現其在朝鮮停戰談判中的所提出的無理要求。而為了遏制「聯合國軍」的秋季攻勢,我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對當時戰場上的部署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 志願軍對美軍戰鬥力的描述為何如此不恭?哪些話讓美國大為難堪!
    走出直升機的美軍最了解你的就是你的對手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那就是最了解你的人往往就是你的對手,那麼作為美軍的直接對手,我志願軍在戰場上是否了解美軍呢?朝鮮戰場上的美軍不知道這個問題大家會怎麼理解,但筆者認為作為戰場上的主要對手,我們的志願軍久經沙場,無論是面對美軍的船堅炮利、還是空中轟炸、亦或是短兵相接,我們這些農民出身的志願軍士兵們,無論是戰場上的戰鬥素養還是敢打敢拼的作戰意志
  • 美軍解密檔案:韓戰美軍的損失,共計77萬人
    二是很多人引用數據出現了標準不同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雙標」。比如,很多人引用數據時會說志願軍傷亡97萬餘人,美軍傷亡14萬餘人。這就是典型的不同標準來進行比較。在這個數據中,志願軍97萬餘人是全部的減員數(戰鬥傷亡、非戰鬥傷亡和病員),而美軍的14萬餘人只是戰鬥傷亡數。兩個統計數據是完全不一樣的。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然而,回憶錄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李奇微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衝鋒時吹起的軍號聲所表達的感受,他多次在回憶錄中提到軍號、軍號、軍號,每一次吹起的嘹亮軍號聲不僅讓美軍心驚膽寒,也讓李奇微無奈到憤怒的感覺。實際上,事實也就是這樣,李奇微在回憶錄中大罵南朝鮮軍隊,只要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號聲響起,立即表現出驚慌失措的舉動,並迅速潰敗、逃跑,根本沒有一丁點抵抗的心思在裡面,但對於美軍,李奇微的也無法將美軍在軍號聲音響起時表現,描繪得更加勇敢。
  • 「檔案」今日22:00為您講述《那一聲嚇破美軍膽的巨響 人在陣地就...
    70年前,下碣隅裡的一聲巨響,扭轉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戰局,是什麼讓楊根思義無反顧抱著炸藥包衝向敵軍陣地?楊根思用生命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軍退路的任務,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8歲。那一聲巨響,險些讓美國士兵查普曼喪命,在他的回憶中,長津湖戰場之上,美國士兵如驚弓之鳥,膽寒到夜不能寐。很難想像外表光鮮,禦寒裝備齊全,卻帶著一褲子的糞冰行軍戰鬥是什麼感覺。帶領部隊禦寒冷,巧用鐵鍬翻險山,堅信三不相信原則的楊根思,在朝鮮戰場上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精彩事跡。
  • 韓戰,美國人究竟輸在哪兒?
    但韓戰就不同了,中國軍隊在裝備極其簡陋的情況下,打出高水平,讓美軍從此對中國刮目相看。從某種程度上,是韓戰讓中國人真正站了起來,敢於挺直腰板和西方人對話。兩人都有一統朝鮮的強烈意願。可無奈的是,他們都需要大國的支持。 到了1950年六月,北方終於率先行動,憑藉蘇聯人提供的武器裝備,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打得韓國軍隊找不著北。韓國軍隊之所以一敗塗地,除了將領指揮水平低,士兵缺乏訓練以外,還與美國人有限的投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