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2021-02-17 每天讀詩詞

作者|每天讀詩詞

字數:1462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有音頻,更精彩-

(點擊音頻,即可收聽)

  主播  

張小姐

春陰

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一個人真正安靜的時候,心中是空明的,不憶昨日,難思明朝,縱使眼有所現,仍舊不悲不喜。宛如我心中牽念的江南,有時千頭萬緒不請自來,有時千呼萬喚猶抱琵琶半遮面。

 

過往我總在想,為何如此牽掛江南,每至春來,急欲趕往?後來有人告訴我,那是唐詩宋詞的江南,是才子佳人的江南,更是深情兒女的江南.

 

我不是江南人,我出生在雲貴高原的大山裡,醒來第一眼看見的就是連綿起伏的大山,整個童年也是在山間田野泥土青石中度過。

 

我不記得走過多少路,爬過多少山,趕過多少牛,牧過多少羊,玩過多少水?但我記得夏天摘過的野果,春天挖過的野菜:白色的折耳根、綠色的野蔥、紫色的香椿和蕨菜,還有性平味苦,可藥可食,可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散淤的龍芽草。它是我這一生認定的良藥仙方,其實只為一解饞嘴。

 

兒時,我總怪怨大山的貧瘠,春耕秋收,年年糟糠野菜,食不果腹。出了大山,在外漂泊多年,不曾染重疾尋名醫,才知山的寧靜與安定。大山雖然貧瘠,也滋生了不少藥石本草,給勤勞刻苦、平凡樸素的山裡人,一個強健安康的體魄,免受邪病的侵擾。

 

竹筍初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雨後初生的竹筍如小黃牛的牛角一樣,晴日下的蕨菜宛如嬰兒的小拳頭,在風中招搖。讓人不得不讚嘆自然的精妙與神奇。

 

竹筍為多年綠禾本植物,性寒,味微苦,具有化痰下氣,清熱除煩的功效。春季採摘後去外殼,沸水煮,撈出涼水,切片,或清炒或慢燉,是農家不可多得的佳餚。亦可晾曬之後封存,以待佳節迎客。

 

蕨菜,為本草植物,生長於溫帶亞熱帶暖溼的山坡及林地,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及西南等地,拳卷幼葉和嫩莖可食用。蕨菜又是春的信使,當滿山的蕨菜迎風輕搖沐浴陽光和雨露時,也就意味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大地醒了,桃花開了,小草綠了。杏花春雨,鶯歌燕舞,欣欣向榮。

 

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壓春蔬。蕨菜也是山裡人的山珍佳餚,每逢災荒的年頭青黃不接的時候,野菜就成了拱橋輕舟,幫助山裡人橫渡飢餓滄海,以保生命無憂。

 

蕨菜常見的吃法是涼拌和爆炒,而我最愛的還是母親做的「蕨粑」。蕨根挖來後,水洗去泥,用石磨磨碎,再用清水淘洗,留下汁液慢慢沉澱,並多次換水,直到蕨菜粉完全變白,以此靜等些時辰,待凝固成粉後,便變成了「蕨粑」。可水煮,可油炸,味美軟糯,食之不絕。

 

詩經有云「陟彼南山,言採其蕨」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山坡上有蕨薇,低洼處有杞桋。我心儀的人兒,你可願意與我一起登上高高的南山頭採摘鮮嫩可口的蕨菜?在今人的往事中,蕨菜是童年的歡樂和稚趣,但在三千年前的《詩經》裡,卻是愛情的嬌羞與靦腆。

 

竹筍和蕨菜這兩種野菜都生長於三四月,正是江南春濃時。

 

黃庭堅生於江西九江。九江自古以來,臨水環湖,歷史悠久,又受淨土宗的薰染,文化底蘊豐厚。鄉間古村錯落,古韻悠然,民風淳樸。每年三四月,油菜花開時,炊煙籠罩,煙雨朦朧,如詩如畫,再添上那背著小竹簍,手拿鐮刀,打山間歸來的孩童,那思鄉之情,怎麼不叫人油然而生?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古代的農曆二月,也就是現在的三四月,江南草長鶯飛,燕語鶯歌。山間農家,炊煙淼淼,簷下灶房,有農婦在添柴做飯,打理孩童上山摘回的蕨菜。

 

黃昏,煤油燈下,一家人坐在飯桌上,有說有笑,餘音嫋嫋。這是春天的江南,農家的江南,江南的舊物山川。

文:閒花

一個平凡至簡的男子,喜愛文字,迷戀詩詞。深信人到一定年歲,走過鬧市荒林,有些事自會清明如鏡。

主播 | 張小姐

投稿 | 1552802132@qq.com

商務合作 | 15116151869

入群學習 | 微信(szbd666)

圖片 | 來自包圖網(已購買版權)

相關焦點

  • 試尋野菜炊春飯 邀您微排美食探
    竹筍初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試尋野菜炊春飯便是江南二月天春陰 春暖之際,休眠了整個冬季的味蕾也在此刻蠢蠢欲動
  • 打野正當時,這些野菜,大港人你都吃過了嗎?
    「試挑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眼下萬物復甦,暖風徐徐。要是去野外走一圈,你會發現田野裡的野菜正長得水靈靈、綠油油。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作為有品位的吃貨,當然要嘗嘗這時令的野菜,趁機咬一口這屬於春天的鮮美。一起來看一看,這些鎮江常見的野菜,你都吃過了嗎?有一種野菜,在萬物凋零的冬季還頑強地生長著,那就是薺菜。「撥雪挑來葉轉青,自刪自煮作杯羹。」這是詩人許應龍描述的在雪地裡挖葉子剛剛轉青的薺菜,自己動手做薺菜羹的情景。眼下是吃薺菜的最好時節,一場春雨讓薺菜長得翠生生、水靈靈,散發出撩人的清香。
  • 在春天吃野菜才是正經事
    這幾十種名兒,南方北方四季的野菜都囊括了,有些更是聞所未聞,能吃遍的也就是唐僧師徒吧。然而在江南,也只在春天才常常去採擷野菜來吃。且讓我介紹最常吃的幾種野菜,和《烏乾菜白米飯》提到的幾種野花野草,一併配了圖。圖文來自   《烏乾菜 白米飯》薺菜花
  • 揭秘《蒿香遍地》:原來野菜是葷的!
    你看,吃完飯,她倆一起去玩了,也不帶我。事後發的好多黃河的照片,那麼美的景致,也沒邀請我一起看……我很後悔,她們肯定是非常生我氣了……」這一番話與其說是致歉,倒不如說是表白了,連帶著叫屈,如此誠摯如此率真如撒嬌般的心理陳述,出自何頻老師之口,怎能不讓人連呼「可愛」?反正,我是沒忍住,和兩位美女姐姐笑翻了。這一場景,銘記在心,難以忘懷。
  • 農村俗話,「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四月當柴燒」,春天野菜香
    正月剛過,農村裡的田間荒地上各種野草逐漸開始冒頭,這裡面自然有人們經常碎碎念叨的野菜。挖野菜似乎成了農村裡的一個傳統,家裡的白菜吃膩了,新的蔬菜還沒有長出來,剛返青的野菜吃起最鮮美,農村裡爭相到地裡面挖野菜吃。除了看看地裡的莊稼長勢以外,還能和春天來個親密的接觸。
  • 舌尖上的春光:19種野菜上餐桌
    從以往饑荒時期的救命口糧,到回歸任其自生自滅的雜草,又到現在被人無限懷念一菜難求的山珍……野菜的稱謂在變,情懷在變,加上中醫「醫食同源」的說法,野菜的身價也在變香乾馬蘭頭:吃出江南味兒十六、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 淮安人吃野菜
    在第十回中,有一闋《鷓鴣天》詞寫漁翁飲食的:「仙鄉雲水足生涯,擺櫓橫舟便是家。活剖鮮鱗烹綠鱉,旋蒸紫蟹煮紅蝦。青蘆筍,水荇芽,菱角雞頭更可誇。嬌藕老蓮芹葉嫩,慈菇茭白烏英花。」幾般野菜一餐飯,樵子虔心為謝酬。」
  • 野菜,野味與冶豔
    野菜,野味與冶豔,有些像風騷,風格及風情。野菜之野,味苦回甘。野味之香,蕩於鄉野,冶豔之色,濃於心頭。
  • 挖野菜也有節?唐宋專門有「挑菜節」就是二月二這一天,有詩為證
    我們都知道二月二是龍抬頭,春天到來了,野菜這個時候是最鮮嫩的時候,於是,在唐宋,二月二這一天,被稱作「挑菜節」。挑菜的意思是,挖野菜。在這一天,不僅是老百姓,就連皇上、皇后都要去挖野菜。挑菜宴是要考一考各位娘娘的眼力,從地裡挖回來的野菜,太監宮女們會把它們的名字藏起來,然後讓娘娘們去猜,猜對有獎。這是一個遊戲,同時也希望後宮的妃嬪們不要五穀不分四體不勤。《武林舊事》上說,「王宮貴邸,亦多效之」。很多王公貴族家裡在二月二的這一天也紛紛效仿。
  • 這種野菜能治風溼?兩位女子試了試,結果差點變殘疾!
    春天各種各樣的野菜野草都瘋狂生長網絡上有傳言說野菜不僅能吃還有種野芹菜、野大蒜能治療風溼關節痛、牙痛!江蘇宿遷的吳大姐和劉大姐試了試結果遭了不少罪還差點變殘疾!主治醫生告訴記者,吳大姐在小診所治療了8天,但診所並沒有給吳大姐清理創面,所以病情不見好轉。
  • 菰米新炊‖米盈霞《我們的「菰米新炊」》
    正如二哥在《「菰米新炊」小引》中所言,我們創辦公眾號的緣起純屬記錄一家之事,抒一家之情,於時代、於歷史也許並無絲毫價值,但對於認真生活著的我們一家人,總是一些記憶留存,他日回望,記憶的原野當不至荒涼。      如果不是書的浸染,父親和大多數被生活摧折的農民一樣,除了四季勞作之外,精神世界大約也是一片貧瘠。我覺得父親很有文化,是在入學前夜。父親說,上學了,得有個官名(正名、學名)。
  • 詩詞:誰家繞廓炊煙起,自在人間二月天
    誰家繞廓炊煙起,自在人間二月天。其二疫情使得在家閒,窗竹望高雁北還。且說田園花信早,先尋山水豔陽間。剪風淡淡芳菲意,湖色清清楊柳灣。二月相逢農事節,三春持贈有功臣。寄聲細雨謝雲漢,回首東風駕玉麟。粉蝶旌旗花伴舞,香羅車馬坐仙神。其五本原野外看梅花,終是邪魔困萬家。
  • 趙曉明 | 野菜的廣陵散
    雅致的是西晉文學家張翰為了吃家鄉的蓴羹(野菜湯),放棄大司馬東曹掾的官職不作而歸江南故鄉。據《晉書·文苑》記載:「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菜、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故鄉的野菜竟有偌大的魅力。蓴菜也因之而雅,「西湖蓴菜羹」至今還是一道名菜、雅菜。「蓴鱸之思」成了千古的文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