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師講語文•現代漢語修辭 ⑰ | 修辭方法•通感和移就

2021-02-20 掌上觀文

把人的感覺溝通起來,用一種感覺來描寫另一種感覺。又稱為移覺。

(一)通感的類型  


1.比喻式通感  借比喻的方法來實現感覺的溝通。

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視覺通聽覺)

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劉鶚《明湖居聽書》;聽覺通視覺)

這方場中的建築節奏其實是和諧不過的。(朱自清《威尼斯》;視覺通聽覺)

兩人相愛時,渴求無限甜蜜的吻,但為何在爭吵時,卻要用接吻的嘴互相傷害呢?(觸覺通味覺)

(二)通感與其他修辭方法的關係

比喻式通感屬於比喻;形容式通感屬於移就。

(三)通感的表達效果


生動、形象、活潑,展示優美的意境;勾起人們聯想,豐富審美情趣。

1.魯彥《聽潮》:海在我們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

2.劉鶚《明湖居聽書》:王小玉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聽起來使人感到甜潤、舒暢,「五臟六腑裡,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生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3.朱自清《威尼斯》:在微微搖擺的紅綠燈球底下,顫著釅釅的歌喉,運河邊上一片朦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紅的樣子。

(四)通感的運用


1.用來實現「通感」的兩種感覺必須具有相似的屬性。

「甜言蜜語」,用「甜蜜」的味覺形容「言語」的動聽,二者的相似之處在於使人愉悅。

2.用來相通的事物要比原事物更形象,更容易感知。

「甜言蜜語」如果倒過來,用「言語」的動聽來形容「甜蜜」的味覺,就不形象,也不容易讓人感知。

把本用於甲事物的詞語,移用於乙事物。

(一)移就的類型


1.移人於物  把屬於人的某些情態移用於物。

廣場上燃起快樂的篝火。/ 面對嚴峻而又溫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種從未有過的驕傲。(鐵凝《哦,香雪》)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一個昏暗的日子,便又這樣開始了。/ 哦,五彩繽紛的一分鐘,你飽含著臺兒溝的姑娘們多少喜怒哀樂?(鐵凝《哦,香雪》)

(二)移就與其他修辭方法的關係


1.移就與比擬的區別

比擬是把甲當作乙來描寫;移就是把寫甲的情狀的詞語移用於乙(並沒有真正把甲當乙來描寫)。

在很遠的什麼地方,幾聲暗淡的鐘鳴,在灰色的空氣發抖。(郭風《鐘聲》)

「暗淡的鐘鳴」「灰色的空氣」是移就。「鐘鳴」在「發抖」是比擬(擬人)。

2.移就與通感的聯繫

形容式通感既是通感的一種,又屬於移就。移就是把本用於事物甲的詞語,移用於乙;而形容式通感是把本用於人的感覺甲的詞語,移用於乙。

前面講通感所舉的例子「甜蜜的吻」「釅釅的歌喉」,講移就所舉的例子「暗淡的鐘鳴」,都是通感與移就兼用。

(三)移就的表達效果


移就可以把人的感情滲透到物當中,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情調,產生很強的藝術魅力。

1.茅盾《子夜》:吳蓀甫突然冷笑著高聲大喊,一種鐵青色的苦悶和失望,在他醬紫色的臉皮上泛出來。

2.鬱達夫《還鄉記》:我女人經過的悲哀的足跡,現在由我一步步的在踐踏過去!若是有情,怎得不哭呢!

(四)移就的運用

移就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具有顯著的求新特點,在運用時,要特別注意與語境的感情色彩、風格色彩、整體氣氛協調一致

鑑賞下面各題文字中所運用的修辭方法。

1.建築也是新式,簡截不羅嗦,痛快之至。(朱自清《威尼斯》)。

2.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劉白羽《長江三峽》)

3.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4.這裡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宗璞《紫藤蘿瀑布》)

5.她又重複指點了一遍,便轉身往回走。剛走幾步,又回過頭,大聲說:「不礙事,明兒太陽出來,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個蒼老的聲音,被紛揚的雪花託起,在空蕩蕩的小街上蹣跚。(張抗抗《雪天》;2015年高考語文上海卷)

1.移就,「簡截」「不羅嗦」本用於文章,「痛快」本用於心情,這裡用於建築物,表現建築物造型簡潔,線條明快,沒有多餘的裝飾,生動地表達作者對威尼斯建築的讚譽之情。2.通感,視覺通聽覺。把自己在長江三峽中一天航行所看到的美景感受轉化為欣賞一曲交響樂,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在青山綠水、詩情畫意中陶醉和迷戀的感情。3.通感,嗅覺通聽覺。微風送來的縷縷清香時濃時淡、時有時無,遠處高樓上傳來的渺茫歌聲時斷時續、時隱時現,二者相似。用歌聲比喻花香,給人以輕盈飄忽的美感。4.通感,嗅覺通視覺。把嗅覺的香氣,轉化為視覺的淺紫色,形容淡淡的芳香給作者飄渺輕柔的感覺,意境優美。5.通感和比擬,變聽覺為視覺,化無形為有形;步履的「蹣跚」(緩慢搖擺)表現出聲音在「我」心頭久久縈繞,對「我」觸動很大。

下期預告:姚老師講語文•現代漢語修辭 ⑱ | 修辭方法·拈連和仿詞

往期《姚老師講語文》課程精彩回顧,請點擊閱讀原文哦!

相關焦點

  • 姚老師講語文•現代漢語修辭 ㉖ | 修辭方法•婉曲和暗示
    」(《西門豹治鄴》)(二)婉曲與雙關的區別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婉曲是不宜直言,故意把話說得委婉含蓄,只有言外的一層意義。父親沒有正面批評他,而是講了自己讀書時如何品學兼優。「可是,」父親有些遺憾地說,「我總想,為什麼我不是第一名呢?」他臉紅了,從此,學習更加努力,不再驕傲自滿。一個男孩想約心儀的女孩一同出去走走,可又怕她拒絕。於是說:「星期六天氣會很好,我想去江邊逛逛,還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一起去。」
  • 姚老師講語文•現代漢語修辭 ⑲ | 修辭方法•示現和呼告
    ……(三)示現的運用  運用示現,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展示過去,預測未來;二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再現和創造各種生活圖景。敘述時,由於感情激動,突然撇開讀者,直接和文章中的人或物說話。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魏巍《我的老師》)(二)呼告的表達效果呼告,可以抒發強烈的感情,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共鳴。
  • 被低估的「音樂修辭學」
    引自《現代漢語詞典》p1411,商務印書館1991年第二版第119次印刷。⑬音樂不像建築、雕塑、繪畫等造型藝術有一個具備外形的輪廓實體,音樂是流動的,無法定型的,沒有實體的。⑭ 音樂也不像語言那樣,每一個詞都對應一個意義,音樂語彙不能絕對地對應單一意義。⑮ 佚名作者,四卷本,大約成書於公元前89-前86年,現代通常簡稱為《羅馬修辭手冊》。
  • 用好修辭方法和表現手法,全方位打造亮麗奪目的中考高分作文
    修辭方法和表現手法,是語文學習的重頭戲。前者指寫作過程中對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常用的有十幾種,包括: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對比、誇張、借代、設問、反問、反覆等。後者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方法和技巧。
  • 寫作文開頭方法之運用修辭法
    修辭是我們寫作文最常用的遣詞造句的方法,它能幫助我們提高表達效果,增加文章感染力,是最有效的提高作文表達水平的方法。如果在文章的開頭用到它們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經常用於開頭的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擬人、排比、引用、誇張、對偶等,下面我們就詳細介紹。首先是排比。
  • 2020中考語文修辭手法專項訓練題
    2020中考語文修辭手法專項訓練題1.以下沒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B.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5.與「主人下馬客在船」一句修辭方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B.秦時明月漢時關C.主人忘歸客不發D.煙籠寒水月籠沙6.使用了比喻修辭方法的一項是
  • 必看:語文修辭手法
    修辭語言的表現力往往需要藉助修辭手法的準確使用來體現。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借代和引用等。1.比喻比喻( 在說明文中相當於打比方 )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的修辭手法。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
  • 作詞技巧 9 歌詞常用修辭手法(5)
    在《作詞技巧》| 歌詞常用的修辭手法 章節中,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比喻、比擬、對比、對偶、設問、誇張、襯詞、物候、拈連、排比、頂真、疊字12種修辭。今天再為大家講「通感、雙關、起興」三種修辭後,修辭手法這個章節就講完了。小夥伴們記得要學而時習之。
  • 寫作必備 | 19種常用英語修辭手法(圖文)
    Synaesthesia 通感,聯覺,移覺這種修辭法是以視、聽、觸、嗅、味等感覺直接描寫事物,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局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起到增強文採的藝術效果。
  • 2021年高考二輪備考重點:語言運用題修辭手法技法總結
    二者的相似點是:「它們天天創造著生命的奇蹟和無盡的美,卻不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長、開放與消亡」,即民間藝人和野草野花都創造著生命的奇蹟和無盡的美,但是它們都散布並埋沒在大地山川之間,默默無聞,不為人知。考查形式二:修辭方法辨識考查(選擇題) 【典型例目】山東省濰坊市2021屆高三語文9月月考試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 20題。
  • 學會打比方 思想長翅膀 語文重點修辭手法深入解析
    打比方又稱「比喻」和「譬喻」,是漢語言表達中最重要的表達方法之一。上至文人卿相談治國之道,下至山野村夫論生活瑣事,都會在日常生活表達中自覺不自覺地採用打比方的方法。因為有了打比方的方法,在我們漢語文化史上,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文章、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也成就了大批文學家、演說家和辯論家。
  • 十九種英語修辭手法,你都認識嗎?
    Synaesthesia 通感,聯覺,移覺/s n s θi s / 這種修辭法是以視、聽、觸、嗅、味等感覺直接描寫事物。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
  • 2021初中語文常用修辭手法練習(9)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語文常用修辭手法練習(9),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恰當的一項是(  )   很多成語中有修辭的影子,比如「門庭若市」和「_________」都運用了比喻,肝腸寸斷和「_________」都使用了誇張,再如「百花爭豔」和「_________」都使用了擬人。
  • 正話反說 語帶雙關 充分體現漢語自然巧妙的兩種修辭
    漢語是音、形、意結合緊密的一種語言,正是由於這個特點,產生了漢語獨有的一些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讓漢語的表達充滿了智慧、幽默和風趣。其中,雙關和反語這兩種修辭就是典型的代表。01語帶雙關雙關的修辭格,是指利用語音或語意條件,有意使語句同時關注表面和裡面的兩種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 當工業設計遇上修辭手法?
    先是《上新了 故宮》將「歷史演繹「和」文創設計」結合,依靠明星引流。隨後故宮口紅一夜刷屏,6種唇色售罄之後竟然上演了一出「嫡庶之爭」的宮鬥大戲。緊接著就是大家翹首以盼的《國家寶藏》第二季回歸,還是熟悉的BGM、還是熟悉的001號講解員;紀大老師這一開口,瞬間讓我們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打通了滯澀上下五千年的任督二脈。
  • 2021初中語文常用修辭手法練習(4)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語文常用修辭手法練習(4),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A.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對偶、借代)   B.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 2021初中語文常用修辭手法練習(11)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語文常用修辭手法練習(11),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在當今商品經濟的時代,當詩歌失卻往昔榮耀而逐漸遠離我們的時候,讀到這樣一首催人奮然前行的祖國頌歌,真是難得的精神享受。
  • 2021初中語文常用修辭手法練習(8)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語文常用修辭手法練習(8),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下列語句沒有採用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A.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託住了,襯著藍天白雲,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
  • 坤鵬論:修辭學的「亞里斯多德第二」
    ——坤鵬論在《為什麼哲學與修辭學如此對立不容?(中)》中,坤鵬論講到了哲學向「語言論轉向」。同時,在《語言就是修辭(上)》、《語言就是修辭(下)》還介紹了尼採極度超前的哲學觀和修辭觀。以上都深刻地奠定了20世紀50年代修辭復興運動的基礎,並繼而又出現了「哲學家對修辭學的轉向」和哲學的「修辭轉向」,以及哲學與修辭學的雙劍合璧。
  • 爸爸批評說作文不生動,語文老師出招:多用用比喻修辭手法呀
    一個孩子垂頭喪氣地來到我辦公室,怯生生地拿出作文來,說:「老師,幫我看看這篇作文吧,我爸爸批評我,說我的作文寫得乾巴巴的,一點也不生動,我該怎麼辦?怎樣才能讓作文生動起來?」我看了一篇作文,確實如她的爸爸所說,不夠生動,我就問這個孩子:「你的作文是一篇記敘文,裡面也有景色描寫,老師怎麼一個修辭手法都沒有看到啊?」孩子拿過作文本仔細找起來,確實一處修辭手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