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洛神賦》中的未結之情和未了之願

2021-02-08 初岸文學
點擊上方藍字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古今多少痴心人,不斷相思淚 | 第629期

洛神賦圖 | 晉·顧愷之(宋摹)

大家是否還記得電視劇《甄嬛傳》中,甄嬛跳的那支驚鴻舞?想必觀眾當時和皇上的表情一樣驚豔: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印象深刻的還有安陵容唱的那首同名曲「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令人心嚮往之。這樣絕妙的歌詞出自漢末天才詩人曹植的《洛神賦》,可以說是描寫美人的典範。古今對《洛神賦》的解讀,從未停歇且版本繁多:有人望文生義,說曹植所寫就是美好的女神,寫出了一段未結之情;也有人,讀出曹植背後的深意,稱曹植寄心文帝,感於壯志難酬……今天,初岸君為大家推薦的文章由青年作家李崢所作,本文從賦文本身華麗的辭藻、優美的描寫,以及曹植賦予它那撲朔迷離的情感表達,來談談《洛神賦》的魅力為何經久不衰。


李崢 | 文


悲塵世,許多欲望填不滿,許多愛慕總成空。古今多少痴心人,不斷相思淚。

洛神賦 | 葉露盈


相傳,東漢末年的天人曹植,就有段求不得的際遇。其情思所系是那天仙般的美人——洛神。
情在濃時,曹植落筆生花,不惜重墨,作出了《洛神賦》。他描摹出了洛神的絕世之美,成就了一篇遺芳千年的漢賦。其後,昭明太子蕭統在《文選》中納入此篇,再至唐代,後人李善為《文選》作注時,又對這段往事植入了動人情思,其情節浪漫,在廟宇民間廣為流傳。「洛神,神女也。洛神即甄皇后。後謝世,陳思王遇其魄於洛濱,遂為《感甄賦》。後覺事之不正,改為《洛神賦》。寄意於宓妃……」想要解鎖這個神秘人物,需要回望一段千年之前的歷史。漢末,天下大亂,戰爭頻發,天災與人禍接連不斷。漢王朝分崩離析,群雄割據。其時,一代梟雄曹操和勢傾天下的袁紹,各自率領一大軍事集團,兩軍必有一戰。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軍聲東擊西、以弱制強,奇襲了袁軍。大獲全勝的曹操俘虜袁氏。不料,竟讓戰勝的曹操遇上了容貌殊美的袁氏二公子袁熙之妻——甄氏。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英雄往往都難過了美人關。曹操見到甄氏的那一刻動了惻隱心,收留了她。帶甄氏回曹府後,曹家無一人不把甄氏當做天人。曹操許甄氏給長子曹丕做妻。翌年,甄氏產子,名曹叡(也即後來的魏明帝)。在曹丕即位後,甄氏也理所應當地成為了甄皇后。傳奇美人甄皇后出身不俗。她自幼喜筆墨、愛讀書。流年災荒時,小小年紀的她提議開自家倉谷,用以賑濟四方鄉鄰。此一舉,美名揚。人們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麗的靈魂萬裡挑一。在甄宓這裡,美人之美,在於內外兼修,在於德才兼備,在皮囊也在靈魂。千千萬萬裡難挑出這一個。許是天妒紅顏,上天總愛拿美人開玩笑,甄氏難抵亂世厄運,也難逃改嫁易夫,從袁家輾轉去了曹家。奈何,甄氏的新任丈夫是一代君王——曹丕,擁有的儘是滿腔的政治理想和野心抱負,全副心思並不在於兒女情長。更何況,美無定論,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甄氏並沒有得到曹丕的重視,反而是郭貴人、李貴人先後得了寵幸。國色天香的甄氏在曹家黯然失色、日漸失意。不久後,命喪黃泉,死因成謎。心思細膩、為人謙善的曹植,先後經歷了父親病逝、兄長稱王、七步詩相逼、兄嫂離世後,生生從貴族飄逸少年變為了憂思抑鬱的寡歡中年。七步就詩的曹植被謝靈運評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八鬥之高的文採詩只暫時保了他一命,保不住他那顆建功立業的初心。美好的人,美好的抱負,為何偏偏自己樣樣都保不住呢?不論在兄長曹丕那裡,抑或是在侄兒曹叡那裡,這位才華橫溢的曹植都是百無一用。多次碰壁後,他懷憾離開。

洛神賦 | 葉露盈

公元223年,曹植已屆而立之年。由京城返回封地途徑洛水時,他感懷往事,落筆著賦。
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巖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文中曹植交待自己從京城返回封邑,翻過了伊厥山、越過轘轅山,經過了通谷,他終於登上了景山,車馬勞頓時停步歇息。夕陽西下,霞光撒在洛水上,粼粼波光,氣象不凡。恍惚間,曹植見到了奇異景象、天仙美人。定睛許久許久後才看出,這就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河洛之神——宓妃。水面上升騰起的這位仙子,她如驚鴻,如遊龍,如秋菊,如春松,她體態輕柔,美曼翩躚。這若有若無之態,像是輕雲遮蔽了明月,也像是風吹捲起迴旋的雪花,一片又一片……如此縹緲,如此虛幻。這虛幻縹緲之美,美到讓人不禁想唱出來。何為驚鴻?何為遊龍?如何才能一睹芳容?印象裡,前些年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裡有首插曲名為《驚鴻舞》,就用的是這幾句。「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配以劉歡所作的旋律,令人心嚮往之。起筆六句,句句比喻。若有似無,以虛寫實。這是屬於東方的美,美得虛空邈遠。像極了詩仙李太白在《清平調》詞三首裡的開篇。「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說雲彩想要披上楊貴妃的衣裳,花朵也想要打扮成美人貴妃的容顏;在春風中、露珠上,美人映襯得如仙子一般。這雲與花,這風與露,會自己想嗎?「紅豔露凝香」寫花容月貌,「巫山枉斷腸」寫楚王夢中神女。誰堪得似?對曰:身輕如燕的趙飛燕,也得回去重新喬裝打扮。句句豔麗,字字大膽,想像飛揚,無怪玄宗聽聞後,飲酒開懷,歌詠頌之。毋寧是當事人玄宗,就是後世的我們也愛這樣濃豔的詩,奇崛的句。

洛神賦 | 葉露盈

上世紀末,一代歌后鄧麗君把《清平調》重新演繹出來,使李白詞又增了股風味。在虛空開篇後,詩人曹植要帶領我們一遍又一遍,細細看:即便遠遠近近一直在看在說,這美人的形象也依舊朦朧難測。至於此,詩人對美人的眉眼沒有著上一滴墨。可我們會覺得說洛神不實就不美嗎?不會吧。怕是愈加想要一睹美人芳容。詩人早早看穿了這點,一筆一線去勾描,讓欣賞洛神美態的人,經受得「耐心」的考驗吧。這白白的肌膚、這合度的身段、這修長的頸項、這高高的髮髻,這丹唇皓齒,這彎彎的眉毛,這明眸善睞,這嫻靜儀態……如此柔情嫵媚,如此難以形容。機敏的曹植自知美人之美,難於形容,卻分明運用了世上最完美的言辭。

洛神賦 | 葉露盈

在《洛神賦》開篇,曹植交待自己有感於「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戰國時的美男子宋玉在《神女賦》中描摹過美豔無雙的仙殊:宋玉的神女世所未見,如同花朵、好似美玉,面龐潔白明亮似日月之光。真是奪人目精。可惜,夢中的神女未曾與自己親近就已遠離。這同樣的殊美,同樣的感傷,也成就了《洛神賦》。曹植也似宋玉一樣,掂量著自己的心,點點滴滴描摹著失之交臂的美人:綾羅的衣服,華美的首飾。最美的裝扮,襯託著最美的容顏。美人身有幽蘭芳香,忽而遠遊,忽而嬉戲,動靜相宜,好不快樂。「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曹植不僅調動了視覺,還調動了嗅覺和聽覺。他讓人們聞到了幽蘭香,聽見了戲水聲。曹植心生搖曳,鍾情於她。解下玉佩,想要私定姻緣。可他遂即想到在漢皋臺下遇見兩神女的交甫。《神仙傳》裡說:「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與之。交甫行數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大概是想得太多、猶豫得太多,這一時的遲疑怠慢了愛。詩人感性的靈魄早已飄向美人,可理智的聲音一遍遍說「不行,不行」,心早已飛出身體,腦中卻對愛生出惝恍狐疑。兩相掙紮下,曹植終於「申禮防以自持」。一刻的「理智戰勝情感」,一時的「以禮自持」,讓他與洛神的愛,失之交臂。他的愛焰,縹緲水上,明明滅滅,忽隱忽現。他或不知,許多情愛,容不得半刻怠慢與等待。礙於身份、礙於倫常、礙於流言,不會得到愛。在古希臘,也是生於海上浪花,也絕世驚豔的女神,她是阿佛洛狄忒。這名字是「由海水泡沫中誕生」之意。她的容貌和赤裸的身體為人熟知,走進歐洲美術館,隨處可見到她的模樣。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如今藏於法國羅浮宮的雕塑作品《米洛斯的維納斯》(又名《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幾年前,獨自一人遊蕩巴黎,駐足於她斷臂殘缺的美面前,心有動撼,婆娑了雙眼。

維納斯雕像

這是公元前150年左右的大理石雕像,出自於古希臘雕刻家阿歷山德羅斯之手。他的手,凝固了女神阿佛洛狄忒的青春胴體、迷人微笑以及平靜的心。關於她的傳說有很多,最為著名的莫屬「帕裡斯裁決」,也就是金蘋果的故事。說是勇猛的戰士比洛斯王為娶海王女兒施締絲,舉辦了場盛大的婚禮,諸神匯聚。席間,天空忽降一個金蘋果,上面刻著「獻給最美者」。眾神之母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愛神、美神阿佛羅狄忒紛紛認為自己才是「最美者」,為搶金蘋果,爭執不下。眾神之王宙斯見狀,派來最英俊的男子—特洛伊王子帕裡斯來裁決。為獲金蘋果,三女神分別以權利、榮譽和美人作為籌碼,許給英俊的帕裡斯。幾經掂量,帕裡斯最終把金蘋果判與了阿佛洛狄忒,隨之他收穫了美人——海倫,也導致了長達十年的特洛伊戰爭。與中國的諸神不太一樣的是,希臘眾神除卻神奇魔力外,他(她)們也有詭計、也有嫉妒,如同人類一樣,也有蠢蠢之欲。如此優雅高貴的「最美的」阿佛洛狄忒會有怎樣的愛情故事呢?宙斯追求她不成,他惱羞成怒令她嫁給瘸腿火神——赫淮斯託斯。可最美的她心戀戰神阿瑞斯,並和阿瑞斯生下了不少兒女。其中之一就有拿著情愛之箭的小愛神——厄洛斯,拉丁名為丘比特。看來,在希臘的神話故事裡,愛發生時,往往與倫常無關,與地位、流言都無關。可惜,丘比特的箭,射在這曹植身上之前,經歷了些許延宕。這一絲一毫的延宕,都讓前世的諸多次的回眸、今生的無數次眷戀,無法得到償報。

洛神賦 | 葉露盈

待到箭刺之時,曹植恍然明白,但事已至此,一切已晚。她身軀輕如仙鶴,欲飛還留。一聲哀婉長吟後,眾神紛至沓來:有湘水二妃,有匏瓜星,有牽牛星……眾神至,只見洛神憂喜不明,凌波微步,行蹤不定。如此的婀娜,令曹植茶飯不思。曹植或許萬萬沒想到,神女會哀,會鳴,會召喚起她神靈界的那些孤獨朋友。縱使是神明,也有「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心思啊。片刻顧慮後,洛神讀懂了這憂慮的眼神,曹植幡然開悟,剩下滿腔懊惱和悔恨。來不及待他解釋和挽留,眼前的眾神又顯現出了別樣的奇景壯觀:倏忽一瞬,風神水神停風止波,馮夷女媧響鼓清歌,洛神與眾神一道,飄搖離去……離去的洛神回眸一望,輕啟朱唇,似訴人神之別的心頭怨。

洛神賦 | 葉露盈

不見她,心惆悵。曹植登高望遠,久久不能忘懷。再見一面呢,哪怕就一面也好啊。可是,逝去的終究是逝去了。刻舟求劍,往往是愛別離時,痴男怨女最愛做的事。他逆流而上尋找她的方向,除了尋見夜夜的傷心外,什麼旁的也尋不見。心戀洛神的曹植,可能試過了翻山越嶺、上下求索的艱辛,卻徒勞無貨。可能是心中之憾太難排遣,可能是思戀之情太深太重,曹植揮筆而就《洛神賦》,讓這份思戀代代相傳。

洛神賦 | 葉露盈

下篇·十方世界起心動念的那刻,我信



對《洛神賦》的解讀,版本繁多:

有人望文生義,說曹植所寫就是美好的女神,寫出了一段可驚可嘆的奇遇;

有人妄加猜測,結合曹植的身世解讀,把這份克制之愛與求不得的憾,完美鑲嵌去了叔嫂情的故事裡;也有人,讀出曹植力透紙背的深意,稱曹植寄心文帝,亦是屈子之志,感於壯志難酬,隱喻君臣大義;如此等等,說法不一。

自然,在這眾多解讀裡,最多爭議、最不著調的,當屬求不得的叔嫂情。

魏晉之後,歷朝歷代都有人起而抨之,稱此說法的無比荒謬。

宋人劉克莊稱「叔嫂情」一釋是好事之人為之。

明人王世貞在《藝苑卮言》裡譏笑曹植,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遜父兄。何以故?材太高,辭太華。」又稱「令洛神見之,未免笑子建傖父耳。」清代更有人群起而鞭撻之。

許是因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萬個女神吧。

不知為何,唐人傳奇小說《洛神傳》中清晰交待叔嫂戀的字字句句總在我腦中打轉。

在那裡,曹植與美人甄皇后的愛慕非但沒有因為「叔嫂戀」而遭人鄙夷,反而飄蕩著戀愛中本該有的華美甜蜜的味道。

當問及曹植(也即陳思王)精魄何在時,回應稱「見為遮須國王」。

多玄妙,多合理啊。

曹植生前總也無法如意的事,在這裡許以他萬事順意。

那些未結之情、未了之願,在傳說中,許他一個完美結局。

此愛此恨,縱是綿綿無期,也有處化解,有枝可依。

 

在塵世的姻緣裡,善男信女們擺渡不了許多的倫理限制,一猶豫,一遲疑,心願皆成空。

佛家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是苦,這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每一樣,也都是苦。

在天才文豪構架起的想像國度裡,愛別離、求不得、心有憾事的受苦男女,可以須臾間跨越人神之隔、跨越倫理之界,不也很好嘛?

許是因為這樣,宋玉、曹植,乃至東晉顧愷之,接連把一個一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只要按住心思細細品味《洛神賦》,只要目不轉睛認真端詳傳世名畫《洛神賦圖》,這許多的界、諸多的限,便會頃刻蒸騰。

《洛神賦圖》全卷分三部分——黃昏相遇、人神殊途、就駕啟程,層次分明安排著曹植與洛神的相遇相知和遺憾分別。

畫卷上,翩若驚鴻的洛神深情款款望向曹植,空中飄著的衣裙讓洛神仙氣十足;而她眼中的哀婉與無奈,也愈加襯託了人神相隔的求不得苦。

倘若單憑觀看,尚不能夠看出成就《洛神賦圖》的美有多麼難。

或可照貓畫虎,臨摹上幾筆,便只一二。



顧愷之這位畫痴,不知在畫中用了多少心思和真情。他給仙女凡人的點睛,點睛之後仿若即刻能下地行走;他筆下飛馳的雲車,奔放的龍、魚、鯨,都與現實的世界如此不同。

時人稱顧愷之為「畫絕、文絕、痴絕」,此三絕。他博學多才,善詩書,精繪畫,他認為自己所寫的那篇關於古箏的《箏賦》,可與嵇康的《琴賦》相媲美。據《世說新語》記載,「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這「阿堵」就是指眼睛,就是他的用筆神妙之處。

我相信,沒有一片赤子心,就不可能創作出傳世的畫作。

清高如顧愷之,若不是深受《洛神賦》的感動,也絕不會動手畫一筆洛神的模樣。

我更相信,這樣的純粹天才,多半會作出「神畫」,顯現神跡。其人其身,也多會有些奇遇。

據《晉書·顧愷之本傳》載,「嘗悅一鄰女,挑之弗從,乃圖其形於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愷之因致其情,女從之,遂密去針而愈。」

說是顧愷之喜愛一位鄰家女子,就畫下了女子的畫像並用釘子釘在牆壁上。自畫上牆後,這名女子就心痛。顧愷之發現之後,把釘子去掉,女子的心痛就好了。自然,二人由此結下了良緣。

這故事有趣,讓我想起了一個與之相似的唐代「神畫」故事。

據杜荀鶴《松窗雜記》載:

唐代進士趙顏,於畫工處得一軟障,上畫婦人甚麗。畫工謂此畫為神畫,此女名真真,呼其名百日必應,應後以百家彩灰灌之必活。趙顏照畫工的話去作了,女果活而下障,為趙顏生一子。後趙顏疑女為妖,真真即攜子復上軟障而沒,唯畫上多添了一兒。

神跡並不止見於曹植和顧愷之面前。

信則有,不信則無。

世間情與愛,容不得遲疑,容不下半點怠慢。

這則悽美的故事感動了納蘭性德,他替男主人公趙顏抱憾,體察他所感,寫下了柔情萬千的詩句:

春情只到梨花薄,

片片催零落。

夕陽何事近黃昏,

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

密綰同心苣。

為伊判作夢中人,

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畫中的她,夢中的人,未招之魄,可聽到了深夜裡聲聲的呼喚?

縱然是悔,縱然是憾,也無可奈何別了紅顏,枕夢墜舊年。

人世間的許多情愛糾纏,於動人處,並不在於那些得到或失去,不在於成住敗空,而在於——你的心意,我懂;人情的幽微感人,於神奇處,並不困於倫常的固見、不囿於異界之隔,而全然在於——十方世界起心動念的那一刻,心悅誠服地說:我信。

不等、不慮、不疑。

如此,得償所願。

(本文選自《美人如玉》一書)

作 | 者 | 簡 | 介


青年作家、主持人、聽箏讀詩文化品牌創始人。代表作:《指尖舞與玫瑰花瓣的眼》《美人如玉》《人間詞夢》(古詩詞話劇)。

-END-

 - 撰 文 | 李   崢 - 

- 編 輯 | 小   雪 -

- 圖 片 | 網   絡 -

相關焦點

  • 曹植對洛神的愛慕之情
    《洛神賦圖》(宋摹本)作品名稱:《洛神賦圖》(宋摹本)創作年代:東晉作者:顧愷之
  • 宋玉vs曹植:《神女賦》到《洛神賦》,由神到人
    首先宋玉直接以「神女」稱呼,如「果夢與神女遇」「夫何神女之姣麗兮」「神獨亨而未結兮」等。之後大篇幅地勾勒了她的超塵脫俗的美貌和華麗「無縫的天衣」,這樣的女人在當時只有「神」才能匹配。其次宋玉筆下的「神女」全篇都是主動行為,而沒有受動行為,是實實在在的女主角。動物只有受動型,而人是有受動和主動的兩面性,但是只有主動性而完全沒有受動性,那就不是人,而是真正的「神」。
  • 《洛神賦》與甄宓:曹植的女神,卻做了曹丕的「糟糠」之妾
    有了《洛神賦》,才有了《天龍八部》裡的凌波微步。可是,世間若無甄宓,又何來高山仰止的《洛神賦》。緞發如瀑,柔身似柳。眉宇無需描摹,便足以令遠山失色。唇不點而朱,鮮嫩飽滿,勝似春日裡剛熟透的紅櫻桃。眼波流轉中,已盡得世間所有的璀璨與風流。她,是甄宓。她是摻雜於以男人為主的三國時代,無數波譎雲詭中少有的柔情和純真。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甄宓究竟有多美?
  • 品讀 | 曹植《洛神賦》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作者|曹植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餘從京域,言歸東藩。
  • 曹植的《洛神賦》歌頌的是甄宓嗎?甄宓和曹植之間有什麼關聯?
    曹植是魏國有名的才子,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詩詞佳作,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數《洛神賦》。據說是曹植有一日途經洛水的時候,聽見了當地有關於洛神的傳說,於是便做了這篇文章,他虛構了自己與洛神之間的偶遇,表達了對洛神的讚美,以及洛神消失後悵然若失的情感。
  • 《洛神賦》背後一場不為人知的曹植和甄宓的悽美愛情
    《洛神賦》背後一場不為人知的曹植和甄宓的悽美愛情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洛神賦圖
    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出一種空間美。
  • 曹植和甄宓之間有沒有私情?《洛神賦》 中的原型其實另有其人!
    那麼真實的歷史上,甄宓和曹植之間到底有沒有隱秘的情愫呢?最早傳出甄宓與曹植有緋聞的是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選》中《洛神賦》的註解中講了一個故事:最開始愛慕和想娶甄宓的是曹植,結果被曹丕搶了先,曹植卻念念不忘。
  • 洛神約會曹植:有情還似無情?
    ,皆來源於曹植著名的文章《洛神賦》。在《洛神賦》這樣一篇辭藻華麗的經典駢文裡,寄託了曹植對已經去世了的皇嫂甄宓的畢生思念,對心中勾勒的理想世界的熾烈嚮往,同時也隱隱反襯出,他現實處境的失落與苦痛。而梅先生只是根據這模糊的一個傳說、抽象的一篇文章,就編創出一臺新戲。所以這部戲,極富詩意性和哲學性的美。這種美,尤其美在一份含蓄。
  • 甄宓與曹植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洛神賦》 中的原型其實並非甄宓!
    事實上甄宓在正史中只有姓氏,並沒有名字,嚴謹一些的文章提到甄宓的時候會叫她「甄姬」。2洛神可能是曹植原配崔氏的化身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被東郡太守王機、防輔吏倉輯等奸臣謗奏,再遭貶爵為安鄉侯。崔氏死後,曹操無緣無故為曹植增戶五千,算是補償。曹植卻並不感激,多次故意與曹操政令違拗,不僅擅開司馬門,還醉酒不受軍命,以表達心中的不滿。對此,身為父親的曹操也只是「悔而罷之」。對於兄長曹丕,曹植當然不敢這麼任性胡鬧。
  • 曹植《洛神賦》:悼念亡父及政治幻滅
    《洛神賦》的部分詞句透出政治色彩, 逸出了愛情範圍, 故其主旨也有政治解讀路向。此時曹植與「餘」分離, 轉以洛神自喻, 而「餘」代指政治寄託對象, 前人多視為文帝曹丕, 我們認為更可能是曹植亡父曹操, 主要依據如下:一是對文本斷層的解讀。
  • 【周一年度好書】《洛神賦》:曹植與洛神的距離,是我們每個人與理想的關係.
    ★   歷經三年構思與繪製,葉露盈的《洛神賦》一舉成名,被央視熱門綜藝《國家寶藏》邀請,成為遼寧省博物館國寶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守護人,圖書出版之前,圖畫作品已斬獲六項圖書及插畫大獎。★   恢弘大氣的拉頁長圖,充滿想像的眾神會聚的場景,具有東方意境的詩意景象,每一個細節都彰顯出無盡想像的人神愛戀的悵惘之情。
  • 曹丕、曹植及甄宓不為人知的秘密,《洛神賦》背後的陰謀
    曹植從鄴返回封地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裡,曹植說自己在途經洛水時邂逅了傳說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極盡描摹這位佳人的風採神姿,字裡行間充斥著強烈的傾慕之情。他就象是一位陷入瘋狂熱戀的年輕詩人,把所能想像到最美好的詞彙,都毫不吝惜地加諸在這位女子身上。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洛神賦》。
  • 《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究竟是誰?
    曹植自幼便聰穎過人,10歲的時候便誦能出口成詩,下筆成章,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詩」,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賦》了,文中曹植這樣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望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面輔承權,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 五千年懸案:《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是誰?
    題記: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植所描寫的「洛神」和顧愷之畫中的「洛神」到底是誰呢?是不是就是曹植的嫂子甄氏呢?  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有一幅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此圖描繪的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在畫中,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嚮往。畫中的洛神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
  • 何種美玉才能承載曹植與洛神的浪漫?
    偶然中看到一篇關於曹植與洛神的文章,文中有互送古玉信物的描寫,腦中忽然靈機一動,對曹植與洛神究竟贈送的古玉信物是什麼樣的充滿了好奇
  • 探秘·《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究竟是誰?
    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夫人卞氏的第三個兒子,與曹丕為同母兄弟。曹植自幼便聰穎過人,10歲的時候便誦能出口成詩,下筆成章,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詩」,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賦》了,文中曹植這樣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 《洛神賦》千年之惑:曹植真的戀嫂嗎?
    曹植此人出名的除了《七步詩》,另外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洛神賦》了。翩若遊龍,婉若驚鴻,榮耀秋菊,華茂春松。後人傳頌他對甄姬的一見傾心,編寫他和自己嫂嫂的不倫之戀,盡己所能寫出他的克制和少年心性,寫出他對自己嫂子的愛而不得和因此引發的和曹丕兄弟關係進一步惡化。
  • 此人的甄姬美如畫,曹植《洛神賦》裡的仙女是不是再嫁曹丕的甄宓
    但是其風頭甚至蓋過周濤的張春華(司馬懿原配)、張鈞甯的柏靈筠(司馬懿寵姬,生八王之亂中稱帝的司馬倫)、唐藝昕的郭照(曹丕的郭皇后),這就不單單是造型、服裝、編劇的功勞了,和演員本身的形象氣質有著絕對關係。
  • 《洛神賦》賞析(四)
    女媧:傳說中的創世神,人類由她創造,被稱為大地之母。洛神是只一條河的神,身份地位遠遠不及女媧。曹植為了突顯洛神,讓女媧做她的歌女。文魚:傳說中會飛的魚。以上是《洛神賦》第五部分,描寫洛神與曹植的離別。洛神與曹植真心愛慕,但一為天神一為凡人,身份懸殊終不可結合。洛神無奈返回太陰,一神一人灑淚分手。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