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究竟是誰?

2021-02-13 藝道書院

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夫人卞氏的第三個兒子,與曹丕為同母兄弟。曹植自幼便聰穎過人,10歲的時候便誦能出口成詩,下筆成章,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詩」,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賦》了,文中曹植這樣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望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面輔承權,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從抽象到具體,從神韻、風儀、情態、姿貌,到明眸、朱唇、細腰、滑膚,描繪得淋漓盡致,使人如聞其聲,如睹其形。此外曹植還描寫了洛神的動態美:「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坐。轉盼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曹植借飄忽的夢境,活生生把他夢中情人幻化出來,一點痴念,萬縷相思,凝聚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學作品。

洛神賦

後來,著名的畫家顧愷之依據《洛神賦》,畫了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在畫中,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嚮往。畫中的洛神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但最終在雲端中漸去,留下此情難盡的曹植在岸邊,終日思之,最後依依不忍地離去。那麼曹植所描寫的「洛神」和顧愷之畫中的「洛神」到底是誰呢?是不是就是他的嫂子甄氏呢?

據《文昭甄皇后傳載》:甄氏乃中山無極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間,她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東漢獻帝七年,官渡之戰,袁紹兵敗病死。曹操乘機出兵,甄氏成了曹軍的俘虜,曹丕見到甄氏後,驚嘆於甄氏的美貌。他對曹操說:「兒一生別無他求,只有此人在側,此生足矣!望父皇念兒雖壯年而無人相伴之分,予以成全!」話已至此,曹操不好拒絕,便使人做媒,讓曹丕甄氏為婦。甄氏見曹丕生的英俊,又因為是曹軍的俘虜,不得不從,因此也無異言。

早在官渡之戰時,曹植就曾在洛河神祠偶遇藏身於此的袁紹兒媳甄氏,由於憐香惜玉,曹植將自己的白馬送給了甄氏,幫助她逃返鄴城,甄氏也將自己的玉佩贈給了曹植以示感謝。兩人再次相見,都覺得命運註定。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有官職,而曹植則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於是能夠與與甄氏朝夕相處,當父兄為天下大事奔忙時,曹植與甄氏的感情迅速發展,到了難捨難分的地步。

七八年過去了,曹操已經穩穩地掌握了北方的局勢,漢獻帝以冀州十郡劃為魏國,封曹操為魏公,定都於鄴。在誰來繼位的問題上,曹操生前就十分矛盾,因為長子曹昂早亡,還有四個兒子為卞氏所生;長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四個兒子中曹操最偏愛曹植,傾向於封曹植為世子。但曹植不治威儀,放蕩恣肆,而且三番兩次耽誤大事,擅自開啟司馬門,使得曹操對他失望透頂。在這種情況下,曹丕順利地當上了世子。曹操死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

魏國建立後,曹丕對甄氏和曹植錯綜複雜的關係難以釋懷,因此僅封她為妃,所以甄氏始終未能得到母儀天下的皇后地位。甄妃此時已經年逾四旬,而曹丕正值三十四歲的鼎盛年紀,後宮佳麗眾多,甄妃逐漸色衰而失寵,在曹丕當上皇帝之後的第二年便鬱郁而死。

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氏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曹丕遂將甄后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裡還在翻騰著與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蕩,寫了一篇《感甄賦》。這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一般人欣賞其文字的優美,到處傳抄,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後(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曹丕死後,群臣本來想迎立當時為雍丘王的曹植為帝,因此曹睿即位後,對於他這位才華橫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產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曹植恍如飄萍,不堪顛沛之苦,遂寂寂無歡而死。後人有詩說:「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年賦洛神。」

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老相傳,就把甄氏認定成洛神了。《太平廣記》卷三百三十一《蕭曠》篇和《類書》卷三十二《傳奇》篇,都記述著蕭曠與洛神女豔遇一節。洛神女說:「妾,即甄后也……妾為慕陳思王之才調,文帝怒而幽死。後精魂遇於洛水之上,敘其冕抑。因感而賦之。」李商隱在他的詩作之中,曾經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節,甚至說:「君王不得為天下,半為當時賦洛神。」

後人否定曹植與自己嫂嫂的愛戀關係不過是重複這些觀點。如果說有所增加,只是說,14歲的曹植不大可能愛上一個已經24歲的已婚女子。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行為比較隨意的曹植是很可能愛上不僅有美貌,又有與自己有較多的相同愛好的嫂嫂的。看來,《洛神賦》中,曹植所描述的「洛神」,很可能就是自己嫂嫂的化身。

相關焦點

  • 《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究竟是誰?
    曹植自幼便聰穎過人,10歲的時候便誦能出口成詩,下筆成章,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詩」,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賦》了,文中曹植這樣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望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面輔承權,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 五千年懸案:《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是誰?
    題記: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植所描寫的「洛神」和顧愷之畫中的「洛神」到底是誰呢?  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有一幅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此圖描繪的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在畫中,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嚮往。畫中的洛神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
  • 洛神賦.邂逅神秘!
    (拍攝小花絮,視頻更精彩,請在wifi下觀看,總有你想不到的驚喜)<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個貌若天仙的女子,翩然而至。她的華容婀娜,令人忘餐。洛神,洛水之神,名宓妃,是傳說中伏羲氏之女。有人認為,所謂的「洛神」是現實存在的,而那些則是後話。不管《洛神賦》有多麼瘋狂的歷史背景,那驚天動地的古典之美促使我拍下這組攝影創作。只是此洛神賦非彼洛神賦,僅僅是感嘆其驚鴻之美也為自己設下這偶遇的由頭。年代已不復存在,幸好「夢」境還在。
  • 甄宓:《洛神賦》裡走出的女子
    曹植在這篇《感鄄賦》裡,卻隻字不提鄄城,反而大談特談渡過洛水時的經歷。《感鄄賦》醉翁之意不在酒,別有所感。也就是說,這個鄄字另有含義。甄字和鄄字在那個時候是相通的,同音為:Juan。《感鄄賦》其實等於是《感甄賦》。而這個「甄」字指的就是他深愛的那個女子:甄宓。曹叡即位之後,下詔改《感甄賦》為《洛神賦》。
  • 千古絕唱洛神賦——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洛神到底是誰?
    提到洛神,我們大概就會 想到著名的《洛神賦》。它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正因為《洛神賦》,洛神的傳說才得以廣傳中華大地,那洛神到底是誰呢?
  • 曹植見洛神,被驚豔,一篇《洛神賦》道出心聲
    然而他們對神女們的描寫卻流傳得越來越廣,不少已經成了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夢想過那個叫海螺姑娘的仙女嗎?(當年看仙劍被感動到了)也曾幻想過古代四大美女的美姿,咳,唐朝雖以胖為美,但是也各有各的特色,雍和美也是比較具有美感,小編曾有幸見過一位,確實非常養眼。
  • 神話傳說的第一美人:《洛神賦》中的洛神宓妃,為何成為了文學中的...
    在上古神話中,記載了眾多上古神話,例如后羿射日、常曦沐月、夸父逐日等······我們之前也介紹過了一些。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在詩詞文人眼中如同理想女神一般存在的形象——洛神宓妃。
  • 風雨《洛神賦》(上)
    在這篇文章裡,曹植說自己在途經洛水時邂逅了傳說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極盡描摹這位佳人的風採神姿,字裡行間充斥著強烈的傾慕之情。他就像是一位陷入瘋狂熱戀的年輕詩人,把所能想像到的最美好的詞彙,都毫不吝惜地加在這位女子身上。  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洛神賦》。
  • 洛神賦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產品是洛神賦。為啥叫洛神賦呢,是因為我們這款飲品使用了山楂洛神茶作為基底茶,而洛神花的由來便於傳說中的洛神有關。       洛神花由洛神血淚幻化而成,是以花朵顏色紅豔粲然。每到洛神花成片開放之時,豔紅如血的顏色,映亮了河水,染紅了藍天。細長的,顏色鮮紅攝人的花瓣,仿佛一叢叢獵獵燃燒的火焰,直衝向九萬裡碧藍蒼穹。小小的,略微狹窄的花苞,又仿佛離人眼中的一滴清淚,明麗而透徹,直落入觀者心間。妖豔與哀悽並存,倔強與婉約互襯,墨色花枝中,點點殷紅果實仿佛由每人心間最痛的一滴血幻化而成。
  • 曹植:《洛神賦》中的未結之情和未了之願
    這樣絕妙的歌詞出自漢末天才詩人曹植的《洛神賦》,可以說是描寫美人的典範。古今對《洛神賦》的解讀,從未停歇且版本繁多:有人望文生義,說曹植所寫就是美好的女神,寫出了一段未結之情;也有人,讀出曹植背後的深意,稱曹植寄心文帝,感於壯志難酬……今天,初岸君為大家推薦的文章由青年作家李崢所作,本文從賦文本身華麗的辭藻、優美的描寫,以及曹植賦予它那撲朔迷離的情感表達,來談談《洛神賦》的魅力為何經久不衰。
  • 字字珠璣《洛神賦》
    行書《洛神賦》是趙孟頫書風鮮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作者是曹植,他以神話中關於宓妃的情節,通過聯想,塑造了洛神這個美女形象,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文筆柔美清新。趙孟頫以同樣柔美、圓潤的筆墨作書,如合符契。文中「之」字之多勝於《蘭亭序》,也都在趙孟頫機智的調節中各見異趣。這使《洛神賦》處於空、實的變動之中,並不因字數多而擁擠淤塞。清人周濟說得好:「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
  • 《洛神賦》與甄宓:曹植的女神,卻做了曹丕的「糟糠」之妾
    有了《洛神賦》,才有了《天龍八部》裡的凌波微步。可是,世間若無甄宓,又何來高山仰止的《洛神賦》。緞發如瀑,柔身似柳。眉宇無需描摹,便足以令遠山失色。唇不點而朱,鮮嫩飽滿,勝似春日裡剛熟透的紅櫻桃。眼波流轉中,已盡得世間所有的璀璨與風流。她,是甄宓。她是摻雜於以男人為主的三國時代,無數波譎雲詭中少有的柔情和純真。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甄宓究竟有多美?
  • 《洛神賦》賞析(四)
    屏翳:傳說中的神仙,身份有很多種,司風、雨、雲、雷等,本篇中曹植把認定他為風神。川後:河神。馮(píng)夷:傳說中的水神。女媧:傳說中的創世神,人類由她創造,被稱為大地之母。洛神是只一條河的神,身份地位遠遠不及女媧。曹植為了突顯洛神,讓女媧做她的歌女。文魚:傳說中會飛的魚。
  • 《洛神賦》千年之惑:曹植真的戀嫂嗎?
    曹植此人出名的除了《七步詩》,另外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洛神賦》了。翩若遊龍,婉若驚鴻,榮耀秋菊,華茂春松。後人傳頌他對甄姬的一見傾心,編寫他和自己嫂嫂的不倫之戀,盡己所能寫出他的克制和少年心性,寫出他對自己嫂子的愛而不得和因此引發的和曹丕兄弟關係進一步惡化。
  • 姿貌絕倫的甄氏是《洛神賦》的原型嗎?
    甄姬這個名字,來自日本遊戲《真·三國無雙》中的「甄姫」,姫(zhěn)、姬(jī)字形字義都相近,遊戲中還有蔡文姫、王元姫,姫在日本有千金閨秀等意思。受此類遊戲影響,很多人也開始誤稱甄氏為甄姬了。在一些遊戲和電視劇中,她又叫甄宓(fú),源自《洛神賦》中曹植所遇神女宓妃。李善注《文選·洛神賦》:「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
  • 寶寶起名 出自《洛神賦》中的唯美名字參考
    《洛神賦》是曹植辭賦中傑出作品,描寫了人與神之間的真摯愛情,文章全篇非常的浪漫唯美,所以起名字的時候參考出自《洛神賦》中的唯美名字也是不錯的選擇,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出自洛神賦中的唯美名字參考出自《洛神賦》中的唯美名字參考01、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起名:洛川譯文:黃初三年,我來到京都朝覲,歸渡洛水。
  • 《洛神賦》 中的原型其實並非甄宓!
    所以基本可以斷定,李善的註解應該是為了《洛神賦》傳播更廣而杜撰的。事實上甄宓在正史中只有姓氏,並沒有名字,嚴謹一些的文章提到甄宓的時候會叫她「甄姬」。2洛神可能是曹植原配崔氏的化身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被東郡太守王機、防輔吏倉輯等奸臣謗奏,再遭貶爵為安鄉侯。
  • 《洛神賦圖》:看不懂這畫,只因從未動情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下馬細節曹魏黃初三年(222年),曹植,在京師告別了他的哥哥——皇帝曹丕之後,跋山涉水前往自己的封地東阿。漫漫長途的疲憊感,一行人剛至洛水,曹植的隨從和他的馬匹便準備休息,讓馬可以吃一點草。
  • 出自《洛神賦》的古風三字名,驚羨一世,空靈又有仙氣!
    《洛神賦》是曹植所著,比較於其他賦文,不僅是華美辭句吸引人,尤勝於其音樂性。長短句的穿插音韻上的變異與重複營造的美感,讓人不禁會聯想到婷婷的洛神,玉臂之上挽著輕紗,款款涉水而來,讓人賞心悅目。提取《洛神賦》中的詩詞取名,簡約大氣,優美十分,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尋找一下藏在《洛神賦》中讓人心動的三字名。
  • 洛神賦中最唯美的男女古風名,如詩如畫一般的名字,值得珍藏!
    父母想要給自己的孩子取唯美浪漫的名字,千萬不要忽略辭賦名篇的浪漫經典之作《洛神賦》。《洛神賦》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同時又具宋玉諸賦對女性美的精妙刻畫,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用它取名,不僅重複率低,而且優雅好聽。實在適合寶寶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