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邂逅神秘!

2021-02-13 古典新風尚


微博和微信裡,一直有人問我,風尚君

為啥每次你都會上鏡!為啥每次都不換衣服(梗),

這裡首先要感謝@如夢霓裳漢服網 為我提供的精美的服裝(不換衣服的理由),

因為漢服\漢元素 就是我的日常生活、工作服。

至於上鏡,是因為

「不想當模特的攝影師不是好設計師!

(拍攝小花絮,視頻更精彩,請在wifi下觀看,總有你想不到的驚喜)

<洛神賦>

翩若驚鴻,

婉若遊龍,

榮曜秋菊,

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

被風而起的衣帶,水波上的一股飄飄欲飛的輕盈身姿,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一個貌若天仙的女子,翩然而至。她的華容婀娜,令人忘餐。

洛神,洛水之神,名宓妃,是傳說中伏羲氏之女。有人認為,所謂的「洛神」是現實存在的,而那些則是後話。

不管《洛神賦》有多麼瘋狂的歷史背景,那驚天動地的古典之美促使我拍下這組攝影創作。

只是此洛神賦非彼洛神賦,僅僅是感嘆其驚鴻之美也為自己設下這偶遇的由頭。

年代已不復存在,幸好「夢」境還在。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

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huán)轅,經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乃稅駕乎蘅皋(héng gāo),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miǎn)乎洛川。

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

俯則未察,仰以殊觀。

睹一麗人,於巖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

「爾有覿於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

」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

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餘告之曰:

其形也,

翩若驚鴻,

婉若遊龍,

榮曜秋菊,

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lù)波。

穠(nóng)纖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

明眸善睞,靨(y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奇服曠世,骨象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辭。

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

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

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

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創意統籌:聽風尚

創意執行:三   月

服裝贊助:如夢霓裳

因為現在每每提及漢服之美,

想到最多的就是這《洛神賦》,

借著外拍之餘,

偶覓得臨水一隅,

恰遇雲高風清波水漪漣,

拍攝匆忙不得《洛神賦》其精妙,

僅有感而拍。

都是亦真亦幻的夢境,

只嘆那夢裡不為人知的神秘女子到底是誰? 

曹植,一個悲劇色彩的歷史人物,

而寫洛神賦時的心境,也許是更加悲情。

也許,

在這洛神賦中,有他向後世昭示的不得不說的悽美愛情。

只是不知道那個美麗的女子是否還在洛水之畔,流連忘返?

攬騑(fēi)轡(pèi)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不能去!

漢服攝影全國巡拍哈爾濱站已經圓滿結束,很多小夥伴們說,你來雲南呀,你來四川呀,你來貴州呀,不是不去,外地約片一律已收到定金為準,我們才會安排巡拍,不接受任何口頭預約。若愛我,我在北京等你,期待與你相遇。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男子」。

長按二維碼約拍

丨漢服攝影,因你而美丨


丨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你的留言,是給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千古絕唱洛神賦——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洛神到底是誰?
    提到洛神,我們大概就會 想到著名的《洛神賦》。它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正因為《洛神賦》,洛神的傳說才得以廣傳中華大地,那洛神到底是誰呢?
  • 《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究竟是誰?
    曹植自幼便聰穎過人,10歲的時候便誦能出口成詩,下筆成章,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詩」,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賦》了,文中曹植這樣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望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面輔承權,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 五千年懸案:《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是誰?
    題記: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植所描寫的「洛神」和顧愷之畫中的「洛神」到底是誰呢?  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有一幅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此圖描繪的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在畫中,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嚮往。畫中的洛神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
  • 探秘·《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究竟是誰?
    曹植自幼便聰穎過人,10歲的時候便誦能出口成詩,下筆成章,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詩」,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賦》了,文中曹植這樣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望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面輔承權,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 把《洛神賦圖》放大10倍,震撼了!
    >《洛神賦圖》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取材於三國文學家曹植寫的文章《洛神賦》而創作的連環長卷描述了曹植赴京都朝覲魏文帝就是他哥哥曹丕後返程途經洛河▲ 男主角曹植是三國文學家,畫中女主角洛神傳說是伏羲之女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藝速課artroom」(ID:artroomv),首發於2018年10月14日,原標題為《放大十倍看名畫之《洛神賦圖》》,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洛神賦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產品是洛神賦。為啥叫洛神賦呢,是因為我們這款飲品使用了山楂洛神茶作為基底茶,而洛神花的由來便於傳說中的洛神有關。       洛神花由洛神血淚幻化而成,是以花朵顏色紅豔粲然。每到洛神花成片開放之時,豔紅如血的顏色,映亮了河水,染紅了藍天。細長的,顏色鮮紅攝人的花瓣,仿佛一叢叢獵獵燃燒的火焰,直衝向九萬裡碧藍蒼穹。小小的,略微狹窄的花苞,又仿佛離人眼中的一滴清淚,明麗而透徹,直落入觀者心間。妖豔與哀悽並存,倔強與婉約互襯,墨色花枝中,點點殷紅果實仿佛由每人心間最痛的一滴血幻化而成。
  • 字字珠璣《洛神賦》
    行書《洛神賦》是趙孟頫書風鮮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作者是曹植,他以神話中關於宓妃的情節,通過聯想,塑造了洛神這個美女形象,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文筆柔美清新。趙孟頫以同樣柔美、圓潤的筆墨作書,如合符契。《洛神賦》還表現了趙孟頫的精心。
  • 【周一年度好書】《洛神賦》:曹植與洛神的距離,是我們每個人與理想的關係.
    ★   歷經三年構思與繪製,葉露盈的《洛神賦》一舉成名,被央視熱門綜藝《國家寶藏》邀請,成為遼寧省博物館國寶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守護人,圖書出版之前,圖畫作品已斬獲六項圖書及插畫大獎。★   恢弘大氣的拉頁長圖,充滿想像的眾神會聚的場景,具有東方意境的詩意景象,每一個細節都彰顯出無盡想像的人神愛戀的悵惘之情。
  • 《洛神賦》賞析(四)
    把洛神行動迅速、曹植內心的失落與惆悵表現的淋漓盡致。才高八鬥,真是名不虛傳啊。以上是《洛神賦》第五部分,描寫洛神與曹植的離別。洛神與曹植真心愛慕,但一為天神一為凡人,身份懸殊終不可結合。洛神無奈返回太陰,一神一人灑淚分手。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
  • 風雨《洛神賦》(上)
    在這篇文章裡,曹植說自己在途經洛水時邂逅了傳說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極盡描摹這位佳人的風採神姿,字裡行間充斥著強烈的傾慕之情。他就像是一位陷入瘋狂熱戀的年輕詩人,把所能想像到的最美好的詞彙,都毫不吝惜地加在這位女子身上。  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洛神賦》。
  • 曹植見洛神,被驚豔,一篇《洛神賦》道出心聲
    網絡洛神也叫宓妃,是傳說中掌管洛河的地方水神。比較為人所知的恐怕就是曹植寫的一篇《洛神賦》,對洛神比較的外貌描述也就在這裡了。曹植說:「那天夕陽西下,他正車困人乏時,抬頭看洛河,看到一個絕妙佳人立在巖石旁。」當時的曹植剛被貶,兄長曹丕上位,他不得不離開京都洛陽,情緒低落。
  • 出自《洛神賦》的溫柔好聽的名字,仙氣十足,美得令人窒息!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縹緲迷離,所以用《洛神賦》起名,裡面的名字溫柔好聽的名字,仙氣十足,美得令人窒息!
  • 品讀 | 曹植《洛神賦》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作者|曹植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餘從京域,言歸東藩。
  • 甄宓:《洛神賦》裡走出的女子
    曹植不忍了,他寫出了《感鄄賦》。在《感鄄賦》裡,曹植虛構了自己的一段旅程,把鄴城的陰謀:他與甄宓的戀情,詩化成了他與洛水女神的邂逅。他把與甄宓在建安二十一年底到二十二年初在鄴城的那段戀情,全部濃縮在了洛水那一夜中。甄宓的容貌、甄宓的體態、甄宓的幽香,甄宓的一顰一笑,還有甄宓的辭別,都被曹植細緻入微地描摹出來。
  • 曹植的《洛神賦》歌頌的是甄宓嗎?甄宓和曹植之間有什麼關聯?
    曹植是魏國有名的才子,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詩詞佳作,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數《洛神賦》。據說是曹植有一日途經洛水的時候,聽見了當地有關於洛神的傳說,於是便做了這篇文章,他虛構了自己與洛神之間的偶遇,表達了對洛神的讚美,以及洛神消失後悵然若失的情感。
  • 宋玉vs曹植:《神女賦》到《洛神賦》,由神到人
    曹植《洛神賦》中的女神翩若驚鴻,其實更像「人」但是讓歷代中國人更加迷醉,更加神往的美女,非洛神莫屬。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洛神,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洛神,洛神的美可以說迎合了各個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念,成為中國古代史上的神話般的存在。傳說《洛神賦》是曹植為「感甄」而作,但是無法確認。
  • 讀帖 趙孟頫《洛神賦》
    洛神賦(三國曹植辭賦作品)《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局部)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 洛神賦圖(局部) 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 姿貌絕倫的甄氏是《洛神賦》的原型嗎?
    在一些遊戲和電視劇中,她又叫甄宓(fú),源自《洛神賦》中曹植所遇神女宓妃。李善注《文選·洛神賦》:「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問曰:「或聞洛神即甄皇后,謝世,陳思王遇其魄於洛濱,遂為《感甄賦》,後覺事之不正,改為《洛神賦》,託意於宓妃,有之乎?」女曰:「有之,妾即甄后也……」甄氏稱自己因傾慕曹植才華,被魏文帝賜死。甄氏離開前也如《洛神賦》的故事一樣,贈送蕭曠明珠和翠羽。何焯、朱乾、潘德輿、丁晏、盧弼等歷代文人學者,都認為甄氏與曹植絕無可能有故事。
  • 《洛神賦圖》:看不懂這畫,只因從未動情
    /   東 家 按   /聽說2月14號是情人節,但在我看來,情人節只有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