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圖》:看不懂這畫,只因從未動情

2021-02-08 東家APP

/   東 家 按   /

聽說2月14號是情人節,

但在我看來,情人節只有七夕。

本不想在2月14談論愛情,

但偏偏又被這樣一對璧人打動。

在中國的著名愛情裡,

我們聽聞過梁祝,

聽聞過白蛇許仙,

聽聞過牛郎織女……

但有這樣一對戀人

他們的愛情同樣悽美,

他們的故事萬古流芳,

但卻始終沒有被人重視。

他們就是——曹植和洛神。


  。

  。

  。

本文轉載於中式文人生活(ID:gh_6661d9fabf5d)



每讀洛神賦,皆嘆,論愛情,千百年無出其右

論詞藻,華麗非凡

圖畫賦予了文學新的生命

東晉畫家顧愷之,讓曹植筆下的洛神之美千年永固

人們終於能一睹女神模樣了

有圖有真相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文學史和繪畫史上這兩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下馬細節

曹魏黃初三年(222年),曹植,在京師告別了他的哥哥——皇帝曹丕之後,跋山涉水前往自己的封地東阿。漫漫長途的疲憊感,一行人剛至洛水,曹植的隨從和他的馬匹便準備休息,讓馬可以吃一點草。

如何表現下馬車休息呢?

畫家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這樣的一個動作——馬匹在草地上打滾,長途跋涉之後,它沒辦法像人一樣休息洗澡,所以馬就在地上打滾,用沙土來吸附身上的汗水,它起來後就會覺得精神抖擻。

後世畫家也經常會用打滾的馬來表達:漫漫旅途中的暫歇。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洛神出場細節

曹植一行人在洛水邊駐足休息,抬頭一看「睹一麗人,於巖之畔」,一個作家如何形容一個美麗女子的出現,千百年都是件大事。

曹植在《洛神賦》裡用來形容洛神的出場,我們的文學裡才多了那麼多形容女孩子的美麗詞語: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淥波。

踏波而來,彷如芙蓉出水,非常美麗。畫面上不僅有天空飛過的大雁,還有半空中的一條遊龍。遠山朝陽初升,在洛水之濱,有菊花盛開,有松樹高昂。

這些詩句烘託洛神的神秘、美麗。後來的《紅樓夢》警幻仙子、《天龍八部》神仙姐姐、《甄嬛傳》驚鴻舞的靈感來源,皆出於此。

曹植的目光被她吸引,想要上前。他的侍從立刻拽住了他。這個動作被畫家捕捉下來了。他就這樣被拽著:表面上保持著他貴族的威嚴,但心裡嚮往著那個「小姐姐」。

這個圖像堪稱經典,為後世提供了皇帝出行的經典樣式。

中國文人在女性身上得到的美,長期以來都是精神與性靈的美。驚鴻、遊龍、秋菊、春松……當你那麼深地去愛一個對象而講不出道理的時候,你就會用一切大自然的東西去形容去思念她,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角度來看《洛神賦》:生命的愛與美是混合在一起的。戀愛能使生命豐富、擴展,擴大到可以去欣賞整個大自然的美。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仙女團細節

洛神和她的「宇宙最強仙女團」執扇而行,一會兒在清流裡面嬉戲,一會在林間漫步。因為洛神是神,作者用這樣一種方式,為人神永隔的悵惘結尾做了鋪墊。

為了表示時間的推移,除了變化場景,顧愷之還讓洛神不斷更換衣衫,白衣紅裙、白衣綠裙、綠衣紅裙,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也有了 「女為悅己者容」的小兒女情態。正是這種飄忽不定,才構成了文學裡極度的纏綿。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人物細節

洛神也眷戀著在水邊遇見的曹植,她回首相望,曹植深情凝視,顧盼之間,兩情繾綣。全卷只有這裡洛神和曹植相距最近,象徵兩人感情的親密升溫,才子配佳人,他們相戀了,這就是故事的硬核。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眾神親友團細節

這種一見鍾情的傾心,畫家要怎麼去烘託它呢?


情到濃時,眾神也來同慶,水神,立於川中平定波浪;半空中,河伯正在擊鼓;中間這位正在高歌的人身龍爪的形象就是傳說中的女媧。


這些重要的神仙親友團都趕來「加持」這段愛情,在他們的助威下,這場貴族和神仙的愛戀變得與眾不同。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離別細節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由於洛神是神,曹植是人,人神殊途,彼此雖然都處在盛好年華,卻依然難償所願。


快樂很短暫且永不再來,洛神第一次垂下眉眼,面沉似水。曹植則強忍悲痛,無言以對。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洛神細節

洛神要坐神的車子走了,她坐上雲車向曹植告別了。她的車子是有六匹龍拉著,有翅膀的文魚、白色的蛟龍、雙頭神獸,都來做她的護衛,整個儀仗隊很漂亮,凡人不敢靠近。

在古代,車輛的建制有森嚴的等級,在人間,只有天子可乘六馬車。洛水女神乘坐六龍雲車,旌旗飄飄,雲水翻騰。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曹植手握的小扇子

洛神走後,曹植並不死心,急命隨從駕舟逆流而上追趕洛神。波濤奔湧,正如曹植心中急切的心情契合。

值得注意的是,洛神一直不曾離手的羽扇,出現在曹植手中。《洛神賦》的原文裡沒有這一段文字描述,這是顧愷之根據文字想像的畫面特意安排得小細節。

我猜畫家也希望他能追上,或許他們還交流了什麼,可能女神說:「我還是要走,不過呢,可以把這個小扇子送給你。」這把小扇子就變成了曹植與洛神之間愛情的信物。

畫面繼續往左看,曹植回到了岸上,他坐在岸邊,通宵不眠,夜不成寐。(畫中的蠟燭就表示「夜晚」)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曹植細節

畫卷到了最後,天亮了,此情難盡的曹植萬般無奈,只得乘車離去,但心存一線希望,不時回頭張望。手上還緊緊地拿著那個小扇子。我想他這一輩子都不會放手,因為這是洛神留給他的唯一信物。畫卷就到這裡結束了。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觀看《洛神賦圖卷》第一卷▶

《洛神賦圖》第一卷,宋代臨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藏於故宮博物院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觀看《洛神賦圖卷》第二卷▶

《洛神賦圖》第二卷,宋代臨摹,絹本,設色,縱26cm,橫628.5cm 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我們把《洛神賦圖》的畫面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顧愷之在創作這幅畫的時候,充分的還原了原著故事,難能可貴的是還加入了自己的想像力以及超前的繪畫技術,才為世人留下了這幅穿越千年的名畫。

它的故事和它的繪畫都很讓我著迷,嘗嘆,論愛情,千百年無出其右;論詞藻,華麗非凡。在我們的一生中,愛情是最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我們會永遠盼望、期待,懷著很深的憂愁捨不得離開,那份愛慕只增不減。

撰 文 |  小茶服

編 輯 |  Luca

圖 片 | 小茶服

相關焦點

  • 把《洛神賦圖》放大10倍,震撼了!
    《洛神賦圖》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取材於三國文學家曹植寫的文章《洛神賦》而創作的連環長卷描述了曹植赴京都朝覲魏文帝就是他哥哥曹丕後返程途經洛河▲ 男主角曹植是三國文學家,畫中女主角洛神傳說是伏羲之女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藝速課artroom」(ID:artroomv),首發於2018年10月14日,原標題為《放大十倍看名畫之《洛神賦圖》》,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唐宋八大男神首次聚齊,展出國寶級《洛神賦圖》《瑞鶴圖》真跡
    根據官方消息,《洛神賦圖》《瑞鶴圖》2幅真跡會展出!(盲猜展期會很短)《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北宋 佚名 遼寧省博物館藏《瑞鶴圖》北宋 趙佶 遼寧省博物館藏這次展出的《洛神賦圖》是宋人的摹本,與原作極為接近。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繪畫的藝術特點,較為完整地表現了三國時期曹植所作《洛神賦》中的內容。
  • 【周一年度好書】《洛神賦》:曹植與洛神的距離,是我們每個人與理想的關係.
    葉露盈同學在這方面的努力,如她的別具一格的繪本《洛神賦》的創作和她因此獲得的諸多獎項,已經顯示出這個方向的魅力和能力。期待更有深度的表現。——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劉正她選的題材上對古畫是一個新的發揮,因為《洛神賦圖》在美術史上是很重要的,但美術史受眾面畢竟是很窄的,如何讓百姓都知道傳世的千古名畫?
  • 《國家寶藏》之《洛神賦圖》+12圖
    央視的《國家寶藏》相信大家都在看,全面介紹中國文物,一線明星雲集,我就不多介紹了。今天請大家看一個寶藏,《洛神賦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寬27.1釐米,長572.8釐米。三國時曹植寫下《洛神賦》,晉朝顧愷之畫出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是無價之寶。此圖分段描繪《洛神賦》的內容,構圖連貫,設色濃豔,畫法古拙。
  • 再冷,也要到遼寧省博物館去看《洛神賦圖》
    今年的大展也拿出了珍品,包括東晉的《曹娥誄辭》、宋人摹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宋徽宗的《瑞鶴圖》等,但是今年遼博的大展名為「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展」,而且策展相當見功力,115件書畫作品置於這樣的主題中,令觀者對繪畫也有了全新的視角。遼博這次可以說進行了非常優秀的嘗試,也讓我們對未來的遼博大展充滿期待。
  • ​線上展 | 放大看洛神賦圖,一場史詩級的情感大戰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博物館 | 看展覽」《洛神賦圖》舊傳為魏晉時期的顧愷之根據曹植的同名賦文《洛神賦》所作的人物故事手卷,
  • 傳世名畫《洛神賦圖》即將展出,怎樣讓孩子欣賞國寶之美?
    怎樣欣賞《洛神賦圖》?若想了解這件國寶文物,至少需要知道三件事:1、這幅畫呈現的是什麼故事?2、這幅畫是誰畫的?3、這幅畫究竟有什麼獨到之處?《洛神賦圖》全卷知道了這三件事,你就是《洛神賦圖》的小小達人了。01《洛神賦圖》有什麼故事?我們先說這第一件,這幅畫畫的是一個傳說,故事有點像神話。
  • 科技讓《洛神賦圖》動起來,央媽讓世界領略華夏傳世名畫風採
    但他才華出眾,高居建安文學群體之首,尤以《七步詩》、《白馬篇》、《贈白馬王彪》、《洛神賦》等名篇對後世影響深遠。而這首《洛神賦》是他從邊遠的封地回都城看望曹丕,回去時經過洛水時寫下的賦,全賦辭採華美、情思繾綣,卻其實別有寄託。
  • 細筆遊絲,定義中國式美女——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賞析
    這也難怪,如果換一個豐滿些的女生在天上蕩來蕩去,要麼她是侍女或是反派,要麼就是——妖怪。  對於正牌仙女必須是瘦的,古人的看法和現代人很一致。出現在東晉畫家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洛神宓妃,就是一副苗條的樣子,憑著「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姿態,引得畫中河岸上的曹植心神蕩漾。  在中國美術史上,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地位非凡。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局部)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 洛神賦圖(局部) 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 字字珠璣《洛神賦》
    《洛神賦》是趙孟頫47歲時創作的。這篇賦共900餘字,以小字行書輕鬆寫來,風流飄逸,有晉人風採,展示了趙孟頫對王羲之書法的心領神會。《洛神賦》還表現了趙孟頫的精心。這也是《洛神賦》字字珠璣,精美絕倫的原因著力於精美的趙孟頫,有其心,亦有其熟練的技巧,就使《洛神賦》十分圓熟。圓熟是一種美感但也定下了一個模式,很完整、固定。趙孟頫書法很少有率真、隨意之筆,似乎筆一提起必定要達到珠圓玉潤。
  • 五千年懸案:《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是誰?
    題記: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有一個疑問,曹植所描寫的「洛神」和顧愷之畫中的「洛神」到底是誰呢?  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有一幅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此圖描繪的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在畫中,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嚮往。畫中的洛神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
  • 荔枝文藝課丨有位伊人 在水一方 「品歷代仕女名畫」之《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這幅畫的作者是中國畫鼻祖、東晉大畫家顧愷之,他是今天的江蘇無錫人,在讀了曹植的《洛神賦》後,大為感動,於是用畫筆創作出詩人與洛水之神宓妃那段纏綿悽婉、動人心魄的「人神戀」。曹植在獲得甄后遺枕後感而生夢,因此寫出《感甄賦》作為紀念,魏明帝曹叡為避母親名諱,將其改為《洛神賦》傳世。   這就是後人對《洛神賦》流傳最廣的一種解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驚豔開播 《洛神賦圖》「動」起來了!
    《洛神賦圖》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  《洛神賦圖》首集驚豔亮相    首集節目呈現的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洛神賦圖》。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洛神賦圖》原卷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傳世精品,是他有感於三國時期文學家曹植所寫的《洛神賦》而創作的。不同於博物館裡展出的靜態畫作,在節目裡的《洛神賦圖》中,觀眾能看到樹葉隨風搖曳,洛川水波蕩漾,洛神衣裾飄飄……「皮膚能感到風拂過,心因此輕柔,是幸福的。
  •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洛神賦圖
    洛神有多美,旅人如此形容,「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又如雲籠月,雪迴風般朦朧。」旅人借洛水傳情,以玉佩為邀約,伊人有情,指向流水,以為期許。而命運恰如潛流,動無常則,靜止難期。與洛神的盟誓雖近在咫尺,旅人卻因人神殊途,陷入猶豫和狐疑。天地間的神靈,都為這未及開始就已結束的相逢嘆息。風神屏翳收斂晚風,水神川後止息波濤,河伯馮夷擊響神鼓,女媧發出清泠的歌聲。
  • 曹植:《洛神賦》中的未結之情和未了之願
    這樣絕妙的歌詞出自漢末天才詩人曹植的《洛神賦》,可以說是描寫美人的典範。古今對《洛神賦》的解讀,從未停歇且版本繁多:有人望文生義,說曹植所寫就是美好的女神,寫出了一段未結之情;也有人,讀出曹植背後的深意,稱曹植寄心文帝,感於壯志難酬……今天,初岸君為大家推薦的文章由青年作家李崢所作,本文從賦文本身華麗的辭藻、優美的描寫,以及曹植賦予它那撲朔迷離的情感表達,來談談《洛神賦》的魅力為何經久不衰。
  • 《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究竟是誰?
    洛神賦後來,著名的畫家顧愷之依據《洛神賦》,畫了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在畫中,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嚮往。畫中的洛神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
  • 曹植見洛神,被驚豔,一篇《洛神賦》道出心聲
    (當年看仙劍被感動到了)也曾幻想過古代四大美女的美姿,咳,唐朝雖以胖為美,但是也各有各的特色,雍和美也是比較具有美感,小編曾有幸見過一位,確實非常養眼。而洛神賦中也存在著這樣一位神女——洛神。網絡洛神也叫宓妃,是傳說中掌管洛河的地方水神。經過許多文人的詞賦烘託,她的傳說也越發為人知曉。比較為人所知的恐怕就是曹植寫的一篇《洛神賦》,對洛神比較的外貌描述也就在這裡了。
  • 宋玉vs曹植:《神女賦》到《洛神賦》,由神到人
    「女神」則是對美女審美的升華,所以縱然歷史上美女如雲,但是寫被稱為「女神」的並不多。而因為寫「女神」而名揚天下,並且流傳至今的佳作,非宋玉的《神女賦》和曹植的《洛神賦》莫屬。英國作家王爾德說過,「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個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蠢材。」
  • 探秘·《洛神賦》中的神秘女子究竟是誰?
    洛神賦後來,著名的畫家顧愷之依據《洛神賦》,畫了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在畫中,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嚮往。畫中的洛神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