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不在貌,從徐悲鴻藏任伯年畫作看「大師眼中的大師」

2020-11-22 澎湃新聞
有人曾說:「回想徐悲鴻先生在世的時候,有時和他一起談天論地,他總少不了要提到任伯年;如果是在徐先生的家裡,又總免不了要把他所收藏的任伯年作品掛起來供客人們欣賞。」「徐悲鴻勞累了一天 ,最喜靠在畫室的躺椅上,靜靜的欣賞掛在牆上的任伯年條屏畫作,放鬆休息。」

9月26日,「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 展覽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舉辦,首次集結徐悲鴻一生收藏的任伯年佳品,共計50餘件。在一些珍貴的作品上,徐悲鴻會鈐印上「悲鴻生命」的印章。細品展覽,觀眾能體會到兩人的藝術之緣,看到「大師眼中的大師」。

大師們從不乏異代知音,任伯年與徐悲鴻冥冥中有些特殊的緣分:任伯年過世的那一年是徐悲鴻的誕辰,二位大師均早期經歷了諸多坎坷,雖在後半生功成名就,但卻都未及花甲之年就因病過世。徐悲鴻非常欣賞任伯年,他收藏的五十餘件任伯年的畫作中,即便是任伯年繪畫的底稿和揭裱的下層繪畫徐悲鴻都小心地收藏起來,或裝裱後題跋,或一時興起,為任伯年的線稿填上顏色、畫上人物;而在自己的畫作中,徐悲鴻也有意以同種畫法或以同題材畫作與伯年「酬答唱和」。

「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 展覽共分為三個版塊:「沉酣矯變」、「雅麗豐繁」、「未竟之作」,皆摘自徐悲鴻評任伯年之語,將分別展示任伯年筆法奇崛、形神兼備的人物,設色雅豔、技法多樣的花鳥畫,以及多幅被徐悲鴻視作璞玉的伯年遺墨,共計50餘件館藏伯年珍品。這些畫作都是首度公開展出,也是徐悲鴻一生收藏任伯年佳品的首次集結。

展覽現場

徐悲鴻「續作」任伯年的未竟之作

任伯年長女任雨華的後人吳仲熊,與徐悲鴻交善,並知曉徐悲鴻酷愛任伯年繪畫,遂將多幅所藏伯年父女的畫作贈與徐悲鴻,其中有很多任伯年未付裱的遺稿。這些「未竟之作」被徐悲鴻視為珍貴的璞玉,他在畫作之上或題跋或補竟,每一幅畫作都如同兩位大師跨越時空的「對話」與「合作」。

此次展覽既是對於任伯年藝術成就的展示,更是對於徐悲鴻藝術收藏的探究。展覽中精心摘選出了徐悲鴻在所藏伯年畫作中書寫的題跋,貫穿於整個展廳之中,用徐悲鴻先生的文字話語,去還原其對任伯年作品的收藏曆程及心得體會,可以看到一個更加生動真切的大師徐悲鴻——

他在見到任伯年佳作時會感嘆「此真神品也」、「夢寐數月」;在喜獲伯年畫作時「歡喜讚嘆,便欲躍起」;在不能得畫時會嘆息「恨不能豪奪,成完數,悵悵」;在珍藏的伯年作品上又特意叮囑「特恐張掛過多,塵汙混其筆跡耳,有保守之責者不可不加注意也」,在他的收藏中滿懷著對藝術的熱忱、對伯年的敬仰。

徐悲鴻在任伯年畫作上的題跋

徐悲鴻在任伯年畫作上的題跋

仔細閱讀這些題跋可以發現許多信息,比如現場的一組以深青色裝裱的畫作,徐悲鴻的題跋中顯示:「用夾宣則一作而得兩幅」,則表明這一組畫是有據可考的揭裱了任伯年畫作的第二層,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任伯年畫作的第一層可能已經被賣掉或者流散了,而「失去了許多畫作細節」的第二層,卻讓徐悲鴻青眼有加。徐悲鴻認為「伯年力透紙背,其畫故以淡逸勝,而副頁乃更逸,脫盡煙火氣」。

現場展牌介紹

甚至徐悲鴻認為第二層的畫作更加「玉潔冰清」,如下圖的兩幅畫作的局部,相比之下,墨色更加淺淡,有澹遠的古意。

徐悲鴻認為第二層的畫作更加「玉潔冰清」,有澹遠的古意。

徐悲鴻認為第二層的畫作更加「玉潔冰清」,有澹遠的古意。

而以下的幾幅畫作中,則是徐悲鴻拿到了任伯年的未竟之作,而感覺構圖之不完滿或者是未完成之遺憾,而自己親手「添補」了一些內容,比如下面這幅《秋日泊舟》,其中作為畫面主體的那位泊舟的人就是徐悲鴻填上的。

任伯年、徐悲鴻《秋日泊舟》

下面的這幅《芭蕉鸜鵒》圖中,鸜鵒也是徐悲鴻因為畫面太空,而補畫在高空的。

任伯年、徐悲鴻《芭蕉鸜鵒 》

徐悲鴻評任伯年:「三百年中國畫家第一人」

人們熟知徐悲鴻的畫家及教育家身份,卻鮮少關注到他的另一重身份——收藏家。1953 年徐悲鴻去世後,按照其遺願,夫人廖靜文女士不僅捐出了1200餘件徐悲鴻作品,更將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以及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餘件,全部捐獻給了國家。

在徐悲鴻收藏的上千幅作品中,《八十七神仙卷》被其視為至寶,曾特意鈐印上了「悲鴻生命」的印章。而徐悲鴻收藏的《杜鵑》、《西施浣紗》等多幅任伯年作品中同樣可以看到「悲鴻生命」的印章,足見其對任伯年畫作的珍愛與推崇。

任伯年 《西施浣紗》

繼2019年「徐悲鴻與齊白石」展之後,此次任伯年展覽是大師眼中的大師系列展的第二展,兩個展覽均是通過還原徐悲鴻的視角,梳理展示藝術大師的收藏珍品。

徐悲鴻與老友雨珊(孫佩蒼)同賞任伯年畫,曾有感而寫:「伯年之畫,中年以降,獨往獨來,一以造化為師,逸宕縱橫,橫絕一世。其天才之敏利,吾國美術史上所罕有之人物也。今日談藝者,高則舉元四家,次則文沈唐仇,下則四王惲吳,思潮束縛,不明乎道。若見伯年傑作,必叱異墨為江湖派甚矣,時之哀也。此幅在吾寓中兩日,以價重不能致,竟為人奪去。幸攝一影,得寄遐思。奉之雨珊老友,相與欣賞。」

任伯年的繪畫,既富有文人雅士崇尚的淡雅明淨、簡逸清新,又蘊含符合普通民眾審美的通俗平易、意趣盎然。他一反晚清畫壇摹古沿襲、陳陳相因的筆墨規範,別出機杼,匠心獨運,擔起推動傳統藝術現代性轉型的先行者使命,故徐悲鴻認為他是「抒情詩人」、「一代明星」、「三百年中國畫家第一人」。

也正因為如此,他畢生推崇和宣傳任伯年,竭力搜集其遺作,是個人收藏伯年精品最多的藝術家。他曾把伯年作品介紹給法國美術協會的領導者達仰,令其大為讚嘆,並給予了「真是一位大師」的評價。也是在他的推介下,他的好友,新加坡的陳之初先生成為海外任伯年的最大藏家,並在海外出版了首部任伯年畫集。徐悲鴻專門為畫集撰寫了長篇的《任伯年評傳》和創作了油畫《任伯年像》。

徐悲鴻《任伯年像》油畫

徐悲鴻認為任伯年在人物畫方面尤其專擅,他曾說:「學畫必須從人物入手,且必須能畫人像,方見功力。及火候純青,則能揮寫自如,遊行自在。比之行步,慣經登山,則走平地時便覺分外優遊,行所無事。故舉古今真能作寫意畫者,必推伯年為極致伯年於畫人像、人物、山水、花鳥、工寫、租寫,莫不高妙,造詣可與並論。吾故定之為仇十洲以後中國畫家第一人,殆非過言。」

任伯年筆下有許多悠遊閒居的隱士,動作慵懶,有的則憨態可掬,表情亦十分生動,如下面一些人物畫的局部:

任伯年筆下的隱士

任伯年筆下的隱士

任伯年筆下的隱士

任伯年筆下的隱士

一位在摹古沿襲、陳陳相因的晚清畫壇,別出機杼,匠心獨運,融貫古今,參借西法,是引領海派新風的先行者;一位在中西方交融的時代,竭盡全力地引進西畫技法,義無反顧地開創融匯中西之路,是推動中國畫改良的一代宗師。

同題創作、遙相呼應

但他們二人都秉承著「在神不在貌」的藝術理念,推動了傳統人物畫的變革——徐悲鴻曾在《仲英先生五十六歲小像》題跋:「伯年高藝雄才,觀察精妙絕倫,每作均有獨特境界,即如此作,其傳神阿堵無論矣。」而在同一幅畫作上,馬衡的題跋中記載了伯年話語:「吾被投止時,即無時不留心於主人之舉止行動,今所傳者,在神不在貌也。」

以展覽現場的鐘馗為例,任伯年一生中創作過諸多形象百變的鐘馗,徐悲鴻同樣鍾愛於畫鍾馗,更曾在端午節前後連續創作多幅鍾馗作品,在徐悲鴻對於鍾馗題材的喜好中便可以窺見任伯年的印跡。「憶吾童時有一日,先君入城,歸仿伯年《斬樹鍾馗》一幅,樹作小鬼形,盤根錯節,蓋在城中所見伯年佳作也。是為吾知任伯年名之始。」悲鴻如上自述道,一幅《斬樹鍾馗》為徐悲鴻知任伯年之始。

任伯年的鐘馗

徐悲鴻的鐘馗

他們也都是師法天地萬物、觀察精妙絕倫的大師——任伯年喜於觀察生活,「欣觀群鳥之翔集飛鳴,怡然自適」,徐悲鴻當年亦是「躑躅於動物園速寫猛獸,其樂無窮」。

展廳中部特設有「穿越時空的對話」區域,以粒子動畫的形式呈現兩位大師的話語和藝術理念,並在此區域將兩位大師相同題材的畫作並置,可以看到任伯年清新雅麗的沒骨花卉對徐悲鴻的影響,可以看到兩位大師筆下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的萬物生靈:小巧渾圓的麻雀、大筆揮灑的芭蕉、體態豐盈的雞、憨態可愛的鵝。

任伯年畫的鵝

徐悲鴻畫的鵝

有人曾說:「回想徐悲鴻先生在世的時候,有時和他一起談天論地,他總少不了要提到任伯年;如果是在徐先生的家裡,又總免不了要把他所收藏的任伯年作品掛起來供客人們欣賞。」「徐悲鴻勞累了一天 ,最喜靠在畫室的躺椅上,靜靜的欣賞掛在牆上的任伯年條屏畫作,放鬆休息。」

現場也擺放了兩把椅子,觀眾可以坐在上面感受徐悲鴻靜靜欣賞任伯年的條屏畫作的樂趣。

展覽現場,觀眾可以坐在椅子上感受徐悲鴻靜靜欣賞任伯年條屏畫作的樂趣。

展期:2020年9月26日-2021年2月28日

地點:徐悲鴻紀念館四層展廳(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徐悲鴻畫豬,憨態可掬!
    徐悲鴻《豬》在畫壇上,有豬不入畫之俗。縱覽畫史,牛、馬、雞、狗、虎等,皆有名畫流行於世,惟豬畫沒有大作傳今朝。豬之物,給人以髒懶的視覺,儘管其嗅覺還不差,但畫筆卻難以體現。更何況,有人索畫,畫豬贈之,豈不是罵人嘛!諸多緣由,名畫之豬,無。雖如此,在畫壇上,也並非人人都不曾畫豬。大名鼎鼎的國畫大師徐悲鴻曾畫過豬。今天,且專說畫馬大師徐悲鴻畫豬一事。
  • 她是名門閨秀百花之神,他是白屋寒門藝術大師,中年再婚枯木逢春
    徐悲鴻作《雙驥圖》被徐悲鴻稱讚「百年好合休嫌晚」的這對夫婦正是他的得意弟子吳作人和蕭淑芳,他們曾在17年前相識於恩師徐悲鴻座下,此後經年,各自奔走,有了自己的家庭。蕭淑芳自身藝術造詣頗高,徐悲鴻自然是應允教導這樣的學生的,於是也同意她做了藝術系的旁聽生。就此,因為媒人徐悲鴻大師,兩個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命運有了交集。
  • 徐悲鴻作品【下】
    該作匯合徐悲鴻一生中畫馬的各種姿態,飲水馬、回首馬、立馬、奔馬一應俱全,難能可貴;同時也表現了徐悲鴻嚮往自由的心聲,四處奔走的鬥志。徐悲鴻1941年(辛巳)從印度返馬來西亞至檳城,應摯友「蘭廬」主人之請而作此畫。大師早一年即1940年(庚辰)遊印度時,在喜馬拉雅山大吉嶺一帶,畫了不少靈鷲寫生。回檳城,大師向「蘭廬」主人親述靈鷲神態逼人,氣勢雄偉的動人姿態,並將之入畫,遂成此幅。
  • 大師背後的女人,個個都不簡單!
    近現代中國美術史,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光書畫界就湧現了諸如張大千、李可染、徐悲鴻……這些耳熟能詳的著名書畫家,在他們的盛名背後,似乎都有一個女人在默默地投入,她們的才情在夫君的男性光環所掩蓋。如今,有誰能夠記得住她們的名字與滿腹的才華呢?今天,帶大家認識下,近現代著名的大師級人物們的夫人,這些奇女子身上究竟有哪些出眾的氣質,留住了男人的心?
  • 名不副實的大師齊白石:「人俗畫不雅」,作品也就是相術師的層面
    中國畫和相聲有共同之處,「稍稍學學就能幹,比劃比劃就能跟別人幹得不一樣」。 藝術家和藝術品總是要揭示人性的,揭示生活本質的。我們用這個標準來看看國畫大師齊白石。名家眼中的齊白石:人俗畫不雅範曾曾經評論過齊白石:他的繪畫並不具有多高的神韻。簡單一點來講他只達到了相術師的中間層面上,也就是骨相與外皮毛之間,而至於骨相上面的風神,齊老還差了一截。齊白石就是太在意技法了,而且往往就是局限於皮毛外相之上,忘記了事情的根本。
  • 【私行熱推】錢幣臻品推薦:中國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金銀紀念幣大全套
    中國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金銀紀念幣題材背景一個時代的溫度,在於時代裡那些有溫度的人。徐悲鴻,就是他那個時代有溫度的人。2015年適逢徐悲鴻誕辰120周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國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金銀紀念幣。
  • 百年巨匠—徐悲鴻
    擅長人物、走獸、花鳥,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今天給大家推薦電視美術館——百年巨匠欄目,百年巨匠-徐悲鴻人物紀錄片中用影像記錄了一代大師的藝術人生歷程,全方位的解讀了藝術巨匠徐悲鴻的一生。
  • 大師合作畫畫,看看他們是怎麼玩的!
    一、《竹石雙壽》《竹石雙壽》是海派書畫領袖吳昌碩與京派書畫大師齊白石唯一面世的珠聯璧合之作。畫作筆墨不多,墨色沉穩。徐悲鴻看了圖章的拓片,發現刻得很好,細看邊款署名卻是「趙之謙」。徐悲鴻納悶了,說:「這些圖章……」傅抱石喃喃地回答:「是我仿的,為了生活,我仿趙之謙的圖章賣。」
  • 方陣分享 | 大師背後的女人,誰的藝術造詣更高?
    近現代中國美術史,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光書畫界就湧現了諸如張大千、李可染、徐悲鴻……這些耳熟能詳的著名書畫家,在他們的盛名背後,似乎都有一個女人在默默地投入,她們的才情在夫君的男性光環所掩蓋。如今,有誰能夠記得住她們的名字與滿腹的才華呢?今天,帶大家認識下,近現代著名的大師級人物們的夫人,這些奇女子身上究竟有哪些出眾的氣質,留住了男人的心?
  • 玉雕行業,誰是大師?大師是誰?
    比如,我們看古裝電視劇時,能看到裡面稱呼大戶人家的未婚女子為「小姐」,但是現在小姐這個詞好像不太友好;再比如以前的綠茶只是個植物,但是現在卻演變成了一類工於心計的人。  當然,關於「大師」這個詞,在不同時期,也有著不同的外延和內涵。
  • 亂世大師謝之光:年畫、國畫都頂尖,香菸盒上的仕女圖最出名
    「月份牌年畫」作為中國年畫的一個創新品種,曾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風靡整個上海灘。謝之光作為該畫的傳承發揚者,一生因畫輝煌騰達,也因畫落魄貧窮。無論身處哪種境地,謝之光始終不改對繪畫藝術的熱愛與追求,活到老畫到老,從年畫到國畫,至死方休。
  • 一位美術大師對多位美術大師的雨露之恩
    如果評選20世紀中國最頂尖的美術大師,你會選誰?我會選徐悲鴻。
  • 徐悲鴻國畫作品欣賞
    徐悲鴻 (1895-1953),是我國現代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旋赴歐,在德、意及蘇聯舉行畫展。抗戰後,屢在國內廣州、長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為救濟祖國難民,舉辦畫展。歷任北京大學、桂林美術學院教授。後,任北平藝專校長。
  • 現代國畫大師排行榜
    (導讀:20世紀13名傑出的中國畫大師排名:齊白石、傅抱石、黃賓虹、吳昌碩、林風眠、李可染、潘天壽、徐悲鴻、張大千、蔣兆和、劉海粟、石魯、黃胄。
  • 美國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裡辭世:火星夢幻者
    於是,為了表彰布拉德伯裡對科幻文學的巨大貢獻,「美國科幻與幻想作家協會」於1988年授予布拉德伯裡「星雲大師獎」;並自1992年起開始頒發一項「布拉德伯裡獎」,以獎勵優秀科幻編劇。  1947年,布拉德伯裡與瑪格麗特·麥克盧爾結婚。兩人婚後生有4個女兒,目前共有8個孫輩。
  • 中國古畫流落他國,被徐悲鴻高價買回,畫聖的作品回來了
    說起徐悲鴻,我想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他是我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被尊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他所作的國畫彩墨渾成,尤以畫馬享名於世。
  • 徐悲鴻和十二生肖
    二人曾協助徐悲鴻在重慶創辦「中國美術學院」,在上世紀40年代頻繁活躍於重慶文藝圈,與各位藝壇大師皆有交誼。1946年間,中國美術學院派出張蒨英、費成武、張安治、陳曉南赴英國研究美術,這是徐悲鴻以中英庚子賠款董事名義多次交涉爭取到的,他們也是第一批享受此待遇的畫家。
  • 陳傳席專欄|聊藝術:徐悲鴻為什麼反對「中西結合」
    有他的明文為證:徐悲鴻的《悲鴻自傳》發表於1933年1月上海《讀書雜誌》第3卷1期上⑴,其中談道:"吾愛畫入骨,以愛畫故學畫……一九二七年秋返國,倡寫實主義,為求真之運動,抨擊歐洲人惑人耳目之牟利主義。主張中西分璧,時國人徒知中西合瓦。"徐悲鴻《自畫像》 素描紙本 41x27cm 1925年作 白紙黑字,赫赫在目,似乎不需要再作考證。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揭秘:年年「霸屏」拍賣季的大師都有誰
    1935年應徐悲鴻之聘,任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徐悲鴻十分敬重齊白石的為人和畫德,極為讚賞齊白石的畫風和畫技。同樣。齊白石對徐悲鴻也非常尊崇、倚重,信任有加,視他為真正德藝雙馨的畫壇英才。這兩位相差30多歲的藝術巨匠,自20世紀20年代末一見如故之後,因共同的藝術旨趣,從此結為肝膽相照、互為尊敬與支持的莫逆之交。二人的情誼真摯深厚,終生不渝,傳為佳話。
  • 快看|大師眼中的大自然是什麼樣子?
    下面重慶龍行藝術畫室帶你來看看,在大師眼中,大自然都是什麼樣的?這樣的作品,一般還是需要觀察大自然多,才有靈感,需要經常走到大自然中找靈感,觀察實景,不斷的寫生和練習,也許只是一幅小畫但是好好的塑造精細,也是一件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