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大師謝之光:年畫、國畫都頂尖,香菸盒上的仕女圖最出名

2020-12-27 長葶古巷

月份牌年畫」作為中國年畫的一個創新品種,曾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風靡整個上海灘。

謝之光作為該畫的傳承發揚者,一生因畫輝煌騰達,也因畫落魄貧窮。

無論身處哪種境地,謝之光始終不改對繪畫藝術的熱愛與追求,活到老畫到老,從年畫到國畫,至死方休。

窮小子痴迷畫畫,機緣巧合拜名師

祖籍浙江餘姚的謝之光,小時候因生計所迫,隨父舉家遷往上海,靠著六民路上開的一家小煤炭店維持營生。

18世紀初外敵強侵帶來的不僅有戰亂掠奪,還有發展的經濟與開化的文明。尤其,上海作為重要的臨海貿易城市,它的發展日新月異。

快速變遷的時代中,眼見新鮮的事物越來越多,年幼的謝之光萌生一個想法,他想畫畫,來記錄這些洶湧而來的「舶來品」。

他拿起筆開始「瞎畫」,從剛開始的「四不象」到初具雛形,越畫越入迷,待年歲漸長就往外跑,去觀摩上海最流行的畫作

日夜不斷的練習,他的勤奮與頗具意境的畫作引起了周慕橋的注意。

極善工筆畫的周慕橋,是上海第一批月份牌畫家之一,能被他相中是莫大的榮幸。

正苦於沒有領路人的謝之光自然是不會放過機會,軟磨硬泡下,他成了周慕橋的入室弟子。

這一舉動,開啟了他畫家生涯的第一站

跟著師父學盡了中國工筆畫的技巧,也領略了擦筆水彩的畫法,周慕橋又將其引薦給當時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創始人張聿光與劉海粟

劉海粟

兩人都是集中西畫技之大成者,他們傾囊相授教學生,張聿光的舞臺美術學與劉海粟的油畫兼國畫,都對謝之光畫作技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有名師助陣,又潛心習畫的謝之光,考上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正式成為張聿光與劉海粟的學生,接受全面系統的美術課程學習。步入正軌,為他日後在畫作上取得的輝煌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勤學苦練終有報,一朝成名天下知

從小習畫的謝之光,擅長人物、卉、鳥獸,尤善仕女圖,筆法集中西繪畫之長,敢於突破陳規,常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當時上海是有名的十裡洋場,民族資本與國外資本的對抗發展,戲劇與娛樂業十分繁榮。

中西相互交融發展為中國畫家開闢一個包容的環境,這裡遍地都是機會,貧苦出身的謝之光自然不會錯失良機。

從學校畢業後,迫於生計,他扎入劇場從事了舞臺設計行當,曾在上海福州路的天禪大舞臺,他畫過大背景,獨具一格的技法風格,廣受劇場老闆的青睞。

長期混跡在「一線」的謝之光,除了舞臺設計,還兼職畫月份牌,對資產階級的喜好偏愛了如指掌,下筆填色結合當下潮流。

不久謝之光在上海名氣漸起,成為舞臺劇場的紅人,與鄭曼陀、杭並稱「月份三劍客」。

正式讓他一炮而紅聲名鵲起的是一幅畫——《西湖遊船》

1922年,年僅23歲的謝之光以中國技法的暈染為底,輔之以西方線條的勾勒修飾,刻畫出一幅細膩生動的遊船圖。

此畫一出,整個上海畫界為之震動,亂世出「大家」,更何況這位「大家」還如此年輕,一時之間上海名流文士,紛紛前來拜訪結交,謝之光因此名聲大震。

名利從來都是相伴而生,作為上海畫界新星,同樣引發商界關注。當時香菸是廣告進入百姓家最大的載體,「美女加廣告詞」是香菸廣告的標配。

為了擴大銷量,菸草公司出高薪聘請謝之光為其畫圖,雖說是題材傳統,但運用了西方透視原理與色彩濃淡過渡暈散等技法,謝之光筆下的美人如照片般光彩奪目。

別出心裁的新式畫法大受追捧,香菸銷量大增,謝之光可謂是名利雙收。

天價畫作養家餬口,結髮夫妻難白頭

憑畫一舉成名的謝之光,就此翻身跨越社會階級成為新貴

已到娶妻成家年紀的謝之光,迎娶了富商之女潘錦雲,即便新婚燕爾,謝之光仍不改舊習,沉心畫技研究。

在廣告畫創作中愈發得心應手,謝之光身價倍增,一幅畫作價格炒到了500大洋,彼時普通工人一月薪資5到10塊大洋,這樣的畫在當時堪稱「天價」。

仰賴這些「天價」畫作,他養活著一家老小與兄弟姊妹。

名氣為他帶來巨富的同時,也帶來了麻煩。因廣告畫中多用美女形象,謝之光常以女明星肖像為引子創作。

直到有一次,他創作了一幅名為「美麗」的美人圖,被菸草公司看中,以「美麗」為商標,發售「美麗牌」香菸

此舉惹怒了女明星,大肆舉報追究,前後共有7位女星捲入這場持久的官司中。

商人是不放過這一絕佳的宣傳好機會,還請來著名影星胡蝶,讓謝之光以此為原型作畫。

而謝之光則為此十分傷神,於是請了上海名妓慧珍作模特,供自己畫稿。

當時,畫家請模特是十分平常的事,潘錦雲並不排斥,只是未料到首先移情的是謝之光。

相比整日聚會跳舞、打牌賭博的富家妻子,謝之光大部分時間都與慧珍在一起。

十裡洋場的妓院、劇場、夜總會,是上海名流紳士匯集之所,謝之光也不列外,常與朋友在此交際應酬。

這樣的場所良家婦人少有涉足,能伴身側的只有風月佳人。日久生情,謝之光與芳慧珍的事傳到了妻子耳中。

潘錦雲是個性子剛烈的女人,發現丈夫出軌,不吵不鬧,冷靜的提出了離婚。有一子一女牽連的謝之光苦苦哀求,甚至下跪也不能挽回妻子心意。

最終,潘錦雲隻身一人遠赴澳門,謝之光衝破世俗約束,娶了慧珍為妻,結髮夫妻就此一拍兩散。

改顏換面學國畫,瀟灑一生畫中

脫離修羅場般生活的芳慧珍,一心一意在家照顧著丈夫的一子一女,而謝之光的仕女圖中也總有芳慧珍的身影,半路夫妻的婚姻相處意外和諧。

隨著戰爭的結束,資本經濟的解體,這個物慾橫流,奢靡成風的上海灘漸歸沉寂。香菸、美女、金錢都隨滾滾洪流而去,謝之光的生活再度回歸平靜。

不再執著於廣告畫的謝之光,開始挑戰國畫。多年的畫作生涯讓他繪畫技巧更加嫻熟厚重,作畫不再拘泥於形式束縛,筷子、紙團、手指等都能成為畫筆工具。

成畫則拋棄了青年時代的豔麗光彩,只是簡單的著墨,便恰到好處的將意境展露無餘。

所畫題材由山鳥花獸向社會現實轉變,作為中國畫院專職畫師的他,畫過《萬噸水壓機》、《教爺爺識字》、《拆舊軌,鋪新路》等現實作品。

這麼一位大師,儘管晚年的生活光景不盡如意,但對畫畫的興趣只增不減。

全家就靠著他一月50塊錢的工資過活,而他的畫作僅取20塊錢一幅,更多的時候是隨畫隨送不取報酬,求畫的人絡繹不絕,他總是笑呵呵的接納,少有拒絕。

他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並自嘲:沒錢了,就畫年畫,有錢了,就畫國畫。

然而生活磨難不盡於此,他剛大學畢業的兒子,因一場疾病去世,謝之光故作坦然說:「人都有一死,我遲早是要下去陪你的。」

之後,他習畫的時間越多了,喪子之痛與作畫勞累,壓垮了謝之光,罹患肺癌的他在死前一個月,還在畫桌上,直到身體撐不住才停筆。

他是一個虔誠的藝術追求者,幼年的窘迫未中斷學藝之路、青年的功成名就也未得意忘形、老年的清貧喪子之痛更未放棄畢生所求。

這位大師將藝術的高度凌駕於生命之上,是位可敬的老藝術家,值得後來者景仰學習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最經典的國畫《仕女圖》,色彩淡雅造型準確,充滿古典美學味
    仕女繪畫其實我們見過不少,而且這一個主題很多名家都有畫過。每一個人的繪畫方式不一樣,筆下的風格自然就會不一樣。張大千畫過這一類的仕女圖,但多數風格都是有著敦煌飛天仙女的風格,因為他在敦煌認真學習和研究過,所以他的繪畫風格就是這一類。
  • 泌陽國畫大師呂佛庭
    泌陽國畫大師呂佛庭濃墨重彩桑梓情馮華豫 早年即酷愛書法、繪畫,於民國20年(1931年)考入張恨水創辦的華北美術專科學校深造,受業三載,曾就學於許翔階、秦仲文、齊白石等名師門下,先臨摹《芥子園畫集》,學繪花卉、羽毛、仕女,繼學淡筆山水畫,初露頭角即顯示出非凡的繪畫才能。在美專深造期間,因家庭供養困難,靠勤工儉學方式,為人畫像掙得微資維持學習。他經常向齊白石等大師請教,經過數年寒窗酷讀,他不僅在繪畫技巧上有很大進步,在畫理上亦有很大提高。
  • 畫壇10位大師眼中的美女:第四個我最愛
    2,謝之光(1900-1976):初名廷川,署東山後裔,後易名之光,室名栩栩,浙江餘姚人。 5,胡也佛(1908-1980):本名國華,後改名為丁文、若佛,字大空,號谷華,自署十卉廬主,浙江金姚人。
  • 高密撲灰年畫傳承人呂蓁立:匠心勾勒傳統之美
    高密撲灰年畫傳承人呂蓁立:匠心勾勒傳統之美。視頻剪輯:謝利媛 孫偉淦(實習)  紅紅火火中國年,神州大地樂團圓。中國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春節近在眼前。
  • 絕版孤本楊柳青年畫分享,年真的近了
    △貴子有餘 清鹹豐 中國美術館藏楊柳青年畫是中國天津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起源於現在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地區,大約創始於明代弘治、嘉靖年間,到萬曆、天啟時已有大量印刷,清乾隆年間為最盛。至今已有400多年。楊柳青年畫受北方版畫和宋代院畫的影響很大,精工細膩,有畫、刻、印、描、開臉等多種工序。
  • 喬麥 被木刻年畫點亮|匠人
    ,幾十盒國畫顏料、水彩顏料,三四塊刻著才子佳人的色板。現在喬麥的母親也常打趣她,當年夏天最熱的時節,所有的孩子都在外面瘋玩兒,只有她安安靜靜坐在家裡,在紙上塗塗畫畫。後來進入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就讀,她順理成章地選擇了裝飾藝術繪畫專業,學習工筆、陶藝等比較傳統的藝術門類。
  • 網絡電影動態|《仕女圖》今日開機 院線級網絡電影「盛裝出席」
    6月10日,由企鵝影視、桔子醬影視出品,藍風映畫、洋芋影業聯合出品的甜虐愛情電影《仕女圖》在橫店開機,製片人劉玉潔,導演李遙波、劉騏嘉
  • 情人節特刊 | 翻開1000年前的年畫就知道愛情女神的模樣:中國四大美女年畫賞析
    其實,作為中國農業文化的百科全書,木版年畫裡的四大美女圖是這樣的: 此年畫的原版現存於莫斯科博物館。「題材雖皇家內容,但將漢晉兩朝人物於一圖,其雕刻線條流暢細膩,構圖豐滿華麗。」年畫的四美圖還有這樣的版本:
  • 單應桂:藝術風華六十載國畫年畫情相融
    1958年,單應桂用民間年畫的形式創作了她的第一張年畫——《和平幸福》,她除了繼承水墨畫的寫實傳統外,還在水墨畫與民間年畫的結合方面作了大膽的嘗試。初次嘗試之後,單應桂在如何用傳統民間年畫的手法來表現現代題材方面作了反覆的思考。思考民間木版年畫的的發展,思考如何繼承,又如何做到有所發展和創新。
  • 楊西賞陳洪綬《對鏡仕女圖》,看其在繪畫藝術上的傳承與創新
    無論山水、人物、花鳥、走獸樣樣精通,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來者,任熊、任伯年、吳昌碩、趙之謙都深受其影響。《對鏡仕女圖》為絹本設色,縱103.5釐米,橫43.2釐米,現藏於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畫中一位端莊恬靜、花容月貌的年輕女子,手捧一面銅鏡自審面容,面若桃花的臉上略帶些許愁緒。
  • 流鶯處處春三月,賦人情緒畫橋西——含情多姿的柳蔭仕女們
    袁松年,為海派國畫大家,該『柳蔭仕女圖』境界開闊,畫風細膩。雖則是綠蔭蔽日之下,這位背對我們的窈窕女子還是滿懷愁緒,無盡情思溢出畫面,流進我們心裡。這副作品同樣為袁松年所作,人物設置幾乎與上圖一致,對向分布的綠蔭改為三株高大的柳樹,墨青設色增添了凝重感,也增添了離思的份量。
  • 難忘上海記憶:老月份牌年畫珍品展亮相南翔
    東方網通訊員傅榮4月25日報導:以「月份牌中的老上海」為主題的月份牌年畫珍品展於最近在上海歷史文化古鎮——南翔老街的檀園內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出。一批曾風靡舊時流行,至今仍被視為上海「海派」文化符號,極具觀賞和研究價值的月份牌年畫代表作驚豔亮相。
  • 點讚|撲灰年畫藝人呂蓁立:萬筆勾出水滸長卷 精品力作傳承於世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呂蓁立說:「在十年以前,我就有這個想法,一生之中,晚年期間,一直有這麼個夢想,想完成這個巨作,現在到了這個年齡,日積月累,從繪畫技巧上,首先得把咱高密的精髓,最具備代表咱高密傳統性的撲灰年畫精品,要把它畫好,畫出來,把作品留於後世,給後人一個示範,我是這麼個想法」 。
  • 木版年畫:楊柳青
    《撫嬰圖》(線版手繪,清代·乾隆,楊柳青 齊健隆畫店,天津博物館藏,61.5cm×110cm) 嬰戲是楊柳青年畫中最喜聞樂見的題材。圖中描繪家中喜食美餐,兒童嬉戲,母親欣喜,充滿美滿幸福的生活情趣。繪製方法為線版彩繪,線條精美,具有國畫中工筆畫特徵。刻工刀法極為老練,是該產地早期代表作。
  • 現代國畫大師排行榜
    圖文推廣合作,聯繫微信號:330300000現代國畫大師排行榜時下,畫壇上「大師」一詞可謂十分時髦,一些媒體常常用「大師」一詞來標榜某些有成就的畫家,而藏界也以收藏「大師」作品為時尚。有人評價說「國畫家能夠上承古代美術遺產,兼攝世界美術之長,使國畫的技巧境界向上延伸一步的,在今天只有張大千。」除張大千外,傅抱石的「抱石皴」、高劍父的撞水和撞粉法等都對中國傳統技法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 《亂世王者》攜手非遺大師鐫刻「盛世龍吟」 共話司南匯傳奇
    從未止步 傳遞非遺精神  去年,《亂世王者》以新文創的思路打破了遊戲產業與非遺的邊界,先後與三位非遺大師進行合作,攜手陶瓷藝術大師封偉民老師、粵繡大師孫慶先老師以及木雕世家第五代傳承人陳澤銘老師打造三件非遺產品,以遊戲承載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