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麥 被木刻年畫點亮|匠人

2021-02-07 南方人物周刊

● 喬麥在工作燈下刻版


"

木刻年畫繁瑣的工藝對於喬麥來說就像是給自己化妝,江南仕女從來不會覺得自己貼花黃時間太長

"


位於校場橋路九號的樸園緊貼蘇州崑劇院,正對唐伯虎故居,蘇州市木刻年畫博物館側身其內。喬麥進了樸園大門,拐進左側典型的蘇式園林,穿過通幽曲徑、亭臺池榭,來到一棟門口立著兩個兇神惡煞的天兵天將的二層小磚房,上了二樓,走進辦公室。


辦公室進門左側牆上掛著兩幅桃花塢木版年畫。靠門的那幅《麻姑獻壽》是喬麥的作品,拿下了全國首屆木刻年畫聯展金獎;靠裡的則是喬麥的師兄孫一波的《一團和氣》(雍正版),曾獲山東濰坊全國年畫展金獎。




● 《麻姑獻壽》獲2007年全國首屆木刻年畫聯展金獎,第二屆東方工藝美術之都博覽會「迎春花獎」



門一側的書架上散落著製作桃花塢木刻年畫的一些工具:六七把不同顏色的棕刷,幾十盒國畫顏料、水彩顏料,三四塊刻著才子佳人的色板。




● 《麻姑獻壽》線版



喬麥從隨身的帆布包裡掏出一塊刻了一半的木版擺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泡上一壺茶,打開工作檯燈,開始了她的刻版工作。



巧遇「意中人」


82年出生、今年才34歲的喬麥,已經從事了12年桃花塢木刻年畫製作。


桃花塢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是中國年畫的兩大中心,並稱「南桃北柳」。相較於北方楊柳青年畫的宮廷畫風格,誕生於蘇州這個四大才子故鄉的桃花塢年畫更偏向文人畫。作為唯一一支發源於城市的木刻年畫,桃花塢年畫以細膩的線條、淡雅的色彩和豐富的寓意取勝,不少畫面還有詩句題詠。一些早期的木刻年畫製作之精細,甚至與原版的文人畫難辨雌雄。


這讓生長在江南水鄉、性情溫婉的喬麥產生共鳴。


喬麥從小隨爺爺生活。蘇州文人匯聚,喬麥的爺爺就是一個古派文人。每年過年爺爺寫對聯,喬麥就站在邊上幫他拉著宣紙。受爺爺的言傳身教,或是「出於骨子裡的基因」,喬麥打小也喜歡寫寫畫畫。現在喬麥的母親也常打趣她,當年夏天最熱的時節,所有的孩子都在外面瘋玩兒,只有她安安靜靜坐在家裡,在紙上塗塗畫畫。後來進入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就讀,她順理成章地選擇了裝飾藝術繪畫專業,學習工筆、陶藝等比較傳統的藝術門類。




● 《歲朝如意圖》



2001年,彼時剛進入大學的喬麥,偶然參加了學校舉辦的一場桃花塢木刻年畫展覽。第一次看見桃花塢年畫的喬麥心裡一動,「就像茫茫人海中遇到了一個想要廝守一生的人。」

「雖然學畫十幾年,像在那一個瞬間才被點亮了。」喬麥這樣回憶她與桃花塢年畫的初次邂逅。


機緣巧合,次年桃花塢木刻年畫研修班來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招收學員。喬麥回憶起上一年的那次「偶遇」,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考,竟「幸運地和它走到了一起」,成為了研修班那年招收的4個學員之一,師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大師房志達、王祖德。




● 喬麥在繪製畫稿



桃花塢木版年畫的製作分為畫稿、刻版、印刷、裝裱、開相5道工序。過去這5道工序分工明確,由工匠配合完成。王祖德先生卻嚴格要求學生精益求精,掌握每道工序。


按照王祖德先生的說法,「學會畫稿要5年,學會刻版要4年,學會印刷要2年。」按照研修班的課程安排,這11年的內容喬麥卻要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學完,期間還要算上寒暑假、畢業考察和畢業作品設計。


好在王先生是針對老一輩毫無基礎的工匠而言,而高強度的學習對於喬麥來說,「雖然辛苦,但是自己喜歡,也就無所謂辛苦了。」



對鏡貼花黃


木刻年畫繁瑣的工藝對於喬麥來說就像是給自己化妝,「江南仕女從來不會覺得自己貼花黃時間太長。」


雖然桃花塢木刻年畫與文人畫風格相似,但在創作上仍不盡相同。負責教授畫稿的王祖德先生讓學生們從反覆臨摹古人名作開始,感受桃花塢年畫的獨特風格。


對於喬麥來說,學習桃花塢年畫的藝術風格,她只需要一周、兩周,可是真正的創作卻要用一生來鑽研,這對現在的她都並非易事。


創作需要靈感。帶著點文人情懷的喬麥喜愛花花草草,她最珍愛的作品就是自己創作的《午候系列》:《六月午候》、《七月午候》、《八月午候》分別以荷花、木槿、牡丹為主題,擺在桌上、凳上、几上的花朵千嬌百媚,形態各異,花瓣漸變雪梨的色彩像是文人用畫筆在熟宣上細細暈染開的。




● 《六月午候》



● 《七月午候》



● 《八月午候》


每天上班、下班,工作、生活,她都在找尋能夠入畫的事物。今年春天,她走在上班路上,突然在一片鋼筋水泥中看到一小朵蒲公英。這朵蒲公英那一天都佔據著她的腦海。那天深夜,喬麥就把它畫在了版上。


喬麥偏愛在夜晚創作。白天剛起來難免心氣上浮,而下班回家又要照顧女兒、料理家事。直到8點半把女兒送上床,屬於自己的時間才真正開始,可以靜心屏氣畫點兒東西。




● 繪製畫稿的毛筆



創作艱難,並非所有的畫稿都能刻印。喬麥每年繪製的十多幅畫稿,只有一兩幅最終印刷。「一旦印刷,就要深思熟慮」,靈感迸發的一刻畫稿容易,之後的刻版、印刷卻會耗費大量精力。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後仍愛不釋手的畫作,喬麥才會把它付之印刷。


相較於畫稿的藝術性,刻版與印刷更偏向技術。刻版的知識性內容簡單,老師上課用五分鐘將四種刀法一講,剩下的全憑學生自己琢磨。


刻制工具主要是拳刀,形如月牙,因安裝木柄、拳握方便而得名。喬麥從磨刀開始就吃了不少苦頭。十幾釐米的刀片,喬麥按照老師示範的方式磨了一下午,磨光了刀磚,刀片也只剩短短一截,她仍沒磨出理想的刀型。




● 雕刻使用的拳刀,用以刻直線的鐵尺,敲底時用的敲方、彎鑿、扁鑿等輔助工具



發刀、襯刀、挑刀、復刀四種刀法看似簡單,在實際操作中卻困難重重,具體的下刀位置、用力深淺,全憑個人經驗。喬麥從直線、曲線、交叉一點點學起。直到刻出第一塊版,仍錯誤百出,她的手也被拳刀劃得傷痕累累。就在前兩天,她的左手大拇指還被劃了一道一公分的口子。經常受傷,喬麥卻並不覺得難熬,「就像情侶吵架一樣」,小打小鬧是常有的事。


印刷是門體力活。在研修班時,房志達老先生教授喬麥印刷。老先生對他們要求嚴格,規定一上印臺,除非三急不能下臺,布置下每天一兩百張的印刷任務,讓學生們從量變到質變。而老先生自己,雖然業已八十幾歲高齡,仍然在印臺上一站就是一天。


桃花塢木刻年畫與別處木刻年畫相比,最獨特之處就在於套色印刷,一版一色。完成一幅年畫通常需要刻制十多個版,每個版根據上色的部位不同而分別刻制不同的內容。為了讓所有部分最後能嚴絲合縫地組合成一幅畫,要先完成線版的刻制,印刷出十幾份輪廓圖,再分配顏色,不同色版照著線版的印刷描摹。


刻好的木版用棕刷刷上顏料。棕刷用棕櫚樹的棕絲綁成,硬度、吸水度理想,太硬會損壞刻版,太軟又會刷上過多顏料,不吸水沾不上顏料,太吸水又耗顏料……「有時候真是特別佩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喬麥如此感嘆。




● 每把棕刷對應相應的顏色



● 刻著才子佳人的木板,散落堆疊的顏料



為了更好地還原文人畫中漸變的色彩,桃花塢木刻年畫獨創了木版水印的技術。提前將梨木刻版浸潤,同時將印刷的宣紙打溼,在刻版的一側點上顏料,當顏色順著水洇開時印在紙上,就形成了漸變效果。


精細的製作工藝意味著對工匠更高的要求。宣紙種類多樣,顏料配方不同,梨木的習性也隨溫度、溼度千差萬別,如何讓顏色恰到好處地暈染而不滲出,全憑工匠累積的經驗。比如《六月午候》中的荷花花瓣,每一瓣的顏色都按著形狀由淺至深,互相之間顏色各不侵擾才能保證花瓣的形狀清晰;而《麻姑獻壽》中,喬麥給麻姑花籃中的花點上了漸變,還未麻姑的服裝費盡心思:她的衣裙不僅「繡」上了細密繁複的花紋,裙擺更是用細膩的漸變製造出了褶皺的陰影,雖是版畫,看起來卻輕盈飄逸。


已經從事木刻年畫工作12年,喬麥仍然沒有完全摸透它的習性。她把木刻年畫比作生命中重要的一人,「當我完成一幅作品,歡欣喜悅的時候,它就像是我的朋友,給我帶來愉悅;當我獨自創作,面對一塊木版細細描繪的時候,它就像我的情人,和我心意相通;可有時,我又覺得它像我的偶像,我只能崇拜它,而無法掌控它,駕馭它。」




● 刻板上的花紋細緻繁複,一筆一划都至關重要



失落於高閣


儘管方才剛接到一個好友的電話,希望暑假將孩子送來跟著喬麥學畫,每年也有不少人慕名而來參加培訓班,喬麥對於桃花塢木版年畫的處境仍憂心忡忡。


她借用了師傅房志達先生的一個比喻來形容現在的桃花塢年畫:它就像一個青樓名妓,容貌豔麗,姿態美好,每個人都仰慕她、親近她,卻沒有人願意娶她回家。「它已經成了一種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也許它可以增添人們精神文化上的享受,人們卻已經不是非它不可了……」


桃花塢木刻年畫源於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到明代發展成為民間藝術流派。古時,桃花塢大街是才子聚集地,而桃花塢年畫,則將文人畫的風雅通過喜聞樂見的民俗形式來表述。蘇州能工巧匠匯集,無論文人畫如何細膩,總能複製得惟妙惟肖。


清乾隆時期,桃花塢年畫發展至巔峰:年產量高達百萬張,不僅行銷全國,還遠及南洋、日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浮世繪的形成。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時,年畫仍可算得上是姑蘇人生活的必需品,是每家每戶「打年貨」時的必備物件,沒有年畫便算不上過年。每到臘月,年畫藝人就會挑著貨擔走村串巷,賣畫郎哼著「年畫歌」,把年畫的內容用歌詞唱出來以吸引顧客。


鴉片戰爭以後,膠版、銅版和石印等印刷技術有了發展,所謂「月份牌」派的年畫傾銷城鄉,桃花塢年畫大受威脅,盛況開始衰落。及至太平天國軍隊兵臨城下,蘇州遭到燒殺搶劫,年畫鋪俱遭焚毀,桃花塢年畫瀕於人亡藝絕。


如今,就算是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集全國之力,也收集不到幾塊老版。


一次,王祖德先生坐船陪一位日本歷史學家遊蘇州,船到萬年橋時,歷史學家指著橋手舞足蹈:「萬年橋,我終於見到了萬年橋!」原來桃花塢年畫中有一張名為《姑蘇萬年橋》的作品,作為日本國寶收藏於日本博物館中。


王祖德先生大受刺激,自己做了一輩子的木版年畫,最有價值的作品卻藏身國外,牆內開花牆外香。他決定去日本拍下老版年畫,據此復原。


於是才有了辦公室牆上掛著的喬麥、孫一波複製出的《麻姑獻壽》、《一團和氣》。


喬麥的師兄孫一波,是研修班2002屆,也是第一屆學生,2004年與喬麥同時進入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曾經,博物館展出的作品幾乎都由二人完成。




● 細節部分的一塊色版



2014年,孫一波卻放棄了從事十年的木刻年畫工作,前往南京經商。孫一波解釋:「我是真心喜愛木刻年畫,不然也不會堅持10年,但理想有時要面對殘酷的現實。」工作十年,他的工資從最初的三百多塊,再到後來的一千、兩千,家庭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再也不想靠父母支持,而要自己解決生存問題,承擔家庭責任了。


六屆研修班,培養出25名工匠,現今卻只剩7人仍然從事木刻年畫工作,而多數都是女性。一方面,女性更有耐性,另一方面,喬麥解釋,女性在社會角色上仍偏弱勢,並不全靠她們去養家餬口,「這也是我能走到現在的原因,全靠家庭支持。」


然而這樣的堅守並不總是有人買單。一些大型年畫成本、人工耗費極高,有的年畫,從畫稿到刻版、印刷,需要耗費一年時間。推向市場,民眾卻無法理解,為什麼這樣一張重複印刷的年畫價格如此之高?


喬麥畢業時,曾面臨去往木刻年畫博物館還是木刻年畫社的選擇。博物館側重於木刻年畫的傳承、保護與研究,年畫社則關注市場經營。喬麥選擇了前者。




● 正在和同事聊天的喬麥



「木刻年畫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了。你覺得這應該值得高興嗎?它成為『遺產』,就說明這種文化現象已經消失,人們對它的接受度很低了。」喬麥很痛心,也很無奈,她所能做的只是努力保護好它,讓它儘可能「苟延殘喘」。


就像唐伯虎故居日漸破敗,樸園少有人至,桃花庵被毀,桃花仙已逝,而周圍,一個個開發商的樓盤拔地而起,打著「桃塢才苑」、「桃塢郡府」的名號大肆宣傳。


實習記者|肖舒妍 

編輯|孫凌宇 rwzkzx@126.com

相關焦點

  • 喬麥有禮 厚(猴)積(雞)勃發就是福——「喬麥年畫」猴年生肖新作元旦在誠品蘇州首發
    時光悄然,在不知覺間,農曆乙未羊年近至尾聲,丙申猴年新春即將到來。為家中置一幅年畫為新年添一份歡喜為親朋送一個祝福我自己增一份希冀承前啟後,厚積勃發「喬麥年畫」,期待您的品鑑>您是否想知道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厚(猴)積(雞)勃發》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敬請期待「喬麥年畫」後文詳解|QM「喬麥年畫」誠品(蘇州)工作室誠品生活採集×蘇州蘇州工業園區月廊街8號誠品生活百貨B1中庭客服信箱:aqmservice@163.com客服電話(微信):138 6200 8450
  • 半月談|刀筆之間傳濃情——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守」與「變」
    桃花塢年畫大師王祖德正在展示「雍正版」《一團和氣》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半月談記者來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看到年輕的傳承人正挑起文脈延續的重擔,用他們的青春和智慧,讓桃花塢年畫煥發新生。畫稿、雕版、刻板、印刷……走進桃花塢木刻年畫社,幾位年輕人各司其職,專心致志地進行著年畫創作。
  • 你見過桃花塢木版年畫嗎
    半月談記者來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看到年輕的傳承人正挑起文脈延續的重擔,用他們的青春和智慧,讓桃花塢年畫煥發新生。畫稿、雕版、刻板、印刷……走進桃花塢木刻年畫社,幾位年輕人各司其職,專心致志地進行著年畫創作。畫筆下,手捧「一團和氣」的喜神滿臉笑意,之後這抹神韻又隨著他們的刻刀起落浮現在木板之上,最後在棕刷沙沙聲中,年畫於宣紙上慢慢現形。
  • 木版年畫丨桃花庵裡桃花仙
    直到前段時間拜訪了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傳承人喬麥老師的工作室,我才直觀地見識到原來年畫的製作工藝還可以如此繁雜講究。作品《麻姑獻壽》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屬於國家級非遺,它起於明盛於清,日本的浮世繪版畫都受其影響頗深,可視之為「彩色的雕版印刷術」。在哪裡會見到它的身影呢?例如曾經的宮燈,以及常見的門神、中堂畫,還有堪比如今宣傳海報效用的戲曲年畫等。
  • 《了不起的匠人3》第四集:年畫傳奇老人的「小目標」
    2月7日,由優酷、知了青年出品的高品質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已在優酷上線播出, 目前節目已經更新至第四集,講述一位用一生一世做年畫的老藝人
  • 情人節特刊 | 翻開1000年前的年畫就知道愛情女神的模樣:中國四大美女年畫賞析
    這張年畫中,四大美女身上的衣紋如此靈動,神態如此安詳,體態如此豐盈,舉止如此雍容,充分展現了當時匠人高超的構圖布局能力和刻版技術。這是我國最早出土的木刻年畫,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四位古代美人。綠珠左手提裙登階,回眸又望右手所持的玉麒麟,風情畢現;王昭君身著異族服飾,執筆修書,神情沉鬱;趙飛燕金飾玉佩,袖手昂頭,志滿意得;班姬持扇列後,文靜矜持。整個畫面素色,講究線條,一派清穆之風。」
  • 家門口看《連年有餘》《天官賜福》年畫
    「第八屆傳統節日社區歡樂行主題活動·迎新春頌和諧中國傳統木版年畫展演」12月24日在嘉興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一樓展廳開幕,來自天津市西青區玉成號畫社、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山東濰城區城關運祥民間工藝體驗館等單位的40餘幅代表性年畫作品亮相,吸引了數百名年畫愛好者觀展。
  • 匠人的愛國情懷:謳歌一線戰鬥士 創作年畫「滅瘟神」
  • 「高州木刻畫」代表性傳承人吳思志:用匠心守護非遺傳承
    高州木刻畫源於唐朝。木刻畫不僅僅是一門以刀代筆的繪畫藝術,還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長久以來,高州家家戶戶都有貼木刻畫的習俗,比如年畫、門神等等。「如果沒有傳承,都用機器印刷,慢慢地手工的就會消失,這種延續一千多年的粵西文化也會消失。」吳思志表示。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圓滿落幕
    作為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的重要環節,「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結合近些年的年畫振興實踐,探討年畫如何在振興發展的過程中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探尋傳統工藝項目振興發展路徑,充分彰顯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力量,形成全社會喜愛年畫、欣賞年畫、消費年畫的良好氛圍,為年畫的保護和傳承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 「文脈頌中華」年畫迎新春 300餘幅精品木版年畫亮相蘇州
    作為春節的重頭戲,年畫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在濃墨重彩中傳遞著新年的喜慶與吉祥。1月8日,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在蘇州開展,共展出精品木版年畫300餘幅,包括中國木版年畫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及藏品、中國木版年畫新傳承人作品、王樹村藏北京木版年畫、越南等國民間木刻版畫作品等。
  • 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的文化,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武強年畫始於宋元時期,到清康熙、嘉慶年間進入鼎盛階段,據文獻記載,除縣內有星羅棋布的年畫作坊外,在全國還設有180多處年畫印刷點和批發莊。
  • 青年水印木刻版畫作品展單元
    「行遠及眾——中國水印木刻版畫文獻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首展中,典藏水印木刻版畫作品展、水印木刻版畫邀請展、青年水印木刻版畫展三個單元,共展出創作水印木刻版畫作品兩百多件,時間跨越了約60年,展示了創作水印木刻版畫在現當代各個時期的不同面貌
  • 中國五大年畫
    年畫在宋代曾被稱為「紙畫」,明代則稱為「畫貼」,清代稱作「畫片」、「畫張」、「衛畫」等,直到清道光29年始見「年畫」一詞,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楊柳青年畫,是中國著名民間木版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楊柳青年畫既有版畫的刀法韻味,又有繪畫的筆觸色調,構成與一般繪畫和其他年畫不同的藝術特色。
  • 單應桂:藝術風華六十載國畫年畫情相融
    在藝術的道路上,單應桂把中國畫與民間年畫的畫法技巧相結合,融合二者的美學特質;把版畫融入到民間年畫的創作中,強調多樣化創作手法,使年畫的創作實現了更高層次的超越。探索融合之路單應桂走上繪畫道路的年代,中國畫的改革已風起雲湧。徐悲鴻、蔣兆和的寫實人物畫創作方法啟發了單應桂對中國人物畫的創作方向,最終走向了一條水墨與民間年畫相結合的道路。
  • 迎鼠年看年畫,87組各地年畫亮相上海歷史博物館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美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種民間工藝品。 年畫起源於漢代,產生於農耕社會,反映了勞動人民質樸的風俗信仰,寄託了人們對家門興旺的美好願景。
  • 忻州市新華書店楊柳青木板年畫亮相古城
    忻州市新華書店精心準備二十餘種楊柳青舊藏木板年畫、多元產品清平調活酒器、海瓷免洗餐具等年貨,走進年貨節。 年貨節上尋年味兒,大人們開始置辦年貨,孩子們嬉笑遊戲煙火,古香古色的忻州古城一片喜慶祥和的新年氣氛,這般別樣年畫,別樣中國年。
  • 經典年畫 洋溢著華麗的氣息|年畫|春聯|大紅|木版|連年有餘_網易旅遊
    懸掛、張貼年畫也成了辭舊迎新的分界線,是歡樂祥和的裡程碑,縱然是拮据的人家,也一定要買幾張年畫,買了、貼了,家才是家,年才是年。年畫分為神像、寓意吉祥、戲文故事三大類,幾乎每幅年畫都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成為見證歷史、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如《和合二仙》《老鼠娶親》《鍾馗捉鬼》《穆桂英掛帥》《大鬧天宮》等。
  • 《加油吧,喬麥》曲美涵:敢愛敢恨又不失純真的好閨蜜
    劇中得知段濤和喬麥是青梅竹馬後,心裡記恨,三番五次報復陷害喬麥。除此之外,還有成熟穩重,具有紳士風度的年輕商場老總夏至,還有就是喬麥的好閨蜜,同宿舍的好朋友曲美涵。曲美涵,在喬麥去商場買衣服時意外相識,也因為這樣,在喬麥落難時收留照顧,同時在陳子依為難喬麥時挺身而出。作為喬麥的好閨蜜,舍友,總是默默支持,鼓勵。喬麥受傷時,不斷安慰。
  • 看新興木刻版畫,賞力與美、黑與白、線與面
    版畫當然不是印刷品,木刻版畫更不是木板印刷和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