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畫:楊柳青

2021-03-01 滁州市圖書館

~ ~ ~滁州市圖書館  ▲  讓閱讀成為習慣 ~ ~ ~

楊柳青為我國北方首要年畫產地,地處天津西南楊柳青鎮。由清代初期到中期,前期的楊柳青年畫崇尚工細,畫法接近工筆國畫,美人多為城市貴婦人形象;清末到民國,無論畫風,還是題材與審美,皆轉向民間。楊柳青年畫題材廣泛,各類神像、歷史典故、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生活習俗、美人娃娃、吉祥圖案無所不包。

《連登三甲》(線版手繪,清代初期,楊柳青 戴廉增,日本高麗美術館藏,86.5cm×45.9cm) 畫面上題字「連登三甲」。甲為首,甲字與螃蟹的甲殼同音同字,意指接連三次科舉考試——鄉試、會試、殿試都高中榜首,以寓好事當頭,吉祥降臨。本圖為日本京都高麗美術館的創建者鄭詔文(1918—1989)的收藏品之一,畫面右端標記店名「戴廉增」,證明了朝鮮半島曾有楊柳青年畫出售這一事實。

《撫嬰圖》(線版手繪,清代·乾隆,楊柳青 齊健隆畫店,天津博物館藏,61.5cm×110cm) 嬰戲是楊柳青年畫中最喜聞樂見的題材。圖中描繪家中喜食美餐,兒童嬉戲,母親欣喜,充滿美滿幸福的生活情趣。繪製方法為線版彩繪,線條精美,具有國畫中工筆畫特徵。刻工刀法極為老練,是該產地早期代表作。

《踏雪尋梅》(套版手繪,清代,楊柳青 高桐軒作,天津博物館藏,33.6cm×59.5cm) 此「踏雪尋梅」別有一番風味:一老者騎驢於山中尋看梅花,童子與侍婢隨其身,天降大雪,卻不能阻礙老人尋梅的雅興。此畫線條似國畫,頓挫自如,流暢率意,是楊柳青年畫中的名作。

《自強傳學堂圖》(套版手繪,清代末期,楊柳青 京都戴美利畫店,莫斯科國立東方民族藝術博物館藏,60cm×102cm) 這是一幅致力發揚社會新風的年畫。清末民初,社會改良之風盛行,主要提倡女子受教育、健身強國、開闊眼界、博知廣聞,畫中的新式建築、時裝、洋鼓和啞鈴,都是當時嶄新的事物,此作使傳統藝術的面貌為之一新。

疫情防控社會宣傳標語

1.疫情防控 人人有責

2.戴口罩 勤洗手 不聚集

3.勤洗手 常通風 講衛生

4.不聚集 分餐制 講距離 

5.常通風 勤洗手 戴口罩 不聚集

6.倡導移風易俗 減少人群聚集

7.嚴防輸入風險 謹防疫情反彈

8.鼓勵就地過年 減少人員流動

9.杜絕僥倖心理 做好日常防護

10.重視自身健康 做好個人防護

11.出門戴口罩 防護很有效

12.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推進城鄉環境整治

13.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凝聚強大奮進力量

14.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 堅決防止冬春季疫情反彈

15.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官方網站:http://www.czslib.com/

相關焦點

  • 絕版孤本楊柳青年畫分享,年真的近了
    沒錯,就是年畫哈!古時每逢春節,先人就有貼畫的風俗,以此點染春節喜氣。不過,「年畫」這一說辭,直到清代後期才出現。今天的主角兒是楊柳青年畫,全名叫「楊柳青木板年畫」。△貴子有餘 清鹹豐 中國美術館藏楊柳青年畫是中國天津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起源於現在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地區,大約創始於明代弘治、嘉靖年間,到萬曆、天啟時已有大量印刷,清乾隆年間為最盛。至今已有400多年。楊柳青年畫受北方版畫和宋代院畫的影響很大,精工細膩,有畫、刻、印、描、開臉等多種工序。
  • 楊柳青年畫的故事
    天津楊柳青的年畫,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全國馳名。
  • 「文脈頌中華」年畫迎新春 300餘幅精品木版年畫亮相蘇州
    作為春節的重頭戲,年畫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在濃墨重彩中傳遞著新年的喜慶與吉祥。1月8日,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在蘇州開展,共展出精品木版年畫300餘幅,包括中國木版年畫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及藏品、中國木版年畫新傳承人作品、王樹村藏北京木版年畫、越南等國民間木刻版畫作品等。
  • 忻州市新華書店楊柳青木板年畫亮相古城
    忻州市新華書店精心準備二十餘種楊柳青舊藏木板年畫、多元產品清平調活酒器、海瓷免洗餐具等年貨,走進年貨節。 年貨節上尋年味兒,大人們開始置辦年貨,孩子們嬉笑遊戲煙火,古香古色的忻州古城一片喜慶祥和的新年氣氛,這般別樣年畫,別樣中國年。
  • 楊柳青年畫傳承人走進天大,手把手教你做年畫!
    又是一朝年將至,欲尋年畫楊柳青。兩個月後,我們又將伴隨時光的腳步迎來新年。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同於萬聖節,也不同於聖誕節,這是只屬於我們華夏子孫的節日。它象徵著團聚,代表著今年之末,明年伊始。而家家戶戶也會張燈結彩,貼聯掛畫。那你是否有真正了解年畫的來源,是否體會到那蘊藏於畫作中的美麗。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實際上,中日兩國隔海相望,近在咫尺,在文化藝術上交融互鑑,綿延千年。自古以來,兩國人民保持著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密切交流。文學如此,美術亦然,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中國明清木版年畫有著緊密聯繫。
  • 中國五大年畫
    年畫變成「年話」是在宋代。當時,宋徽宗擴建「翰林圖畫院」,時逢傳統繪畫和雕版印刷術交融發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畫走向成熟和普及。天津楊柳青年畫楊柳青年畫,是中國著名民間木版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楊柳青年畫既有版畫的刀法韻味,又有繪畫的筆觸色調,構成與一般繪畫和其他年畫不同的藝術特色。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木版年畫王」楊洛書:94歲老藝人「守藝」 78年 每天工作8小時卻...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5日訊 說起木版年畫,大家都知道中國三大木版年畫產地:天津楊柳青,濰坊楊家埠,蘇州桃花塢。在我們山東濰坊的楊家埠,有一位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他叫楊洛書,今年已經94歲高齡了,他的一生,都在製作木版年畫。
  • 楊柳青年畫在雲南展出
    這幅是最典型的一種,亦是天津楊柳青年畫的代表之作。 蓮,寓意連續不斷;魚,寓意「富裕」、「富餘」。含祈求美好之意。 1月15日,天津博物館藏楊柳青年畫在雲南博物館展出。展覽共展出80件展品,既包括年畫的製作工具,也包括傳統題材、古典小說題材、戲曲題材、現實生活題材、實事題材、風景題材等6種題材的精美年畫。
  • 走進朱仙鎮木版年畫尋找遺忘的年味
    如今機械化的操作,讓年畫上鍍上了許多粉末狀的金粉,但總覺得少了點意思。後來走出老家去見識外面的世界,我知道了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還有捏糖人等等,一度以為全國只有這一個地方。後來與開封結緣,走進朱仙鎮,讓我了解到了更多……開封城南20多公裡有座名鎮,叫做朱仙鎮,聞名全國的朱仙鎮木版年畫就產生於此。開封朱仙鎮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濰坊楊家埠並稱為四大木版年畫產地。
  • 家門口看《連年有餘》《天官賜福》年畫
    中國傳統木版年畫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年俗的方式與載體。在展廳入口,觀眾可欣賞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精彩視頻,了解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傳承歷史、製作工藝,以及不同年畫產地的民俗文化和藝術特點。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百子圖》展廳分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縣年畫三個展區。天津楊柳青展出的年畫有《連年有餘》、《五子奪蓮》等代表作品。
  • 楊柳青老照片全集
    1976年,搬遷到和平路10號(原楊柳青廣場西南角)新營業地點。該書店新址的建設早於老西郊區委機關大院。新址建築面積1168平方米,設有業務部、課本供應部、批發部及機關單位服務部。南側為營業廳,北側院子為辦公及倉庫所用。該書店主要經營圖書,兼營文具、文化用品,春節期間還銷售年畫。20世紀80年代,開始兼營音像製品。該店曾經為楊柳青、西青區人民群眾重要的精神生活做出了貢獻。
  • 純手工製作,國家級非遺佛山木版年畫復活,變身「國潮IP」
    這張年畫,出自佛山馮氏世家木版年畫百年老鋪,一位年輕的非遺傳承人劉鍾萍之手。 佛山木版年畫始於宋元,盛於明清,歷經過700年風雨興衰後成為了首批國家級「非遺」。這些要經過20多道工序、純手工製作、有著「萬年紅」之稱的木版年畫,過去曾是家家戶戶爭相採購的「年貨」,並遠銷海內外;也一度因為被嫌棄「俗氣」而生存艱難。
  • 情人節特刊 | 翻開1000年前的年畫就知道愛情女神的模樣:中國四大美女年畫賞析
    其實,作為中國農業文化的百科全書,木版年畫裡的四大美女圖是這樣的: 楊柳青的美女宮廷氣十足,是不是很像現在的網紅臉? 古版年畫講求一個「南桃北柳」——南是蘇州桃花塢,北便是天津楊柳青。楊柳青木版年畫是流行於中國北方的年畫品種,發祥地為天津西部的楊柳青及附近的30多個村莊。楊柳青年畫產生於明代崇禎年間,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的形式,採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半畫半印)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
  • 春節到想念老北京木版年畫 換上新年畫才算是過年
    有著千年歷史的木版年畫,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幾乎成為春節的象徵,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幾張,換上新年畫才算是過年。「北京人做北京年畫的,我只知道我一個。」楊梅竹斜街的老北京人張闊,做木版年畫已經十多年,不少熟人都愛叫他「前門老闊」。老闊重新拾起的這門老技藝,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原來咱北京也有自己的年畫。
  • 漳州木版年畫 貼起來的風土人情
    在福建漳州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顏仕國家裡,一幀老版年畫《老鼠娶親》幽默詼諧、趣味盎然,讓人忍俊不禁。而在市級年畫傳承人顏朝俊的作坊裡,也有一幅融入漳州水仙花、香蕉葉以及方孔銅錢等吉祥符號而創作的《招財鼠》生肖年畫,構圖疏朗,清新雅致,承載著更多閩南文化元素,頗具親切感。木版年畫是一種祈求,一種裝飾,更是一種傳統民俗。
  • 木版年畫中的清風故事
    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張羅著貼年畫。河南開封朱仙鎮素以木版年畫聞名天下。木版年畫堪稱民間文化瑰寶,它不僅渲染出紅彤彤、喜洋洋的中國年味,更蘊涵著人們迎吉納福、祈求平安、懲惡揚善、崇尚廉潔的精神追求和美好嚮往。下面,我們不妨來欣賞三幅朱仙鎮木版年畫,聽聽它們背後的故事。《重耳走國》的主人公重耳,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 重點作品賞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
    木版年畫作為中國農耕社會傳播最為廣泛的藝術載體,承載著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憧憬,並給予人們藝術的享受、精神的慰藉和有益的教育。木版年畫以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為創作主旨,內容涵蓋了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包羅萬象,是描繪古代世俗生活的「百科全書」。中國地域遼闊,木版年畫產地遍及南北各地,並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以地域為特色的十餘種典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