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惠安小屋網」↑關注更多新聞、旅遊、美食等。
正文
▼
惠安崇武一34歲男子人生坎坷不斷 幸有人間真情相伴
十六歲時,張一帆的父親患癌去世,花光了家中積蓄,窮到連學費都交不起,熱心的村幹部看不下去,幫他湊齊了學費;六年前,他被查出患有慢性腎炎,妻子依然義無反顧地嫁給他,並生下大女兒;兩年前,他病情惡化成尿毒症,每周需要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福醫二院」)做血液透析(以下簡稱「透析」),醫護人員待他就像朋友和親人,對他照顧有加,令他心懷感激;今年,他的二胎寶寶出生,令他開心之餘更多是對未來的擔憂。今年34歲的他一路走來,雖然歷經了不幸與坎坷,但身邊總有真情相伴,讓他充滿勇氣,用堅強和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① 父親去世 家道中落
1983年,張一帆出生在惠安崇武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和當地大多數男人一樣是個「跑船」的,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跟著漁船出海捕魚;母親是家庭主婦,閒時打點零工貼補家用。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一家人過得知足且開心。
一晃十四年過去,不幸第一次向這個家庭襲來。正值壯年的父親被查出患上肝癌。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徹底擊碎了這個家庭對幸福生活的憧憬。為了治病,父親在母親陪伴下到福州接受治療,在高昂的醫藥費面前,父母那些年辛苦攢下的積蓄猶如杯水車薪,還要向親友們借錢。無奈之下,父親只好回家保守治療。
看著身體日漸消瘦的父親,張一帆心裡說不出的難受,很想為這個家做點事。那時,崇武旅遊業開始興起,很多遊客會到附近的西沙灣遊玩。母親聽說遊客在沙灘上買水不方便,於是便學著其他人挑著飲料到海邊售賣。小小年紀的張一帆每天傍晚放學回家後,顧不上其他事情,便將書包書本清空,裝滿一二十瓶飲料,背著它跟著母親一起到海邊賣飲料。
「平常一天能賺幾十元,夏天遊客多,生意好的時候每天可以賺一兩百元。」張一帆回憶。只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個月,海灘被承包,沒辦法再到海邊賣東西,母親只好有時到海邊碼頭幫人分揀魚蝦,有時到建築工地去當搬運工,四處打零工,一邊照顧患重病的父親。
那時,張一帆第一次體會到貧窮的滋味。初三那年,家裡窮得交不起學費,熱心的村幹部知道後幫忙湊了學費給他。沒過多久,父親撒手人寰,留下母親與他們姐弟倆相依為命。
② 命運多舛 重病纏身
初中畢業後,張一帆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繼續念書,而是選擇了工作,賺錢貼補家用,為母親擔憂。最初,他想以手藝營生,於是在當地一家電器行當起了學徒。然而,由於知識匱乏等因素,他維修的技藝一直沒有太大的進步,幹了一年多的學徒後,他放棄了。
隨後,他到泉州市區一家飲料店,做起了吧檯服務員。雖然月工資只有600元,但包吃包住後還是能省下一些錢,他很滿足。可惜好景不長,飲料店因經營不善倒閉,無奈之中他回到老家再次從事類似工作。一年後,為了能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他前往廈門謀生。
然而誰曾料到,病魔早已悄悄向他伸出魔爪。「那時我經常覺得腰疼,脖子經常有僵硬的感覺,剛開始以為是簡單的落枕,因此也沒太在意。」他說,不過身體也開始變得虛弱,打不起精神。
2011年,年邁的奶奶去世,張一帆從廈門趕回家裡奔喪。其間,前來弔唁的親友見他臉色蠟黃、無精打採,像極了電視劇裡染上毒品的人,紛紛勸他到醫院檢查身體。奶奶的葬禮過後,他來到泉州市區的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需要住院治療。住院期間,醫生在對他進行體檢時發現,他的血壓比普通人明顯偏高,血液中一些指標異常,懷疑腎功能有問題,建議他轉到福醫二院腎內科治療。轉院的詳細體檢,他被確診為患上慢性腎炎。此時,他才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和問題的嚴重性。
③ 結髮妻子 不離不棄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張一帆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他再次回到廈門工作,但仍然需要按時吃藥控制病情。2014年,在一次聚會中,他認識了一位鄰村女孩張婷婷,兩人一見傾心,墜入愛河。雖然得知他患有慢性腎炎,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但張婷婷仍然義無反顧地嫁給他,兩人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組建了家庭。後來,女兒的降生為這個家庭帶來了歡樂。為了照顧女兒,張一帆的母親辭去環衛工的工作,在家幫忙帶孩子。不久,他們舉家前往廈門繼續打工,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
然而,由於對病情不重視,加上生活拮据,他開始沒有按時吃藥。一段時間的觀察,他感覺沒吃藥後身體並沒有出現太大的疾病症狀,便暫停了藥物,有時偶爾還會熬夜。
2016年2月,春節假期結束後不久,他的身體便開始出現浮腫、頭暈、嘔吐、發燒等嚴重不適,家人趕緊將他送往福醫二院腎內科治療。經主治醫生蔡志根診斷,他患有慢性腎衰竭CKD5期,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尿毒症,情況十分危急,需要立即進行搶救治療。
其間,陪伴他一起治療的妻子2次接到醫院下達的病危通知書。「她跟了我真的不容易,受了很多苦。」在住院的近一個月時間,妻子每天守候在他身邊,每每回想及此,他既心疼又感動。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終於脫離危險期,病情也逐漸穩定下來。但需要每周到醫院血透室做三次血透。
④ 伸手相援 驅散陰霾
剛開始血透時,因並發下肢深靜脈血栓,行走不便,張一帆每次血透都要依靠輪椅接送。一下子從慢性腎炎惡化為尿毒症,讓剛剛三十出頭的他難以接受,心情變得十分沉重。血透的幾個小時裡,他有時幾乎一句話都不說,做完就默默地回家,病友們給他取了個外號「憂鬱小王子」。
「尿毒症是一種長期帶病生活的狀態,一些剛患病的人,心情都十分糟糕。」從業十幾年的福醫二院血透室護士長周雅虹很能理解這種感受。為了增強患者的抗病信心,增長他們的對尿毒症的知識,科室每個月都會利用中午休息時間,讓患者們在待診區聚在一起,請醫生、護士或其他專家做一些健康講座,或請幾個透析十幾年的老病友向大家分享抗擊病魔的經驗,其間還組織歌詠會,讓醫生、護士與患者們一起高歌一曲。
「這裡的醫生和護士都很照顧我,讓我很感動。」張一帆說,為了讓他變得樂觀積極,在科室組織的歌詠會上,周雅虹發現他唱歌唱得挺好,便讓他到前排領唱。慢慢地,他臉上開始有了笑容,人也漸漸變得開朗了起來。
「如果沒有換腎,這些尿毒症患者們可能餘生都需要跟我們打交道。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減輕疾病對他們的折磨,讓他們的生活質量更高些。」護士楊純婷說,他們與患者的關係更像是朋友和親人。上個月,護士們得知張一帆的妻子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周雅虹還特意帶著其他兩名護士一起驅車來到崇武,探望剛出生不久的寶寶。「看到他們能像正常家庭一樣生活,讓我們覺得平日的付出都很值得。」護士徐海燕笑著說。
⑤ 心存感激 樂觀面對
由於患病,如今的張一帆無法從事重體力的勞動,家庭始終沒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換腎需要一大筆錢,家裡肯定是拿不出的。」張一帆說,剛患上尿毒症時,他曾在朋友建議下,申請了網上籌款,期望能有機會換腎,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消息發布後,很多親戚和朋友慷慨解囊,還有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援助,令他十分感動。「雖然籌到的錢遠不夠換腎,但仍然非常感謝他們。」他說,柔弱的妻子還到慈善機構做義工,希望能藉助慈善機構的力量,為他舉辦一場公益演出籌到一些善款,目前仍在積極爭取中。
幾個月前,不幸再次降臨這個家。張一帆的母親在一次身體不適後前往醫院檢查,被確診患上膀胱癌。「她真的太不容易,一輩子過的都是苦日子。」母親住院的那段時間,他除了一周三次到醫院做血透,其他時間都會陪在母親身邊。幸運的是,在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後,母親身體恢復得還不錯,如今已可以做一些日常家務。
這次妻子意外懷上二孩,他心裡感到開心之餘,更多是對未來的擔憂。孩子出生後,家裡的花銷更大,讓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負擔更重。他也時常為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條件而感到自責和愧疚。「我這個病也不知道能活到什麼時候,萬一不幸過世,到時妻子還得辛苦拉扯大兩個孩子……」回想起年少時父親患病去世,母親獨自扛起這個家,他不禁紅了眼眶。
不過這一路走來,雖然遭遇經歷坎坷,但一直都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幫助和支持他,也讓他更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生活。「一家人在一起,對我來說就是最幸福的事。」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條件通過換腎,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也能儘自己一份力量去幫助別人,將這份真情傳遞出去。(記者 許文龍)
原標題:少年時家道中落,村幹部幫他湊齊了學費;六年前患上慢性腎炎,妻子義無反顧嫁給他;做血液透析時,醫生、護士像親人一樣關心照顧他,令他心懷感激…… 人生坎坷路 他有真情相伴
惠安4人「設計」車禍欲騙保 民警火眼識破「貓膩」小車剮蹭了,還想製造一起假事故讓保險公司來埋單。惠安的4名年輕人,因此被當場識破還被罰。
據惠安
派出所民警介紹,4名涉案人員是11月2日下午,由惠安交警大隊移交過來的。當天上午,4人在輞川鎮開了兩輛車製造了一起假車禍,企圖騙保。
4人交代,其中一人的小轎車因為之前被剮蹭,不捨得花錢維修,便夥同三名朋友合作製造小轎車事故現場。當天上午,他們駕駛兩輛車,行至輞川鎮的一空地上,故意打錯方向盤產生追尾刮擦,並打電話給保險公司。之後,他們駕駛發生事故的兩輛車,到惠安縣道路交通快速處理中心定損處理。在處理中心,民警當場識破造假。
目前,4人分別被處行政拘留3天,罰款300元。
【來源:閩南網】
惠安小屋 看不一樣的惠安風情
出品:惠安小屋工作室 | 主編:小屋
郵箱:aq_xiaow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