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讀書看書,就上時刻大書院。早上好,歡迎來到時刻大書院
說到經濟危機,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1929年發生在美國的經濟大蕭條,當時紐交所股市突然暴跌,迅速引發了連鎖反應,銀行倒閉,工廠關門,人民失業,無數衣食無著的流浪漢 遍布在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短短兩個星期內,美國蒸發了300多億的財富。這比第1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總開支都要多!
從此美國和全世界一起進入了長達10多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這次經濟大蕭條,讓原來被狂熱追捧的自由主義思想 受到質疑。馬克思主義思想被人們重新審視,保守主義者 由於懼怕,開始傾向於法西斯主義,這些思想上的衝突 也為二戰的爆發 埋下了種子。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經濟大蕭條?美國最終又是怎樣 走出這場世界性的大危機的呢?
接下來我分三個部分來說說《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第1是,這1場大蕭條是怎麼發生的?在大蕭條之前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
第2是,大蕭條發生後,羅斯福總統採取了哪些新政 來應對?其中哪些成功了,哪些有失敗了?
第3是,大蕭條如何影響了當今世界的格局?
好,我們先來看看第一部分,大蕭條之前的世界形勢是怎樣的,經濟大蕭條又是如何發生的?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工業革命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西方社會的生產力 獲得了極大的提高,資本主義登上歷史舞臺,世界逐漸成為一個相互勾連的經濟體。
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大英帝國,通過對歐洲其他國家貸款 投資,讓他們購買發展所需要的物資。而當這一些國家的產能得到提升後,也就可以為英國的貸款支付利息,同時也有錢購買英國的商品。
這樣一來 人、錢、貨物 在歐洲地區流動起來,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歐洲地區的人口大幅增長。
但是到了1914年,歐洲爆發了第1次世界大戰,戰爭中斷了人,錢,貨物的自由流動。不過這對於美國來說卻是一個絕好的機遇,一戰讓美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從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變成了最大的債權國。
參加一戰的國家曾經向美國借錢,用來製造槍炮。戰爭結束後,歐洲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帝國元氣大傷,無力償還貸款,更別說 在重建經濟秩序了。
可以這麼說,這段時期 維持著世界運轉的錢 都來自美國。一戰後的美國獲得了超高速的發展,生產效率提高,工人收入上升。
這個時期的美國人 過著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好的生活,還能夠享受得起奢侈品。與其他國家相比,這是一個充滿樂觀主義的,崇尚消費的繁榮社會。典型的標誌 就是汽車進入了每個老百姓的家中,美國成為車輪上的國家。
不過事情的發展都會有極限,當每個老百姓都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後,感覺沒什麼需要買的了,他們的消費意願就降低了。於是為了鼓勵消費,美國政府實行了 分期付款信貸業務等各種經濟手段 慫恿著人們借錢消費,不過借來的錢總要準時還,但周期性失業一直存在,很多人並沒有足夠的收入 來保證 準時還錢,人們就繼續貸款,用新貸款 來償還舊貸款,導致信貸市場不斷膨脹。
還有的人把借來的貸款用於買股票,讓股票市場的交易量瘋漲,最後這種以借貸的方式買賣股票的行為不斷增加,市場中出現了大量投機行為。
在這種經濟模式下,有很多人借貸以後沒有按時還錢,而是把錢都投入到了非生產性的活動中,導致市場的虧空越來越大。終於在1929年10月24日,這一天稱作黑色 星期四,肥皂泡 破滅了,股市暴跌。
建立在借貸基礎上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全部停止。到1932年美國的失業率飆升,平均每4個人裡就有一個人失業。
以上是我們說的第一部分內容,我們了解了美國經濟大蕭條以前的世界形勢 以及美國的借貸模式,導致了泡沫經濟 造成了經濟危機。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美國痛定思痛,面臨艱難抉擇,這時羅斯福作為一位註定要載入美國輝煌史冊的人物,走到了前臺。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第2部分 ,大蕭條發生後,羅斯福總統採取了哪些新政來應對,其中有哪些政策成功了?又有哪些失敗了?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宣誓成為美國總統,他在宣誓詞中 喊出了那句流傳甚廣的名言,我們唯一害怕的就是恐懼本身。
羅斯福在成為總統之前做過律師,海軍助理部長和紐約州州長,他所信奉的核心理念是貧者無自由。
從某種程度上講,他是個絕對的實用主義者,這個特點也能說明,為什麼他可以帶領美國成功度過大蕭條。
對他來說 所有政策不問出處,只要有用就保留。羅斯福上臺做的第1件事就是整頓金融業,剛剛上任兩天就宣布,讓全國所有的銀行協議,並讓國會通過緊急 銀行法,授權政策性金融機構。
也就是在1929年成立的復興金融公司,來購買銀行股票進行控股,同時授予聯邦 儲備系統發行貨幣的權利。
頒布這一切政策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政府能更方便的動用資金。
與此同時,羅斯福還通過廣播 向全國人民解釋了銀行是怎樣運行的,以及自己為什麼採取這種行動,還讓大家不要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種建設性的行為被稱為 「爐邊談話」,這也貫穿了羅斯福新政的整個時期,每當有重要政策宣布的時候,羅斯福就會親自跟老百姓解釋一番。
你想 一國總統每天定時給你匯報工作,這對於安定民心和推行政策 實在是太有用了。在短短幾天的時間裡,羅斯福迅速完成了對銀行的重組工作,關掉了1000多家銀行,其餘的銀行則在限制取款的前提下 紛紛重新開張。
其實羅斯福這種先歇業整頓,再立法改革的做法在程序上 有違憲的嫌疑,而且在整個新政時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但是非常時期 先幹了再說,這也正是一個實用主義者 才敢做的事兒。
羅斯福上任三個月後,通過《銀行法》將辦理存款業務的商業銀行 和進行投資的投行分開,並成立聯邦存款 保險公司 來對老百姓的存款進行擔保。
這一法案的實施 重建了老百姓對銀行的信心,銀行系統也逐漸穩定下來。
到了1934年,美國通過 證券交易法 對華爾街進行監管,防止暗箱操作,進行投機交易。
在穩定了金融業之後,美國政府開始對民眾進行救濟,年輕失業男性 成為最先被關注的對象,這個群體是社會支柱,如果大量失業必定引起動亂。
羅斯福執政的第1個月內 國會創建了平民保育團,由美國陸軍部組織運作,為18~35周歲的失業男子提供工作。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被抬到各地區,防止水火災害,架橋修路,為農作物 除蟲等等。
此外美國政府還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從復興金融公司的資金裡 劃錢。以撥款而不是貸款的形式向各州提供援助。
羅斯福通過公共工程管理局和土木工程署來建造各種公共工程,比如堤壩,港口,機場等等。
失業的民眾可以報名參加這些工程的勞動,政府撥款給工程項目的錢,將會以工資的形式發放給老百姓,這就是著名的以工代賑。
我們都知道在經濟危機中,人民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如果直接施捨,這對於受助者的自尊是一種傷害。但如果民眾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了收入,就會感到是被尊重的。
在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成立了很多類似的機構,通過這種體面的方式 讓人們獲得收入。這不單是經濟上的補償,更重要的是幫助人們重建信心,它形成了一種安全工資的概念,為美國人民提供了最低生活標準,也成為美國人尊嚴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建立了以國民 個人繳費為基礎的現代社保體系。
整頓完金融業,羅斯福又開始著手整頓農業和製造業。
在農業方面 1933年美國政府通過農業調整法,意在消除農產品和其他商品之間的價格不平等,提高農民的購買力,接著又成立了農業調整管理局,負責制定生產管理政策。
說的簡單點就是政府對農業生產 進行統一指導。其實有點兒計劃生產的意思,這一舉措是為了避免農業在分散生產的情況下,對市場供需不了解 所導致的農產品價格下跌。
在製造業方面美國政府成立了全國復興總署,希望能夠依靠集中權威的管制 來控制價格。不過後來的實踐證明,這種完全依賴中央調控的策略是不會成功的。
全國復興總署的存在 還導致了大公司壟斷,就引起了很多小企業的反對,最終農業調整管理局 和全國 復興總署這兩個機構 在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下被撤銷了。
但是本著實用至上的原則,其中一些有用的措施 還是被保留了下來,比如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農村電氣化,通過基礎 設施的建立,為當時落後的西部和南部地區 實現經濟發展 打下了基礎。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內容,在大蕭條的危機時刻,羅斯福總統上任,針對金融業,農業,製造業等頒布了一系列法案和政策。
其中對銀行的歇業整頓,對失業人民的 以工代賑等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針對美國的農業和製造業持續的集中權威的管控措施 被證明是失敗的。
羅斯福的新政不僅對美國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也撼動了未來世界的局勢。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這場舉世聞名的大蕭條是如何影響了當今世界格局的?
從古典經濟學誕生以來,人們一直信奉的都是自由主義,堅信政府應該無為而治。
羅斯福新政雖然有效,但他始終都是政府在幹預經濟,此時人們的思想需要一個新的經濟學理論。
著名的經濟學家 凱恩斯在1936年發表了他的名著《就業 利息和貨幣通論》,他在書中的觀點認為,羅斯福新政 並沒有終結大蕭條,而二戰 製造槍炮的工業需求 才是真正終結大蕭條的原因。
本著實用主義的精神,羅斯福一上臺就宣布對其他國家的貸款都停一停,美國沒錢了,大家以後都自己想辦法吧。
美國之外的其他老牌殖民帝國體系搖搖欲墜,一些政黨 試圖通過建立新的組織來獲得支持,法西斯主義 和共產主義形成新的組織力量,經濟失衡導致了新的戰爭,各個國家都在自食其力,想辦法走出困境。
在1940年 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聯軍 被德軍擊潰,然而此時 美國 國內盛行的思想是 孤立主義,就是不要管外面的事情,專心搞好國內發展就行了。
所以美國在二戰剛開始的時候,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後來羅斯福認為美國目前的危機已經不再是大蕭條,而是 迫在眉睫的戰爭。
他說如果是病毒,那我們可以通過隔離來自保。但戰爭不是病毒,它會主動找到我們頭上來,他宣布政府工作重心 應該從新政轉向贏得戰爭。隨後美國將注意力再次投向海外,加入反法西斯同盟。
1941年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正式參戰。
這一舉動 為美國贏得了戰後世界格局 劃分的話語權。戰爭勝利後,由美國主導建立了國際經濟規則。
在布雷頓 森林會議上 確立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並建立了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 和世界銀行來幫助戰後重建工作。
這些組織直到現在依然在 國際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美國還發起了援助歐洲復興的項目,也就是著名的 馬歇爾計劃。
美國通過對戰後世界規則的制定,重新劃分了世界格局,一舉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有話語權的國家。
至此完成了自己偉大歷史使命的羅斯福總統,也在自己的第4任 任期中 突發腦溢血去世了,他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連任4屆的總統。
大多數美國人民認為,羅斯福與華盛頓 林肯並列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總統。
好,以上就是第三部分內容,我們講了羅斯福總統 在二戰時期 把政府的工作重心從新政轉向贏得戰爭,為美國贏得了 戰後世界格局劃分的 話語權。
美國在戰後 主導了國際經濟規則,重新劃分了世界格局。
好啦,到這兒,我們今天的內容就全部結束了,最後來總結一下:
首先,工業革命的發展讓歐洲得以崛起,然而一戰的爆發中斷了這個過程,卻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美國獲得了超高速發展,成為車輪上的國家。
不過美國人民的過度樂觀和過度消費,導致了信貸市場的急速膨脹,人們借貸不再用於生產,而是用於股票投機。終於在1929年股票市場崩潰,引發了經濟大蕭條。
1933年羅斯福上臺,針對金融業 農業和製造業三方面著手整頓,並通過 爐邊談話 安撫民心。通過設立各種公共機構 為人民提供就業。
這些從實用主義出發的政策有些頗具成效,而有些政策 則被廢除。但整體而言,新政政策還是有效的 幫助國內經濟逐漸獲得恢復。
到了1940年二戰爆發,羅斯福扭轉了國內孤立主義的思想,將政府工作重點從 新政轉移到應對戰爭,並贏得了戰後的話語權。
美國在戰後 重整國際經濟秩序,主導建立了一些國際組織,比如世界銀行和貨幣基金組織,美元的國際地位得到確立,美國由此成為世界真正的霸主。
好,聽說,讀書,看書,就上時刻大書院。
下期我們看《麥迪遜大道之王:大衛·奧格威傳》
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