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你的焦慮正讓孩子變得更糟

2021-02-25 每周微課

媽媽的焦慮,孩子成長的阻力。下面這些情景,相信你一定很熟悉:


「我娃特別愛吃糖,她的牙齒會不會長大窟窿啊?」

「我兒子不愛寫作業,愛看動畫片,打遊戲,這可怎麼辦啊?他的人生還有前途嗎?」

「咦,你看人家別的小孩都會爬了,會說話了,我家寶寶咋還不會呢?」

孩子就在焦慮媽媽的這種擔憂、放大缺點中,以及沒有安全感的比較中成長著。

 

我們下面就按焦慮媽媽的類型來分析,媽媽的焦慮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可怕的影響?

這種過度擔心式的焦慮如同詛咒它會讓孩子變得身心脆弱。

 

我一個朋友上大學時也不怎麼愛收拾宿舍,可有了孩子之後,你一進她的家門,絕對會聞到濃濃的威露士消毒劑的味道。她甚至會一邊跟我聊天,一邊不停地從孩子手裡搶過玩具來,用蘸了酒精的抹布擦拭。

 

陪她一起做飯,翻開她家的冰箱,各種有機食品琳琅滿目,還有進口的脫脂奶酪、核桃油、濃縮果汁等等。做輔食的工具更是一應俱全,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她淘不來的。而且她還讓朋友從全國各地代購來各種營養素及補劑,恨不得把全世界最有營養的東西都塞進孩子嘴裡。

 

這就是典型的,過度擔心和焦慮的媽媽。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拿來給孩子,卻又總是覺得做的還不夠好。整天在我是不是個好母親上,糾結很長時間。

 

這種媽媽整天想的是「你不要生病」「你不要不聽話」「你不要……」。她完全覺察不到孩子真實的感受,因為她被擔心和焦慮的情緒纏繞著,所有的專注力都在目標裡,想為孩子掃除那些阻礙,而孩子是要追求跟父母的感受連接的,很容易造成孩子拼命去創造出媽媽擔心的那個結果,在那個點上孩子的情緒才得到媽媽的照料,孩子才感受到媽媽的愛。

 

這也是為何你擔心的越多,就容易把擔心的事情變成真。

 

而且因為過多保護,再加母親焦慮情緒的傳染,孩子會得「脆弱兒綜合症」,因為你的焦慮會使得孩子的免疫力和耐受力下降,從而影響到身心的發展,變成一個身體和心理都脆弱的孩子。

這種焦慮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或特別叛逆。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海文穎曾說:「父母沒有接納力,孩子沒有幸福力」。而媽媽擁有接納力,才能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因為被孩子認為最重要的人接納,他才能學會接納自己,相信自己,覺得自己足夠好,這樣才有充足的空間激發自己的內在動力,去獲取人生的幸福。

 

經常遇到一些諮詢者,大多是媽媽,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們總是不停地在強調孩子的缺點,甚至會不自覺地將其放大數倍。從她們的講述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過度焦慮的媽媽和一個疲憊無力的孩子。

 

孩子們的優秀我們視而不見,覺得理所當然,卻用高倍數的放大鏡去放大孩子有待成長的特點。而且她們總喜歡用世俗的標準,比如:聽話、外向、成績優秀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從而總覺得孩子問題多多,孩子不夠優秀。

 

結果孩子就在力求完美的爸爸媽媽的指責中不斷地接受負面的信息,把自己定格在不良的程序中:「我是不行的,我是不好的。」或者過分叛逆,我就是不想成為你說的那個樣子,把不好的一面變得更加不好。

 

何苦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和人生之路,成功的路有千萬條,外向的人難道就比內向的更容易成功?

 

這種焦慮的來源於良好的願望和無盡的愛,本來出發點是好的卻情不自禁地對孩子產生攻擊性。從而讓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

 

所以,請試著接納你的孩子,學會共情,學會傾聽,學會讚揚孩子的優點,弱化孩子的缺點。你會變得更加快樂,孩子也會變得更加自信、幸福!

這種焦慮會讓孩子壓力很甚至厭學抑鬱。

 

還有一種媽媽孩子打娘胎開始就進行教育了,聽莫扎特,貝多芬,生出來後小小年紀就給背古詩,再後來就是各種特長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以多才多藝為理由,逼迫孩子學習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東西。

 

其實,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學一些東西沒錯,但前提是孩子是否感興趣?你越逼迫,孩子就會越厭惡學習。我們不要把自己未經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逼著他們去實現我們當初的遺憾。也不要看似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結果卻真的在起跑線就輸了!

國外心理學研究證實,焦慮的媽媽比一般的媽媽對寶寶更為嚴厲,並且很少表揚寶寶或與寶寶的意見一致。而被焦慮的媽媽撫養的寶寶會對疼痛更加敏感、不願參加有風險性的遊戲,更願意接受弱小角色。焦慮的媽媽也會偏向於認為寶寶在面對任務時會有焦慮,從而暗示寶寶迴避任務。

所以,也許你的焦慮,正讓你的孩子變得敏感脆弱、沒有安全感、沒自信、不接納自己或者更加叛逆,認為媽媽有神經質,從而影響親子關係。

那麼就請你學著放下焦慮,做個正常的母親。不要把你良好的願望和無盡的愛,變成對孩子最有殺傷力的武器!

文|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我們仨(qinlingyewei521)。作者簡介:涵涵媽,高級育嬰師,愛讀書愛研究的媽媽。推崇接地氣兒的育兒理念,分享最實用的育兒方法,讓更多的媽媽少走育兒彎路。

兒童英語啟蒙——自然拼讀法 · 家長訓練營 (第二期)

自然拼讀是英美國家最主流的英語啟蒙方法,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是幫助孩子擴大詞彙量,提高閱讀能力的最快捷,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自然拼讀法不僅適用於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也適用於以英語為外語的中國孩子。

      Tyger老師在8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自然拼讀法不僅適用於孩子的英語啟蒙教學,也適用於成年人的英語學習,並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期望運用於家庭教育中,把每一個家長都培養成孩子最好的英語啟蒙老師。

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長按以下二維碼搶佔名額

↓↓↓↓你也可以點擊這裡報名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讓事情變得更糟先生!」是誰嗎?
    據美國媒體7月26日報導,周日(7月26日)上午,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給川普總統起了一個新的綽號:「讓事情變得更糟先生」(Mr. Make Matters Worse)。
  • 生活艱難又勵志的經典句子,生活再糟也不妨礙你變得更好
    一、活著太艱難,感覺人生就是在自己的焦灼和焦慮的思考中,慢慢前行。二、人生最難過的關,都靠自己扛過去。別指望誰來幫你分擔,更別指望誰來替你承受。三、生活很現實,當你啥都不是時,只能低著頭,讓別人說了算。而等你強大到一定的程度,你才有機會說了算。
  • 孩子有分離焦慮?別怕!
    6-24個月: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正處於分離焦慮的敏感期,尤其在12-18個月的學步期變得更強烈。寶寶會在熟人圈裡尋找跟自己關係最親近的人,並對他產生強烈的依戀,而對陌生人非常排斥。24-36個月:2、3歲的寶寶對親人的依戀程度逐漸減輕,能夠容忍與親人短暫的分離。如果事先跟他溝通好,他會明白親人走了還會回來,到分離的時候焦慮的情緒就會相對減輕。
  • 出錢就能讓孩子上學?你要當心上當受騙
    出錢就能讓孩子上學?你要當心上當受騙 2020-12-22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糟」了,是心動的感覺!
    你要知道在北京,那麼乾燥,那麼寒冷,吃到這麼溫潤的東西,吃到了這麼風味十足的江南的東西,真的非常非常溫暖。擊中你的淚腺!這糟鴨舌到底是什麼神物?竟有如此催淚的威力?「靈光!」就是有這一類食物,一口下去收到的不是滿足,而是欣喜,鮮美到在腦中激起靈光一現,喚起感官。
  • 每5個孩子就有1個深受焦慮困擾,孩子的這些行為,千萬別忽略!
    很多家長都有孩子晚上不願一個人睡覺,經常找理由逃避的經歷。但你知道嗎?這其實是孩子焦慮的表現之一。研究發現:大概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孩子深受焦慮困擾。如果由其發展,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長久的影響。在她所著的《你和你焦慮的孩子:讓你的孩子擺脫恐懼和憂慮並創造快樂的家庭生活》一書中,Anne結合自身遇到的診療案例,幫助家長了解與識別孩童焦慮性障礙、分析導致孩子身陷焦慮的原因,並為家長引導孩子走出困境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
  • 王陽明:經常壓抑情緒的人,往往會更加抑鬱,把自己人生變得更糟
    抑鬱症的影響也挺大的,它常常讓一個人失眠,憂慮,痛苦不堪,白天精神疲憊,做事沒精力,力不從心,把自己人生變得更糟!
  • 臨近期末,老師千萬不要焦慮
    複習過程中就會有很多的練習和測試,這些都將成為老師們對學生們學習狀態的評價依據,想到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而孩子們還總是出現粗心大意的情況,心裡別提多急躁了,有時忍不住就會對學生進行疾風暴雨式的批評,結束後自己靜下心來又會發現自己的行為對於改變現實狀態沒有任何作用。
  • 中國父母終極焦慮:承認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好難
    從評論區中不難看出,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都是聽話懂事,學習名列前茅的,是老師眼中的佼佼者,家長的驕傲與希望,大概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家長接受不了孩子成績斷崖式的下滑,更接受不了孩子的離經叛道,親子關係一朝分崩離析,將家長們的焦慮值推至峰頂
  • 5歲孩子膽小怕事,媽媽以為是性格原因,心理醫生:輕度焦慮了
    可能和以下原因有關係1、遺傳因素存在比較嚴重焦慮情緒的人,也是會遺傳給自己的子女的。前些天,剛讀完名為《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書,這本書的作者塔拉將自己的家庭成員的真實情況毫無隱藏的用文字刻畫出來。我們很多的家長由於生活各方面的壓力導致身心俱疲,情緒變得很是敏感和焦慮,對於孩子沒有耐心,經常性的指責訓斥,甚至打罵孩子,讓孩子變得恐懼父母,受到父母的情緒的影響,變得焦慮。當孩子變得焦慮起來後,不僅影響孩子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
  • 封面夜讀|把一切交給時間 事情只會更糟
    今晚,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把一切交給時間 事情只會更糟》最近在忙一個項目,我負責和外包公司對接。不管我提出什麼要求,對方都會照單全收,沒有疑惑、不會提問,更不要說探討了。當我一次又一次跟進度,催節點的時候,發現對方的工作沒有實質性進展,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每當我想要發作罵人的時候,總是被同事勸下來:籤了合同的,時間和要求都列得很清楚,再等等吧,到時候再說。
  • 缺席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叛逆的孩子:家庭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的模樣
    作者:佳言來源:薩提亞育兒(ID:satiryuer)上天給了你一個缺席的父親,就會贈送給你一個焦慮的母親,最終只會養育出一個失控的孩子。是啊,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母親則會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出來,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只能活在夾縫中喘息,最後變得叛逆和失控。
  • 別再說「放鬆一點就好」了,安慰焦慮孩子的15句話
    並非所有的焦慮都是壞事。一定量的壓力可以激勵你採取行動或避免危險。當恐懼成為一個孩子的習慣模式時,它就成了問題。它會演變成焦慮症,影響孩子的行為功能。作為父母,你的工作是讓你的孩子為成年做好準備。有效的父母教育意味著創造積極的信念和自我效能感。你的任務不是消除他們的焦慮,而是幫助他們學會如何控制焦慮。
  • 「入園焦慮」如何破:你和孩子真的準備好了嗎?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入園焦慮的問題。秋高氣爽,百果飄香,到了孩子入園的季節,操碎了心的媽媽們,貌似可以放鬆一下,把熊孩子們扔進幼兒園去學學規矩,改改性子。你可能一年前就開始準備,讀入園相關的繪本,做角色扮演的遊戲,上早教班適應集體生活,老人還時不時帶娃溜到幼兒園玩一會兒。
  • 當心!這些視頻流入中國,正毒害你的孩子!
    並且它們的背景音樂裡,總是充滿了孩子的笑聲和兒歌,如果沒有陪著孩子,你永遠都知道他到底看到了些什麼! 這些刺激眼球的畫面、驚人的播放量,讓人忍不住憂心忡忡:兒童內容分類下、播放列表裡、或者是孩子無意的一次點播中,曾經有多少孩子受到過心理上的傷害?
  • 「興趣班」成為收割家長的重災區:別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的教育
    比如,興趣班宣傳「美術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和觀察力」,家長一聽挺好,就拉著孩子學;興趣班宣傳「少兒編程是未來的趨勢,對孩子的將來有好處」,家長不甘心孩子落後,也會帶孩子體驗,引導孩子學習......所以,以至於有的家長還沒供孩子讀幾年書,就幫孩子報數個興趣班了。
  • 吳鎮宇兒子自爆社交焦慮:幫助孩子化解社交恐懼,可用「脫敏法」
    為了與喜歡自己的觀眾有更直接的接觸,不少明星子女在節目結束後,於社交平臺上申請了自己的個人帳號,便於在網絡上與網友、觀眾進行更親密的互動與交流。著名演員吳鎮宇的兒子費曼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在微博上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帳號並常常與網友進行互動。費曼經常在微博上發布自己的動態,也時常和網友進行一些搞笑的互動,他在微博上的表現讓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社交小能手。
  • 當心!這些視頻流入國內,正毒害你的孩子!
    而這些「兒童邪典片 」,卻都正大光明出現在了適合兒童觀看的視頻分類裡,有的還被打上了「教育」、「幼兒教育」的標籤。一旦小朋友觀看了幾部視頻之後,平臺就會給你推薦更多同類視頻,然後觀看量越來越大(有些播放量甚至達到數百萬).整一個惡性循環!
  • 每到年底就變得焦慮?你需要這套陰瑜伽,釋放壓力很有效!
    大家好,我是瑜伽老師小二呆~每到年底,很多人都會變得很焦慮,完不成的KPI,達不到的績效目標,成為了打工人的心頭痛。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套陰瑜伽序列,緩解焦慮釋放壓力,建議睡前練習,還能促進睡眠,有了好的睡眠,第二天才能元氣滿滿、活力加倍!
  • 正所謂溫飽思淫慾,知識分子的焦慮如影隨形.
    可見,《非強力春藥》是一部喜劇,電影的結尾也表明了這是個皆大歡喜的故事。所以,焦慮可以說是個城市病,因為只有脫離大地,不事體力生產的人,才有不斷攝取知識的需要(羅振宇的目標人群就是這些人)。如何充實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