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是一本什麼書?為什麼王莽、王安石都倍加推崇?

2020-11-23 騰訊網

《周禮》為先秦時期的百科全書,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思想文化。相傳是周公所作,實則出於戰國。全書有六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顯然帶有某種儒家理想色彩,歷代建置六部皆循《周禮》,《周禮》亦因此而往往成為後世託古改制的思想武器。

《周禮》職官設置蘊含著十分深刻的政治思想。《周禮》五官《序官》篇都有「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之句,這就是《周禮》學著名的「十六字總綱」。「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就是立官為民。「立官為民」中的「保民」意蘊具有積極意義。如何實現「立官為民」?一部《周禮》,無人不在組織中,無人不在職業中。《周禮》給所有人安排了「組織」。這個組織沒有奴隸與奴隸主之分,只有官、民之別。官是從事管理職業的人,民是從事生產和服務的職業人。人人都有活著的權力,人人都有從事生產或管理的權力和義務。這裡不是「物盡天職,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而是人盡其能、地盡其力、物盡其用的人道法則。

《周禮》蘊含著豐富的經濟思想。全書充滿均衡性和可持續性的追求,具體表現在資源利用的適度性、生產數據配給的公平性、利益分配的普惠性方面。例如對於樹木採伐、狩獵、捕魚實行休禁期制,對於貧瘠土地實行休耕制,對於上中下三等土地實行調劑制,對於兵役、徭役實行輪換制,對於勞動力使用實行互助制等。《周禮》主張維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均衡,財富的均衡,組織的均衡,是典型的均衡主義經濟學。古今學者從中發掘出了豐富的經濟思想。儘管如此,包含在《周禮》中的賦稅思想、貨幣思想、消費思想、財政思想、朝貢思想、俸祿思想、會計思想、審計思想、市場管理思想仍然有待深度發掘。

《周禮》蘊含著獨具特色的軍事思想。《周禮》軍事思想最大特點是寓兵於民。《周禮》中天子六軍有建制而無常備軍隊,士兵與農民一體,鄉遂組織與軍事組織一體,軍事將領與鄉遂職官一體。農業生產時候只有民,沒有兵。農閒時候則從鄉遂基層抽調農民參加軍事訓練。作戰時各鄉職官率領本級組織內民眾帶上裝備,組成各級作戰單位,匯集到指定地點,聽從大司馬指揮。《周禮》軍事思想對歷代軍隊建設都有影響。

《周禮》蘊含著豐富的法律思想。教育在先、有罪必懲、重在改正、有冤能伸是《周禮》法律思想的主要特色。懲罰不是目的,防範犯罪才是目的。因此《周禮》各級官員都有「讀法」的責任,越到基層,一年之內「讀法」的次數越多。

《周禮》蘊含的文化思想也十分豐富,這方面的研究內容包括祭祀思想、禮樂思想、教育思想、民俗思想等等,雖然古今學者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周禮》思想學研究成果絕大多數以短篇論文、書信的形式收入作者的文集中,到清人編《四庫全書》,這些成果大多放在集部,只有一小部分以學術專著的形式出現。

《周禮》被發現後,河間獻王將它獻給西漢王朝,卻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西漢末年,劉歆、王莽試圖以《周禮》《尚書》《孟子》等文獻的思想資料為依據實行社會變革,開創了將《周禮》用之於社會改革的先河。此後歷代都有學者和政治家依據《周禮》一書對職官設置、土地制度、賦稅制度、祭祀制度、輿服制度、禮樂制度進行改革設計。在民間,一些鄉紳利用《周禮》完善宗族制度和風俗規章民約。《周禮》應用研究成果大多零星地保留在奏章、詔書、律令、鄉規民約和相關史志等文獻中。

《周禮》曾遭漢武帝的冷遇,但北朝之後卻受到許多帝王和政治家的重視。中國歷代王朝建設對《周禮》都有參考。利用《周禮》一書制定治理國家方案與措施以及對官制改革方案和措施的分析研究是一門實踐性學問,其學術旨趣與知識學和義理學研究有明顯的區別。《周禮》的應用研究範圍十分廣泛,例如對歷代《周禮》官制體系、爵位俸祿制度、禮樂制度、土地制度、賦稅制度、軍事制度借鑑性質的研究。其中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還是《周禮》的職官思想、經濟思想和軍事思想用之於社會改革的研究。

王莽無疑是《周禮》應用學研究的第一人,也是綜合運用《周禮》思想對社會實行全面改革的第一人。王莽的所謂「託古改制」,對《周禮》制度進行了融合吸收,如以「九賜」為主的官僚制度,以郊祀天地為主的禮樂制度,以封爵制域為主的封建制度,以設官分職為主的職官制度,以王田為主的土地改革制度,以五均、賒貸為主的經濟制度等。這些所謂改制,對《周禮》都有參考。雖然王莽託古改制的失敗對《周禮》聲譽打擊不小,但這仍不失為《周禮》應用研究的一個重要命題。

西漢朝廷官制由丞相、太尉、御史組成最上層官僚機構,再由太常、光祿勳、衛尉、廷尉、太僕、宗正、大鴻臚、大司農、少府這九卿組成次級權力機構,這種三公、九卿官製成為隋唐以前主流官制。到西魏、北周時期,宇文泰試圖改變這個職官體系,他委託蘇綽、盧辨等依據《周禮》建六官制度,由宇文泰發起的官制改革最終獲得實行。後來隋文帝對北周六官制再作改革,終於建成三省六部制,這個官制改革成果對唐以來中國社會產生重要影響。北周、隋唐官制改革的成功經驗也是《周禮》應用研究的重要命題。

王安石是政治家,也是經學家。作為經學家的王安石,《周官新義》是《周禮》義理學的代表作。作為政治家,王安石的熙寧變法對《周禮》參考尤其多,王安石變法與《周禮》的關係也是《周禮》應用學的重要問題。如熙寧變法中「保甲法」對《周禮》鄉遂「九兩系民」思想下的比閭、什伍制度的參考;市易法、青苗法對於《周禮·泉府》的參考等。王安石變法的經驗教訓及其與《周禮》的關係同樣是《周禮》應用學的重要命題。

《周禮》在歷代的應用有成功,也有失敗,其思想內涵一直影響到今天。

相關焦點

  • 中國皇帝之新朝,為什麼曾經天下景仰的王莽會篡漢?
    王莽是講述漢朝時無法繞過去的人物,在稱帝之前,王莽是個天下景仰的千古完人,這樣一個好人為什麼篡位?更讓人驚奇的是,王莽建立新朝後,人設很快就崩塌,變成一個萬民唾罵的奸賊。 王莽原本是西漢的外戚,他是王政君太后的侄子。王政君掌權時,王莽一步步進入了朝廷的權力核心。
  • 胡適:王莽是大政治家 魄力與手腕超過王安石——王氏名人故事
    胡適先生甚至認為王莽是一千九百年前的社會主義者,他說:「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還沒有公平的論定。他的貴本家王安石雖受一時的唾罵,卻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確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上。我近來仔細研究《王莽傳》及《食貨志》及《周禮》,才知道王莽一班人確是社會主義者。」那麼,真實的王莽到底是班固所說的偽君子,還是胡適所謂的社會主義者呢?
  • 王莽的失敗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沒事兒別瞎折騰,不然後果堪憂
    要說西漢末年,雖然不至於說富裕到什麼程度吧,但是也沒有窮到哪裡去。那個時候的西漢邊境和平,除了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和嚴重的土地兼併之外並沒有爆發什麼農民起義。也就是說百姓們怎麼都處於一個能活下去的狀態。但是這一切在王莽上臺之後短短的數年間就完全變了。
  • 先前推崇王莽的豪族,為何最後卻「抱團回踩」,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一.西漢豪族為什麼會對王莽新朝產生這麼大的威脅,他們是怎麼的形成的 1.漢代豪族的特點 史書中在表述豪族的資產時,有時用擁有土地的數量來表示,有時用擁有的貨幣、憧僕和賓客來表示。常見的稱謂是「豪富」、「富人」、「兼併之家」、「高資」,來形容豪族是資產雄厚者,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
  • 王莽:被稱為穿越者的皇帝,王莽改制,體會到了現代社會的氣息
    王莽形象 因為舉孝廉這種制度,所以王莽此人雖野心勃勃,卻不露聲色,在大權沒有掌握的時候,謙恭儉讓,禮賢下士,也能解釋為什麼後人說王莽前後性格差異那麼大 其實並不是穿越,而是謙遜、孝順是當官的重要條件,可見王莽心機深沉。王莽依靠自己的表演,騙過大司馬叔父王鳳,皇后姑姑王政君,在王鳳死後順利當上了漢朝的第一掌權人。他的演技和他的隱忍都足以表明,王莽並非池中物。
  • 「穿越者」王莽,生前倒砌金字塔,假如在50歲及時死去,必將萬古流芳
    他恢復井田制,希望人人都有土地,同時禁止奴隸買賣,完全實現儒家的「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仁愛。並將鹽、酒、冶鐵和鑄錢統統收歸上來,防止被商人操控,勒索百姓。在將官員按照《周禮》記載進行定義,總之,一切都要回到上古那個讓他日夜崇拜的時代。
  • 王莽、曹操、孫權都被賜「九錫」,結果都稱帝了.那麼'九錫'是什麼?
    歷史上不少牛人都加過「九錫」如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桓玄、楊堅、李淵等。
  • 王莽真是個「穿越人」?
    這場改制以王莽心中的周代理想社會為藍本,涵蓋了實行「王田」和「私屬」制、實行五均,賒貸及六管、改革幣制、統一度量衡、更改官名、變易地名、更改少數民族族名、改變少數民族首領封號等方方面面的內容。然而,這場看似先進的社會大改革,其實完全以周代社會為樣板,以《周禮》為指南。
  • 歷史探秘:王莽為什麼要篡奪西漢的政權 他為什麼能成功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王莽為什麼要篡奪西漢的政權 他為什麼能成功呢? 秦始皇完成大一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然而秦朝三世而亡,其結局和命運可悲可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真正在華夏大地上紮根是從漢朝開始的,自漢高祖劉邦在楚漢爭霸中脫穎而出,大漢王   原標題:歷史探秘:王莽為什麼要篡奪西漢的政權 他為什麼能成功呢?   秦始皇完成大一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然而秦朝三世而亡,其結局和命運可悲可嘆!
  • 《中國通史在線觀看》第25集:王莽改制
    然而,王莽本人卻較真了,他認為奴婢的生命與常人沒有什麼不同,殺人就得償命,因此,他硬是逼迫著自己的次子自殺,這件事使王莽在讀書人中的聲譽迅速提高,官員為王莽鳴冤上書的數以百計,希望他再次回歸朝堂。王啟發:王莽的兒子殺了奴隸,然後他就是以命抵命,這個其實也還是表現出他的一種,我們所說的大義滅親,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踐行自己的一個道德方面的標準。
  • 王莽建立新朝之後,做了15年的皇帝,這15年裡,他都在幹什麼?
    畢竟功高蓋主不是什麼好事,要麼死,要麼反。王莽登基之後曾逼自己的姑姑當時的太后王政君交出玉璽,太后不肯,最終卻將玉璽摔碎。或許這件事為後來的王莽政權蒙上了陰影。而實際上王莽當上皇帝的時候已經54歲了。在那個年代看來,這可是高齡的老人了,再加上他是將漢帝廢掉自己新立朝代,這個新立的朝代雖然不被歷史學家認可,但是卻著實的惹怒了他人。
  • 淺談王安石變法中的超越時代之處
    王安石變法是指宋神宗在位時期,時任宰相的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全面的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 什麼是周禮文化?
    ,它就是來自我們中華民族三千年前周朝時期創造的《周禮》文化。什麼是周禮文化?周禮文化,就是3000多年前,姬周族在建立西周政權的過程中,形成了諸多基本規範,以周禮的形式得以廣泛傳承,並逐漸形成的周禮文化體系。
  •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賞析】湖陰先生名楊德逢,是王安石罷相之後住在金陵時候的好友。當時王安石住在金陵城和紫金山之間,而楊德逢隱居山中。王安石英雄落寞,與超然世外的隱士多所投緣,也是可以想見的。
  • 史上備受網友懷疑的7大穿越者,用「天才」解釋不通,王莽還墊底
    然而歷史上人海茫茫,穿越者只有王莽一個嗎?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史上備受網友懷疑的7大穿越者,用「天才」的說法真是有點解釋不通,王莽竟然還有些墊底。一、徐壽清朝的人,大多數現代人都沒聽過他的名字吧?但看一下這老哥的生平,真的是要給跪了!在那個封建年代,人人都讀四書五經,以科舉尋出路,他卻覺得科舉有個鬼用,然後看山川、物產、地理、數學、物理、天文曆法等等,只要他覺得實用的書。
  • 王莽新政為什麼成了一個歷史笑話:改革失敗的反思
    沒有青壯年了你還耕什麼田,田地都荒廢了,「刻急細民,細民不堪,流亡遠去」,「田地荒蕪,城郭空虛」(《鹽鐵論·未通》),這意味著老百姓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這種情況下,他們為了生存下去,只能有兩個選擇:或依附於那些豪強以求庇蔭,或者成為流民討一份生活,與之相應,「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豪強地主的土地則是越來越多,財富高度集中於極少數人的手中,貧富懸殊,矛盾叢生。
  • 新書 | 村上春樹最推崇的圖畫大師奧爾斯伯格經典作品:一本激發讀者創作熱情的圖畫書
    《勇敢者的遊戲》克裡斯•範•奧爾斯伯格被認為是美國最有才華的圖畫書大師之一,也是村上春樹最推崇的圖畫書作家,曾稱讚他是「一位善用光與影的魔術師」《哈裡斯·伯迪克的秘密事件》(美)克裡斯•範•奧爾斯伯格/著·繪   石詩瑤/譯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 王莽:這「鍋」,我不背!亡漢者非莽,乃「秀」也!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西漢王朝似乎是因為王莽篡位而戛然而止。很多人認為導致西漢滅亡的罪魁禍首就是王莽,如果沒有王莽的出現,西漢王朝還能繼續延續下去。但實際情況卻跟大家的印象大相逕庭!一、西漢滅亡的徵兆早在王莽當權前已經非常明顯了,連皇帝本人都差點「放棄治療」了。漢哀帝時,民變四起。
  •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這個四人,分別是什麼關係?
    王安石看到北宋朝廷快要到崩壞的邊緣了,心裡那個著急,恨不得一天上三次書讓皇帝支持他變法。好不容易皇帝願意支持他變法,王安石正春風得意,結果又遭到了守舊派的攻擊。歐陽修身為他亦師亦友的人,在他跟守舊大臣「殊死搏鬥」的時候不僅不幫忙,還對新法頗有微詞,這讓王安石就很不樂意了。歐陽修晚年對政事的看法偏於保守,雖然心裡也覺得改革是有必要的,但他更傾向於在科舉上改革,所以他不支持王安石變法。
  • 《窮查理寶典》是一本閱讀之後,對人生充滿期待的書
    這本《窮查理寶典》也是巴菲特推崇的書籍之一,也是我們深入理解商業社會、認識 成功本質必讀的書籍之一,這本書很厚、很重、當然也很貴,但是絕對值得一讀。賺錢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挑戰,如何人利用自己的智慧與知識去賺錢,查理絕對是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