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小提琴是為了什麼?
學樂器作為興趣愛好開發智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學小提琴要求左右手的配合,對大腦刺激反應是十分敏銳的.是通過眼(視覺)、耳(聽覺)、左手、右手四者相互配合訓練才能得到目的。
所以愛因斯坦說——小提琴是對訓練人的大腦最好的樂器之一。
二、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學小提琴?
喜歡音樂、喜歡弦樂器的孩子,同時又喜歡小提琴樂曲的孩子都可以學小提琴,只要不是家長強迫的。個人手指條件要粗一點長一點的條件就更加好。
三、什麼時候開始學小提琴比較好?
最佳年齡是三至七歲,先讓他做一模仿,聽一些小提琴的曲子和基本的音符音樂。
四、在學小提琴前應作什麼準備?
首先家長要有陪孩子共同學習的思想準備,不是讓家長去練琴,而是要讓家長時時陪伴孩子身邊聽老師講課,做筆記,當老師的輔助。
五、上集體課好還是個別課好?
初學小提琴時上集體課的優點是模仿和受鼓勵,並且有大批孩子一起學小提琴,孩子感覺好玩,感覺是參加了一項有意思的活動,對提高孩子的興趣是有幫助的。
但是學小提琴一個階段下來繼續上集體課不利於孩子的進步,更不利於孩子的發展.應及時上單獨課。
六、如何選購適合小孩適用的小提琴?
小提琴分 1/8、1/2、3/4、4/4 等規格,看小孩子的手臂長短來決定選購何種規格的樂器。
七、如何學會調音?
小提琴調音對初學者來說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聽力問題要解決,如果音聽不準就談不上調音。
八、學小提琴的孩子應怎樣愛護小提琴?
拉完小提琴後應把小提琴上的松香用布擦乾淨,把弓毛放鬆,然後把琴放在通風處,避免光線直射,否則琴板容易開裂。
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把小提琴擺放在潮溼處,小提琴受潮的話聲音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再調音時要看一下琴碼是否倒向指板,如果發現歪了就應立即扶正,如不及時扶正,琴碼就會把琴板壓壞。
九、為什麼要首先培養好的習慣?
一個人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是從小開始的,學小提琴也是一樣,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的習慣,學小提琴就不會有進步。
例如:我們小提琴的左手訓練手指定位和右手拉弓的訓練就是要訓練好的、正確的習慣,好的習慣養成了,拉起琴來也就輕鬆了。
左手手指的手型訓練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如果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動作,正確的手型時間一久就形成一種習慣,學小提琴也就不難了。
所以說:學小提琴首先要培養好的習慣。
十、家長如何陪孩子練琴?
其實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練琴時你要站在他身邊,鼓勵他並糾正他的錯誤動作,這些就是家長在陪孩子到老師那裡上課應該知道的內容,所以說家長幫孩子做學習筆記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孩子也會信任你家長。
如果你在旁邊只是指責,孩子就會有情緒,甚至會討厭拉琴,如果你能幫忙指出一些問題,他也會很高興。
如果家長和孩子對某一問題有爭議可以隨時打電話給老師,讓老師來解答這一問題,這樣孩子學起琴來也有勁。
十一、學小提琴需要什麼條件?
小提琴是件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的樂器,而且兒童用琴價格低廉,不用作很大投資,是種很普及的樂器。
但是在人們的印象中,小提琴又是一種最難學的樂器,也經常聽到些家長說:「小提琴太難了,我們可學不會」。
小提琴的確是一種比較難學的樂器,首先,它的持琴姿勢有點「怪」,又不好發音;
其次,小提琴的音準更不好找,它不像鋼琴,電子琴或管樂,有鍵盤或按鍵,小提琴的音準完全靠演奏者靈敏的耳朵和手指的感覺。
由於有上述困難,因而小提琴是一種見效、出成果比較慢的樂器,往往是學了一段時間還拉不出一段完整的旋侓。
這些都是事實,然而又不是絕對的永恆的。
這些困難在初學階段非常突出,渡過了初學階段的不習慣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學小提琴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困難嘛。
如果從另一方面來看,學習一種樂器,不單是培養兒童音樂素質,也是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非常有長遠意義的事情,又是提高兒童智力思維的極好途徑。
正因為學習小提琴比較困難,在學習過程中對兒童智力、思維能力的提高,發展兩手靈活、反應都是非常有益的。
十二、兒童與小提琴教學進度的安排
關於教學進度的安排,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見解、經驗和做法。學生和家長,要充分尊重老師的安排。
訓練的順序是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每項技術分別進入,進入時都做些預備練習。
初學運弓,先拉空弦
學空弦比左右手一起上要容易得多。因為學空弦時左手託琴,琴身穩定,而且左手被解放出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單純注意夾琴和右手。
在學空弦階段,要初步解決夾琴姿勢,持弓姿勢,運弓的平面和直線,弓速和聲音的均勻平穩,肩臂放鬆,肩、肘、腕、指的協調動作,平穩的換弓等。
空弦運弓從中弓的短弓學起,動作比較簡單逐漸加寬。上半弓比下半弓容易,兩個半弓學了以後,拉全弓就不難了。
在這之後練習各條弦上的運弓(共七個平面)。在四條弦之中,E、A 弦好拉一些,D、G 弦因要求右臂位置較高,稍難一點。
初學運指,先鞏固食指位置
左手運指最好一個一個手指練習,先鞏固食指的位置,因為它是其他手指找音準距離的依據,它影響整個把位的方向。應在食指練準後,學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按指。
先練順序按指(即 1、2、3、4 指),後練順序抬指(即抬 4、3、2、1 指),最後練三度以上音程的按、抬指。
左手指最容易的排列方式是 2、3 指之間為半音,其他手指之間為全音。第二種是 3、4 指之間為半音,第三種是 1、2 指之間為半音,最難的是四個手指之間全是全音的增四度手指排列方式。
左手訓練的關鍵是解決手形、起落指的動作和養成好的音準練習習慣。
節奏以 2/4、4/4 拍子的一弓一拍最容易,然後是一個音兩拍、一拍兩個音、一個音四拍、一個音三拍、一拍三個音、一拍四個音、附點音、切分音、弱起拍等等。
中等速度比慢速容易,快速較難。
初學時分弓比連弓容易,分弓換弦比連弓換弦容易,斷弓、跳弓放在晚一點學為好。
C 大調最容易理解,調號少的調比調號多的調容易,升號調比降號調容易,因為以小提琴四條空弦為主音組成的大調都是升號調。
臨時變化音和增減音程較難。
十三、兒童學小提琴切忌趕進度
孩子初學小提琴,好比在白紙上畫輪廓,蓋高樓打地基,在初級教學階段已包羅了基本功的全部問題。
這些問題不可能在初學階段完全解決,需要螺旋式地前進,反覆、加深、加固,正確的方法不會阻礙學習的進程,相反只會少走彎路。
如果從急功近利的觀點出發,不顧方法,在短短的時間內勉強拉出一些難的曲子,看似快了,但不久就會發現,一些毛病把他限制住了,怎麼也拉不出好的品質,且越學越慢,甚至一些本來有希望成才的孩子由於養成的演奏習慣難於與專業的訓練相銜接。
學習進展的速度是因人而異的。小孩學琴不必太追求進度,年齡越小的越應慢些,以不吃力為準。應更多地在培養良好的演奏狀態、對音樂的興趣和正確的姿勢方法上下功夫。
學琴一年的孩子如果他的演奏姿勢基本正確、動作舒展自如、音準良好、發音正常、能有表情地演奏一些簡單的樂曲和練習曲,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