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雲中隼
在傳言與喧囂中,國開證券新任董事長人選終於落定。
近期,有市場消息稱,國開行總行巡視辦主任孫孝坤擬接任國開證券董事長兼總裁。對此,國開證券內部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證實消息屬實,並稱孫孝坤將「下周到崗」。
實際上,市場上對於國開證券的「將帥雙換」早有預期。國開證券董事長張寶榮、總裁鄭文杰均為1962年生人,按照慣例,已到退居二線的年齡。而新任董事長孫孝坤也並非「外人」,在2017年8月-2019年9月曾在國開證券擔任監事長一職,管理風格頗為穩健。
出走一年後,孫孝坤將接手的是怎樣一個國開證券?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國開證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6.44億元,同比下降13.44%;實現淨虧損4.66億元,降幅177.70%。在出現虧損的情況下,國開證券已不滿足IPO的基礎條件——「連續三年盈利」。
不過,在2019年大筆計提後,國開證券的「輕裝上陣」也迎來觸底反彈。根據中證協下發的2020年上半年券商經營業績,國開證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8.73億元,同比增長44.06%;實現淨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118.98%。如國開證券仍有上市計劃,則需在新任董事長的帶領下再「苦幹三年」。
前任監事長回歸
國開證券「後繼何人」?這一問題有了最新答案。
近期,有市場消息稱,國開行總行巡視辦主任孫孝坤擬接任國開證券董事長兼總裁。對此,國開證券內部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證實這一消息屬實,並稱孫孝坤將「下周到崗」。
對於此次國開證券的「將帥雙換」,更像是順其自然之舉。公開資料顯示,國開證券董事長張寶榮、總裁鄭文杰均為1962年生人,按照慣例,已到退居二線的年齡。據悉,兩名「老將」卸任後將退到二線崗位。
公開信息顯示,孫孝坤目前任國開行總行巡視辦主任,在國開行任職超過20年。1994年-2016年,孫孝坤在國開行歷任中南信貸局廣東處幹部、廣州分行信貸二處副處長、信息科技局副局長、人事局副局長、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等職務。
而對於國開證券來說,新任領導也並非「外人」。2017年8月孫孝坤即在國開證券擔任黨委副書記、監事長,後在2019年9月卸任,任職超過兩年。據國開證券內部人士介紹,孫孝坤任職期間曾分管多個領域,管理風格頗為穩健。
值得注意的是,孫孝坤此次任職系董事長、總經理雙職「一肩挑」,這對於證券公司尤其是國企券商較為少見。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由於國開證券現任董事長、總裁雙雙到達退二線年齡的特殊局面,需要由熟悉國開證券的領導先行接管,後續不排除國開行會繼續選擇合適的總裁人選前往國開證券。
此外,國開證券目前監事長一職也已出缺。2019年9月,國開證券劉暉獲任董事長類人員任職資格獲批,接任監事長職務。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劉暉已不再國開證券任職,監事長有待國開行後續派駐。
IPO進程或將延遲
出走一年後,孫孝坤將接手的是怎樣一個國開證券?
今年6月,銀行將獲得券商牌照的傳言再起,在監管否認後熱度仍然不減。在此背景下,作為業內為數不多的內資行旗下券商,國開證券也被予以更多審視。
公開信息顯示,國開證券的前身為航空證券。2010年,國開行全額收購航空證券股東全部股份,並進一步增資更名為國開證券。此後,2016年,國開證券引入中廣核資本和湖北省交投作為戰略投資者,融資規模超過36億元。2017年9月,國開證券完成整體改制,成為股份有限公司,為其上市鋪平道路。
2018年2月,國開證券聘請中信證券(港股06030)作為上市輔導機構,並向北京證監局遞交上市輔導信息。2018年6月,中信證券提交國開證券主板上市輔導工作的總結報告,稱國開證券「具備A股發行上市的基本條件」。此後,國開證券的IPO進程再未傳出新進展。
令人遺憾的是,國開證券的IPO計劃在2019年業績虧損面前,將需緩步慢行。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國開證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6.44億元,同比下降13.44%;實現淨虧損4.66億元,降幅177.70%,系其更名十年來首次發生虧損。
在2019年的好年景之下,各項業務排名中上的國開證券出現巨虧,仍然是股票質押業務的「鍋」。國開證券表示,其合併口徑淨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為2019年部分股票質押業務風險進一步暴露,相應增提減值準備。截至報告期末,國開證券股票質押業務餘額為45.78億元。利潤表中,國開證券2019年「信用減值損失」一項列計16.34億元,直接導致當年營業虧損。
在出現虧損的情況下,國開證券已不滿足IPO的基礎條件——「連續三年盈利」。如國開證券仍有上市計劃,則需在新任董事長的帶領下再「苦幹三年」。
主體信用評級仍獲AAA級
雖然2019年出現虧損、IPO計劃被迫擱淺。但在2019年大筆計提後,國開證券的「輕裝上陣」也有望迎來觸底反彈。
國開證券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國開證券資產總額為375.83億元,金融資產佔比73.67%、現金類資產佔比15%,資產質量良好。國開證券總部位於北京,在江蘇、湖南、重慶、雲南等省市設有23家分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河北等省市設有10家證券營業部,並設有1家控股基金子公司-國開泰富基金。
根據中證協下發的2020年上半年券商經營業績,國開證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8.73億元,同比增長44.06%;實現淨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118.98%。在具體業務方面,投行淨收入、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證券投資收益等指標排名相對較好。
此外,在今年年中聯合評級出具的2020年債券跟蹤評級報告中,國開證券仍獲得「AAA」的評級。
對國開證券的看好理由上,聯合評級給出三大優勢:
一是股東背景強大,實力雄厚。國開證券控股股東國家開發銀行是大型金融央企,實力雄厚,業務資源豐富,對國開證券支持力度較強。
二是資產流動性較好,資本充足性較好。2019年國開證券優質流動資產大幅增長,優質流動資產規模較大,主要風險控制指標均優於監管要求。
三是證券自營業務發展較好。2019年國開證券自營業務受市場回暖影響,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發展狀況較好。
在未來發展上,2019年國開證券機構戰略定位調整為:作為集團的專業化證券平臺,聚焦服務國家戰略、聚焦開發性金融、聚焦協同集團,不斷提升專業化水平和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發揮以市場化運作協同開發性金融的功能作用。
對此,聯合評級認為,國開證券戰略目標清晰、定位明確,發展路徑符合自身特點和未來發展需要。未來隨著資本市場的持續發展和戰略的穩步推進,國開證券整體競爭實力將進一步增強。不過,國開證券主要業務與證券市場高度關聯,受證券市場波動和相關監管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較大,未來發展存在一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