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野燒: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創新!

2021-02-19 茶香記生活家

志野燒,剛剛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覺得很日範。

但是,當小編真正見到志野燒的品杯時,又感覺它帶著中國風。

天目,是日本對我國宋代黑釉瓷器的一個稱呼。

由此可見,志野燒,原來是源自我國的陶瓷工藝。

南宋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工匠不少。

他們在民間認識了天目、龍泉窯青瓷,對這些器具熱愛不已,更對這般藝術工藝推崇備至!

歸國後,酷愛茶道的他們就模仿宋天目式樣燒制茶道器具。

在燒制黑釉的天目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在天目形茶碗上施掛白釉的所謂「白天目茶碗」。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日本人由白天目發展出了後來的志野燒,它是距今四百多年,日本最早的白色陶器!

古時候的日本,因為工藝技術上的不成熟,無法燒制出像中國那樣的純美白釉,但他們將自己的文化情趣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出來,創造出了飽含日本元素的「志野燒」。

志野燒作品是由多種老巖泥經手工拉胚成形後加礦物釉經千度高溫燒制而成的,在窯爐中隨著溫度的變化,釉色也會出現不同的變化,成品會是什麼樣的色彩是連工藝師也無法估計的,所以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

溫潤如玉的質感,豐富多彩的釉色,自然無華的紋理……這些都是志野燒的特質。

每一個志野燒的作品,都帶著作者的個人審美意趣與火焰冷不丁創造的驚喜,可以說是「靈感+天意」,最終成就了它!

 ▼認識它,接近它~

相關焦點

  • 志野燒的魅力
    志野燒源於我國宋代黑釉瓷器的工藝,日本的工藝師來訪中國學工藝後在日本一個叫志野的地方燒制這工藝,取名為志野燒,這是日本最早的白色陶器
  • 小談志野燒
    ▍志野日語的意思就是瓦片上紅紅白白的釉。
  • 志野燒 ▏艾土
    志野的陶泥叫「艾土」,是脆性大,多沙的泥,燒制後也不會很堅硬。
  • 志野燒︱「釉似流雲脂如雪」
    當代 志野茶碗 加藤亮太郎 被日本人奉為國寶的陶器志野燒(しのやき),是美濃燒的一種,產地在本州島的岐阜縣誌野燒的前身就是白天目,天目是日本對宋代黑釉瓷器(以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產品為主)的稱呼。
  • 用五年的時間做一隻杯子,他說中國人的志野燒要更有風骨
    每一盞志野燒都有它獨特的魅力,粗礦,古樸,自然這些特性都很符合茶道精神。這些特質,打動了一個叫做碩子的小夥子。他認為,要展現志野燒的風骨,手工藝的堅持是最重要的。剛開始也是不知道自己的方向邊學邊做,一次偶然的機會李碩看到了志野燒。這次的邂逅讓他對自己的創作有了方向。
  • 守正創新:中國新時代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
    從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的「半條被子」,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再到長沙市馬欄山文創園,習近平總書記9月的湖南考察路線其實也正是一條文化傳承發展的路線,對文化產業的守正創新、持續發展具有重大啟示。
  • 臺灣志野陶大師—陳九駱
  • 傳承創新 奮鬥為本 持續發展
    班子的浩然正氣是綜合所興盛發展之道。組織的創新基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組織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45年的發展在變與不變中壯大,「求變」的基因特質和管理理念總是確保綜合所在多變繁雜的環境中勇奪先機。
  • 龍鳳堂:走進傳承創新發展的春天
    中醫藥傳承久遠,歷經滄桑而世代不衰。名方良藥星光閃耀,點染中醫藥浩瀚雲河。在建設健康中國、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民族醫藥企業順勢而為,百舸爭流,抒寫新時代華彩新篇。在泰州市高港區永安洲,崛起一座集中藥傳統與現代化製造一體的中藥產業新城——江蘇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這裡集先進中藥智能製造、全產業鏈布局發展、大健康戰略實施之大成,龍鳳兒女踏著國家戰略節拍,構築起「中藥王國」新版圖。在這裡,可以感受傳承創新發展的律動,領略中醫藥的自我升華,觸摸中藥產業走向的未來。龍鳳堂,自2014年開始籌建,歷時七年發展,現在已然平地拔起。
  • 國家藥監局: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趙文君)國家藥監局25日發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進行整體規劃。實施意見提出促進中藥守正創新、健全符合中藥特點的審評審批體系、強化中藥質量安全監管、注重多方協調聯動、推進中藥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五方面共20項改革措施。為構建符合中藥特點的審評審批體系,實施意見提出改革中藥註冊分類,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完善中藥審評審批制度。
  •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同仁堂邁向高質量發展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對中醫藥行業提出的新要求。作為中醫藥行業的老字號企業,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將帶頭落實好重要指示精神視為重要責任與使命。目前,同仁堂集團正努力推動百年老字號邁向高質量發展。
  • 大師小匠喜獲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兩項大獎
    12月11日,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論壇以「人類非遺傳承、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展開討論,目前中國共有崑曲、京劇、中國書法、古琴藝術、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等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非遺,這些項目的列入人類非遺目錄後,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傳播和對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和風陶瓷流派簡介——美濃燒、九穀燒、波佐見燒、清水燒
    陶瓷離不開水土,而且氣候和本地師傅的風格也對陶瓷的質地和風格影響很大。所以無論中國還是日本,陶瓷的生產都根據地域分系列,如同國內的景德鎮或者均窯定窯等不同窯口,日本也分為美濃燒、九穀燒、波佐見燒、清水燒,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根據知乎小夥伴的問答總結了一下(主要是搬運工),方便大家鑑賞,其實更多是方便敗家!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的也可以作為藥引子,文中也提供了一些資料。
  • 傳承瑰寶,守正創新 ——第三屆民族醫藥傳承振興與發展大會召開
    12月11日-12日,第三屆民族醫藥傳承振興與發展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辦。大會以「發揮民族醫藥優勢,振興民族醫藥發展」為主題,作為第五屆全國民族地區發展大會的主體論壇之一,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步召開。
  • 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 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
    為推進上饒市中醫藥事業產業傳承創新發展,11月16日,上饒市中醫藥大會在德興市召開,同時,上饒市中醫藥文化周、贛東北中醫藥交易大市場在德興市開市啟動。活動圍繞「傳承弘揚、創新發展」主題進行。期間,舉行了中醫藥博覽會、上饒市第三屆名中醫和首屆基層名中醫拜師儀式及大型義診活動,中醫藥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下面,跟隨記者一起走進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文化周看看吧!
  • 臺北吳記老鍋底麻辣火鍋 餐飲業發展離不開傳統和創新
    齊魯晚報11月9日訊:中國飲食文化在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與沉澱
  • 傳承中醫精華 實現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 第四屆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論壇在宿遷舉行
    宿遷網訊(記者 田慶伍)12月6日上午,第四屆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論壇在宿遷舉行。原衛生部部長高強出席開幕式。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昊,省衛健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岷在開幕式上分别致辭。
  • 景德鎮:在傳承與創新中「窯變」
    2019年5月,總書記再次視察江西,留下「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的殷殷囑託,為景德鎮擘畫發展藍圖指明了方向。2019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覆《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明確了「兩地一中心」的發展定位和兩個階段發展目標。
  • 【聚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重慶:尊古而不泥古 中醫精粹得傳承
    口傳心授數千年,簡便驗廉的中醫藥如一脈清泉,卻也在時代發展大潮的激蕩中出現了傳承不足、創新不夠等問題,制約著發展道路。  為破解人才培養問題,近年來,重慶堅守中醫藥發展的自身獨特規律,切實推進中醫藥傳承融合創新,取得了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