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志野陶大師—陳九駱

2021-02-22 陶器0214

臺灣志野陶大師陳九駱

早年曾經商,亦較有成就,然世事無常,後經商遇到大挫折,繼而一段美好婚姻告變。傷心之餘,陳九駱退盡鉛華,出離浮世,隱居三芝,老狗為伴,潛心於志野燒之研究,付命陶泥。 作品潔白如玉,又有白裡透紅,胎骨崢嶸,象徵了陳先生人格如冰雪,又藏著深厚的情感……

陳九駱說:生命很蒼涼,很孤寂……然而他的志野陶卻溫潤如玉、率性隨意,捧在手上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溫暖與感動。

志野陶的基本顏色是白和橘,最特別的是,它的純白有一種玉一般的質感,非常溫潤,非常美。陳九駱早年喜歡儒家和老莊,儒家比喻君子溫潤如玉,而老莊比較自由奔放。陳九駱借用「志野陶」溫潤的釉和奔放的形,透過一個茶碗或茶杯,把謙謙君子和奔放自由結合起來。他其實是用做陶來關照自己的心性,把它當作一種修行方式,也用它來表達心境。

創作的記號—櫻瓣

櫻瓣一起飛舞吧!永遠籠罩在燦爛的光芒中。
旅次輾轉的生命旅人,分離邂逅不斷反覆流轉著;喜悅悲傷不斷反覆流轉著;等待停靠在意時間,像似失了

時節的三月雪,識時似的飄落下來,玩笑似的偏離了季節,我低下頭去,凝視著它落下來融化掉;告訴我說

山的思念
若只是無心的望著山,山不過也只是山而已。若將心門打開;真正仰望山的時候,自己也將成為一座山。
我們思念山,尋覓著山,行走於山永不腐朽的懷抱...
山‧不只有高聳的峰巒,深遂的峽谷;樹木、巖石、泉水、飛鳥、走獸、霧氣、雲彩、山嵐、回音,還有無數的事物聚合,成就一座山。

山裡不分四季,常時更新;夏天過後的秋日山景,總讓我們這些永遠的旅人,心情激動不已..

相關焦點

  • 志野燒的魅力
    志野燒源於我國宋代黑釉瓷器的工藝,日本的工藝師來訪中國學工藝後在日本一個叫志野的地方燒制這工藝,取名為志野燒,這是日本最早的白色陶器
  • 小談志野燒
    ▍志野日語的意思就是瓦片上紅紅白白的釉。
  • 志野燒︱「釉似流雲脂如雪」
    志野燒的前身就是白天目,天目是日本對宋代黑釉瓷器(以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產品為主)的稱呼。 志野最早的功能和其它日本茶器一樣:飲用抹茶 關於志野燒名稱的來源有許多說法,最常見的是因室町時代的茶人志野宗信所喜愛的燒陶技法因而得名。
  • 志野燒 ▏艾土
    志野的陶泥叫「艾土」,是脆性大,多沙的泥,燒制後也不會很堅硬。
  • 用五年的時間做一隻杯子,他說中國人的志野燒要更有風骨
    每一盞志野燒都有它獨特的魅力,粗礦,古樸,自然這些特性都很符合茶道精神。這些特質,打動了一個叫做碩子的小夥子。他認為,要展現志野燒的風骨,手工藝的堅持是最重要的。它源於中國,發揚於日本,幾經輾轉,如今志野陶再度流傳回國內,可以說,志野陶完成了一次追根溯源的靈魂之旅。
  • 志野燒: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創新!
    南宋時,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工匠不少。他們在民間認識了天目、龍泉窯青瓷,對這些器具熱愛不已,更對這般藝術工藝推崇備至!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日本人由白天目發展出了後來的志野燒,它是距今四百多年,日本最早的白色陶器!
  • 陶海《日不落酒店》將上映 「解決問題大師」藤本爆笑來襲
    影片中,演員陶海將出演人狠話不多的「解決問題大師」藤本,爆笑演繹一場驚險又驚喜的荒誕故事。據悉,影片《日不落酒店》講述了酒店管理者石月(黃才倫飾),原本像機器一樣按部就班的生活,卻被各類突如其來的事件將生活徹底打破,「公式男」遭遇生活巨變,一段離奇故事也就此產生!
  • 手捏陶,是一生修行. 與 齊洪陶大師 近距離接觸後
    圖文編輯 @魚起初敬從齊老師淺談臺灣手工陶所顯現出的泥土質感,傳遞出現代陶藝作品的形態以古樸為先,呈現出一種隨意的自由個性和材料的原始屬性,保留住陶土的自然性質和不加修飾的肌理狀態。 手捏造型選擇的陶泥要軟硬適宜,過於乾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龜裂,反之陶泥太軟,作品成型後容易坍塌,手工陶之所以主要是以手作為它最直接的工具,是因為在製作作品時用指尖、關節乃至手掌一點一點揉擠、抹壓泥土,會使泥漿牢牢包裹外壁,更體現出創作者的強烈個性和內心表達,使作品顯出一種稚拙之感和手工痕跡所留下無法複製的美。
  • 末班車 | HOD神秘聖誕&新年石灣陶作品亮相
    在藝術工坊裡,包括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德國紅點獲獎設計師代表作,展覽地點有中國石灣和臺灣,還有德國柏林、日本神戶、美國亞利桑那州、澳洲等地。霍嘉俊,臺灣輔仁大學碩士研究生,德國紅點設計獲獎者,現任石灣陶設計師。其獲獎有臺灣金典新秀入圍獎,廣東省陶瓷藝術精品展金獎,廣東石灣賀年生肖陶藝大賽創意生肖獎等,分別在中國石灣和臺灣、德國柏林、日本神戶等地展示。
  • 陶陶之樂——陶之史話與物外之趣
    制陶悠久而普遍,仿佛是人類發展文明一種自覺行為,圖為清代通草畫中的中國制陶業現代考古發現告訴我們,距今八九千年前,我國黃河流域便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泥質紅陶、夾砂紅陶。制陶工藝的發展標誌之一在於出現慢輪,可以將陶坯旋製得更為圓潤精美。陶坯風乾以後,陶工會把它浸泡在陶土調製的泥漿中,使其表面披上一層陶衣,再經風乾後,就可以在上面描畫各種圖案了,之後入窯燒造,就成了漂亮的彩陶。我國最早的典型彩陶,出自陝西渭河流域的半坡文化,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4300年。半坡的彩陶以描畫動物紋飾,尤其是魚紋著稱。
  • 蕭陶:換柱未成功,朱立倫卻成了被告
    如果有一天,『臺獨』真正成為臺灣的『主流民意』,請問本黨是否也要追從?」星雲法師與洪秀柱本周二,洪秀柱又發文稱,今年九月底她參加星雲大師在佛光山舉辦的嶽飛銅像安座典禮時大師誇獎她忠黨愛國,有嶽飛的精神。她笑著說:「謝謝大師,但是我不希望有嶽飛的下場。」
  • 帶你了解全省首位陶壁畫大師,來自長樂黃石村,四代制陶
    ▲「富春」 「原本的陶釉只有一種顏色,現在我已經能做出70多種顏色。別小看這一兩種顏色,綠色的釉水是試驗了10來次配方,加入氧化銅最終才做成這種銅綠釉;半黑色的釉水沒有5次都完成不了。」林長壽說。
  • 交趾陶與廣府文化(一)
    第一次接觸交趾陶,是從一個臺灣文創產品的年輕創作者佳樺那裡,她創作的孫悟空手持蟠桃的交趾陶作品,豐富而鮮豔的色彩搭配
  • [藝術推薦]何月明——來自韓國的志野釉原創陶藝作品專輯
    以上所有作品造型的原材料為韓國特有造型土,表面主要為志野釉(SINO釉最早源於日本),再加上自己配比好的天然草木灰釉,經過1260度高溫氣窯燒制而成。
  • 程輝 | 紫玉潤陶 道器頤心
    他就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程門紫砂傳承人程輝。1993年  顧景舟師生臺灣展覽他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等一起起草首部《紫砂陶器國家標準》。這套標準認定宜興是紫砂陶唯一產地,不但為宜興紫砂正名,還規範了行業發展,紫砂也成為宜興獨有的一張名片。
  • 鹿港小鎮「醉巷十宜」且陶陶、樂盡天真
    上海有個臺灣菜餐廳《鹿港小鎮》,每逢夏日,最愛它家的綿綿冰。在臺灣,真的有座小鎮叫鹿港,但有多少人到訪過這座神秘小鎮呢?在臺灣文化藝術之旅,我們走進古樸的鹿港小鎮,領略鹿港之美。鹿港,舊名「鹿仔港」,相傳以前有群鹿在此出沒,現在小鎮上的牆繪仿佛是那時候的延續。
  • 今晚我們品畫 | 臺灣陶藝大師 何志隆
    今晚我們品畫臺灣著名的陶藝大師何志隆先生將失傳了1500多年的灰釉青瓷重現人間,展現了他超凡的燒陶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