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井陘以鐵路為界的路南縣政府在此成立並居住,其中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就有杜世秀及其妻子,據村裡老人描述杜世秀穿衣打扮跟其他人不一樣,經常穿大衫、挎黑色墨鏡、戴禮帽,其妻子劉潤芳對人隨和,有時候教村裡人跳秧歌舞。當時路南縣政府工作人員就居住在馬窩狗家,和馬彥林家及馬鎖奎家老院。在1938年發展本村裡馬貴喜,馬貴江、馬根桃、馬淘氣、馬素祥等為中共正式黨員,是我村最早的黨員。解放後杜世秀回村找馬順義帶他去看解放前躲避日軍進攻曾經藏身的天然石洞(大腳村北陽坡),臨走的時候告訴村裡幹部,有事去北京找他。
大約在一九七三年,那還是生產隊時代,用驢馱糞送糞的時代,人們參加集體勞動掙工分,聽到敲鐺當的聲音開始上工,秋後在地裡分山藥,蘿蔔,會在山藥蘿蔔上寫上戶主的名字,社員會認名收取。
村裡想買臺電視,由於當時電視稀缺不好買,就由我村馬順義,馬喜樓,馬保庭到北京去找杜世秀,當時杜在國務院分管房產工作。杜讓其妻子帶我村三人去花了三千多塊錢買回來我村第一臺日立牌彩電(進口電視),買回後先放在學校,天線是自己圈地,綁在一個高杆子上,晚上電視放在窗戶臺上,社員在院裡看電視,當時可是新鮮,吃罷晚飯,早早的搬凳子,板床兒,蒲墩佔地方去看電視,記得當時演《加裡森敢死隊》、《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霍元甲》、《血疑》。後來把電視搬到我村大庫房(原來的羊圈),做了一個架子,架子上放一個箱子,箱子裡面放著電視,平時箱子都鎖著,由我村馬過兵掌管著箱子的鑰匙,也就是由他管著開關電視,別人不能隨便動,生怕把電視弄壞了,記得在大庫房也就是原來的羊圈看電視的場景,前面的人都坐小板床兒,蒲墩,中間的人做凳子,後面的人站著,在大庫房最後有一堆木頭,木頭上面坐的都是人,那麼大一個庫房裡面只有一盞二十五瓦的燈泡,打開電視後,得把電燈關了,當時人們不知道哪裡來的自覺性,電視開了後基本都不說話,除了電視的光外也只能看到部分人點菸的火柴光,除了電視的聲音外只能聽到人們點菸時候火鐮的「咔嚓」聲和人們「巴咂、巴咂」咂旱菸袋的聲音。基本在電視結束前不會有人離開,站著的人也會把電視看完。
大約一九八三年左右根據上級精神,防止集體財產被盜,需要派人對這臺電視進行專人看守,這樣村裡還得耽誤一個人看守電視。村裡不願意增加支出,就把電視買了,當時那臺彩電買了兩千七百元。後來羊圈庫房也就拆了,變成了現在的農戶住房。
以後農戶有的就購置了黑白電視,村裡電視逐步多了起來,後來農戶有的還購置彩電,安裝電話,一步一步到現在,家家有彩電,戶戶有電器,人人有手機,現在甚至一家會有幾臺電視。現在的孩子們是不能體會到,全村人都擠在舊羊圈看電視的情景。
隨著社會進步,時代變遷,科技的發展,東尖山也會跟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好。
來源 東尖山村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