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代蒙古族藝人的努力,蒙古族歌曲已經從遼闊的草原傳向了繁華的都市,從大西北走到了全國各地。像《鴻雁》《天邊》《牧歌》等經典歌曲,無一不是傳遍了千家萬戶。
那麼,為什麼蒙古族的傳統音樂會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呢?著名媒體評論人梁宏達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梁」認為,當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足夠發達的時候,在形體以及真實情感上的表達,就會存在一種交流障礙。換句話說,正是由於許多聽眾聽不懂蒙語,他們才會真切感受到蒙古族音樂中的深邃意境,才能真切感受到一碧如洗的藍天、一望無涯的草原。
簡而言之,「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打動我們的,往往不是用各種文字寫就的歌詞,而是能夠觸及我們心底最柔軟地方的旋律。這就是蒙古族音樂的魅力所在。
不過,「老梁」的觀點也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有的網友贊同他的觀點:「我們就是聽不懂歌詞,才能專注在歌曲的旋律與意境上。」
而有的網友則不認同他的看法:「蒙語的《鴻雁》確實不錯,漢語的《鴻雁》也十分動聽啊,歌曲好就是歌曲好,與聽懂聽不懂歌詞沒關係吧。」
還有的網友則打趣道:「原來欣賞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做到『聽不懂歌詞』,有點意思。」
其實,無論是「聽不懂歌詞,所以才能真切感受到旋律的美感」這種看法,還是「歌曲受人喜愛是因為歌曲好,而不是聽不懂歌詞」這種觀點,都是值得商榷的,並不存在「誰對誰錯」。但不可否認的是,蒙古族音樂帶給我們的震撼美感,確實是許多音樂所無法替代的。各位朋友怎麼看呢?
我們都是傳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