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欣賞:《鴻雁》令人嘆為觀止的蒙古族民歌,唱的讓人滴血心痛

2021-01-11 小美的小世界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一聽到這兩句歌詞無人不知《鴻雁》來。

《鴻雁》是一首淵遠流傳的內蒙古烏拉特民歌,曾作為熱播劇《東歸英雄傳》的主題曲,由著名音樂人呂燕衛先生填詞並製作。

歌曲首唱呼斯楞:

當我們聽到呼斯楞清澈的嗓音演繹下的《鴻雁》,不禁產生共鳴,他的歌聲裡有你的鄉愁,有你的成長,於是家鄉就成了每個人心底最柔軟最美好的回憶。同時,這也是一個寄情於草原的男人自語。一個人,一杯酒,獨對蒼天,想一想曾經的過往,用力的遙望未來,那裡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掛在天堂。悠遠蜿蜒,直抵內心。這是一首屬於遊牧民族的經典創作。

「鴻雁傳書":

是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因為鴻雁屬定期遷徙的候鳥,信守時間,成群聚集,組織性強。古人當時的通信手段較落後,渴望能夠通過這種「仁義禮智信」俱備的候鳥傳遞書信,溝通信息。

蒙古族民歌的音樂風格:

蒙古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蒙古民歌具有民族聲樂的獨有風格,無論高吭嘹亮,還是低吟迴蕩,都充分表現了蒙古族人民質樸、爽朗、熱情、豪放的性格。

蒙古民歌洋洋灑灑,浩如煙海,其品位之高,數量之巨,令世人嘆為觀止。蒙古族音樂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風格,又有各個地區的獨特風格,堪稱絢麗多姿,異彩紛呈。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獵歌、牧歌、讚歌、思鄉曲、禮俗歌、短歌、敘事歌和兒歌等,其中牧歌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蒙古民歌從音樂特點上分:

大致可分為「長調」和「短調」兩大類。

長調民歌:

是反映蒙古族遊牧生活的牧歌式體裁,有較長大的篇幅,節奏自由,氣息寬廣,情感深沉,並有獨特而細膩的顫音裝飾。長調民歌用蒙古語歌唱,其節奏舒緩自由,字少腔長,且因地區不同而風格各異。從旋律風格及唱腔上具有遼闊、豪爽、粗獷的草原民歌特色。如《遼闊草原》、《盜馬姑娘》、《思鄉曲》、《威風矯健的馬》等,《鴻雁》也屬於長調。

短調民歌:

篇幅較短小,曲調緊湊,節奏整齊、鮮明,音域相對窄一些。。短調一般是兩行,有韻的兩句式或四句式,節拍比較固定。歌詞簡單,但不呆板,其特點在音韻上廣泛運用疊字,往往是即興歌唱,靈活性很強。流行的有《錫巴喇嘛》、《成吉思汗的兩匹青馬》、《美酒醇如香蜜》、《拉駱駝的哥哥十二屬相》等。

歌曲《鴻雁》結構分析:

《鴻雁》共分四段,每段有四個樂句組成,結構具有起承轉合的特點,速度比較緩慢,旋律平穩,氣息綿長,具有悠遠寬廣的意境,將思念和傷感的情緒表達的淋漓盡致。

歌曲將G調轉到降A調,在音樂和情感上更加深了歌曲深沉的內涵,及對親人、對家鄉的眷戀之情。音樂色彩更加濃厚。

結尾:

「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的輕聲唱出,而不是加強突出,細節的精細、唱的讓人滴血心痛。

最後一個延長音記號的運用使歌曲綿綿悠長,讓人回味無窮,給人以無限的嚮往。

歌曲的影響力:

此歌曲倍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好多著名歌手都有翻唱,蒙古族歌手呼斯楞的演唱,其特點是質樸純真,中規中矩,一絲不苟,嗓音如銅管樂器。韓磊的演唱激情澎湃,大氣磅礴,個性十足。我很是喜歡韓磊的演唱。雲飛演唱字正腔圓,嗓音豐厚洪亮,追求完美。沙寶亮演唱入情入境,細膩深情,如泣如訴,感染力很強。

祝願我們的民族音樂源遠流長,在世界音樂這個舞臺上大放異彩。

附《鴻雁》簡譜:

相關焦點

  • 絕無僅有的《鴻雁》!世界馬頭琴大師、俄羅斯首席呼麥大師、蒙古族長調傳承者聯袂演繹
    ,對對排成行……」每當提起草原歌曲,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總是這首經典的《鴻雁》。而今天這一版《鴻雁》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在不久前播出的央視《環球綜藝秀》節目中,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俄羅斯首席呼麥大師查幹扎姆(Okna Tsahan Zam)與蒙古族青年歌手、蒙古族長調傳承者烏英嘎共同帶來了一版別具一格的《鴻雁》。
  • 文化丨蒙古族傳統民歌
    蒙古族不論男女老少都愛唱歌,他們尊崇唱歌和善於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為兩大類:禮儀歌和牧歌。禮儀歌用於婚宴等喜慶場合,以歌唱純真的愛情、歌唱英雄、歌唱奪標的賽馬騎手為主要內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遷時唱,內容以讚美家鄉,狀物抒情者居多。蒙古族民歌節奏自由,裝飾音多而細膩,並具有較強的朗誦性。其燎亮、悠長、親切的曲調,沁人心脾。
  • 一首首肅南蒙古族民歌,唱出「天蒼蒼,野茫茫」的曠遠
    長調民歌與草原、遊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承載著蒙古族的歷史,是蒙古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標誌性展示。喀爾喀最初為清朝漠北蒙古族諸部的名稱。初見於明末時代,因為最初分布於哈拉哈河(又譯為喀爾喀河)而得名。喀爾喀人是蒙古民族中較大的一支,佔蒙古國居民的80%以上。喀爾喀蒙古語是蒙古國的官方語言,蒙古國90%的居民以及別處許多蒙古族也懂喀爾喀語。
  • 11.08/11.11 佛山廣州音樂會|蒙古族殿堂級演唱——歌從草原來《內蒙古名家名曲專場音樂會》
    內蒙古草原雄渾、博大、豪邁每每看見都令人心曠神怡那是一種人與自然的美另外,本周六11月7日,在廣州文化館,將舉行廣州應該是有史以來的首次大型蒙古族文化藝術講座。由來自阿拉善的女高音歌唱家阿榮老師為大家現場講解並演唱《蒙古族短調民歌》,具體信息請點擊連結【報名】領略「馬背文化」神韻!
  • 《鴻雁》《牧歌》……這些草原音樂為何能讓無數人「著魔」?老梁如是說……
    經過幾代蒙古族藝人的努力,蒙古族歌曲已經從遼闊的草原傳向了繁華的都市,從大西北走到了全國各地。
  • 《鴻雁》《塞北》《往日時光》……草原歌手呼斯楞蒙漢雙語演繹,用歌聲讚美家鄉!
    在這一年,他還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慶祝聯歡晚會」,以及在歡迎美國總統歐巴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盛大宴會上,演唱了代表作《鴻雁》,再次引起轟動。到了2009年年底,經過半年多的籌備錄製,呼斯楞的首張個人專輯《塞北·鴻雁》終於問世。
  • 無伴奏合唱之美,不可不聽的12首中國民歌 | 民歌中國·FM·第24期
    民歌中國的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民歌中國的特別節目《歌曲的魅力》。但因曲調堪稱優美,後來亦多有翻唱者,其中以鄧麗君所唱較為有名。>是一首烏拉特民歌,也作為電視劇《東歸英雄傳》的插曲,歌曲渾厚悠遠,深具蒙古族音樂特色。
  • 冼星海:「民歌是中國音樂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國音樂,必須研究民歌」
    因地理、語言、生活習慣養成的東北人豪爽的氣質,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體現。東北明個中有些曲調是受地方戲二人轉唱腔的影響,因此顯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動活潑,反映了勞動人民開朗的性格和豐富的生活情趣。東北民歌的特點一半音調比較高亢嘹亮,旋律寬廣,氣韻悠長,聲音運用上也比較剛直。《東北風》、《月牙五更》、《搖籃曲》及《小拜年》已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東北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們的喜愛。
  • 三個雙人合唱版《鴻雁》,一首比一首好聽!
    點擊上方「民歌中國」可以訂閱哦《鴻雁》是一首淵遠流傳的內蒙古烏拉特民歌,曾作為熱播劇《東歸英雄傳
  • 專業合唱團入門級的10首經典民歌匯總,每首讓老外聽了都大愛!
    歌曲讚美了像鮮花般美麗的阿拉木汗。全曲採用一問一答的表現形式,風格活躍而風趣。合唱版的《阿拉木汗》節奏感非常強,帶給人一種歡快而律動的心情。不知不覺間,人們會跟著合唱節拍翩翩起舞。》是一首烏拉特民歌,也作為電視劇《東歸英雄傳》的插曲,歌曲渾厚悠遠,深具蒙古族音樂特色。
  • 唱一曲旋律上口的蒙古短調
    蒙古族歷史悠久、民族特色濃鬱,蒙古民歌更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民族文化。 蒙古民歌按體裁來分,可以概括為長調和短調兩種。與長調民歌不同的是,短調一般是兩行,有韻的兩句式或四句式,節拍比較固定。歌詞簡單,但不呆板,在不同音韻步上反覆疊唱,帶有鮮明的宣敘性特徵。它的曲調緊湊、節奏整齊、音域適中、裝飾音較少,唱起來簡單易學,老少皆宜,往往是即興歌唱,靈活性很強。所以,不僅內蒙古西部地區的蒙古人喜歡唱,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們也喜歡唱。
  • 《四季》混聲四部無伴奏合唱蒙古族民歌分析(4.6)
    比如我們今天要談的《四季》混聲四部無伴奏合唱,蒙古族民歌,當看到是蒙古族民歌,我們就應該想到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演唱方式,表現內容等有一個簡單的概念。演唱蒙古族的民歌比較重要的就是語氣,語氣是情感的符號,只有心口相應,唱著有情,才能使聽著感動。
  • 阜新東蒙短調民歌:曲調平和流暢 節奏平穩均勻
    據調查,流傳於中國東部各蒙古族地區的許多短調民歌都發祥於蒙古勒津(即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在很多民歌的歌詞中,均唱到了蒙古勒津的人物、山河、經濟、宗教、風俗等。從而,蒙古勒津享有了「歌的海洋」之美譽。阜新東蒙短調民歌,經過一代代藝人的繼承、發展和創造,具有完美而獨特的藝術形式,在題材、體裁上都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藝術性。
  • 蒙古族民歌《蔓莉》王洛賓譜曲,黃霜仁填詞,原唱林仲康
    山村的風光不同於城市的景色,這裡,群山巍峨,雲霧飄渺,風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遊逛,蒼鷹展翅翱翔,從高高的藍天上俯視著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尤其是樸素純潔的民歌風味,與王洛賓的情趣一拍即合。在與哈薩克族歌手的多次接觸中,他不僅熟悉了哈族的民歌音調,而且對哈薩克族的民族性格、生活習俗、歷史狀況也有了初步了解,記下了《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裡躺著想念你的人》等一些民歌。
  • 聆聽中國故事,唱響中國民歌!央視文藝最強陣容傾力打造《中國民歌大會》
    我國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數量極多,流傳極廣,分為號子、山歌、 小調、舞歌和風俗儀式歌曲等。一支傳唱不衰的民歌,它代表著一種民族精神,也代表著我們心愛的祖國。為了展示中國民歌的歷史高度、長度和廣度,一幅壯麗民歌畫卷將在眼前徐徐展開。一場盛況空前的民歌聚會,唱響民族好歌曲,發現民族好聲音;一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事件,傳遞民歌知識,講述民歌故事,書寫民歌傳奇。
  • 《我要上春晚》陝北民歌英文唱 激烈爭議
    文世龍演唱第二段時,一些人的臉上開始出現茫然的表情,而當他唱到「你不是我的哥哥,走你的路」時,現場的觀眾和嘉賓們基本都反映過來是怎麼回事了,是文世龍將陝北民歌翻譯成了英文!搞懂了是好事,隨之而來的是笑翻全場,有的嘉賓甚至笑出了眼淚。一曲唱完,場面開始有點「失控」。嘉賓梁歡的直接態度就是,認為文世龍在「鬧著玩」。
  • 以開放的姿態包容各種元素,傳統民歌還可以這樣唱!
    △頒獎音樂會現場「中國傳統民歌新人新唱系列比賽及音樂會」是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資助項目,由深圳傳統音樂文化教育基地主辦,深圳大學承辦,市音樂劇協會協辦,深圳雲頂學校支持。頒獎音樂會可謂一副民歌地圖,曲目的流傳地既包括山西、山東、陝西、四川等漢族民歌,還包括哈薩克族、藏族、黎族、朝鮮族、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民歌,音樂足跡遍布我國南北各地。同時,本屆「中國傳統民歌新人新唱歌手大獎賽」中青年組一等獎的兩位獲獎者還帶來了具有代表性的新民歌。
  • 【哈木格排行榜】衛拉特民歌《江格爾》
    想要聽到更多好聽的歌曲大家可以通過各地調頻收聽我們的節目,也可以登錄蜻蜓FM網絡收音機,正北方網www.northnews.cn,蒙古音樂網www.mgyyw.com在線收聽。原本傳唱於蒙古國,由蒙古國歌唱家吉布呼楞演唱的版本最為著名,後由內蒙古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的巴特爾·道爾吉、 杜宏達、孫布日、恩和巴雅勒格、阿迪亞等演唱過。在2011年《中國達人秀》節目中,曾出現了一位蒙古族男孩,名為烏達木,他以這首《夢中的額吉》感動了所有觀眾和評委,使得這首歌被廣泛傳唱。 6.
  • 黃土坡上的陝北民歌——楊靜宇
    小時候,在大人的酒桌上聽過太多的歌曲,只覺得有一首歌是走心的,聲音一出,酒場上氛圍頓時凝固,還能感到演唱者的呼吸,雖沒有適合的配器伴奏,但是主調樂感卻能揪住在場每一位聽者的心。陝北民歌就是簡單的五六聲的調式,找不到太強的作曲技法,大多數是即興創作經流傳後改編,曲式不複雜,主要就是為朗朗上口。找出每一首陝北民歌,會發現雖然曲調不一樣,但是風格始終不變。
  • 2015南寧國際民歌節16年經典歌曲音樂掀「懷舊民族風」熱浪
    2015南寧國際民歌節16年經典歌曲音樂掀「懷舊民族風」熱浪 2015-09-12 23:35: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南寧9月12日電(鍾建珊 胡雁)12日晚,「向民歌致敬·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16年經典歌曲音樂會」在廣西南寧體育中心隆重啟幕,齊秦、弦子、斯琴格日樂等眾多中國樂壇巨星雲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