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秘籍!給好道的修行人指了一個明路!

2021-02-12 中華道家

一、最有益處修行莫如做好眼前的善行。

二、訪道人只有明白自己德行深淺,才能與有道者相應。

三、真修行人對日常瑣事欣然而往。

四、修行人的理性,在於毫不猶豫於任何必須要完成的事務。

五、評價有道之士的道行前,自己要有深厚德行。

六、評價任何人之前,要明白自然常理。

七、無論多麼玄妙的道理,都對應著切實的修行法則。

八、一切高明的道經,千言萬語不離妙道妙行與自然大成。

九、自然是最硬道理。

十、每天要問自己的一句話:今天你自然了嗎?

十一、每事要問自己的一句話:此事你自然了嗎?

十二、無事要問自己的一句話:此刻你自然了嗎?

十三、天機就是人人每天都能擁有的成仙機會。

十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自然的心意和行為。

十五、大修行就是全方位地修正自己不自然的心行。

十六、清規戒律是通向道法自然的唯一捷徑。

十七、修行人直截了當自然化自己的行為,俗人常會不自然地了卻一生。

十八、真正修道人於自然妙趣大樂中自得,假修道人為了別人的讚美。

十九、紫陽真人的以事煉心,忙裡偷閒鍊汞鉛,才是直洩真修妙道的天機口訣。

二十、丹訣雖然靈驗,須得苦修證得。

二十一、修鍊金丹證道,是天地間最上乘妙道正途。

二十二修道與養生是無極和太極的的關係。

二十三、養生的秘訣在於:一切先天靈妙直達後天之所。

二十四、修道的秘訣在於:一切後天大有化升先天之初。

二十五、真明師常常直說真妙行,假後學往往曲溺假邪法。

二十六、能出家學道是三世積德,可在家修真須百代善緣。

二十七、自然元力所充之身,心中常懷無窮歡樂,恐懼煩惱自然消滅。

二十八、丹訣都是無比通靈臻於極妙,只有下得功夫才能體會其中的靈妙。

二十九、與其千裡訪道得萬法,不如回家下苦功一刻。

三十、道中人常說「老道老道吃飯睡覺」,得真訣此說是正法,不得訣是邪說。

三十一、「若於日用顛倒求,大地塵沙皆成寶。」這是盡洩天機之說。

三十二、欲換明師求明道,不如跟定愚人學糊塗。

三十三、依訣行功是明徒所應做的唯一正事。

三十四、絕大部分自稱真心學道人,實則終日溺於俗事,往往荒廢一生。

三十五、修行苦志到極致,天地一新,萬事大樂

三十六、莫羨身後極樂土,當觀眼前自然天。

三十七、觀天地之大樸,明日月之真光,和身心之靈丹

三十八、修行人要晝夜耀神光於空寂,揚真意於無名,化萬物於玄元,此中真消息便是大丹藥物

三十九、修真第一法訣:懶散終生無救,勤快隨處登真

四十、修道最需要悟性,悟不透,終生無救。而悟性加非常的勤奮謹慎,才能成功。

四十一、煉丹最怕一曝十寒,此事須臾不可離,離者必敗。

四十二、多言數窮,是說的先天大限。修道人少說一句,光明大增。

四十三、每遇一事,吾定念先求無極混沌,待其妙意嫋嫋徐生之際,再做安排,此道人之日用顛倒。

四十四、修道不明待人圓融,是內無衝和妙意,則永遠不明修真為何物。

四十五、修道人好為人師並喜指點江山,是金木不交之象,當需反求其諸身。

四十六、修道人昏沉,是藥物不化,玄關不開,需要下死功夫才能悟透,做好這一段功夫。

四十七、修行屢屢遭難不能堅持,或不由自主荒嬉,此是德行功行有損,口舌有缺,速修德苦行補救之。

四十八、訪道者要誠心虛心加耐心,切忌無明怨氣加傲氣。

四十九、修煉事全在數十年的功夫,做得到方才有道。

五十、明師的最大特點,是沉著勇猛加歡喜常在。

五十一、修行人妙語,不外乎內外相應。後來者見古仙上師之外相妙行,定要尋覓內中真景,反之亦然。

五十二、修真者屢遭困擾,是功夫見長,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是修行真境。練家子長功夫之際。

五十三、自然是極致的鐵律,修道是自入大川逆流。

五十四、修道人要心意誠樸,生活有藝術感,做事有書卷氣,心靈童趣,活潑淡定,不可稍涉邪念。

五十五、修行人守太一清正妙氣,雖常寂寂無為,卻能縱橫天地化生無限樂趣,是真修行。

五十六、玄妙事常在清淨門中生出,異常行為當在自然法中窮盡

五十七、修真要緊處在於德行緻密,德行要緊處在於日用緻密,日用要緊處在於顛倒,此得妙得大趣關鍵。

五十八、初學道忌諱只說在嘴上卻不刻苦練,學道多年偶然小得忌諱故弄玄虛,小成後忌諱無功德障道

五十九是大修行人自然有大德行,是真修行自然得大妙行,這是天地自然安排,非假人力所能為。

六十、俗念放下一分,妙道精進一分。道法高一分,白虎青龍陡漲,卻來要你性命!虛心實腹弱志強骨之際,不可將就混過。你混的了一時,老天定要攔住你。以往的修行毀於一旦。進步猛虎噬,退後強龍吞。

六十一、做事常懷愉悅之情,則內功自然增上。修煉得妙樂融融,是大慧景象。

六十二、修真忌諱死氣沉沉,入定妙在活潑清淨,採煉重在真意周全,沐浴必要自然安泰。

六十三、入寶山空手而歸者眾,見高真得趣而行者寡。

六十四、大道之景象,淡乎無味,不可言狀!需待真有緣後學方能拾階而上。

六十五、自然氣象玄妙,需有道者可得其一貫。

六十六、少私寡慾,是得道者通德。

六十七、眾妙虛中,是得道者真性。

六十八、道功最要身心效驗,沒有真實效驗則不可稱已得,切忌不可虛誕狂想。

六十九、練家子要注意,致虛極守靜篤不是目的!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是真大景象。

七十、得真機後,自然常常惺惺昏默,是妙寂妙周妙相。

七十一、修道非同小可,乃奪天地造化之事,須得和光同塵,方圓逆從為知天順理。

七十二、古人丹經是實地功夫,虛設妙言,有真景象,無實做方,須得明師指點,不可妄自主張。

七十三、學自然之竅妙最繁雜,一層一個景象,一步一樣做法,非得於明師朝夕間亦步亦趨,狠下苦功若干年,不會有得。

七十四、古人師道尊嚴,於學道為最嚴!父母管生不管死,師父卻要於其萬死中救命。

七十五、學道久則怠慢心生,輕忽德行,是道心蒙蔽而不得法。得法者必定精、勇、柔、和、謙、明、正。天地正妙無不悉備。

七十六、俗務俗緣最障妙道,要當下了斷,凡嘴上推脫不能了斷者終生不得正法。

七十七、修行人當以眾生解脫事為首要事,離此真情,永世真慧不開,道妙不悟,道業難成。

七十八、修道人要學會十二時中,處事從容,待人溫和,江湖有義,不說不義之言話,不做荒唐濫事,不可遷怒非禮,做人有方,內修外發,自然中矩。

七十九、修道人須得腳踏實地,嚴格依次第,下學上達,不可標新立異追尋任何虛誕玄幻之事。

八十、修行法門千千萬萬,性命雙修是唯一正途,學道者不可絲毫猶豫。

八十一、凡說性功成就,命功自然大成,此全然不得真傳者之邪說!若真懂得命功,絕不會如此混說。

八十二、凡說命功成就,性功自可悟透,也是不得真傳者的痴妄。

八十三、凡執有為法不能成就者,可告知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皆是有為法。

八十四、凡說道法為有為法,層次低,不了義者,皆是修行中的門外漢。

八十五、凡攻擊道教理、法、層次低於別教者,不得與之辯論,此皆虛言妄說,久則自滅。

八十六、道法把握先天先機,奪天地造化,無為而無所不為,也是宇宙間獨尊最上了義。此兩者為世間罕有之妙物,同謂之玄元眾妙。不可互相攻擊。當然道法另有超然聖意,非通常修行人所能企及,故不得恣意漫度臆測爾。

八十七、儒家卻以仁義為大,而平天下要緊,可以殺身成仁,此二者初看矛盾,其實有甚妙關聯。不得當作互相貶損之理由。

八十八、輕慢道經師者或是慧心不夠,或仙緣未足,或做人品行陰德有損,雖然不一而足,是皆待教化之人。不可隨意棄之不顧,聖人無遺。

八十九、修道人於世間一切形而下之物品不得絲毫眷戀,否則內外精氣常常會結就絕症。此乃為何歷代仙師真人傳功謹慎之因。

九十、明師教人隨機點撥,弟子當時時刻刻揣摩師訓之意,方才不會錯過要路關頭。若言師意不明,必定是未曾勤行力做,往往自己疏忽大意,毫無效驗,久則生大怨恨,仙緣不久矣。

九十一、古訓「至道至簡至易」,得訣而勤行者,方能深明妙趣。學道須從簡易處狠下功夫,不可糾結於無明小可謬論。

九十二、修道必待護法輔助而後成,然而最大護法是自己明白世事洞明人情,先要內外通明,而後外來護法。

九十三、徒榮師榮,為師不可不著力訓誡。徒敗師滅。為徒不可不謹慎行事。

九十四、天機不可管窺臆測,需待明師一一指點。學道時依訣行功雖然是第一要義,卻切忌盲修瞎煉,內心明白四達,須得修煉中仔細體悟。

九十五、凡圖謀即刻成就,立躋天仙,當下得丹,聞妙道反而狐疑反覆,抱殘守缺,再三挑剔,聞一悉明者,屬於所知障道,摯情屏妙,理明行彷,此皆於大道緣淺,當需引而不發,使其自得自明然後可以訓誡。

九十六、凡以經文自誤,執著一說不及其餘,糾結一得不及全貌,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此皆是難救之下士,需待機緣或可解脫。

九十七、妙士遇明師,可以隻言片語之間,理法通悟即行既得即徹而明之,此所以「明理三言兩語,得丹只在片晌。」

九十八、此自然而然妙理,修之即刻得妙,是上士利器。修之不得妙意,是躬行不勤,真性泯滅,悟真難全,真意不至,速退爾後自檢討德行誠意之。

九十九、奪先天自然之先機,把握造化之先,絕非人力所能為,要徹底放開俗情俗意,才能佔先奪天,此人定勝天本意。

一百、學道之途最狹窄,修行全憑率真性。大漠之中孤獨身,生死全在慧信中。

一百一、只管耕耘不論收穫是正途。反之,欲知強求結果者,往往所得不妙不美,終生蹉跎。

總結個人的修行經歷,寫一個學道津梁出來。給廣大求道無門的好道之士引一個明路。以下八條,有者勿入我道,入了也沒有什麼意義。

一、心不信。不信大道,好奇遊戲,為徒虛名者勿入。

二、心不逆。忤孝背義,悖負親長,叛辱家國者勿入。

三、心不正。只求神通,搬符弄咒,妄求神鬼者勿入。

四、心不純。好求名利,蠱惑眾生,以術諮欲者勿入。

五、心不善。不憐弱苦,害傷人物,行惡為非者勿入。

六、心不定。輕浮狂妄,不待傳承,持竊道法者勿入。

七、心不堅。不耐苦行,學而不修,虛耗光陰者勿入。

八、心不固。學道不專,好參外道,三心二意者勿入。

相關焦點

  • 修道秘籍」130條,給好道的修行人指了一個明路!必須收藏
    此是修行真境。練家子長功夫之際。五十三、自然是極致的鐵律,修道是自入大川逆流。五十四、修道人要心意誠樸,生活有藝術感,做事有書卷氣,心靈童趣,活潑淡定,不可稍涉邪念。五十五、修行人守太一清正妙氣,雖常寂寂無為,卻能縱橫天地化生無限樂趣,是真修行。
  • 嘆道歌七十二段!直指修道真機!
    已矣乎,道不貴,一切庸愚多忌諱。聞人說道便狐疑,見人修道即謗誹。不顧性命養精神,只貪酒肉充腸胃。天堂路上少人行,地獄門中爭嘗味。已矣乎,道不通,旁門曲徑有無窮。不是著空與執相,便是搬西又弄東。七十二家爐火事,三千六百淫邪功。以盲引盲迷正路,阻擋學人入牢籠。
  • 修道的秘密
    但這只是工夫,還不是道,這還沒有到家。 第三步「氣合於神」,不用氣了,只用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道法所講的觀想成就的境界,不用體,不用氣,不用神;也就是說,整個的身體、物質世界,可以用精神來變化。第四步「神合於無」,最後進人空。學道,這樣才能夠達到真空的境界,所以共有四步工夫。
  • 《道德經》:到底是道重要,還是德重要?修行的人該如何選擇
    導語:在修道的人看來,《道德經》是一部如何讓自己真正去修道的經書。眾所周知,《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也就是說,它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對於修道的人來說,都能作為自己修行的指導。那麼問題來了,對於修行的人來,到底是道重要,還是得重要呢?修道的人,要以哪個為主,哪個為次?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先來看看《道德經》中對於道與德的論述。
  • 祖師爺們為了幫助人做一個有修行的人
    說起修行,寬泛地說,人身立於世就應該要修行。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多少聖賢、祖師爺們為了幫助人做一個有修行的人,他們撰著了大量的經籍來規範人的行為,提升人的精神品質與內在的修養。修行人要不斷地自我完善自身的品德與行為。修之於內、行之於外,行是修的實踐與證實。而今天要談的修行,主要還是我們道門的修行。
  • 【道心】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幾個特徵!
    很多人只是燒香拜神,以求福報,真正學道求仙的卻很少;也有另一些人,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難,也堅持一心向道。翻翻祖師傳記,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幾個特徵。「命之修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命屬生星,則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
  • 《道德經》中的這三個「道」,揭示了一個人應當如何修行的奧秘
    在《道德經》中多次提到「道」。在不同的地方,表述的內涵也各有不同。特別是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中提到的道,指的是萬物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存在於任何事物當中。只要一個人有心修道,通過看《道德經》,他會逐漸明白裡面所蘊含的「道」理。這種道理,並非普通人能夠看得出來。
  • 修道有成的(坤道)女道士
    這種平等觀念對女人追求身體健康、長壽,進而謀求解脫現世痛苦,超越自我是有吸引力的。因其宣揚的得道成仙,均與個人的實踐活動相關,於是各朝各代湧現出眾多修道有成的著名女子,她們或者開山立宗,傳徒授弟;或者登壇齋醮,主持科儀。
  • 學道修行中的六種歧途,幾乎每個人都步入過!
    懶一些學道的人變得懶散,對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做,且不知道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而老子之教導,是「和光同塵」,在生活中修行。這樣對現實生計懶散的人不在少數,眼高手低,看不起吃苦的活,且以修行逃避現實。這也是歧路。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有這些特徵!
    然於道則未始有以愚之濁之。」這裡就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和成長,受四周環境之影響,也就是所謂的風土。這是說的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有的地方自然環境好,所以人民多長壽。還有就是星宿之氣的影響,也叫天命。有的人結胎之時,稟受清氣多一點,則其人慈善忠孝、聰明智慧、樂慕仙道。
  • 致紅塵中的修行人 !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修行過程中感召而來的,所以,完全不必在意,忠於自己的內心,凡事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不是皈依玄門了便是修行。即便穿上了道袍,誦經禮懺,若心不在道,則修行也是虛名。有些人身在玄門卻心猿意馬,口出狂言,動輒以惡言誣衊他教或修行人,實在不該;更有道友嫉賢妒能,連俗人都不如。若心不在,修行何用?因此,自古以來,走火入魔者比比皆是,皆因背道而馳所致。
  • 修道是難得的福報!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這幾個特徵!
    數系乎命,氣系乎天,氣數所囿,天命所梏,不得真道。愚可以智,濁可以清,惟命俾之。愚昏昏,濁冥冥,亦風土稟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機,使人不知,則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則亦曰自然。自然之妙,雖妙於知,而所以妙,則自乎不知。然於道則未始有以愚之濁之。」這裡就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和成長,受四周環境之影響,也就是所謂的風土。這是說的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有的地方自然環境好,所以人民多長壽。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這幾個特徵!
    這裡就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和成長,受四周環境之影響,也就是所謂的風土。這是說的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有的地方自然環境好,所以人民多長壽。還有就是星宿之氣的影響,也叫天命。有的人結胎之時,稟受清氣多一點,則其人慈善忠孝、聰明智慧、樂慕仙道。有的人稟胎氣濁的,則為人兇惡,邪獰狠毒,不仁不義,也不會想著去修道。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會有這些特徵!
    然於道則未始有以愚之濁之。」這裡就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和成長,受四周環境之影響,也就是所謂的風土。這是說的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有的地方自然環境好,所以人民多長壽。還有就是星宿之氣的影響,也叫天命。有的人結胎之時,稟受清氣多一點,則其人慈善忠孝、聰明智慧、樂慕仙道。
  • 虛雲老和尚: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古人修道重三業清淨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樣,光為這三個字忙,還要為道求出生死。因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但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處、一切事,勿被境轉。修道如栽田,穀子變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飯。佛性如種子,眾生本性與佛無異,自心是佛,故曰佛性。這種子和秧稻米飯相隔很遠。不要以為很遠,就不相信這種子會成飯。
  • 玉仙修道百訣(七)
    這是修道的基本守則。即是此處「放下私慾」。老子又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公是王道,也是天道,堅守公道的人,到死都不會有危險。即便死亡了,精神依然流傳。張老師這句詩,講的是《道德經》此理此義。這首詩告訴我們,作為一個修道者,應該有的基本的道德原則:忠君、愛國、孝愛、敬老、敬祖、行善、去私、守公,算是「修道八德」。非常好。
  • 無魔不成道!修行人遇到魔考時,該如何應對?
    以此可知,魔帝的神格很大程度上與仙帝相同,尊居諸天之界,在職責上亦有著度化眾人,指引修行的作用。魔考從哪來所謂魔考,即是諸天魔帝對於修道之人的考驗。「魔考」之說,源自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有能順利通過「魔考」的學道者,則諸大魔王同為保舉,上登仙界;若是受不了「魔考」,半途而廢的學人,則魔王也要感嘆:「爾不樂仙道,三界那的過?其欲轉五道,吾當復奈何。」故而魔考,實則是神明為修行之人設置的關卡,通過使修行人歷經重重劫數,甄選出道德純良、淡泊清淨、信奉不二的玄門高士,終可不畏紛擾、固守本心,克服重重考驗證聖成真。
  • 上輩子是修行人,這輩子怎麼修行?有仙緣的幾個特徵!
    壹翻翻祖師傳記,經常見到命中注定要得道成仙的人。究其根源,自然是累世修行,冥冥中指引。《抱樸子內篇》卷十二《辨問》:按仙經以為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氣,自然所稟。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及其有識,則心好其事,必遭明師而得其法,不然,則不信不求,求亦不得也。玉鈐經主命原曰:人之吉兇,制在結胎受氣之日,皆上得列宿之精。
  • 百歲道長張至順的故事與修行之道
    關鍵的地方指出來,在生死處下功夫就能逃脫生死。沒經過指點,跟著別人亂修,修出來的毛病死不得死,活不得活,苦惱得很,再好的大夫治不了。正確的修行方法能讓男女之情那些念頭很快過去。修行好的道人一見面就知道對方有什麼病,哪個臟器有問題,還能活多久。
  • 順逆憎愛,無非滋養無明,助之有力,無明既相續不斷,此乃求道成就之障也
    ,終不肯舍,順逆憎愛,無非滋養無明,助之有力,無明既相續不斷,求道何能成就,此其所以為障也。二曰人相,謂眾生心悟後,悟所證者,若指對方,即立人相;又離一切我,即是人相;縱其人心已圓悟涅槃,備殫證理,殫者盡也,雖盡一切理,尚未盡所證者,仍是人相,蓋一"所"字,已盡人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