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一生中的三個女人:人生若只如初見,但求相守兩不欠

2021-02-10 一天一首古詩詞

參考資料:《清史稿》、《與顧梁汾書》、《清史列傳》、《納蘭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初初相見,總是有太多的驚豔與歡喜,但驚豔過後,卻總是逃不過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所以相愛不能相守的事在人間常有發生。

納蘭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納蘭明珠長子,康熙帝未出五服的表弟。

 

如此顯赫的身世,用納蘭自己的話來說,可謂是「淄塵京國,烏衣門第」。然而這樣的出身,卻並沒有讓納蘭感到欣喜和驕傲,相反,他從小嚮往江湖。

 

納蘭在寫給好友顧貞觀的書信中曾這樣寫道,「人各有情,不能相強。使得為清時之賀監,放浪江湖,亦何必學漢室之東方,浮沉金馬乎?」

 

相較於賀知章與東方朔,納蘭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那生性灑脫,放浪於江湖的「四明狂客」,正是納蘭心之所向。

 

所以他所結交的人如顧貞觀等,「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媚俗的江湖文人,雖多為布衣出身,但納蘭與他們無不是傾心相交,他們一起談今論古,吟詩作對,好不痛快。

 

然而家庭的束縛讓他與朋友們不能常在一起,大多時候只能通過鴻雁傳書來一舒胸中塊壘。加上其自身的才情,註定他雖不似東方朔那般(成為朝廷弄臣),但也做不了晚年的賀知章(辭官歸隱)。

 

擁有非凡才情的他,十八歲便中舉人,十九歲成為貢生,後又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其才華和學識被後人梁啓超評為「清初學人第一」,國學大師王國維更是以「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盛讚於他。

 

出眾的才華,康熙帝的賞識,納蘭的前途可謂一片大好。然而納蘭卻不見喜,時時感覺到被束縛。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納蘭的一生,那一定是「惆悵」,納蘭在《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一詩中這樣寫道: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而納蘭一生的惆悵不僅僅來自身世的束縛,還有那愛而不得,愛不能守的煎熬與痛苦。

在納蘭十幾歲的時候,姑父家因家道中落,納蘭的表妹前來投奔舅舅明珠。表妹冰雪聰明,楚楚動人,情竇初開的年紀,朝夕相處的兩人漸生情愫。

 

當納蘭將對表妹的心意向家人袒露後,卻遭到了家人的極力反對。仕途聯姻是古代常見的一種現象,為了讓自己的仕途更上一層樓,選擇門當戶對的家族聯姻是不二之選。

 

納蘭的表妹家已然中落,所以她對於納蘭今後的仕途來說,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為了了結這段家人眼中的孽緣,他們趁著納蘭不在家的時候,偷偷的把表妹送進宮中參加選秀。

 

康熙帝對這位聰穎可人的表妹也是一見鍾情,很快便封為嬪,不久後又封為妃。當納蘭得知表妹入宮的消息時,一切都已晚矣。傷心欲絕的納蘭,大病一場。

 

而他對表妹的繾綣之情卻始終常駐心底,這首《鬢雲松令·枕函香》就是他對表妹愛而不得的思念與懷戀。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後。時節薄寒人病酒,剗地東風,徹夜梨花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一句「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道盡了納蘭對這段感情的投入和深深的無奈。雖然出身名門,但好多事納蘭都身不由己。

 

這種束縛讓納蘭常常病體纏綿,而對表妹的悔恨與自責讓納蘭原本多病的體質雪上加霜,納蘭在《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中寫道: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莫要說是誰的心變了,就連唐玄宗也不能左右與楊貴妃的相守,何況納蘭乎?然而痛失初戀的納蘭還未從傷痛中走出來,便又被家人強迫娶親,迎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為妻。

面對這位從未謀面的女子,心如死灰的納蘭對她無半點好感,常常冷落於她。但盧氏蕙質蘭心,對納蘭從未有過抱怨,相反,她一直默默守護著這個深情的男人。

 

盧氏不僅在生活上給予了納蘭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是從心底讀懂了納蘭的痛苦與惆悵。

 

當這位才女看到納蘭寫給初戀的一首首哀婉悽苦的情詩後,納蘭的心思,納蘭的深情她都深有體會。

 

盧氏就這樣用自己的才情和體貼慢慢溫暖了納蘭原本已經冰冷的心。納蘭在《尋芳草》一詩中寫道:

 

客夜怎生過。夢相伴、綺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悽涼,肯來麼。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面對病體初愈便晚歸的納蘭,妻子盧氏假裝很生氣,但納蘭知道,妻子其實是心疼他。這樣善解人意的賢妻,讓納蘭又一次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與希望。

 

然而沉痛的打擊再一次如期而至,三年後,盧氏難產而死,納蘭一病不起。

 

妻子的離世,讓納蘭心痛不已,他只能通過一首首悼亡詩來表達對亡妻的深深思念。納蘭在《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中寫道: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在這首詩中,納蘭把自己和妻子比作是宋朝的趙明誠與李清照,一句「賭書消得潑茶香」將夫妻二人高雅的情趣表露無遺。而那句「當時只道是尋常」更是表達出納蘭此時的哀傷與酸楚。

 

盧氏對於納蘭來說,可謂是至愛之人,她比初戀更加讓納蘭感受到情感的溫厚與不渝。所以納蘭由心而發的寫下了《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在納蘭心裡,他和盧氏的感情就如同牛郎與織女,后羿與嫦娥,裴航與雲英一樣,既是天作之合,又是至死不渝。

 

然而還沒等到納蘭從亡妻之痛中走出來,家人便又一次強迫他續弦,納蘭在《點絳唇·一種蛾眉》中寫道: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

 

很明顯,納蘭對於亡妻的愛很難讓他在短時間內接受別人,所以「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道盡了納蘭的心聲。

納蘭的第二任妻子官氏未能像盧氏一樣,給予納蘭悉心的照顧和精神上的寬慰,所以盧氏去世後,納蘭一直沉浸在悲傷當中,難以自拔。

 

滿腹惆悵卻無處寄託,納蘭的精神世界也隨著盧氏的離開而再一次孤寂成荒。他很需要傾訴的對象和理解他人,一舒愁懷。

 

在納蘭短暫一生的最後,他通過好友顧貞關觀結識了江南才女沈宛。沈宛的詞納蘭早就有讀到,對她的的才情也很是欽佩。但對於身在江南的沈宛本人,納蘭卻一直未能謀面。

 

這一年,康熙帝打算下江南巡視,所以納蘭寫信給好友顧貞觀,希望能在巡視江南時與沈宛見面。納蘭在信中寫道,「聞琴川沈姓,有女頗佳,望吾哥略為留意」。

 

通過顧貞觀的回信,納蘭將沈宛稱為「天海風濤」之人,所以對這次見面很是期待。

 

康熙二十三年秋,納蘭和沈宛在江南水鄉見面了,兩人一見如故,互訴衷情,對彼此也是仰慕已久。納蘭回京後,寫下了《金縷曲·未得長無謂》一詩。

 

未得長無謂,竟須將、銀河親挽,普天一洗。麟閣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如斯者、古今能幾?有限好春無限恨,沒來由、短盡英雄氣。暫覓個,柔鄉避。


東君輕薄知何意。盡年年、愁紅慘綠,添人憔悴。兩鬢飄蕭容易白,錯把韶華虛費。便決計、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拼沉醉。天下事,公等在。

 

三十歲的納蘭已感到兩鬢斑白,而自己不能左右的生活讓他覺得光陰虛度。所以他想在今後的生活中,不再理會條條框框的束縛,「便決計、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拼沉醉。」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納蘭和沈宛的愛情也在門第懸殊的家庭束縛下無疾而終,僅僅維持了幾個月。

 

沈宛離開後,納蘭與朋友們大醉一場,幾天後便鬱鬱而終,享年三十一歲。而這首《採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正是納蘭一生愛而不得,愛不能守的孤苦心境。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悽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回顧納蘭短暫的一生,總是被身世所束縛,被家庭背景所裹挾。愛而不得,愛不能守,一生惆悵。試想如果納蘭生在平常人家,或許會過得快樂一點,活得久一些。

 

人生若只如初見,但求相守兩不欠。

相關焦點

  •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生命中最難忘的三個女人,可惜都是匆匆過客
    如果真地能做到人生宛如初相見的話,也許這人間就不會再有惆悵客了吧。世間一切錯過的,不可能再重新來過的事情,皆可稱之為『若』,納蘭容若短暫一生中,有三個女人,卻始終讓他不能釋懷。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納蘭容若有個青梅竹馬的表妹,二人兩情相悅,若非表妹被選進宮中,他們必然會喜結連理,詩酒共年華。
  •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迷」的追憶地原來就藏在海澱上莊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唯美的詞句被很多人知曉,但是你知道它出自哪位詞人嗎?他就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納蘭性德原名成德,避太子「寶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為進士,曾任乾清門侍衛8年,隨扈出巡南北,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因病去世,年僅30歲。
  • 人生若只如初見 納蘭這首詞裡面 隱藏了這麼多的歷史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出自清朝納蘭容若的一首詞,《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原創美文)
    人生若只如初見,無疑是有這種力量的句子,原詞大抵是借了漢妃班妤婕與唐妃楊玉環的故事來寫盡納蘭心中不為人知的幽情,只是敘述這些事的人和文章太多,在此贅述已落下乘,因此這篇文章不說故事,只講講個人的體會與心境。
  • 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性德傳奇登陸國家大劇院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1日電(通訊員 劉海棟)纏綿悱惻的動人愛情,才子佳人的短暫一生;痴情詞客邂逅夢中仙子,在王朝鼎盛的圖景之下,結出微小卻不平凡的愛情之果——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講述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短暫而傳奇的一生。
  • 古典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首輪全國巡演開啟
    《人生若只如初見》演出照以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的生平為創作背景的古典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2019首輪全國巡演正式開啟了!3月20、21日,《人生若只如初見》將在廣州大劇院上演。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逐漸興起,一些有關國學、古典藝術等文化及演出漸漸走進大眾視線中,而在諸多以人物傳奇為主線的舞劇中,清代傳奇人物的題材卻一直鮮少被人問津。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以內蒙古包頭大劇院為第一站,之後轉場鄂爾多斯大劇院、山東省會大劇院、德州大劇院、廣州大劇院、佛山大劇院、閩南大劇院等十餘個大型劇院,持續兩個月。
  • 人生若只如初見,願你一生無遺憾
    不求紅塵萬丈,但求回憶無傷。關注我,我願成為你的一道光,伴你前行。年少時讀過納蘭性德的詩,「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那樣一個美好的年華,那樣一顆純潔的心,那樣一個天真爛漫的性子,那樣一個美好的大環境,那樣一個浪漫青春的氛圍……不怪我們,那時的我們怎麼能懂得詩中的感情有多細膩、悲傷和遺憾。只是多年後才終於感悟年少時真的不能夠遇見太過驚豔的人,否則一生都無法安寧度過。
  • 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道盡了生活辛酸與變遷,訴盡了人生的滄海桑田。第一次讀著便默默記在了心裡,不止喜歡,緣於打心裡的熱愛和心靈的感悟。伴隨著自己成長的純真、家鄉時而叫喊時而安靜的小狗,微風中會搖頭的狗尾草,還有一幫在嬉戲中共同成長的小夥伴,也有情竇初開時小夥的懵懂的愛情。兒時沒有電腦,沒有電視,連收音機都沒有。每天陪伴自己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的朋友。一起玩,一起鬧,一起哭,一起笑。吃飯沒有肉,菜就吃自己家裡種的。過得平淡而快樂。沒有爭奪,沒有名利,沒有攀比,更沒有鄙視。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 若人生只如初見 自古佳茗似佳人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 人生若只如初見,可你那麼美好,值得前程似錦
    納蘭容若一生多情,也傷情一生。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納蘭性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朝初年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納蘭性德的初戀,後來入了宮,成為康熙的女人。幾乎沒有任何正史記載,納蘭性德心儀的「入宮女子」到底是誰。初戀,是人們最美好的感情。這位女子與納蘭性德已經有了婚約,然而,「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這是納蘭性德初嘗相思之苦。或許因為心底有人,所以暗中有光,納蘭性德的詞中,泛著憂鬱的暗光。宋慶齡故居裡的那兩株「明開夜合」花,或許曾經聆聽過納蘭的心事。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容若正解愛情
    清朝第一大詞人,納蘭容若看得最深刻,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就說透了愛情的本質。愛情是虛幻的,婚姻是現實的,美好都是錯覺,在美麗的夢,都容易醒來!
  • 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容若的作品出來,有他自己的意思,但是個人如何理解,在於讀者。一首作品誕生之後便脫離了作者而獨立存在。納蘭容若的人生就不多說了,因為這首詞有點特別,我們理解的意思和他的人生沒有關係。我們只看他這首《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 這個古代的高富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道出愛情最美的瞬間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相愛的兩個人究竟為何不能相守,納蘭性德沒有向我們說明,如果你想問還有沒有挽回餘地,他在下片給出了答案:碧海難奔。現實就是,我去不了她的世界,她也難回人間。
  • 班婕妤: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
    也許有的人已經成為一個人生命中的唯一風景,可是他卻從未真正地欣賞過;也許有的人只能成為一個人生命中匆匆瞥過的一道風景,可是他卻被瞬間驚豔,一生都念念不忘。納蘭容若曾悠悠道:人生若如初相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容若依然獨愛盧氏一人
    納蘭容若一生中也經歷過多個女人,婚姻生活也是經歷了甜蜜和坎坷。納蘭與盧氏據說納蘭容若先是與表妹惠兒兩小無猜,情投意合,可是天不遂人願,表妹被選入宮中當了妃子,身為大內侍衛的納蘭容若,不得不斷了這個念頭,要不然多少個腦袋都不夠砍的,甚至還會連累更多人
  • 前男友發來:人生若只如初見。怎麼回復?看看納蘭容若小資愛情詞
    文章的開頭,我們來個假設:倘若有一天,你的前男友對你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人生若只如初見二、人生若只如初見,是一種悲傷十幾歲讀納蘭,是驚才絕豔;二十幾歲讀納蘭,是捧心忍痛;三十幾歲再讀納蘭,似乎能懂得他為何悵惘。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清)納蘭性德(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處再見你一眼
    人生若只如初見~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對於這句話頗有感慨,先是笑笑,之後又陷入了回憶那個夏天,這句詞是我的語文老師給我上的第一節課。《擬古決絕詞》[清]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 人生若只如初見:狼殿下中兩對鴛鴦,一苦一甜,肖戰是理想型?
    人生若只如初見"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出自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兩個人的相遇,緣起是美好的,嚮往也是美好的,但結果也許並非是我們想像中那般的美好。往往超乎想像的結局,把人生勾勒成一幅跌宕起伏的畫卷,沒有了「初見」的美好、淡然,留給自己一身哀傷、遺憾。這時就會想,一切都停留在「初見」時的感覺該多麼美妙,當時的無所掛礙,無所牽絆,一切是那麼自然,哪來的後面的肝腸寸斷?
  •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容若真是寫愛情?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納蘭這首決絕詞,雖然明面上是寫一個女子對負心漢的控訴,但都融合進了他的人生體驗。特別是詞作前兩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幾乎是人生的經驗總結。如果人們永遠像最初見面時那麼清純,那該多好。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有很多人都會改變。女人的遭遇就更慘,她們就像扇子,一到秋天不需要扇風,就被人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