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2020-12-20 梧桐樹邊羽

如何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容若的作品出來,有他自己的意思,但是個人如何理解,在於讀者。一首作品誕生之後便脫離了作者而獨立存在。

我們在賞析詩詞的最開始都是從多方面,如作者的性格、經歷、時代背景、事件起因等等方面去落實、理解詩詞作者的本意,這都是為了吃透當時作者的心態,了解他呈現給我們的情感是否符合我們讀到這首作品時的感想。

一旦發現作者寫的正合我意,就會產生通感,帶情入境,唏噓不已,自然這首作品也就是絕妙好辭。

所以,好作品的標準,其實就是看能和多少讀者產生通感。如北宋之初師法李商隱的西崑體——「世人皆道西崑好」。人人都稱好,為什麼到後來卻成為被人批判,糾偏的一種體式呢?因為西崑詩人太愛用典,非大學問家難以理解他們的詩句——「只恨無人作鄭箋」,自然是被大部分讀者所厭倦、拋棄。

是不是他們寫得不好呢?當然不是。詩詞大家王安石、蘇軾都很喜歡西崑體。但就是因為缺乏大眾讀者、不能引發世上大多數人的共鳴,所以就被定義為顯擺學問、故弄玄虛。

其實是我們學問不夠罷了。

納蘭的這首《木蘭花》就是詩詞流傳的正面典型。詞意不複雜,句式不複雜,大家都能讀懂,又有韻律感,朗朗上口,至於他自己的內容真意,反而伴隨大眾傳唱而顯得並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今人如何理解。這正是這個問題提得好的地方,如果問「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什麼意思——有很多人就是這麼提問的——對於這兩句來說有些多餘,因為這實在是類似於大白話,很好懂。

先看詞作本意

大名鼎鼎的納蘭明珠之子,賈寶玉的原型(據說),被王國維稱為北宋以下第一詞人的納蘭公子,大家應該都熟悉。

納蘭容若的人生就不多說了,因為這首詞有點特別,我們理解的意思和他的人生沒有關係。我們只看他這首《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木蘭花」原本是唐教坊曲,早期屬於樂府詩,這種格式也是詞牌來源的一個研究標本。我們很容易看出,這個詞牌和七律太像了。都是七字一句,然後八句。詞牌是格律體,也就是說基本上都是律句。

那麼它和七言律詩有什麼不同呢?它不遵守句與句之間的平仄關係,押仄聲韻,甚至後來發展到變格可以少字,叫「減字木蘭花」。這個就比律詩靈活太多,是為了適合演唱做出的調整。

我寫過一篇關於詞牌和古體詩的淵源的文章,講過詞牌早期就是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曲子詞、樂府詩),後來有文人慢慢整理出固定格式在同樣的音樂下反覆填寫,就成為了詞牌。

所以這不過是七言八句的古風一脈相承罷了。遵守平仄格律的成為七言律詩,而不遵守格律的成為七言古體詩,不遵守近體格律規則,卻遵守音樂格律的就是「木蘭花」詞牌。這種籠統的說法,可以幫我們通俗地理清楚古詩的發展傳承。

我們從納蘭這首詞的副標題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擬古決絕詞柬友」。柬,信也。《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最著名的就是《白頭吟》。古風中有一類「思婦詩」,專講閨閣之怨,但是文人們很多用思婦詩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曹植的《七哀詩》,用這種男女之間的關係來指代自己和曹丕的關係。嚴格說起來,納蘭的這首《木蘭花》也是這種思婦詩類型的《決絕詞》,即用男女之間的愛情來表達自己和朋友之間的感情困擾。

為什麼這麼說呢?「擬古決絕詞」,我學著寫一首古代決絕詞,「柬友」,送給朋友。這就說得很明白了。本意就是用思婦的方式來抒發朋友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讀起這首詞來篤定地以為是一首看盡風花雪月、終得七年之癢的愛情感嘆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裡面有個漢朝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的妃子,是個大才女,失寵後寫了首詩《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這就是寫一把團扇的一生,從「鮮潔如霜雪」的新成,「出入君懷袖」的受寵,再到「棄捐篋笥中」的失寵,最後「恩情中道絕」,被拋棄。後來經過大量詩人的用典再造,秋扇這個意象就被固化,成為始愛終棄的指代。

所以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

人生如果永遠像你我初次見面那樣多好啊,哪裡會讓我感受到班婕妤手中團扇因秋風蕭瑟而被棄絕的悲涼?

我們初次見面時互相看著對方,兩眼都冒星星,可如今物是人非,你的目光涼如秋水——頭次見面叫我小甜甜,現在卻叫我「牛夫人」——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等閒,就是平常、隨意。這裡的「故人」也可以說是有典,出自《昭明文選》中的《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餘裡,故人心尚爾。文採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這裡的故人,就是指丈夫、情人。

你隨隨便便就改變了曾經對我的深情,卻還說這沒什麼特別的,人的感情本來就是易變的。

這兩句雖然念起來感覺迴環有趣,但是把意思理清楚,其實就是女子對變心男子的詰問。意思很直接、並不含蓄,我們覺得有些繞更多的原因是文言文和「故人」這個意象詞彙的重複出現。

你變心就變心了,為什麼還要強詞奪理,說天下人都變心?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下片進入說故事,來繼續表達自己這種有點憤恨、更多幽怨的感情。引用的是千年第一愛情長詩《長恨歌》。

上句來自《太真外傳》中的記載,說唐明皇曾經與楊玉環在七月七日的半夜,於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裡盟誓,願世世代代作夫妻。這是情濃時你儂我儂,恨不得生死相隨。

下句則是說唐明皇賜死楊貴妃後,在奔蜀途中聽到雨聲、鈴聲,悲痛交加,寫了一首《雨霖鈴》寄託哀思。「終不怨」是什麼意思?相傳楊玉環死前對唐明皇說:「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這裡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真的不生怨?當然不是,要不納蘭公子寫這詞幹嘛?當然就是心中有怨了。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卻又不得不作決絕死別,但情非得已,也生不得怨恨。

這其實是接住了上片對負心人的詰問。你說天下人變心為等閒,你看那唐明皇,雖然開始誓願生死相隨,最終與愛人離別偷生,但他至少聽到雨聲、鈴聲就悲痛欲絕。有這份心也就夠了,並不能過多苛求。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薄倖錦衣郎」自然是指同生不共死的唐明皇。「比翼連枝」就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是白居易《長恨歌》中對這段愛情的美化,也指代在長生殿、清霄半的誓言。

你這個人啊,還不如薄情的唐明皇,至少人家還和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這要是認為唐明皇是薄倖之人,他這個朋友就更加等而下之了。納蘭公子藉助閨閣之怨的文字,帶些幽怨、不平地指責這位朋友,甚至帶了一些嗔怪的味道。

也許這位朋友收了這封信,回了信,或者馬上趕來一見,兩人又和好如初,你儂我儂了。

本人對這首詞的觀感。相當個人,不必贊同。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兩句是絕世經典。納蘭公子雖然是借戀情說友情,不過因為筆法傳神,意味傳神,這兩句用來形容時過境遷的愛情真是太合適不過了。

但是能夠對這種感覺共鳴的人必然已經走到了「秋風悲畫扇」的階段,初見的濃稠喜悅早已一去不復返。如果你還沒有到這個地步,卻覺得自己能領悟這種感覺,那叫做——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世間事就是如此悖論,你不失去,不會懂得珍惜,但是你已經失去了。只有失去的人,才能在這種平直如話的韻文中,體會出那份蒼涼、無力的心痛。

還要注意一點,納蘭公子的原意是從一個被拋棄的女性角度發出的怨嘆。而我們如今一般會以自我帶入,更多地是借這兩句詞表達一種已經失去的遺憾之情,或者是感嘆我們的對方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變了心,而自己還在傻傻困守的自我憐惜之情。

我們在理解這兩句的時候已經把主角換成了自己,體會出來的感情自然和原來不一樣。

還有一種理解,好像是和倉央嘉措的一首詩相合。

十誡詩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你看,假如能夠重來,和你再次初次認識,我們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有可能不相戀,如果不相戀,自然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相思之苦,分手時候的決絕之痛。

假如真的可以重新來過,你還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嗎?

這都是個人理解,正是作品脫離作者的明證。

整首詞的另外六句和前兩句比起來,就相當的一般了。我上面在釋義的時候,特地多翻了幾個通俗的版本,我們就會發現,整首詞並沒有什麼巧妙之處。不過是感嘆——詰問——比喻——斥責,這樣八句下來,在結構和文辭方面其實並沒有比宋詞好多少,甚至還要簡單,換句話說,就是淺直。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納蘭說了,這是「擬古決絕詞」,古風本身就是講究古樸、樸拙,這才是古風的特色。

要賞析好這首詞無非就是把幾個用典搞清楚就行,整首詞的內涵和層次並不算高。

這就更體現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個拉回時光假設的高妙之處。這一句便將整首詞的層次提高了無數倍,它能穿越時間與空間與讀者們發生共情、共鳴,真切地抒發我們在「靈犀一指」時刻的那種雲淡風輕、卻又傷感滿懷的個人感受。

滄桑已改,青春不再,我們都回不去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相關焦點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什麼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見」,前半句意思淺顯易懂,很多人都知道,後半句「何事秋風悲畫扇」卻略顯拗口。這句話整體的意思是「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離別相思悽涼之苦了。」這句話出自於清代納蘭性德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 詩詞文化之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每日一句詩】今天悅讀君要與大家分享的,是納蘭性德的佳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出處】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清]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鑑賞】這兩句的大意是:人生如果都像初見時那樣甜蜜溫馨,又有什麼事會讓我們相離相棄呢?這是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中的開篇兩句。這首詞是一首擬古之作,古人的決絕詞大多是表達傷情女子對負心男子的訣別之意。
  • 一男一女情侶頭像: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無論友情愛情,開始的時候一定是最開心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其實,初見的時候並不是感情好,只是相互都在被對方吸引,構建親密感,這個時候是充滿正面的感情,最快樂的時候,也是想法最簡單的時候,更是愛情最純真的時候。
  •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些一篇篇極美的詩詞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讓人心碎的故事?不妨一起來看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卻道故人心易變!啥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啥意思?愛情保鮮是個千古難題,誰能破解?戴浩然 2020年12月7日這四句出自清代大詞人、小騷包、多情種、官二代納蘭性德的手筆,我來解讀一下哈: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意思就像莫文蔚《陰天》裡唱的「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誰都以為熱情永不會減」,要是永遠能留住和保持初見時的美好那得多好啊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初見時的驚豔,也曾美好如花,浪漫似夢。如今心裡有太多的不舍,何時看開也就釋然了,何時放下也就心寬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願你過得好,祝我也順心,不談虧欠,謝謝曾遇見。有人說,行走世間,做到大致的善良,恰到好處的冷漠,和適可而止的關心,你的生活會輕鬆很多。可是,有些人終究學不會,也做不到,就像天秤。喜歡美好的東西,相信人性,摯誠善良,也追逐盡善盡美。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此詩前面寫美好的愛情「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可忽然「聞君有他心」,全詩就轉向了悽厲決絕,表達了女子敢愛敢恨,倔強忠貞的愛情理想。 惟有畫簾斜月見,應共人知。此詞寫笙歌散盡後的離愁與別恨,這春花秋月都不懂人間的愁恨,不懂這兩地的相思與期待。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詩詞欣賞
    下面是他的較為著名的一首詩詞進行賞析《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木蘭花令,原為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最初可見《花間集》中韋莊詞。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信件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親愛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很遺憾一直沒說出口的喜歡你。聽聞辯機和尚講解的六苦,一曰貪妄欲,二曰忌妒恨,三曰苦肉身,四曰愛別離,五曰求不得,六曰放不下。我對你既求不得,也放不下,因而受苦。初識就始於一個錯誤。那天看到「可能認識的人」裡有一個迎著落日的人身背影頭像,我不加思索點了添加,當時只道是同班同學。
  • 傷感的古風句子,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引無數國人扼腕垂首、唏噓感嘆。《納蘭詞》,充滿了哀婉、沉鬱的氣息,飽含著對社會、對人生、對命運、對愛情的憂患意識。
  • 人生若只如初見下一句是什麼 何事秋風悲畫扇的意思解讀
    人生若只如初見下一句是什麼?何事秋風悲畫扇的意思有何深意?電視劇《人生若如初相見》劇名到底是怎麼來的?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清)納蘭性德(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容若正解愛情
    佛說人生有三苦。第一求不得,不是你的,你不要強求,強求來的遲早會走,即使不會走,也會愚昧而死。第二,怨憎會,別人給的痛苦,是輕的,自己給自己的痛苦是重的,感謝他人,給你一個學習的機會,要學會感恩。第三,愛離別,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離別是不可避免的。佛說的意思就一句話,人生需要經歷各種痛苦,打開各種糾結,才能成熟。
  • 【曼麗】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文字:曼麗   聲音:曼麗何曾幾時,陷入戀愛的人們再也無法找到當初你儂我儂的甜蜜,感時傷懷的他們,常常在夜夢中清醒,坐在床頭看著剛剛爭吵完沉睡的枕邊人感嘆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總是美好的,帶著一些懵懂,一些期許,一些未知,兩個人從相遇到相識。
  • 朋友圈32條傷感說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當你毫無保留地為一個人付出時,最終只會有這兩種結果,他若不是生命中的那個天選之子,那就是生命中備受折磨的一堂課。3. 我們都來都不抬頭注視陽光,即便是光明我們也覺得那是一種灼燒感。4.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很遺憾,結果產生以後,再多的追悔和不甘都換不回一個重新開始。
  •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是如何來理解的?
    納蘭容若的詞,總有那麼一兩句觸動我們的內心,就像「人生若只初見」這句,這句詞,勾起了我們對過去某個美好時刻的懷念。「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詞。出自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一變。
  • 【何事秋風悲畫扇】那些脫不了悲傷底色的愛情故事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清 ·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句詩化用了漢成帝和班婕妤的愛情故事。班婕妤,名班姬,山西寧武人,是西漢時期的才女,也是東漢有名的班家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姑。班姬少有才學,善辭賦,成帝時選入後宮,起初封為少使,不久就立為婕妤,並且得到了漢成帝的專寵。婕妤是宮中嬪妃的職稱,漢武帝時設立,為皇后以下最高位。
  •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木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決。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 「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後半句竟然隱藏在唐伯虎的一幅畫中,有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清代詞人納蘭性德,《花木蘭·擬古決絕詞柬友》此詞描寫了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棄以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典故,這首詞一直在網上熱傳很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特別是「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幾乎沒人不知道,人們都能體會詞中之意,但是後一句「何事秋風悲畫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