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區紅星鎮騎龍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產業優勢,茶葉和鄉村旅遊是騎龍村的兩大主導產業。全村茶葉種植面積達5500畝,茶葉戶均種植面積約7.7畝,茶葉種植收入約佔村民每年戶均收入的40%。
除了茶葉,騎龍村還有什麼?騎龍村曾一度陷入「造血」功能差、集體資金基本無存留的尷尬處境。
為此,騎龍村黨支部正視問題、審視自身、善學善用,逐步將這一難題化解。
推動轉型升級 培育茶旅融合新業態
騎龍村的茶產業發展在名山區較為出名,茶園面積廣;轄區內有茶葉加工廠4家,均採取個體經營的方式,年均產值約90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就業100餘人。
為用好這一優勢,近年來,騎龍村「兩委」以茶葉產業為基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結合茶產業恢復發展、「小農水」項目和新村建設,圍繞「梨園茶鄉」主題,大力發掘騎龍茶文化、茶歷史、龍文化,多角度展示騎龍村的歷史文化,致力打造川西一流的萬畝生態觀光茶園。騎龍村逐漸成為雅安、成都及周邊遊客的度假地之一。
憑藉萬畝觀光茶園的獨特自然風光和騎龍村黨支部的引領作用,騎龍村吸引四面八方的遊客和投資商。
一次偶然的機會,3名民宿合伙人在遍訪成都周邊山山水水後,選中騎龍村一處廢舊宅基地進行民宿打造。當地的茶旅融合發展就此拉開帷幕,騎龍民宿興起。截至2019年底,「小茶園」「梔子園」「一茗二舍」等民宿已達10餘家,另達成投資意向的民宿8家,初步呈現遍地開花的發展態勢。
用活扶持政策
激活發展動力
如何在茶旅融合發展中進一步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實現「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勞動變運動、產品變商品」,帶動全村經濟發展?
騎龍村「兩委」堅持黨建引領,用活扶持政策,使出真功硬招,不斷推動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到來,土地資源盤活不充分,騎龍村民宿建設遭遇可建設用地不足的瓶頸。思路決定出路,騎龍村「兩委」以名山區農村土地改革試點為契機,在流轉136畝集體茶山租賃給村民,獲得5.3萬元集體經濟收入的基礎上,創新開展宅基地和農村空閒建設用地整理,對農戶「一戶多宅」進行清理整治,合計整理出集體建設用地44畝用於民宿開發。
有了這些「寶地」,騎龍村「兩委」以名山區招商引資「百日擂臺賽」為契機,梳理本村現有資源,編制項目面向社會招商;經過多次外出參觀學習和招商引資,引進四川邁高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意向投資騎龍村。雙方共同成立旅遊管理公司,引入具有多年鄉村旅遊開發經驗專業人士共同開發打造騎龍村。
為了讓民宿投資者「引得進、留得住」,村「兩委」積極服務,為村內的民宿經營業主等提供清潔衛生、用水用電、綠化養護、秩序維護等服務,同時聯合農戶為民宿等提供安全優質的茶葉、肉蛋、蔬菜等食材。按照約定,民宿投資方每年付給村集體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物業管理費用。
因為一片優質茶葉,騎龍村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也是因為茶葉,越來越多人走進茶園,開啟爛漫的生態茶園之旅。騎龍村,在綠色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
張高 王蜜 本報記者 胡月
【來源:雅安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