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流鎮以規劃、重組、整合新業態為導向,以農村「綜改」為契機和抓手,圍繞「菊邑小鎮」核心定位,緊扣文博創造品牌、產生推力,文創完善內容、延展產業,文旅導入流量、創造收益的邏輯主線,構建文博、文創、文旅「三文」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圈。
一、搭平臺聚資源,千方百計重塑古鎮新活力。走進東流老街,歷史氣息濃鬱,金家、高家、安家、周家、李家大屋……等古建民居百餘幢,過去的陳年老宅,在歲月的洗禮中逐漸失去色彩。「修舊如舊、最小幹預」,東流鎮利用綜改項目,以老街環境整治為重點,對老街整體形象進行改造提升。除了整治改造,鎮黨委政府匹配東流「文化底子」建立歷史文化展示館、黃梅戲俱樂部、鄉風館、鄉賢室、村史室等,傳播了以「菊花」為中心的本土特色文化,擦亮了東流歷史文化名片。
二、凝聚新共識,聚合產業鏈打造文化產業綜合體。千年文化名鎮,館藏古色古韻。如何跟隨時代發展,將古鎮文化延伸到「館」之外,衍生古鎮文化產業鏈,促進經濟發展?很明顯,大眾旅遊時代,人們已然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似的觀光型旅遊,而是深入體驗式旅遊。瀏覽文博館,穿過古街小巷、青磚黛瓦,氤氳著濃厚的文化氣息,若擇一處住宿,品味古鎮秋韻,便是最愜意的時光。東流鎮通過打造古鎮民宿,將住宿、文博、文物等匯集在一起,形成集藏品展示、旅遊休閒、藝術博覽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產業綜合體,實現「民宿之內見風雅,民宿之外見古鎮」。此外,通過策劃特色文化活動,讓古鎮特色不局限於古鎮的建築形態,而是依託特色文化活動增添古鎮的新內涵。近年來,東流鎮依託「綜改」項目策劃推出了「花開四季菊韻東至」東流分會場活動、「相約老街徒步柳堤」「江畔明珠·古韻東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論壇等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還特別推出「文化藝術周」等主題文化活動,青磚瓦房、木製橫梁、生漆白灰……在他們的筆下增添了新的生機,也進一步提升了遊客參與度、體驗度。
三、建美鄉村,加快鄉土文化和生態文化融合。秉持「宜農則農、宜旅則旅」的原則,將田園風光與農耕文化進行有效嫁接,推動農村閒置資產價值轉化、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是實現鄉村振興有效表達。十月的東流鎮城東村,花香混著泥土的淡淡香氣在空氣中散開,碧藍的天空上是千變萬化的浮雲,農家小院掩映其中。城東村緊扣東流「菊邑小鎮」定位,緊抓「綜改」契機,對周邊荒山荒地進行整治開發、低產田流轉託管、閒置資源再利用,聯動塔青湖村開發周邊200畝撂荒土地整治,由此拉開「建美鄉村」的大幕。
從綠野鄉村場景到特色小鎮打造,從產業「升級」到「三文」融合發展,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東流從未停步,逐步實現文化、生態、旅遊有機融合,走出一條「文博、文創、文旅」交相輝映、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齊頭並進的鄉村振興之路。
【來源:財政部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