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迎客,都勻茶旅融合走出綠色致富路

2020-12-26 新華網貴州頻道

    5月29日,在第12屆貴州省茶產業博覽會如火如荼開展之際。來自省內外重點經銷商、採購商和目標市場的企業家、新聞媒體齊聚都勻毛尖核心產區——螺螄殼茶旅示範基地,在這裡觀茶道,品茶香。

    在螺螄殼茶山,俯仰之間儘是青山綠水,茶香撲鼻。有人用雙手把幹茶葉搓碎,以掌心的溫度逼出香味,來檢驗一款茶的質量是否優越;有人用鼻尖萃取毛尖的清香,再一品芳茗;還有人用手機留下茶山與高寨水庫的倩影。

    嘉賓們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毛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張子全手工藝茶廠,張子全開始介紹他的「獨家手藝」。

    「攤勻、殺青、揉捻、做形、提毫……每一步都影響著茶葉最終的品質。」張子全說,要喝乾淨貴州茶,做健康中國人。

    「茶博會是一場茶文化的盛會,打造茶旅融合新路是我們當前思考的首件大事。」張子全說,一定要到螺螄殼茶山看看、走走,來這裡旅遊,感受這裡的美景,呼吸這裡的空氣,再品上一杯都勻毛尖。同時,我們做茶人也將更加努力,守好生態茶園,規劃好旅遊路線,加大宣傳,不僅為客戶提供好茶,還要提供良好的茶旅體驗,進一步將茶文化融入到旅遊中去。

    據統計,每年都有上萬人從五湖四海而來,前往螺螄殼旅遊,有效增加周邊茶農40%左右的收入。

    而在高寨水庫茶場,這裡將「茶旅融合」體現得淋漓盡致。採茶制茶體驗、品茗、休閒、徒步、露營、住宿,這裡應有盡有,是度假旅遊的勝地。

    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選舉向來觀旅的嘉賓介紹說,今年生產的綠螺毛尖、白雲針、都勻白茶、小青葉毛尖、都勻功夫紅茶這5款茶葉都特別好,非常適合飲用。茶形優美、湯色清澈明亮的都勻毛尖吸引現場很多人駐足觀賞、品飲。

    來自龍裡縣盤腳茶場的茶商陳信琴說,她已經入行十餘年,全家人都是做茶的,如今已擁有200餘畝的茶園,今年產出1噸多茶葉。正值茶博會期間,特意來都勻學習如何生產、經營、銷售茶葉。

    「都勻風景很美,平時也不怎么喝茶,這幾天來了以後還特意去品了品,覺得都勻毛尖還是很不錯的。」受邀到都勻參加茶博會的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的媒體人任芳芳說。

    據悉,在2019年末,都勻市茶園面積發展到37.83萬畝,全市茶葉總產量8500噸,綜合產值18.53億元。2020年4月,都勻毛尖以35.28億元的品牌價值,進入「2020中國產業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帶動12.5萬茶葉從業人員增收致富,3181戶貧困戶1.14萬貧困人口依託茶產業實現脫貧。

    目前,都勻市以毛尖茶文化主題為中心,以特有的高原生態環境為依託,先進的文化旅遊為經營理念,健全的基礎設施,茶旅融合的新思路,走出了一條具有都勻特色的綠色發展、產業富民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之路。(蔡鳳 陸家連)

    

相關焦點

  • 生態致富,三明走出小康新路(現場評論)
    置身五龍山生態茶園,望著山上一梯一梯的茶樹,俯仰之間,不僅能領略山川壯美,更能從徐徐而來的微風中聞到茶香。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作為一種生態產業,茶既為三明百姓奔小康打開了新路徑,更成為三明建設生態功能區的重要抓手。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調研時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 「風情夏村」走出綠色發展脫貧路
    原標題:「風情夏村」走出綠色發展脫貧路夏村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昊山腳下。幾年前的夏村集體窮、人心散,村集體不僅沒有收入,還負債60多萬元,是省定貧困村。
  • 風過黔東帶茶香 ——銅仁市生態茶產業發展綜述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自古愛茶、種茶、制茶,與茶結緣、因茶結親、以茶結交,演繹了銅仁悠久燦爛的種茶歷史、積澱了獨特厚重的品茗文化。可以說,銅仁這座城市的發展,幾乎都飄蕩著幽幽茶香。特別是近年來,銅仁把茶產業作為綠色產業、富民產業、朝陽產業來重點打造,結構上日趨合理,規模上日益壯大,品牌上日漸成熟,市場上蒸蒸日上,走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茶葉發展新路。
  • 因茶而美、因茶致富,「禪茶第一村」的茶葉種出一條致富路
    記者 費雲江 通訊員 張書遠 金鑫因茶致富走進徑山村,山上禪意,山下茶韻,空氣中透著茶葉的清香。周方林把記者迎進自家茶工廠,落座,看茶,講起徑山禪茶的故事。如今,他創建的「綠神茶苑」、茶工廠和禪茶文化體驗中心總規模達4000多平方米。周方林還把炒茶手藝傳授給大女婿和小女兒,甚至上幼兒園的孫女也成為茶道表演的「小網紅」。目之所及,在「小金姨娘」、周方林這些前輩的傳承帶領下,徑山茶品牌之路越走越寬。目前,徑山村茶園面積達3000餘畝,全村從事茶產業相關農戶數389戶,佔全村農戶總數77.18%。
  • 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丨金壇茅山:美麗鄉村入畫來,文旅融合賦能鄉村...
    編者按:文農旅融合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消費需求的關注熱點。依託鄉村豐富的文化資源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產品,不僅能讓文化歷久彌新,還可以助力鄉村振興,助力地方經濟發展。12月22日,由江蘇省文化旅遊廳,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的「水韻江蘇美麗鄉村」2020「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行走進常州金壇,用鏡頭記錄文旅江蘇、用文字述說美麗鄉村建設。融媒體採風行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今古茅山是勝遊,秀峰突兀繞滄洲。」
  • 端午節裡野茶香 舜皇山野生茶登上「大雅之堂」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登峰)「我在廣州沙面73號藝術空間開設舜皇山野生茶專櫃,目的是為了讓愛茶人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一起來品鑑真正的野生好茶,體驗茶文化,進一步提升舜皇山野生茶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推動舜皇山野生茶產業轉型升級,用茶產業來帶動農民致富奔小康,推動鄉村振興。」著名畫家李偉廣道出初衷。
  • 第三屆中國茶旅大會在五峰舉行 融合一碗「土涼茶」 茶山蝶變金銀山
    「中國生態旅遊大縣」「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世界茶旅之鄉」五峰,坐擁眾多「國字號」旅遊品牌。早在18世紀,「宜紅茶」從這裡出發,一路漂洋過海,運抵俄羅斯聖彼得堡。近年,五峰又以「生態立縣、旅遊富縣」為指引,憑藉一碗「土、涼、茶」,茶旅融合發展,古茶之鄉再飄香。
  • 江蘇贛榆:產業融合走出庫區特色致富路
    近年來,贛榆區立足於當地實際,瞄準綠色經濟目標,從打造綠色種植業基地做起,重點突出移民產業幫扶,不斷延伸經濟鏈條,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富民的道路。  「強」基固本,脫貧攻堅更精準   贛榆區移民群眾多數聚集在丘陵山區,「望天收」的局面造成了經濟發展的「窪地」。
  • 茶香引來四方客 香茶隨客走四方
    昨天:昔日茶香滿園難銷售駕車進入江寧區西部旅遊環線,一路丘陵起伏,綠意盎然。進入江寧街道黃龍峴村,眼前一條條茶壟蜿蜒,空氣中滿是茶園清香。黃龍峴茶文化村茶農謝瑞武從袋中捏出一小撮「龍針」茶,放入玻璃杯,泡上開水,一根根碧綠、長針芽葉在水中翻滾、舒捲。茶香四溢中,他打開了話匣子。黃龍峴是個好地方。相傳黃龍峴的「緣起」,與小紅彤山腳下的千年古官道相關。
  • 順應鮮花市場需求 雲南江川農戶種植火龍珠走出致富路
    雲南江川農戶種植火龍珠走出致富路。火龍珠是金絲桃屬植物中培育出來的觀賞植物,因葉色濃綠、果色豐富嬌豔在花市上頗為搶眼。近年來,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江城鎮農戶根據鬥南花卉市場鮮花需求,引進火龍珠種植,走出了一條火紅的致富路。
  • 【致富有道】伴著茶香的青春
    古田茶人李圓圓 是一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 從2013年承包荒山開始 到如今擁有1500多畝茶葉基地 她揮灑六年青春 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帶領著鄉親們走出了一條
  • 國網益陽供電公司:照亮山鄉百姓致富路
    從國家級貧困縣到脫貧摘帽到致富奔小康,安化縣踏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在小康路上行穩致遠。電氣制茶 走出致富路子國網安化縣供電公司員工服務茶企。簡高志 攝「風來得正是時候,吹亮漫山的花朵,遠去了古道的馬鈴,飄來你的腳步。」
  • 茶旅融合項目落戶長壽
    長壽新聞網 記者 徐強 12月10日,「與湖同香,共享長壽」長壽區茶旅項目籤約儀式在長壽湖鎮舉行,我區與香江國際集團籤訂合作協議,以政企合作的全新模式,聯合打造長壽茶旅項目。 長壽湖茶旅融合項目包括茶山板塊和茶旅板塊。其中茶山板塊將依託長壽湖同心島自然環境,以壽茶文化為基礎,以茶葉種植為載體,豐富長壽茶休閒、茶旅遊、茶體驗等內容。茶旅板塊將充分發揮香江國際集團在地產、文旅、茶產業、酒店及商業運管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融合香江國際集團現有的茶業及茶旅品牌,擬修建茶文化美學空間、茶主題精品酒店和茶業運營中心,共同豐富長壽湖「產業+文旅」內容。
  • 「禿頭山」裡種出「生態茶」——福建安溪槐川村的綠色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新華社福州11月21日電 題:「禿頭山」裡種出「生態茶」——福建安溪槐川村的綠色致富路新華社記者趙雪彤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飲一杯茶而明生態美。這個80%人口以制茶、售茶為業的村莊,曾經過度開墾,大力治理後,種出了「生態茶」、「致富茶」,書寫了守好「綠水青山」的「茶鄉答卷」。「鐵觀音又有了記憶中的好味道。」
  • 2020「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行啟動!
    12月22日下午, 「水韻江蘇 美麗鄉村」 2020「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加快旅遊基建建設、推出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等一攬子的利好舉措,進一步探索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新路徑,助力江蘇鄉村旅遊發展,幫助更多農民致富奔小康,更好助力美麗江蘇建設。
  • 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走出「致富路」
    11月23日上午,溫州市政府新聞辦「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泰順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會議以「蓄勢強發 賦能引爆 在打造』重要窗口『中加快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介紹泰順小康建設發展歷程。
  • 文旅融合搭平臺,巧手鋪致富路!
    近兩年,依靠著自己的巧手,她已經先後在中壩作坊小鎮開起了兩間手工作坊,實現了增收致富。李宗琴口中的棕扇是陝南民間的一種傳統手工藝品,主要是棕櫚樹的嫩葉在經過殺青、曬乾、剔筋、編織、嵌邊、纏柄等多道工序後製成。製作工藝繁雜、耗時耗力,鮮有人願意學習。2016年,該鎮在「能人興村」戰略支撐下圍繞著傳統民俗體驗、農耕文化展示、休閒娛樂互動三大版塊,深度推進文旅融合,打造出了全新的中壩作坊小鎮景區。
  • 隘口:茶旅融合好風光|吳正凱|馬頸坳鎮|美麗鄉村建設|茶旅
    山下,茶田綿延向遠處展開,司馬河潺潺而過,交錯相連的村主道、入戶路貫穿著一棟棟嶄新的小洋樓。陽光之下,茶田與亭榭、清溪與垂柳、遊客與訪者,盡顯和諧之美。下了車,張智林指著不遠處的一棟兩層樓的房子,興奮地說:「這就是『山莊』,我們未來的民宿,一樓用餐,二樓住宿,設施進場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民宿,是隘口村正在建設的「茶旅小鎮」項目的一部分。
  • 貴州名茶都勻毛尖,你們知道多少?
    都勻毛尖,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民國《都勻縣誌稿》上記載:「茶,四鄉多產之,產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勻市的團山、黃河一帶),以有密林防護之。」都勻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食品博覽會上茶獲優獎。1956年,由毛澤東親筆命名,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都勻毛尖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
  • 茶是故鄉濃!佛山藏了個清新茶場,滿目青翠茶樹,淡淡茶香瀰漫~
    對川問茶項目位於美的鷺湖森林度假區,該項目去年年底開始投入建設,將通過融合茶文化、嶺南文化等打造成旅遊景點春風拂面,空氣間飄揚著淡淡茶香,沁人心脾,十分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