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霍剛 王鑫
地處蘇魯交界處的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共有移民人數6.21萬人,佔江蘇省移民人數的四分之一,移民群眾脫貧致富任務重、難度大、時間緊。近年來,贛榆區立足於當地實際,瞄準綠色經濟目標,從打造綠色種植業基地做起,重點突出移民產業幫扶,不斷延伸經濟鏈條,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富民的道路。
「強」基固本,脫貧攻堅更精準
贛榆區移民群眾多數聚集在丘陵山區,「望天收」的局面造成了經濟發展的「窪地」。只有從增強基礎著手,努力做大蛋糕,才能有效破題。
按照「資源整合、政策疊加」的原則,贛榆區將移民資金科學應用到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中,建設高效節水灌溉6萬畝,建成標準農業大棚6.1萬平方米,吸引農業龍頭企業及種植大戶流轉土地,促進規模經營,提升土地附加值。區裡還特別引進了特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包括藍莓和黃桃罐頭深加工項目、獼猴桃冷鏈物流項目等一批綠色產業;同時扶持水庫移民電商平臺,建設移民集中安置區電商服務中心,依託「一村一品」特色水果產業,拓寬特色水果銷售渠道,低價承包給困難移民戶種植,聘任農技人員上門指導,解決了1000名移民就業崗位,人均增收近5000元。
「富」民增收,移民錢袋更殷實
移民群眾錢袋子鼓了,美好生活才有物質保障。贛榆區及時轉變移民後扶理念,移民項目安排從基礎設施為主轉向創業就業致富。
區裡充分發揮移民村的土地和勞動力優勢,建成高標準廠房6.2萬平方米,築巢引鳳,讓企業「拎包入住」,引進一批服裝加工、玩具生產、電動車組裝等用工密集企業。同時,加強低收入移民的實用技能培訓,建立移民勞動力信息檔案動態管理平臺,做好與企業、市場的對接工作,推動移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今年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3期,共有400多人次參加培訓。
「美」化庫區,生態環境更優質
贛榆區主動轉變發展業態,以移民資金為牽引,整合農開、住建、扶貧等領域資金,綜合打造特色田園綜合體建設,對部分條件好的移民村原址進行生態修復,建設景觀休閒廣場,依託水庫庫區獨特的景觀資源,合理布局休閒農業採摘點、精品民宿、農家樂等服務業態,幫助更多移民從傳統農業向服務業轉型。
一批村民活動中心、幼兒園、鄉村大舞臺等相繼建成,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不斷加強,通過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了移民精神面貌。通過建設文化畫廊等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等繪製成圖,改善村居陋習,提高了全區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20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