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致富,三明走出小康新路(現場評論)

2020-12-23 環球網

「生態美」與「產業優」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良好的生態,本身成為孵化產業的溫床,為那些對品質要求高的產業提供了舞臺

「我們的茶葉不噴農藥,在採摘生長期連草都不能除,真正的原生態茶要與樹木雜草共生共榮、和諧生長」。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的五龍山生態茶園,茶農自豪地向記者介紹。置身五龍山生態茶園,望著山上一梯一梯的茶樹,俯仰之間,不僅能領略山川壯美,更能從徐徐而來的微風中聞到茶香。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如今,作為一種生態產業,茶既為三明百姓奔小康打開了新路徑,更成為三明建設生態功能區的重要抓手。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調研時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20多年來,落實習近平同志提出的要求,在三明大地上,一條生態富農之路越走越寬廣。

綠色與發展,生態與致富,本質上不是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進、彼此成就,走出一條用綠色生態為發展致富賦能的新路。在三明的實踐中,生態本身就是一個產業,就是一座促進農民致富、引領經濟發展的富礦。大田縣產茶鄉鎮以前只有4個,現在有18個,產值從不到3000萬元達到現在的35億元。沙縣紅邊茶廠不僅恢復了紅邊茶的古老工藝,而且為周邊的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在清流縣龍津鎮,當地村民把柑橘產業當作「綠色銀行」,村集體收入從以前的4萬元擴大到現在的40萬元左右,很多村民住上了樓房、開上了小車。由此可見,在三明,「生態美」與「產業優」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

在三明的實踐中,生態與產業還有另一個更深層的關係,很多產業只有在優質的生態環境中才能孵化出來。明溪縣的南方製藥公司,對此有著生動的詮釋。紫杉醇是天然的廣譜抗癌物質,需要從一種珍稀植物紅豆杉中提取,而紅豆杉生長條件極為苛刻。明溪被譽為「福建最綠的地方」,為紅豆杉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由此為製藥產業提供了發展沃土。南方製藥公司的產品已被國內大廠採購,也即將進入歐美市場。清流縣的遠香豆腐皮誠如其名,遠近飄香,支撐起了清流縣1億元的產業。遠香豆腐皮門面業主餘克什夫婦說:「只有用上清流的山泉水,用綠色土地種出來的豆子,才能有獨特的豆香味。」良好的生態,本身成為孵化產業的溫床,為那些對品質要求高的產業提供了舞臺。

如今,生態美不僅是三明的城市品牌,代表著招商引資的「軟實力」,保護生態更成為三明全市上下的共識。三明的林業改革,最能體現生態共識有多麼深厚。過去,「靠山吃山」是主要的收入來源,農民經常上山砍木頭。綠色金融改革之後,三明設立了綠色信貸,農民把自家的樹林維護好,經過評估後可以把林子抵押給銀行,貸款出來做生意,這樣既保護了生態園林,又可以盤活經濟,「靠山吃山」有了全新的內涵。三鋼集團作為福建最大的鋼鐵企業,一直堅持最嚴格的排放標準,「已經用優於歐盟的標準來要求它」。三明市發改委主任謝家芹談到,「生態成了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很多企業都因為三明的良好生態慕名而來」。無論是引進農業、工業還是服務業企業,都不是以前產能的簡單延續,而是在生態美的高標準下追求新工藝、生產新產品。有綠色生態為保障,低碳經濟、綠色農業、森林康養產業正在蓬勃生長,兼顧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的三明故事還在繼續演繹精彩。

習近平同志強調:「山區也要增強信心,我們自有我們的優勢,自有我們的長處,發揮好了,同樣可以當狀元。」如今,綠色生態之美已成為三明的名片,這既是美麗中國的美,更是全面小康、產業致富的美,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的美。

(作者為本報評論部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1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走出靠林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走出靠林致富路內蒙古地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2014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阿爾山市考察時指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守住生態底線,保護好生態就是發展。阿爾山自然風光四季都很美,阿爾山的旅遊業一定會火起來。」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2020年12月19日 11:08:00來源:央視網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為三明發展繪就藍圖、指明方向。20多年來,三明市牢記囑託,堅持綠色優先,推動林業改革,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三明實踐丨評論: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
    「電燈不明、道路不平、電話不靈、社會不寧」,曾是改革開放之初閩西北山城三明的一個側影。20多年前,曾經紅旗不倒、牽動時代風雲的三明,地區生產總值尚不及省會福州的十分之三。1996年到2002年,當時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同志先後11次深入三明市調研,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黨的建設等方面16次作出重要批示,為三明發展擘畫了協調發展的路線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2021-01-1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從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山區特色產業增收,到保護綠水青山、「畫好山水畫」……總書記牽掛最多的是老區蘇區發展,關切最深的是人民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如今的三明人,牢記於心的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受益最大的是結合實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從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山區特色產業增收,到保護綠水青山、「畫好山水畫」……總書記牽掛最多的是老區蘇區發展,關切最深的是人民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如今的三明人,牢記於心的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受益最大的是結合實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我們的小康】小拉麵大能量 能脫貧能致富
    如今,化隆人民「掙了票子、育了孩子、換了腦子、練了膽子、拓了路子、創了牌子」,一碗小小的拉麵為他們拉出了小康致富路。(謝海森 劉亞婷)相關連結▶端牢「中國飯碗」 播種綠色小康▶黨建引領築牢小康路▶放下鋤頭 卻撥動命運的琴弦▶國家信息中心:用心用情 志智雙扶▶歌從「大廟」來 ——四川宜賓市南溪區小康生活側記
  • 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走出「致富路」
    11月23日上午,溫州市政府新聞辦「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泰順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會議以「蓄勢強發 賦能引爆 在打造』重要窗口『中加快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介紹泰順小康建設發展歷程。
  • 國網益陽供電公司:照亮山鄉百姓致富路
    電,點亮了安化4950平方公裡的土地,照亮了100多萬安化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從「找出路」到「有出路」;從「富口袋」到「富腦袋」;從「熬日子」到「奔日子」。從國家級貧困縣到脫貧摘帽到致富奔小康,安化縣踏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在小康路上行穩致遠。
  • 「我的脫貧故事」念好「生態經」 走出致富路丨錦屏縣啟蒙鎮三合村...
    耕耘三尺講臺十餘載,就是想讓山裡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出茂密的山林,亦包括我的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到2012年,我的三個女兒都已經出嫁到山外,成為人們羨慕「城裡人」。我與老伴及孩子也成江浙一帶的「打工人」,我們一家終於走出大山,我們相信:只要奮鬥,幸福生活就在眼前。
  • 走進小康·記者探訪脫貧路④丨長沙縣蒲塘村:荒山變「金山」 致富...
    走進小康·記者探訪脫貧路④丨長沙縣蒲塘村:荒山變「金山」 致富奔小康 2020-08-05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為什麼是三明?|思客數理話
    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溫亞利在接受新華網思客專訪時表示,在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下對「綠都」的評價,需要有新的標準、新的模式和新的樣本為引領。三明森林建設的長期文化積澱、林改的發展歷史、對森林生態的高度重視、林業發展全國領先以及森林生態建設融入當地人文精神等特點,是它成為「綠都」不可或缺的條件。
  •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風展紅旗如畫
    當年,沙縣小吃靠著薄利多銷走出大山。目前,沙縣小吃門店已有8.8萬家,本縣直接從業人員超過6萬,輻射帶動30萬人創業致富,年營業額超過500億元,成為沙縣支柱產業,被譽為「國民小吃」。  眼下,「國民小吃」又在朝著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升級,產業鏈不斷延長。
  • 泰順「三條路」通向幸福小康!
    聚力推進扶貧攻堅在實幹賦能中走出了增收致富新路子從「國家貧困縣」「省欠發達縣」摘帽,到實現百姓脫貧致富的華麗轉身,泰順的扶貧之路步履堅定、昂首向前。洪溪特大橋 徐金星 攝2走好「下山路」從49個生態搬遷小區拔地而起,為26583戶93644人圓上了安居夢,到「人口集聚與農民增收致富改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吉列子日帶著一班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省裡派了專家組現場指導,國家還給我們協調了直升飛機專門運機械,這路是下了決心要修好的!」「去施工隊幹活,每天能掙200塊,不比種土豆掙得多?」從幾個,到十幾個,後來,全村的貧困戶幾乎都加入了這場戰鬥。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面幫助施工隊解決各類難題,一面抓村裡的脫貧工作,連電話都沒時間給家裡打。
  • 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福建三明踐行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農村居民收入由1996年的2425元增長到2019年的18312元,城鎮居民收入由1996年的6250元增長到37942元。2017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脫貧,370個貧困村全部摘帽。昔日曾是「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已是「路寬林茂糧豐」。
  • 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福建三明踐行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農村居民收入由1996年的2425元增長到2019年的18312元,城鎮居民收入由1996年的6250元增長到37942元。2017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脫貧,370個貧困村全部摘帽。  昔日曾是「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已是「路寬林茂糧豐」。
  • 守好無價寶畫好山水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新福建的三明...
    多年來,三明牢記囑託,將生態理念貫徹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常抓不懈,做到綠色發展一以貫之,在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上扛起責任勇於擔當,堅決守好生態底色、打造發展亮色、改善民生成色。三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全力培育綠色新動能。三明全域樹茂林豐,生態資源豐富。去年,當地提出發展全域森林康養產業,並制定全省首個全域森林康養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我們委託北京林業大學團隊,編制三明市全域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和7個市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規劃設計。」
  • 美好生活圓夢小康 「全面小康百家談」走進溧水
    活動現場,臧泉、陳超、吳和平及杜磊四位溧水區市民代表與嘉賓、觀眾分享自己的小康故事,以他們的親身經歷,展示溧水區在小康奮鬥道路上的喜人成績。 小小莓果結出致富碩果 從開酒店到成立合作社,臧泉用小小的莓果譜寫了一本致富經。2008年突遇金融危機,溧水的黑莓出口訂單銳減,不少莓農都棄莓而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東和十裡坪村的致富道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東和十裡坪村的致富道路 2020-08-10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