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雪琴現象」看大眾娛樂的庸俗與坍塌

2020-09-24 方舍予

從「李雪琴現象」看大眾娛樂的庸俗與坍塌

原創 黃小白


當然,也包括大眾娛樂營銷。


最近李雪琴的通稿太多了,很多知名媒體都下場了。包括GQ報導在內,幾乎是統一的口徑,描述李雪琴的喪、散漫、痛苦的邊緣,以及各種不同環境和口吻的成長經歷。當然這些都是真實的,通稿通過統一角度不同立麵塑造出相對完整形象的李雪琴。


這件事,大概在上「脫口秀大會」之前就開始預備了。


大眾娛樂的泛文化傳播,並非毫無價值的。十多年前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到後來的網綜進化,可以看出來大眾娛樂鮮明的進化邏輯。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和受眾群體的迭代,以及文化多元性,大眾娛樂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態勢。就單從綜藝節目來看,也有了更多的節目形式和探索,這其中真人秀和說話類節目尤其突出。


但,琳琅滿目的網綜文化和大眾娛樂,也讓社會批判家們感到焦慮。許知遠作為比較偏執的代表,通過「十三邀」這檔深度對話節目,與社會主流和行業大家們頻頻對話,試圖找到內心的困惑和時代走向。


2020年剩下最後100天了,這個問題始終懸而未決。


1


從「奇葩說」到「脫口秀大會」

小眾口味逆襲,走上大眾娛樂舞臺



如果說2012年《中國好聲音》是綜藝文化走向垂直領域的風向,那麼《爸爸去哪兒》就是真人秀的分水嶺。直到《奇葩說》第一季上線引爆之後,從電視綜藝到網絡綜藝,從全齡段受眾面到小眾圈層,從節目形態到內容設計...不難看出,綜藝文化的迭代正在改變大眾娛樂的傳播走向。


而這一切的改變,也僅僅只過了8年而已。


「奇葩說」在馬東的生意經裡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嘗試。面對許知遠的詰問:你不打算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麼嗎?馬東脫口而出:我沒那麼自戀。


事實上「奇葩說」的走紅不是偶然,將嚴肅辯論放在複雜的社會語境當中,通過打開邊界的談話方式引起大眾思考的神經,這也是馬東擁抱網際網路變化的同時,試圖做的一點嘗試。


只不過,許知遠單刀直入,馬東曲線救國。


「奇葩說」嘗鮮之後,帶紅了一批「奇葩」,他們在各個領域開始發光發熱。商業上的突破讓馬東對於大眾娛樂嗅覺更加靈敏,儘管外界看「奇葩說」已經黔驢技窮的地步,但馬東沒空搭理,迅速又做了「樂隊的夏天」。如今已經到了第二季,隨著「五條人」的爆紅,大家終於看懂了馬東的商業邏輯,做大眾娛樂還是得懂大眾神經,以及理解和包容大眾的善變。


學習能力超快的年輕人李誕,很快融會貫通。早在《吐槽大會》第一季的時候就開始試水將脫口秀搬上大眾舞臺,因為第一期節目用力過猛,遭到下架。


但反應很快的李誕,瞬間摸到了大眾娛樂市場中,觀眾的神經和審查的模糊邊界,找到了一條觀眾喜歡看,市場喜歡追捧,資本願意投錢的路:用吐槽的方式幫助有負面和汙點的明星洗白。


這是一個穩健並且完成了營銷閉環的商業模式,笑果文化也很快組建了一支編劇團隊。無論是目前專職的編劇還是散落在民間的脫口秀人才,都從遊擊隊變成了正規軍,開始商業化運作。


深諳其道並且嘗到甜頭的李誕,並沒有因此飄飄然,還是帶著池子去馬東的「奇葩說」上去取經。回頭跟池子說:大家都是幹說話這行的,人家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還能賺錢,咱們就只能逗人笑了麼?


學習回來之後,李誕以策劃人身份全新做了一檔脫口秀節目「脫口秀大會」,已經不滿足於服務明星客戶的李誕,準備將脫口秀徹底推向大眾娛樂市場。


不僅於此,他還將一批創作水平穩定紮實的編劇團隊,以脫口秀藝人的身份全面出道。於是就有了思文的老公陳璐、第三者梁海源、舞臺多動症張博洋...先後在脫口秀大會上大放異彩。


2


李誕的「平衡哲學」

正在影響「脫口秀」這門生意



許知遠在網絡上被貼上油膩猥瑣的標籤之後,李誕開始著急了,隔空喊話,疑似幫腔。「十三邀」有一期節目,許知遠對談李誕,節目中李誕十分誠懇的勸諫許知遠:許老師你不要那麼說話,你相信我,我是做大眾娛樂的,我太懂他們了。


李誕做大眾娛樂之前,在奧美做一個不那麼優秀和出眾的文案,因為服務於商業,他的才華被一定程度掣肘。還在經常自詡作家身份的時候,李誕也曾表現出了一個文人的糾結很擰巴。他的作品《笑場》裡,時常會有奇怪的段子和一些不合時宜的笑聲。用許知遠的話說,很多時候這些文字只是給自己看的,像一本日記。


在大眾娛樂市場翻雲覆雨的李誕,也受到過大眾娛樂的反噬。但他很聰明,非常清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脫口秀大會」這檔節目中,用大眾比較熟悉和容易接受的邏輯思維,編寫大眾喜歡的幽默段子,再用不同人設方式表演出來,在大眾娛樂市場中找到了大部分的幽默共鳴。


這是一門「算法技術」,也是李誕的「平衡哲學」。在消費市場跟著大眾審美走,不一定對,但一定是賺錢的。


但不管什麼路,就算沒有下坡路也會迎來轉彎的時候。迫使李誕加速轉型模式的是公司的一場人事變動。卡姆吸毒被抓斷送前途,池子與公司撕逼最後分道揚鑣,這場變動讓李誕措手不及,而脫口秀的生意帝國還沒完成基建,就遭逢大難。


新一季的「脫口秀大會」戰戰兢兢的上線之後,口碑持續回溫甚至走高跡象明顯。在節目的鏡頭視角中,李誕還是一如往常的嬉笑怒罵,只有借著龐博淘汰的空隙,偷偷抹了一把眼淚。沒有人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為龐博淘汰流淚,還是說為了這一季節目戰戰兢兢走到了現在而情緒失控。


有評論指出,新一季的「脫口秀大會」將大眾娛樂和大眾幽默徹底帶向庸俗化。從文本段子和節目表演呈現來看,過於依賴技巧,表演痕跡過重,幽默搞笑被算法挾持,成為計算方程式。


但,市場成績不俗,李雪琴成功破圈,還是奪冠熱門。


3


從李雪琴的技巧

洞察大眾娛樂波雲詭譎的走勢



如果說吳亦凡喊話李雪琴讓她火了一把,是偶然現象的話,那麼上「脫口秀大會」持續走紅就是必然操作了。有著同樣的軌跡是2016年短視頻初代網紅papi醬,火速躥紅之後又被羅輯思維投資,接著又拍賣出天價廣告位。就當所有人以為papi醬會曇花一現時,短視頻的風口突然來了,最近生完孩子的papi醬回復了更新,一不小心又上了熱搜。


誰說廉頗老矣?只是老將不提當年之勇而已。


同樣是名校加持,專業領域得到認可的李雪琴,看起來更有時下大眾娛樂的熱點特性。喪、無力、抑鬱狀態,是李雪琴的常態,即便在媒體的鏡頭裡李雪琴始終是沒睡醒或者沒睡夠的樣子,就像她段子裡說的「宇宙盡頭」,更多的可能是自己一直在探索「盡頭」的邊緣意識。


李雪琴的段子創作從幽默搞笑的衡量度上來說,並沒有達到預期。但是她「懶散」、「放棄」、「無所謂」、「不想抗爭」等這些傳達的狀態和個性在大眾娛樂市場,有著非常顯性的識別,大家更喜歡的是李雪琴,而不是她的段子。


人設好感度大於內容創作,這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想到。


被推到臺前的李雪琴,本人是否真的很抗拒?不得而知。但是她的技巧的確在創作中痕跡過重,脫口秀在「脫口秀大會」這個平臺上更多的是創作一個個搞笑的包袱來取悅觀眾,而幾乎喪失了脫口秀的內涵本質。


看了這麼多期節目之後,發現只有王建國在臺上是認真的在說脫口秀,而在娛樂化過重甚至庸俗的「脫口秀大會」中,認真的王建國已經是一個邊緣化的角色,他的內容有內涵,表演有張力,甚至眼神都很真誠,但為了晉級最後也不得不捆綁李雪琴抄CP。


沒辦法,觀眾喜歡這套,這是大眾娛樂市場的現狀。


4


大眾娛樂的營銷

比大眾娛樂更為庸俗



圍繞李雪琴做的這一波Campaign,大概隨著這一季「脫口秀大會」結束之後會完成一個閉環。在營銷領域動作裡,擅長人物多面分析和社會性洞察的「GQ報導」從長文報導過李雪琴,從人物成長史、求學經驗和心態變化,即便前男友的梗都沒放過,獵奇角度展現出了一個非常立體並且沒有距離感的李雪琴。所以她人比她的段子更火。


連垂直領域的鈦媒體也將目光對準了李雪琴,娛樂化的筆觸,更傾向大眾需求的選題方向,讓李雪琴本來鮮明的人物性格,更加系統化。


早前「奇葩說」的通稿還專注於網綜節目的探索,以及新型形式的邊界討論,在營銷通稿裡居然也能有一股思辨的味道,讓營銷不止於營銷。


現在娛樂市場對於綜藝品牌或者個人產品,營銷上訴求比較簡單粗暴,一味的樹典型和搞人設。這是能最快讓用戶抓住並能記憶的點,但也很快就索然無味,就好像為了搞笑而搞笑的段子一樣,笑過之後並不能反覆回味。


現在回看一遍王冕抱吉他在臺上又唱又跳,就會渾身尷尬。


擅長社交營銷的垂直領域的4A公司,在服務上更多的是依靠大數據來解決大眾娛樂的受眾G點在什麼地方。


有行業人士透露說,綜藝節目的爆點或者節目上某個人需要包裝,都會去找能和觀眾迅速產生記憶和痛點,然後去講故事包裝也好,還是行文搞情緒渲染也罷,都只是套路了。


那有沒有考慮這樣的「即時爽點」時效性很短呢?其實不管制作方還是廣告主,也很難判斷一個節目在流行時間是多久?觀眾對你的持續記憶是多久?所以營銷不做養成,只做快速引爆。


漸漸向下主義的大眾娛樂,更多的是「奶頭樂」思維,正在丟失和毀滅僅存的文化價值,走向持續的庸俗化和坍塌。在營銷層面除了樹典型和炒人設之外,也別無高招了。而在流量為王的網際網路時代,這些都已經成了昨日碎片。


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時代是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這粒灰可能還沒落到腦袋上,就被不知名的風口吹來的風,四分五裂的肢解了。

相關焦點

  • 李雪琴一夜爆紅:「喪段子」就是我的人生
    」,更有人直斥 「北大畢業做抖音是浪費」。 這也讓我們不斷窺見她生命中最真實的模樣——李雪琴的「喪」就是喪,——「知道了人為什麼痛苦,才會知道痛苦的人怎麼樣有可能開心。」的舞臺上,李雪琴最常提起的一個人就是「我媽」。
  • 「吐槽」無邊界
    當被李誕調侃為「文化暴露癖患者」、文人包袱頗重的許知遠,也能選擇擁抱「吐槽」這一娛樂方式自我解嘲,「吐槽」的對話價值、包容性被凸顯出來;而當許老師借用李雪琴短視頻的爆梗,講出「你看北大的門檻,多低」這樣針砭時弊的高級笑點,《
  • 從李雪琴的走紅,談談品牌營銷如何「出圈」?
    隨著熱門綜藝《脫口秀大會》的播出,豐富了因疫情而沉寂了很久的大眾娛樂生活,也讓「北大才女」李雪琴曝光在大眾視野,成功出圈。李雪琴,這個從未講過脫口秀的「網紅」,因為「太好笑」收穫了一大波社交流量。接地氣的內容,引發大眾情感共鳴社交網絡時代,沒有人喜歡嚴肅古板的內容,反而具備娛樂精神、幽默風趣的內容更受歡迎。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李雪琴?正是因為她的內容真實,接地氣。比如脫口秀中的那些鐵嶺和北京的梗,就能感受到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生活,有熱愛,還有一個事兒媽,當然她的梗很雜,卻又很符合吃瓜群眾的喜好,總是能讓觀眾找到共鳴。
  • 五條人、李雪琴的另類走紅,折射出大眾娛樂審美趣味怎樣的變化?
    而小眾樂隊「五條人」卻被撈了一個夏天,北大學霸李雪琴的脫口秀視頻也瘋傳網絡……這些「非主流」藝人的另類走紅,映射出後疫情時代大眾娛樂審美「趣味」新變化。不管是李雪琴還是「五條人」,都因「土」得鮮明、渣得可愛,一下子抓住了大眾的眼球。
  • 北大「廢物」李雪琴:離開北京回鐵嶺,夢想是吃鐵鍋燉大鵝,到底是誰的遺憾?
    漸漸,我發現,我們處在一個「標籤」世界,人生處處是「遺憾」:我們用「標籤」看人,他人人生是「遺憾」;我們用別人的「標籤」壓抑自己,自己人生是「遺憾」;甚至,我們以愛之名,用「標籤」愛孩子,卻在孩子本豐富的人生中感慨「遺憾」……她不叫「北大」,她叫李雪琴「大家好,我是李雪琴。」李雪
  • 感謝「李雪琴們」拯救了這屆脫口秀
    雖然內核和顏怡顏悅有點像,都是女性社會話題,但是楊笠走得更遠一點,她不只是指出現象,還帶有批判性。比如同樣是講身材羞辱,顏怡顏悅是列舉社會上以瘦為美的現象,但楊笠則反諷,瘦不一定是為了取悅男性,也可能是取悅自己。「她身材存在本身,就是表達一種態度,就是對男人的不屑一顧。」
  • 用民粹主義解釋「川普現象」靠譜嗎?
    本次直播的主題是「西方知識界的獵巫行動--談以民粹主義解釋川普現象的誤區」,敬請期待~01.「川普現象」的出現作為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絕對是近幾屆美國總統中,最具話題、且最富爭議的總統。
  • 揭秘脫口秀大會3.5季,京東為何能引爆大眾笑點?
    本次脫口秀主題是「京東還能這樣?!」,演員李誕、李雪琴、周奇墨等人依次上臺「吐槽」網購的奇葩遭遇,頻繁爆梗,金句層出不窮。這是業內首次嘗試用脫口秀的形式做發布會,京東公關大會遇上脫口秀大會的碰撞與創新,突破受眾對傳統發布會的認知。不同於傳統的發布會針對行業和B端發聲,本次京東脫口秀大會向C端用戶傾斜。綜藝與廣告的界限在這一刻被模糊掉了。
  • 楊笠向左,李雪琴向右
    「宇宙的盡頭,就是鐵嶺」,「你有你的選擇,而我選擇王建國」。冷靜下來後,她包紮好傷口繼續做PPT,雲淡風輕地告訴朋友:「我剛剛浪費了一個小時加班時間自殺,沒死成」。甚至她的願望就是開一家奶茶店,因為「奶茶讓人快樂,我就想給人帶來快樂」。
  • 中國「賀歲片」簡史
    在中國沒有電影之時,逢年過節,總要搭戲臺,唱堂會,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文化現象。在有了電影之後,這一娛樂形式被電影借鑑並發揚光大。借鑑「唱堂會」這一種文化現象,香港電影人發明出了賀歲片。這樣,就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就連好萊塢也羨慕的類型片,典型如「殭屍片」,「功夫片」等。賀歲片也是如此。
  • 李雪琴,你可千萬別嫁給王建國
    最近,日上熱搜17次的楊天真在《脫口秀大會》上做起了紅娘,她自己說:「保準成!」她問李雪琴:「你怎麼會沒有男朋友呢?不應該啊,你這麼可愛!」李雪琴一口流利的東北話配上楚楚可憐的表情回答:「他們說我不夠女人!」聽完之後楊天真直接對著李誕說:「其實我覺得她跟王建國挺合適的!她很熱情,王建國需要被點燃。」
  • 李雪琴,你可千萬別嫁給王建國
    >「李雪琴,你可千萬別嫁給王建國啊!」@吳亦凡,內容也沒什麼特別:「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李雪琴,我是吳亦凡,別管我在哪,你看這燈,多白。」本就成績不錯的她從那以後絕不允許自己考第二名,否則別人就會說:「你看父母離婚以後把孩子耽誤了。」她敏感又要強的性格忍不了這些流言蜚語。有一次李雪琴覺得自己考得不太好,還沒來得及沮喪就發現母親已經沮喪了,她只能假裝開心去哄母親。「母親的母親」這尷尬的家庭角色讓她的童年變成了灰色,她羨慕吳亦凡是發自肺腑的。
  • 《脫口秀3》,為什麼走紅的是「李雪琴」們?
    她們的存在,讓大眾開始關注並認可女脫口秀演員群體。那麼,為什么女脫口秀演員會突然崛起?是什麼在助推她們走向成功?縱使是「一姐」,在這個行業裡也很難長久處於巔峰,競爭力、心理承受力、能不能笑著撕開傷疤給別人看,都是考量。
  • 千萬別被「低俗」的李雪琴給騙了
    看這句——「書譯得有點晦澀,但李雪琴讀來覺得相當清晰。」事實證明她的練習和預判都相當準確。很多人看完《脫口秀大會》,對李雪琴最深的印象是:那個喜歡搞對象的東北女孩兒。雖然我的男性朋友們說,到了一定歲數他們找對象也不看臉了,但我又偏偏是個「網紅」,他們怕和我分手了上熱搜。
  • 喪喪的李雪琴,被稱讚是脫口秀天才,但她知道她不是天才
    01 比起「北大」標籤,她更喜歡被叫做網紅 ,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你好,我是吳亦凡,別管我在哪兒,看這燈,多亮。讓李雪琴收到了網友們的追捧,成為所謂的「追星錦鯉」。這也就塑造了李雪琴自稱是「網紅」的來歷。
  • 「大家好,我是李雪琴」——李雪琴成功的背後
    在前不久剛結束的《脫口秀大會》中,有這樣一位特別的選手——雖然在脫口秀界,她是初出茅廬的新人,但她的表現相比老將們卻毫不遜色,在大眾中贏得了極高的討論熱度本來一名普通的胖女孩向知名藝人喊話,觀眾可能也就看個
  • 李雪琴 VS 德雲男團:「異軍突起」的流量戰隊
    從《脫口秀大會》走出的李雪琴,帶著濃鬱鐵嶺口音的一句「大家好,我是李雪琴。」便能引得笑聲無數。上綜藝、直播帶貨以及拍廣告,她一樣也沒落下。最近她為TeenieWeenie拍攝了聖誕廣告#來個熊抱吧#。《鐵嶺少女問題事件》,片中李雪琴作為學校優秀代表被「掛著」牆上和牛頓、哥倫布、徐霞客這些歷史上的大佬嘮嗑,邀請用戶共同來提問問題、打開眼界。
  • 北大網紅李雪琴:如何從抑鬱症到脫口秀黑馬?
    兩年後,作為脫口秀演員,她重新站在大眾眼前,起初不被看好內投倒數第一,但依靠自身才華圈粉無數,獲得罕見滿票。或許你和我一樣好奇,人生如此跌宕起伏,又如此有才華的李雪琴究竟是怎樣練成的。有一次,她寫完作業看會電視,沒想到媽媽瞬間就爆發了,她必須最大程度地去忍讓和遷就母親,哄她開心。大概也是從這時起,李雪琴選擇將苦悶、壓抑、無處釋放的情緒埋藏在心。
  • 梅蘭芳表現的是藝術,「娘炮」們傳播的是庸俗,我們需要陽剛之氣
    這些"娘炮"們,不能與梅蘭芳先生相提並論,一個是藝術,一個是庸俗,二者不可同日而言。◇不男不女的小鮮肉,是挺可愛吧近日,新華網發布評論《「娘炮」之風當休矣》,對當前「娘炮」現象予以嚴厲批評◇陽剛之氣,真正的美男儘管也有專家認為,「娘炮」被文化娛樂資本和粉絲經濟所消費,看似有很大影響力,實際上
  • 從李雪琴的爆火看網紅變長紅的營銷之道!
    」突然火了,原因是馬保國自稱是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在與兩年輕人比武的過程中被「偷襲」,於是他在網絡上說「年輕人不講武德、你們好自為之」,因其嚴重口音,「好自為之」聽起來音似「耗子尾汁」,因此讓「耗子尾汁」在網絡上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