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廢物」李雪琴:離開北京回鐵嶺,夢想是吃鐵鍋燉大鵝,到底是誰的遺憾?

2021-02-14 北京朵多教育

在脫口秀的舞臺上,她是一匹誰也沒有預料到的黑馬:又喪又慫的表情,魔性的東北口音,打得對手措手不及。有人「愛死」她了:真實,不做作,天賦異稟,有趣的靈魂……

因為李雪琴告訴大家,自己是「北大」畢業,所以一連串的疑問接踵而至:

你長成這樣,咋就能上北大呢?

你北大畢業,咋能幹網紅呢?

你北大畢業,怎麼可能寫不出稿子呢?

你北大畢業,怎麼不留在北京要回鐵嶺呢?

你回鐵嶺吃鐵鍋燉大鵝,人生不遺憾嗎?

一開始,我也覺得問題很合理,直到我開始思考:北大清華,這些名校或高學歷的標籤,對自己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漸漸,我發現,我們處在一個「標籤」世界,人生處處是「遺憾」:我們用「標籤」看人,他人人生是「遺憾」;我們用別人的「標籤」壓抑自己,自己人生是「遺憾」;甚至,我們以愛之名,用「標籤」愛孩子,卻在孩子本豐富的人生中感慨「遺憾」……

她不叫「北大」,她叫李雪琴

「大家好,我是李雪琴。」李雪琴的出場介紹就是這麼簡單。但大家知道她是北大畢業的時候,還是不淡定了。當你面對一個「北大」畢業的人的時候,他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對一些人而言,北大畢業的女生,意味著你應該是一個賞心悅目的美女。所以,看到李雪琴的形象,這樣的人會吃驚地問:你長成這樣,咋就能上北大呢?李雪琴也幽默地回應:但凡我不長成這樣,我都上不了北大!對一些人而言,北大畢業的女生,意味著你應該從事著一份看起來體面而高薪的工作。而網紅,則意味著不體面,甚至低俗。所以,當知道李雪琴是北大畢業的時候,這些人高喊:我們被騙了!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北大畢業,當然意味著能力強,學霸,寫稿子就該不費吹灰之力。所以,當李雪琴說,我是第一次參加脫口秀大會,真著急,就是寫不出稿子的時候,這些人就開始說:裝的,太謙虛。甚至,有人開始用「裝瘋賣傻」來形容李雪琴。當李雪琴選擇回家鄉鐵嶺,享受美味的燉大鵝的時候,沒想到有人開始感慨:真是太遺憾了……

對很多人而言,當聽到「北大」這個詞的時候,就把「李雪琴」放在流水線上,像工廠的一件產品,期待她按照一個固定的流程,塑造成我們大腦裡早已形成的固有形象。

但李雪琴是個人,是個和你我一樣,有血有肉,會哭會笑的人。她同樣面對人生各樣難題,也在努力求解。撕下「北大」這個標籤,走進她脫口秀的故事內容,你會對她有不一樣的看法。

每個女孩都愛美,李雪琴也不例外。對於自己的長相,她自嘲:我嫁不出去,一直是以為自己長得不好看……

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後來父母又都再婚。還沒成家的她幽默地說:結婚難道是大自然給每個家庭的KPI,我爸媽把名額都用完了……

就像每個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擠地鐵成為她的生活常態。回到鐵嶺,她笑談:宇宙都有盡頭,北京的地鐵卻沒有盡頭……

第一次講脫口秀,她沒有經驗,每次都需要全力以赴地現寫段子。淘汰賽上,每個人都想晉級,很多男生選擇和她對決。她的壓力可想而知,卻一開場說到:我這輩子,都沒被這麼多男人競爭過……

李誕曾說過,當一個人生活足夠慘,不需要創作,出口就是段子。

李雪琴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的脫口秀,講的都是自己的生活,而且大多是足夠慘的生活。

李雪琴從小和媽媽一起生活,顯得非常「懂事」,尤其在學習這件事上,更是不用媽媽操心。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努力使得她踏上了人人豔羨的名校:北京大學。然而,李雪琴並不快樂。她一度心情非常糟糕,就在北大畢業去國外深造的時候,不得不退學回家。更痛苦的時候,她甚至嘗試過自殺。在至重的痛苦面前,她想尋求快樂。

後來,她做網紅,製作搞笑視頻,乃至來到脫口秀大會,都有一個簡單的初衷:不快樂的人太多了,我想帶給大家快樂!

而快樂,對她而言,來源於生活。她,就是一個分享生活的人。

沒有「學霸」「北大」「網紅」這些標籤,李雪琴是誰?

一個在求學和工作上,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女孩;

一個在愛情上,受了傷也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女孩;

一個明白了生活的真相,拼盡全力想帶給人快樂的女孩……

你可以喜歡她,看她的視頻,享受她吃大鵝的樂趣,可以去鼓勵她,安慰她,就像新交了一個朋友;你也可以不喜歡她,可以不去看她的視頻,可以不關注她吃了啥,但依然可以尊重她,就像尊重身邊的一個陌生人。

李雪琴,她不用任何標籤定義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愛著別人,這樣的人生,誰又能說是遺憾呢!


被標籤壓抑,你成不了「自己」

「很遺憾,這篇稿子不能過。」

聽到這話,我心裡難受極了。尤其是在談論具體哪些地方欠妥的時候,即便對方已經很小心,我聽到的依然是「否定」。

當有朋友這樣問我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在我內心深處:名校畢業的人,意味著比我厲害。在他們面前,我就是不行。

而「我不行」這個觀念好像已經深入到骨髓中,因為從小父母和周圍的人就告訴我:你要努力,長大就要考到北大清華,否則人生就完了。沒有考上好大學,就不會有好工作,不會有好工作,人生就沒意義了……

結果,我沒考上北大清華。這個結果好像一根刺,扎在心裡。一遇到清華北大的人,就會疼一下,提醒自己:你不行,太遺憾了。

對於這樣的人,要麼「肅然起敬」,敬而遠之;要麼,自慚形穢,開始全面否定自己,不能客觀地看待問題。

李雪琴,一個北大畢業的人站在我們面前,有人就會想當然地認為:都考到北大了,那她選個公司上班不是很容易的事嗎?怎麼幹起網紅了?她北大畢業,寫個脫口秀稿子不是很容易的事嗎?說寫不出來,誰信呢?

而我自己呢,也會閃過這樣的念頭:人家北大畢業的,怪不得那麼有才華,畢竟我連北大都沒讀過!

但更深入思考,我才發現,這樣的想法,抹殺了李雪琴背後的種種努力,認為人家的成功是輕而易舉;同時,也很難發現其他人的亮光,仿佛「北大」一個標籤就已經註定了比別人優秀。

能讀一所優秀的大學,當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這並不是一個人人生的全部。那只是生命中的一段經歷。拿著人生中的一段經歷,卻評判一個人的選擇,甚至用「遺憾」來概括,是多麼的片面。

連李雪琴自己也說,我只是會考試。

面對著別人不斷拿著「北大」這個標籤問這問那,她甚至覺得,做個「廢物」挺好啊。

「北大人」都不背著「北大」的標籤了,我們自己卻還在給自己設限。

有人說,李雪琴的選擇很遺憾。按照這個邏輯,我們的人生,真是充滿了無數遺憾:

上學,沒進最好的小學,是遺憾;

讀大學,不是清華北大,是遺憾;

結婚,比同齡人晚了,是遺憾;

生孩子想要兩個,只生了一個,是遺憾;

全職媽媽,不能在外掙錢,找不到價值是遺憾;

職場媽媽,不能給孩子更多陪伴,是遺憾……

說 「遺憾」,其實是我們心中期待「完美」。但所期待的「完美」,又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一邊豔羨著別人,一邊忽視著自己的美好。

人生哪有那麼多遺憾,更多只是選擇不同罷了!

雖不是清華北大畢業,但不影響我們選擇兢兢業業,勤奮努力;

雖不是一二線城市工作,但不影響我們選擇自己的愛好和在專業上拼搏;

雖生活不完美,但不影響我們選擇用熱情和溫暖擁抱每一天……

至於我,學習不看別人的標籤,從內心中接納自己,在所做的事上盡心盡力,學習更客觀地看待他人的評價,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以愛的名義,用標籤控制孩子

小學的時候,村裡第一次有人考上了清華大學,爸爸知道了,鄭重地跟我談:好好學習,一定要考第一名,這樣才能上清華北大,一輩子沒遺憾!

多年過去,成為父母的我們依然在走著這條路。

前幾天,小區裡常常一起玩的兩個小朋友搬家了。

「為了孩子,努努力,也要買個學區房!」

我感慨:還沒上幼兒園,就把孩子的學校準備好了。真的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啊!

旁邊的媽媽笑著說:這還早啊!現在的說法都是,要讓孩子贏在 「射精前」……

我驚訝得張大嘴巴……

買個學區房,上個好學校,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幾十年過去了,又繞回來了。

然而,好大學=好工作,這個等式在現實中並不成立。不能回答好「為什麼要上個好大學」就不能幫助孩子尋找到學習的真正動力。

幾天前,一個媽媽說,孩子一個班的學生都去學習大提琴了。她就很詫異:大提琴,適合所有的孩子嗎?

是啊,一個美妙的樂曲,難道不是由很多樂器演奏出來的嗎?生活這首歌,不就是不同的你我共同演奏的嗎?你喜歡鋼琴,我喜歡小提琴,你喜歡笛子,我喜歡嗩吶,你喜歡架子鼓,我喜歡非洲鼓……因為不同,才美妙啊!

當我們以愛的名義,跑遍各種興趣班,又用各種標籤貼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他們已經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你不會鋼琴,太沒有音樂細胞啦;你不會演講,口才也太差了;你不會英語,太遺憾,錯過學習的最佳時間了……

看到自己的人生不是「遺憾」的,才能擦亮眼睛發現孩子生命的豐富:

孩子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而是有獨特個性的生命;

孩子不是要重複父母的路,他有自己成長的方向;

孩子不是一定要擠進某所大學,世界都可能是他們的舞臺;

孩子不是要努力超過誰,而是成為一個祝福別人的人……

父母學習不按照「標籤」控制孩子,孩子內在的生命可能會迸發出不再「遺憾」的活力!


寫在最後

有一個名叫陸可鐸的作家,他有一雙深邃的眼睛,他早看到:我們已經處在一個「標籤」的世界。我們按照一個人的長相、學歷、背景、能力等等,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給他人「貼標籤」。有時候,我們可能根本不了解一個人,也無心去了解一個人,就人云亦云地給他人貼一個。當然,別人也給我們貼標籤。我們自己什麼樣,自己也說不清。別人說好,我們就以為自己已經很不錯;別人說很糟糕,自己就覺得生活沒了希望。直到有人發現,我們可以不過「標籤」人生:不以他人的評價定義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向光生長,人生可能依然不完美,但會少了遺憾!

推薦閱讀

朵多教育匯集了一群愛圖書、愛孩子、愛家庭、愛生活的夥伴。致力於通過精品圖書、優秀課程、實用的定製化培訓等來裝備和服務每個家庭,依生命季節的特點進行全人關懷教育,使家人能以各司其職、恪盡職守、家道興旺。我們盼望與您一起努力,共同為家庭和美、社會和諧構建積極、健康的生態。

相關焦點

  • 李雪琴神操作炒cp燃炸全場,而我只關心鐵鍋燉大鵝能不能火一把
    比如那些鐵嶺和北京的梗,就能感受到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生活,有熱愛,還有一個事兒媽,當然她的梗很雜,卻又很符合吃瓜群眾的喜好,所以她的脫口秀是很巧妙的:內涵高級,表達簡單,了解觀眾。所以也就難怪李誕說李雪琴是脫口秀的天才了!不愧是天賦異稟,不僅有天賦,也有「餅」,而且還有鍋包肉、炸雞架、鐵鍋燉大鵝!
  • 這個留學紐約的北大鐵嶺人,火得很沒道理
    媽媽告訴她,宇宙的盡頭是鐵嶺,她該回到家鄉鐵嶺,「咱東北多好呀,地大又物博,有燉大鵝和鍋包肉她吐槽北漂生活,「天天坐地鐵,一圈又一圈,宇宙都有盡頭北京地鐵沒有。」她還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日常:「有一次晚上,我老闆凌晨三點給我發微信,我沒有回,他覺得,完了,李雪琴死了。然後他給我打了20多個電話,終於在決定報警之前,把我給打醒了。
  • 北大高材生憑段子走紅遭嘲諷,反擊稱:北大的為何不能是廢物
    李雪琴身上有無數個標籤,&34;、&34;、&34;、&34;......李雪琴之所以能夠走紅全憑&34;,李雪琴曾說:從小被保護的很好的人們往往無法理解痛苦的人為什麼痛苦。&34;精神支柱&34;你看這北大校門多白&34;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34;北大怎麼了?念了北大就不能當一個廢物了嗎?我只是恰好考得好,擅長考試而已。
  • 離開吳亦凡的623天,又喪又慫的北大才女李雪琴火了
    「北京是有地鐵的,破地鐵有啥好自豪的啊?北京好有地鐵,大環線上下班,左一圈右一圈,日復一日圈復一圈。」「宇宙都有盡頭,北京地鐵沒有。」「我也愛北京,可對於北京,我連個備胎都算不上。」說盡了人在他鄉,卻遲遲沒有歸屬感的心酸。甚至她直言:「我和北京說再見,北京問我:你是誰呀?」
  • 北大網紅李雪琴:如何從抑鬱症到脫口秀黑馬?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李雪琴火之後,很多人都說,李雪琴你能幹這個,你能幹那個。但李雪琴對自己一直有著清醒的認知,她知道什麼東西是她真正的能力,什麼東西只是暫時的。雖然畢業於北大,但她坦言自己是個「廢物」,不覺得北大出身就得多厲害。跟同時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在一起工作,別人都把工作上升到價值觀層面,她卻反感:「我說有什麼可上價值的呢?清華北大怎麼地了呢,咋這麼把自己當回事呀?你經歷過啥呀,你就跟人家講這些,就給人家傳輸價值觀?」
  • 那個懶散的北大學霸火了:成長就是逼著自己不斷優秀
    所以她拋棄了北京,回了鐵嶺老家。有人嘲諷李雪琴離開北京回鐵嶺的時候,說鐵嶺沒地鐵。那種優越感就好像當初有人diss她一個「北大出來的」去做網紅這麼low的事情,是浪費國家栽培。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上說:「北京地鐵,左一圈右一圈,日復一日,圈復一圈。」「宇宙都有盡頭,北京地鐵沒有。」在北京早高峰擠滿人的地鐵裡,無數人為生活奔波,左一圈右一圈,日復一日圈復一圈。
  • 又喪又慫的北大才女李雪琴火了
    她是北大學霸,但只想當個廢物;她是紐約大學的研究生,但最後回到了鐵嶺;她曾因抑鬱症自殺,但選擇了做喜劇;她矛盾卻通透,大白話的段子裡皆是生活。,剛張嘴就贏了李雪琴,原名李雪陽,她在北大的時候有個筆名叫「破琴」。
  • 「脫口秀黑馬」李雪琴出圈記:誰說北大畢業生不能拍「土味」視頻?
    李雪琴是誰呢?兩年前她突然爆紅網絡時,也有不少圍觀的吃瓜群眾這樣問。今年首次站上脫口秀舞臺的她,身上有不少標籤——「追星錦鯉」「北大高材生」「喪文化代表」,一看就知道這個女孩不簡單啊!不愛刷短視頻的網友一臉懵,紛紛在問「李雪琴是誰?」 那時,李雪琴的標籤是不走尋常路的「土味網紅」。而很多人不知道,在短視頻裡一本正經搞笑的她,當時心理狀態很差,甚至因情緒崩潰一度想要自殺。
  • 北大「喪」才李雪琴:誰說「喪」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01 北大畢業當網紅,是廢物?當人們都以為李雪琴只是眾多學歷低、博眼球的網紅中的一員時,卻驚訝地發現,這位「低俗」的網紅竟是北大新聞系的高材生,紐約大學的碩士。於是一時間爭議紛紛:有人說她浪費教育資源,還有人罵她自甘墮落,是個廢物!
  • 宇宙盡頭是鐵嶺,但李雪琴的盡頭絕不是東北喜劇
    比如「我現在最大的遺憾就是,人得罪完了,比賽還沒有結束」的句式,就來自於2009年的春晚小品《不差錢》:「人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比如她身為北大畢業生、海歸人士,卻還在脫口秀舞臺上「扮豬吃老虎」。
  • 李雪琴:為啥北大的學生就不能做個廢物呢?
    最新一期《脫口秀大會》中,她不僅貢獻了「宇宙的盡頭是鐵嶺」、「宇宙都有盡頭,但北京地鐵沒有」這種讓人歡呼的金句,還把自己和王建國的cp炒的風生水起,讓現場的嘉賓都忍不住舉起了「雪國列車」的大旗。可誰又知道,這個現在被稱為天才的女生,以前的夢想是做一個「廢物」。
  • 東北人到底都喜歡用鐵鍋燉啥?
    在東北 有人花錢吃喝 有人花錢點歌 有人花錢美容 還有人就願意吃這口 萬物皆可燉的「大鐵鍋
  • 北大才女李雪琴:「生而為人,我就想當個廢物。」
    當人們得知李雪琴畢業於北京大學時,質疑的聲音也接踵而至:北大是什麼地方,鎮國重器;國家培養你,是讓你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不是讓你當一個網紅;你個北大的高材生,畢業了就當網紅,掙快錢?面對質疑,李雪琴本人也不太按常理出牌:「我北大畢業,就想當廢物。」學生時代的李雪琴,的確是一名學霸。高中讀的是遼寧最好的省重點,北大來遼寧自主招生時,她考了全省第一。
  • 李雪琴,天才?
    「從那以後,我失戀了要回鐵嶺,工作黃了要回鐵嶺,微博掉粉要回鐵嶺……在我媽眼裡,宇宙的盡頭就是鐵嶺。」「我和北京說再見,北京問我:你是誰呀?」:「北大畢業的,就不能當個廢物嗎?」,說進這則主題為「遺憾」的段子裡了,請大家再讀一遍吧:「很多人覺得,他們的夢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實現,我想問,你的夢想是舉辦奧運會嗎?」
  • 李雪琴,天才?
    「我之前在北京過得不咋太好,我媽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對我說閨女,宇宙是有盡頭的,生命的起點就是終點。」「我問我媽是什麼意思,我媽說,就是混得不好就回老家得了!」「從那以後,我失戀了要回鐵嶺,工作黃了要回鐵嶺,微博掉粉要回鐵嶺……在我媽眼裡,宇宙的盡頭就是鐵嶺。」
  • 咖啡易融:宇宙盡頭是鐵嶺,但李雪琴的盡頭絕不是東北喜劇
    比如「我現在最大的遺憾就是,人得罪完了,比賽還沒有結束」的句式,就來自於2009年的春晚小品《不差錢》:「人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比如她身為北大畢業生、海歸人士,卻還在脫口秀舞臺上「扮豬吃老虎」。
  • 鐵嶺大舞臺,有夢你就來|李雪琴的爆紅說明了什麼道理?
    就像當年,人們理解不了北大畢業的陸步軒為何去賣豬肉一樣,人們也同樣理解不了,為何北大畢業的李雪琴看完整個脫口秀大會,在我看來,李雪琴講得最好的不是她和王建國的CP,而是她在「遺憾」這個話題中,所講到的:年輕人到底應該在北上廣找機會,還是回到起點,回到家鄉,找夢想。
  • 李雪琴:上了北大就不能當「廢物」了嗎?
    他覺得,完了,李雪琴死了。吐槽自己畢業後回老家不被理解:「有些人還嘲笑我,說鐵嶺沒有地鐵,北京是有地鐵,破地鐵有啥好自豪的啊?北京是有地鐵,大環線上下班,左一圈右一圈,日復一日圈復一圈。宇宙都有盡頭,但北京地鐵沒有。」
  • 「北大廢物」李雪琴:我就想不務正業怎麼了
    面對這樣的質疑,李雪琴回答: 「北大怎麼了?」,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殷越,算是「廢物」到極致。 有時候寫一篇文章光是找素材便需要好幾天,來來回回修改十幾次才能通過。 無論你的夢想與社會主流之間是多麼的格格不入,只要肯堅持到底,總有一天,你會把不務正業變成正業,甚至專業。
  • 李誕的人間不值得,是低俗苟住北大「戀愛腦」的廢物李雪琴?
    脫口秀大會上,李誕「復活」了李雪琴,擔心這次出名的困擾,李誕還教會了李雪琴卸載微博。問到最近對李雪琴影響比較大的人是誰?她說是李誕。看這句——書譯得有點晦澀,但李雪琴讀來覺得相當清晰。但李雪琴最不喜歡的標籤就是:北大學霸。她覺得自己沒有體現北大和學霸的氣質,給母校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