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後,房地產市場的「分化」愈加嚴重。
一邊是深圳、杭州這種城市頻繁佔據頭條,圍觀群眾都表示已經看膩味了。
拿深圳來說,最近兩個月,又是百萬喝茶費重現,又是經營貸流入樓市,好不容易消停了一段時間,又因為學區的事全國聞名,數百萬乃至千萬身家的房主,因為所購房子的面積、土地性質只是「公寓」,孩子沒辦法入學。
學區房的事放在一邊不談,這兩天深圳光明新盤再度出現搶房潮,與前幾天杭州6萬人搖號搶房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一邊,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所謂的「小陽春」後,上下遊各個環節都開始轉冷了。
比如,水泥率先降價了。
招商固收尹睿哲6月11日發布的高頻數據顯示,全國水泥價格指數較6月1日下跌0.4%;同期,華東和長江地區水泥價格下跌0.7%和0.6%。
根據中國水泥網的統計,上周全國散裝水泥均價為449.37元/噸,環比下降0.32%。
跌幅雖然不大,大範圍的降價才是重點。
從全國各省份的水泥價格來看,除陝西地區價格上漲外,其餘大部分省份水泥價格都在跌落,其中海南降價明顯。
作為房地產上遊價格最敏感的原材料,水泥的動向,往往牽動著房地產下遊銷售的情況,如同去年底水泥漲勢如虹,房企為了衝業績,為了趕工期加速施工一樣,終端樓盤成交也隨之上升,這是同一個邏輯。
因此,水泥跌價,放在當下這個時間點來看,必然會傳導到下遊的房地產成交環節。
同樣是招商固收的數據,6月以來,全國商品房成交面積環比下跌6.5%,同比跌幅擴大至18.7%!
其中一、二、三線城市環比-0.9%、-4.5%和-12.6%,同比-14.3%、-19.2%和-20.7%。
請注意,無論是一線、二線還是三四線,不管是同比或是環比,最近兩周全部都處於下降狀態。
尤其是全國商品房銷售降幅達到18%,同比去年降幅如此之大,考慮到復工後積壓了大量的購房需求,只能說明一個事實:樓市的陽春行情已經徹底結束,更沒有絲毫步入「盛夏」的可能!
數據上的分析暫時不談,之所以樓市出現急速降溫,與近期政策面反覆「敲打」有很大關係。
一方面,高層部門反覆強調「房住不炒」,次數之頻繁,堪稱罕見。
比如,近日高層發布的報告中,關於房地產的描述如下:「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前4個月房住不炒已經提及了4次,加上5月份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提及了一次,此次報告再次提及「房住不炒」,5個月時間內,已經提及了6次「房子是用來住的」。
次數提及越頻繁,房價上漲的可能性越小,政策面對市場的壓制,可謂是立竿見影。
隨後,央行、銀保監會先後表態,給市場打預防針。
銀保監會在5月末表示,今年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堅決落實「房住不炒」要求,持續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
央行在6月份發布了《區域金融運行報告第4專題: 區域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報告指出: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一行一會,加上重要文件的定調,基本已經確定了6月份以後樓市的走向,不可能掀起太大波瀾。
另一方面,各個省市步調一致,開始有針對性的對房地產「嚴防死守」。
高層定下的基調,必然會落實到地方的強力調控措施上來。
6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海南省明確表示:我們嚴格控制房地產,海南的房地產不是外面想要多少就建多少,成為房地產的加工廠。
這個表態可謂非常「強硬」,不誇張的說,直接嚇退了不少有心在海南加大力度拿地的房企。
除海南外,阜陽、北京、深圳、東莞、河北等5個省市,都在最近一個月內針對樓市發布調控措施。
比如,北京查處了21家房地產中介,深圳下架高價房源,並規定每周上報價格和成交,東莞住建局更是直接表示:市場說東莞二手房價上漲的數據,與該局網籤系統的交易數據有很大差異。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水泥跌價,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下降,跟高層定調、各地對房地產出手,幾乎是同一時間發生的!
正所謂「量在價先」,成交量的萎縮,意味著房價沒有上漲動力。
而上遊關鍵原材料的價格變動,意味著房地產施工面積增速在下降,換言之,房子有點蓋不動了。
這兩個跡象,表面上看,只是2020年樓市裡的「小浪花」。
但是,一葉落而知秋,高頻信號出現轉向時,往往是大廈將傾的前兆,雖不至於讓市場出現急劇變化,某種程度上,卻是房價「穩中有降」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