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夢到孔子,被罵自尋死路,得罪孔子果然沒有好下場

2021-01-18 四方閣

康有為,字長素。清末光緒年間的進士,後來授予工部主事,為翁同龢所稱讚。當時甲午戰敗,國家危難,翁同龢向光緒帝推薦康有為,說康有為的才能勝他十倍,可以勝任要職。光緒就下詔要康有為入宮,兩個人密談了兩個小時。康有為才從宮中出來之後就驕傲得像元老一樣。

有一個晚上,康有為晚上做夢,夢到大成殿,看到了子路。子路的樣子很生氣,當面指著康有為說:「你算什麼東西,自己名長素,唐突了聖人。」說完之後,將要拔劍斬他,康有為伏地哀求。忽然之間,孔子從殿後出來,阻止子路說:「不用你的劍去殺他,過幾天,他就會自尋死路,何必弄髒你的劍呢?」子路聽到了孔子這樣說,就把劍收了。用腳踢了康有為,康有為跌出殿外,突然之間醒悟了過來。過了幾天,災難果然降臨。

這時候的山東巡撫是袁項臣,為光緒變法,康有為認為這個人可以幫助他實現變法,就告訴他要殺榮祿。用兵圍了頤和園,哪裡知道,這個袁項臣只是假裝答應,私底下卻把這件事告訴榮祿。榮祿又把這件事告訴了慈禧太后。於是維新變法就這樣失敗了。康有為所託非人,則變法功虧一簣。其假借孔子之名,託古變法,有其進步性也有其妥協性。我們在看待維新變法的時候,要辯證地看待。

相關焦點

  • 武昌起義後南北談判,康有為出了個餿主意:把孔子後人弄成皇帝!
    而在這其中,康有為的政論可謂別具一格。在各方勢力還在為共和還是君憲、清帝保留與否你來我往、跳腳罵娘的時候,康有為在亂世中語出驚人:咱可以搞一個「虛君共和」嘛,要麼留著清帝、要麼把孔聖人的後代弄成皇帝。這樣的觀點可謂是時代的一朵奇葩,我讀到此處不免哈哈大笑。笑完後不禁思考:康有為為啥會這麼想?
  •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一)
    敘 孔子卒後二千三百七十六年,康有為讀其遺言,淵淵然思,悽悽然悲,曰:嗟夫!
  • 年羹堯為何會落得悲慘下場?是帝王無情還是他自尋死路
    年羹堯為何會落得悲慘下場?是帝王無情還是他自尋死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是多少忠臣良將最終的下場,在皇帝危難的時候,他們可能是皇帝左右手是兄弟是恩人,但一旦江山穩坐,他們便是皇帝的眼中釘,他們曾經的功勞越大就容易為帝王所忌憚,我們今天要說的也是一位功成名就後不得好下場的臣子,他便是年羹堯,但對於他的下場大家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有人說是因為帝王的無情,也有人覺得是他自尋死路。
  • 美人不肯和孔子共坐一車,孔子說出一句名言,她被罵了2000年
    孔子在中國古代史上的影響自不必多言,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幾乎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來傳統思想體系的基礎,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孔子歷朝歷代都備受推崇,甚至被稱為"聖人先師"、"萬世師表",他說過的很多名言,在民間也是家喻戶曉。
  • 孔子為什麼經常罵這個弟子?
    孔子反對殉葬,也反對以人形之俑來殉葬,因為以人形之俑殉葬,內心深處還是保留著殉葬的想法。所以罵說,最早做人俑殉葬的,應該會沒有後嗣吧。當然,孔子也罵學生,不過相對文雅。比如孔子曾罵子路(名由,字子路)粗魯,說:「野哉,由也!」罵過樊遲(名須,字子遲):「小人哉,樊須也。」
  • 【讀傳記】《孔子的故事》之:弟子顏淵和子路的死
    雖然子路常常挨孔子的罵,然而因為子路是個直爽的人,孔子對他也就最容易說出真心話,同時子路也有不少長處,像:正直,勇敢,聽了就做,說得出就做得出,沒有任何猶豫,而且如果別人指出他的毛病就高興等
  • 讀《史記·孔子世家》(三)
    到孔子出生的魯襄公時代,變得尤其糟糕。襄公即位的時候,才七歲。對於掌權的貴族來說,這自然是一個擴張、鞏固自己權力的好機會。孔子十歲的時候,當了三十一年國君的魯襄公去世。魯襄公去過一次楚國,回來後就特別喜歡楚國的文化,造了一座楚國風格的宮殿,最後就死在裡面。這件事經常被當作楚國文化已經發展到很高水平的證據,換個角度看,也是魯襄公活得非常壓抑,他心裡存著遠離魯國的渴望。
  • 論語前導——孔子一罵千古聞名 作者:王威
    孔子說:「為什麼這樣做呢?君子可以為了仁義失掉性命,不可以坑害;君子可以吃虧,不可以矇騙。」縱觀《論語》裡孔子和學生的對答,像宰我這樣提問的還真沒有。還有更有意思的呢!不過這次牽扯到孔子一直提倡的孝悌,從看對話來看孔子是生氣了。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也!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 《孔子遊楚》 和澤書院自編自導自演
    聽說魯國孔子來了……於西:(抬手)難不成君上親自迎接?(踱步)備馬,我要去見君上。(子西、侍從下場,楚王、孔子、子貢、子路上場就坐)楚王:夫子遠遊多年,遊歷多國,風塵勞頓,甚是辛苦。寡人聽聞,早有迎接之心,今日得見,如大旱之遇雲雨啊!
  • 康有為鄙視此人,發生一事後,他卻提著禮腆著臉拜他為師
    康聖人自謂聖人,還似乎是等於或略低於聖人,後來他人長大了,名氣大了,他就給自己改號了,自號「長素」。「素」,即素王,也就是孔子;「長」呢?「自命長於素王」,意思是,孟子是給孔子提鞋的角色,孔子是給康老提鞋的角色。不僅如此,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康老呢,天下英才都是他弟子,其弟子之賢者個個超七十二賢者:弟子陳千秋,康老給改號為「超回」(超過顏回。
  • 孔子隨口罵了兩句髒話,卻流傳至今,成為許多現代人的口頭禪
    從古至今都沒有缺少的就是智者,縱觀古代的先賢,可以說孔子是對我國文化影響很大的人,不管是曾經的帝王,還是現在的學者都對孔子十分尊敬。這樣的話語讓孔子很不高興,認為宰予是個不孝之人,便反問他:「守孝一年你能安心」?宰予卻回答的十分散漫表示沒有什麼不安心的。
  • 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這才是真實的孔子!
    1、孔子到廟堂參觀,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守廟的人說是宥坐之器。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虛則欹(傾斜),中則正,滿則覆。明君常將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讓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嘆道:一切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問:「敢問有保持滿而不覆的辦法嗎?」
  • 他名氣比孔子大,弟子比孔子多,孔子掌權後卻殺了他,還暴屍三日
    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商鞅和孔子。 但是商鞅並沒有因此而沮喪,反而是在這個職位上不斷地學習魏國變法的成果——《法經》,並且熟悉官場上的事務和情況。 公元前359年,商鞅來到了秦國,得到了秦孝公的任用。但是經歷過官場險惡的商鞅並沒有急著去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是首先做通了秦孝公和大部分高官的思想工作,他對他們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
  • 孔子著《春秋》?孔子和《春秋》有關係嗎?孔子表示自己很委屈
    這個《春秋》記載了上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含12個國君,計242年的歷史。書中所記,雖以魯國史為主,但對魯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也各有涉及。並且,其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為了敘事方便,歷代史學家就把其上自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下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這295年的歷史發展時期用《春秋》這個書名來稱呼,稱為「春秋」時期。下面重點說說《春秋》這部書。按照上面的說法,《春秋》是由魯國歷代史官編著成書的。
  • 孔子為何沒有做成「儒教教皇」?
    不過,這個所謂的儒教,是後人推崇的,孔子當時從來沒有羅馬教皇一般至高無上的地位,反而惶惶然如喪家之犬,傳說周遊列國求了七十幾個國君而不被重用,嘆息說「我沒路可走了」,創下了兩千五百年前求職失敗的吉尼斯紀錄。  人家基督教有至高無上的羅馬教皇,孔子有沒有做「儒教教皇」的動機呢?我看是有的。其一,孔子是有執政治國方針的,那就是以儒治國,靠道德的力量教化子民。
  • 孔子的「君子之道」
    我們接納著焦慮,我們販賣著焦慮,憂愁,恐懼,這些都是心理學名詞,我們皺著眉頭,臉上沒有一絲會心的笑。孔子提出了君子的三大標準: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話表面很簡單,也就是說人如果有著一顆博愛之心,有著高遠的人生智慧,有著勇敢堅強的意志,那麼就必然會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從而心底寬廣、胸懷坦蕩。
  • 幫《孔子世家》說幾句話
    憑太史公過人的史才與史識,兼又對傳主無限之崇敬,如此《孔子世家》,焉能不好?可怪的是,自某個年代以來,這卷書前半,亦即孔子周遊列國那十幾年以及更早時候的諸多記載,卻被一群學者大肆批評,且批評得近乎體無完膚。影響所及,後人遂逐漸輕忽這卷《孔子世家》,也慢慢對裡頭的記載多有生疏。
  • 孔子的弟子子路(上)
    比孔子小九歲。子路性情質樸,喜歡逞勇鬥力,志氣剛強,性格直爽,頭戴雄雞式的帽子,佩戴著公豬皮裝飾的寶劍,曾經冒犯欺凌過孔子。孔子設施禮教,逐漸誘導子路,後來,子路改穿著儒服,帶著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學生的引薦,請求作孔子的學生。《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段:子路初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哉?」
  • 孔子為何稱讚楚昭王是懂大道的人
    孔子為何稱讚楚昭王是懂大道的人吳王夫差欲稱霸天下,想打擊楚國,就先拿陳國開刀。    陳國告急。作為盟國,楚昭王不能見死不救,於是整頓兵甲,浩浩蕩蕩來到前線——城父(今安徽亳州一帶)。    戰爭,為國之大事,古人在大戰之前,常常需要進行佔卜。    楚昭王命太卜佔斷:楚國若與吳國作戰,能不能勝?吉兇如何?
  • 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下一句更狠,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可是大家知道嗎,這句話正是出自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位老師——孔子。《論語》裡記載,孔子罵他的學生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成精美的藝術品。緊接著,孔子說了一句更狠的,叫「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也就是說,用糞土不可能砌成很直很美觀的牆,這跟我們常說的「爛泥巴扶不上牆」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