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影視投資」作為一種新型的理財方式開始逐步走入公眾視野。想必很多朋友在最早接觸這四個字的時候心中都會有疑惑,「什麼是影視投資」、「什麼,影視還能投資?」諸如此類。
事實上,影視投資從「僅限企業參與」到發展成「個人也可投資」,歷經了71年。而這段自建國前就開啟的中國電影發展史,正是中國的電影產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一小撮人的事業到鋪滿神州大地,直至中國成為電影大國,將影視投資的渠道和門檻放寬至每個普通人都能參與的演變史。
第一階段
電影產業初創至片方自負盈虧的企業化進程階段
1948年11月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向東北宣傳部發出了關於電影工作的第一份指示,其中包括電影劇本審查方針、電影劇本故事的範圍等內容。次年4月與11月,北平電影製片廠(現已整合進入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與上海電影製片廠(現已整合進入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分別成立。同時,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召開了首次行政會議,確定1950年電影工作兩大目標——在文化戰線上爭取進步;在經濟戰線上試行企業化。
1951年1月15日,中國電影經理公司(現已更名為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正式成立,負責全國電影的統一發行和管理。1953至1954年期間,國內首次電影劇本創作會議和電影藝術工作會議召開,《人民日報》隨後公布了《關於加強電影製片工作的決定》和《關於建立電影放映網和電影工業的決定》,並發表社論《進一步發展人民電影事業》。1961年6月,中宣部召開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文化部召開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合稱「新僑會議」。
1978年12月18日,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宣部與電影工作者多次交流,討論「如何把電影搞上去」,促進了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次年6月,文化部、財政部提交《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管理體制的請示報告》,增加用於發行放映事業的生產基金,並於8月獲國務院批准施行。
1984年10月20日,中央頒布《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將電影業規定為企業性質(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至此,中國電影產業正式完成了製片方的企業化進程。
第二階段
電影產業化架構深度調整下的法治規範階段
1992年10月12日,黨的十四大召開,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目標,中國電影由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次年1月,廣電部發布《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被電影行業稱為「三號意見」,調整了製片、發行、放映三者之間的經濟分配關係。1994年8月,廣電部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通知》,促進了各個電影企業轉向市場經濟的改革。
1996年3月23日,全國電影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會議明確了九條指導方針原則,出臺了扶持電影工作的五項經濟政策,部署了改革的五項任務。同年6月19日,國務院頒布《電影管理條例》,標誌著中國電影向依法行政的邁出了重要一步。
2000年6月28日,廣電總局(原廣電部)、文化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影業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組建電影集團和實現股份制改革,使製片、發行、放映一體化。至此,中國的電影產業在完成深度架構調整後進入法治規範階段,為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階段
放寬電影攝製準入門檻限制的全民投資階段
2002年2月1日,廣電總局頒布施行修改後的新《電影管理條例》,對社會資金和機構包括民營企業開放了電影準入的限制,並提出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製電影片。次年10月,黨的第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同年為我國首批民營企業頒發了《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隨後在2004年1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加快電影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系統外多種資金參與電影,強調了我國影視發展的重要意義。
2004年4月2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對於包括電影在內的文化產業在財稅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兩年後,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指出要發展影視內容產業,確定了國家數字電影製作基地建設工程、國產動漫振興工程等多項重大文化產業推進項目。
2009年7月22日,國務院審議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這是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標誌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並對電影重點領域給予政策支持。次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主要措施。
第四階段
政策明確扶持下的電影業井噴式發展階段
2014年5月31日,七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該通知是近年來參與部委最多、涉及領域最廣、扶持力度最大的政策文件之一。通知大力支持中國電影做強產業鏈,提升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次年8月,廣電總局和財政部聯合下發《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對於電影產業鏈的各環節提供了更直觀的補貼和資助。
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法律形式對電影產業予以全面規範,為未來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和路徑規劃,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次年4月,廣電總局被劃分為三個獨立部門,分別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電影局。其中,電影局和新聞出版署直接劃歸中宣部管理,凸顯了國家對電影產業的重視。
2018年12月13日,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的電影銀幕總數要達到8萬塊以上。
2019年1月27日,全國電影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努力推動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堅定不移向電影強國目標邁進。同年7月,國家電影局在橫店召開調研座談會,會議提出要激發優質社會資本投資電影的積極性,要推動國有電影企業做優做強,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營造良好的電影市場環境。
2019年12月5日,國內院線票房超598億元,年內湧出多部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優秀國產電影,綜合票房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5%。而影視投資作為伴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新興理財模式,終於拉下了只有機構才能參與的面紗,並開始被更多的普通人了解、接受。
往 期 推 薦
世界影史第108名!《冰雪奇緣2》受益動畫電影全球化
這可能是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12月,你準備好了嗎?
影視投資三步走 避開地雷收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