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開始之前我再重申一件事情,那就是,關於任何評價性的內容。
一切以公眾號為主,我的微博只能說百分之八十的真實。
生活不易,留個地方恰口飯,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不能理解我也沒辦法,畢竟我沒法靠光合作用活著。
那麼今天呢,我抱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思想,給大家用一個「教科書級別的爛片」進行案例分析。
來告訴大家,如何在看電影之前,僅憑電影的相關物料,就能對電影進行一個大致的判斷。
現在拿好筆記本,我們開始了。
其實關於鑑定爛片,並不困難,因為就當下電影行業而言,爛片永遠是多於好片的。
只要你多於觀察,在這個行當裡面泡個一段時間,你就能摸清一二。
例如知名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汪海林,就在《圓桌派第三季》裡面給出了一個相對簡單的爛片鑑定公式。
(此處只是節選,感興趣的可以去看那一集了解)
他給出的鑑定模式相對簡單粗暴。小鮮肉是主演+大IP=爛片。
這一套標準管不管用呢?我認為是管用的。
我們可以在豆瓣上搜索任何一個小鮮肉演員的詞條。
吳亦凡:
鹿晗:
但是呢,這樣簡單粗暴地檢索,難免失手。
例如鹿晗當年主演的《重返20歲》,就又還可以。
所以此處,我再補充一下我的經驗。雙劍合璧,就能讓你更好地進行自我鑑定。
1.導演。
大多時候,一個導演其實才是一個電影的核心人物。
(當然你說像小羅伯特唐尼之於《復聯》這種情況也會存在,所以我說的是大多數情況)
而對於一個導演的判斷,其實就相對簡單。
不用管他是一個什麼頭銜,曾經拍過什麼樣的經典作品。
你只用看他近幾年的作品表現就行了。
就拿這次《上海堡壘》為例。導演滕華濤。
代表作是《蝸居》,以電視劇導演身份進入電影圈。
那他近幾年來,拍了些什麼電影作品呢?
拍的很少,且風格還是以愛情片居多,評分也都是非常一般的水準。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將近幾年的滕華濤定義為,在原來擅長領域都拍不出好電影的導演。
那麼,當一個愛情片導演轉型到一個新的領域,去拍一部像《上海堡壘》這樣的科幻電影之時...
2.觀察物料,比對類型片應有重點
這一項,可能就會顯得稍微專業那麼一丟丟。
那就是,你得明白,什麼類型的電影,它的重點應該放在哪裡才會比較好。
對於絕大多數電影而言,電影的核心應該是劇情。所以我們一再強調導演和編劇的重要性。
同時,不同類型的電影也會有它應該側重的地方。
就如《上海堡壘》這部電影而言,從它物料想要呈現給我們的效果來看,它是想去弄一個像《流浪地球》一樣的爆款的。
可是,翻遍它的物料。一部科幻電影對於特效的展示居然屈指可數。
人物的大特寫佔據了電影的絕大多數。
當一個科幻電影,連像樣的特效場景都拿不出來的時候。
它不是在藏拙,而是它真的沒有貨可以給你看。
3.當下的一些市場因素。
這個就是相對複雜的一個方面了。
關於市場,我們一直提出的「逃檔=爛片」定律,是屢試不爽。
《上海堡壘》沒有逃檔,所以這一條並不適用。
但是,這電影又在一方面打出了一個「愛情科幻電影」的招牌
別忘了,前天就是七夕。
如果它真的覺得自己愛情橋段不錯的話,七夕節,絕對會比如此簡單的一個小周末賺得多。
要知道,今年七夕檔是沒有愛情片的。唯獨一部傻直男電影《使徒行者2》
綜上,我們再最後一次拿我們的判斷標準來跟《上海堡壘》一一比對。
小鮮肉主演(√)
科幻熱之下找了個江南寫的科幻IP(√)
導演滕華濤,近幾年無好作品(√)
科幻類型電影,物料鮮有特效鏡頭(√)
科幻愛情,沒有愛情片的七夕檔期,也不敢進(√)
於是,我們在本周一的【每周觀影指南】裡面,對這部電影打出了兩星期待。
這和我們看到的最終評分,相差無幾。
當然,我秉著嚴謹負責的態度,今天也去看了一下《上海堡壘》。
正如我上文所言,它是一部「教科書級別」的爛片。
1.劇情毫無邏輯,所有的環節發生的都是如此的隨意與莫名其妙。整部電影聽到最多的就是「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我們一定死守上海!」
反正不管發生了啥,裡面所有的人物都是視死如歸。延續了所有這類爛片的精髓。
只要故事編不下去了,就開始視死如歸,然後死個人。
在一聲又一聲「你們快走!」「別管我!」之後,這部電影在鹿晗一聲綿軟無力的「向我開炮」之下,走進了尾聲。
2.表演垃圾的不行。舒淇代表全片最高表演水平,用兩個表情演完了整部電影。
分別是「堅定」和「開心」
而其他人,基本上達到了我國現在網劇演員的基本水平。
你們還記得李易峰版《盜墓筆記》裡面的嗨少和陳丞澄嗎?
配角們大概就是這個表演水平。臺詞口型都對不上是常態,我現在覺得我也可以去演電影了。
哦,對了,鹿晗口型對得上嗎?好像比配角演員好那麼一點點。
但是,他絕對是今年銀幕上,唯一一個頂著韓式大劉海去衝鋒陷陣的士兵了。
在我看來,鹿晗這個長相是完全沒有英雄氣的。他像《重返20歲》演鄰家男孩,演偶像歌手,是可以的。
但是演一個士兵,的確是差了太多。
特別是當長相已經不合適的情況下,造型也不跟上,導演真的太信任鹿晗的演技了。
我尋思,你讓張涵予頂著這大劉海,也很難硬起來。
特別是電影最後我看著鹿晗這麼個小身板還頂著大劉海穿司令裝...
想演軍人可以,你好歹練練行不行啊。
看著這樣的司令,我都覺得國家要完犢子了。
長期關注我的人應該知道,我對於「小鮮肉」一直是一個中立態度。
但是這次,鹿晗「轉型之作」,這型,讓我真的噁心。
不僅是不尊重演員職業,不尊重觀眾,甚至不尊重軍人。
3.特效
在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唯一的反應就是。特效居然成了這部電影的加分項。
一個在國產電影中下水平的特效,居然給一個下等國產片加了點分數。
對了,此處別提《流浪地球》了。《上海堡壘》撐死就是《流浪地球》提鞋水平吧,
(下圖流浪地球)
電影給三分,預備一下年度十爛。這片子,在我看來,是一部在噁心的邊緣摩擦的電影。
而之所以能讓它沒有那麼噁心的原因是,這電影幾乎沒有什麼表達內容。
不像是去年的《愛情公寓》《胖子行動隊》《李茶的姑媽》,提起名字感覺嘴都有一股臭味兒一樣。
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不過這片子裡面的鹿晗,倒是可以掛在鹿晗影史的恥辱柱上了。
我原來還說他算是小鮮肉裡面表演算不錯的了,現在一看。
我也不知道他能幹啥了。
好了,下課。
課代表等會可以把筆記在評論區整理一下,方便剛才過於注意鹿晗的同學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