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原創詩歌二首:大汶河丨大汶口明石橋

2021-01-09 真言貞語

原創詩歌二首

大汶河

文/邱燕

.

大汶河

從遠古奔流而來的一泓聖水

匯旋崮山之精華

叮叮咚咚到淙淙涓涓到寬廣寂靜

納泰山之靈氣

汲蒙山之膏澤

在叢林中蟒行

在冰雪中艱澀

在平灘散漫

在山澗峽谷歡暢

.

胸膛裡流淌著大禹的精神

眸光裡閃耀著孔子的智慧

虎嘯龍吟那是李白的英豪

靜水流深那是文天祥的忠誠

.

汶水滔滔

一路奔騰著咆哮著

衝擊出一馬平川

.

汶水湯湯

它平靜舒展

清澈見底水草豐美成一片平灘

潤澤著錦繡膏腴的「汶陽田」

.

「汶河倒流」千古奇觀

特立獨行了數萬年

慎獨

時時約束自己

——向前

它融進黃河的萬頃波濤

修正自己

完成大氣象的折返

.

一年又一年

數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從大汶口文化開始算

大汶口明石橋

文/邱燕

.

大汶河夾帶衝擊的紅泥金沙

經過火的洗禮

成了文明的陶瓷器具

從這裡啟運

去北京去南京

.

大汶口是汶河古渡

流急舟小人瘦

老了一代代擺渡人

.

石橋臥波

結束了擺渡的時代

用整整五百年的篤定

融進文明的風景

臥成一道彩虹

彩虹上是熙熙攘攘

車水馬龍

.

你看——

橋上緩緩走過擠擠挨挨的白色羊群

牧羊的少年

輕輕揚起他的皮鞭

母親送走趕考的兒郎

遊子們從這裡鮮衣怒馬還歸故鄉

姑娘從這裡出嫁變成新娘

農人擔著擔子把糧食運回糧倉

.

橋下

旭日前金子般閃耀的歡呼雀躍

夕陽裡彩霞飄入炊煙

夜幕下滿河星鬥

月彎月圓伊人恬靜感念

.

一座橋

沾染了文化的光芒

它自己就變得熠熠生輝

【作者簡介】邱燕(女),山東泰安肥城人,早年從事教育,後經商,研習花藝多年,主導創辦千佛山花卉文化市場並出任市場總經理。2006年創立濟南飛潤達景觀園林公司,承接園林景觀工程。熱愛文字,酷愛讀書,筆耕不輟,陸續在各大報刊、各大知名網絡平臺發表作品上百篇;2018年主編紅色經典專著《沂蒙精神·中國夢》;2020年獲中國十大新銳詩人稱號。業餘創辦九如詩社、嘉尚學堂,現居濟南,山東省詩詞學會會員,任山東省人文藝術研究院辦公室主任。

相關焦點

  • 北望泰山的大汶河,去過多少次你不曾發現明石橋傍晚的美!
    大汶河,古汶水。大汶河發源於山東旋崮山北麓沂源縣境內,匯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經萊蕪、新泰、泰安、肥城、寧陽、汶上、東平等縣匯注東平湖,出陳山口後入黃河。幹流河道長239公裡,流域面積9098平方公裡。泰安大汶口以上為上遊,大汶口至東平縣戴村壩為中遊,戴村壩以下為下遊,為大清河。東平縣馬口以下稱東平湖區。
  • 大汶口明石橋
    大汶河上遊的牟汶河、柴汶河、石汶河、泮汶河、瀛汶河等五條帶「汶」字的河流,在汶口處交匯成大汶河,大汶口也因此而得名。據史料記載,明石橋修建於明朝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3年),故稱「明石橋」。這座明石橋北起岱嶽區大汶口鎮南門,南至寧陽縣磁窯鎮茶棚村,全橋65孔,橋面由360多塊大型花崗巖組成,整座石橋由數百個巨大的鐵鋦子固定著。
  • 泰安不只有泰山 還有座明石橋,帶你通往各種世外桃源
    據史料記載,明石橋修建於明朝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3年),故稱「明石橋」。明石橋是目前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也是山東省保留最為完好的古代大型石橋。明石橋分為南橋和北橋,以橋中點為界,分屬於寧陽磁窯鎮和岱嶽區大汶口鎮兩地。橋下的大汶河由上遊的牟汶河和柴汶河合流而成,滔滔西去。所以大汶口就形成了「一橋連兩縣,兩河匯一水」、「汶水西流」的獨特景觀。
  • 泰安汶水暴漲,大汶口明石橋現龍吟虎嘯奇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偉 宋鑫茹 江煥冉 徐智慧 見習記者 郭松韻山東泰安大汶口明石橋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已成為大汶口鎮古老昌盛的見證 。近日,泰安的幾場大雨過後,汶水暴漲,大汶口鎮西南門的明石橋,再現水漫石橋龍吟虎嘯景觀,引來遊客圍觀。
  • 這樣的大汶口明石橋,寧靜祥和古拙質樸,但就是為它感動了!
    大汶口遺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鎮山西街村南,大汶河東西貫穿,將遺址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衛駕莊東,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
  • 大汶口明石橋,「橋」見了泰安變遷
    大眾日報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李琳琳 田珊珊對於「大汶口文化」,人們並不陌生。它是中國最早的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5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大汶口遺址」,就坐落在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
  • 明石橋頭,走進汶口古鎮上的山西會館
    大汶口,曾孕育了遠古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還有很多謎我們還不能了解。泰山南面的大汶口古鎮上,有一座明代建起的石橋,橫亙在自東向西奔流的寬闊的大汶河上,整座橋連接南北,橋基用石塊壘砌而成,上面鋪有厚重的石板。
  • 冬日行走大汶口,明石橋畔解鄉愁
    冬日,行走大汶口,山西街——山西會館——汶河明石橋,隨行隨記。 明清時期,晉商遍布全國,大汶口鎮也是商業重鎮,「古石橋」又是大汶河的咽喉地段,作為會經商的山西人看好這個黃金地段,在此設置辦事處,招待山西過往客商,或兌換銀票,極大地方便了山西商人,在山西人經商的同時,也繁榮了大汶口鎮的經濟。因修廟、建戲樓全由山西商人出資,建成後作為山西同鄉聚會和接待過往的山西官員、商賈、老鄉之所而定名為「山西會館」。
  • 泰安市寧陽縣明石橋:汶河兩岸古驛道的「活化石」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明石橋北起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南門,南至寧陽縣磁窯鎮茶棚村。據史料記載,明石橋修建於明朝隆慶年間(1567年至1572年),故稱「明石橋」,清雍正八年(1730年)被大水衝毀,當時的粥店著名石匠薑桂松進行義修,故又稱為「姜公橋」。
  • 寧陽縣明石橋:汶河兩岸古驛道的「活化石」
    明石橋北起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南門,南至寧陽縣磁窯鎮茶棚村。據史料記載,明石橋修建於明朝隆慶年間(1567年至1572年),故稱「明石橋」,清雍正八年(1730年)被大水衝毀,當時的粥店著名石匠薑桂松進行義修,故又稱為「姜公橋」。
  • 明石橋要面向世界!《中國古橋》在大汶口開機
    6月10日,《中國古橋》系列片在岱嶽區大汶口鎮開機,再次將這座見證時代更迭、歷史滄桑的明石橋推向了世界。據了解,這次成功入選《中國古橋》系列片的大汶口鎮明石橋,北起大汶口鎮西南門,南接寧陽縣茶棚(堡頭)村,全橋65孔,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橋面由大長石條鋪成,條石用扁鐵連接固定,非常牢固。傳說這裡最早為簡易木橋,後又改為分段的石板橋,直到明隆慶年間,才建起一座橫貫大汶河的整體石板橋。清雍正八年,原石板橋被大水衝毀,以攻石起家的粥店人薑桂松「捐資倡修」。
  • 泰安山西街村,專家稱明石橋是少見能用的古物,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村落坐南朝北,東起山西街,西至南門街,北至邵家胡同,南臨大汶河,通過石橋(建於明朝隆慶年間)將村落內部與大汶河自然景觀有機連接,整體按照平原地區方格網布局,與周邊自然環境密切結合,空間變化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景觀風貌特點明晰,水利文化價值較為突出。
  • 宋名競詩歌丨七律二首
    七律兩首一 . 七律 . 冬至感懷文/雅軒逸人(江西)令時晝夜短分長,冷暖情懷任霧陽。霜冽南疆飛鳥歇,寒凝北國滑冰忙。①注:此詩按七律平水韻押韻,要求每句嵌入雪梅二字。這種嵌入式律詩(如風月吟)古已有之。作者簡介:宋名競(筆名雅軒逸人),退休幹部。下放知青,參戰老兵。山東孔子詩歌協會、千家詩研究會會員。曾獲第二屆左龍右虎杯國際詩歌大賽漢俳組二等獎,有格律詩詞選入《詩人作家新編》,有漢俳選入《中外漢俳詩選》。
  • 原創詩歌 · 432
    錢松子/詩四首翟永立/詩七首沙漠/詩四首趙華奎/詩三首楊祥軍/詩三首水香怡/詩二首燈木/詩二首蓼子/詩二首和木偶跳舞的魚 (發表於中國詩歌流派-論壇-原創詩歌,2020-11-13 09:18)  詩七首 翟永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