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國古橋》系列片在岱嶽區大汶口鎮開機,再次將這座見證時代更迭、歷史滄桑的明石橋推向了世界。
《中國古橋》系列片是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旅遊電視專業委員會具體策劃實施的紀錄片項目,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和宣傳中國優秀旅遊資源,促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以獨特的航拍視角集中展現全國100座古橋的歷史風姿和勞動人民的智慧,讓古橋在旅遊中「醒來」,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據了解,這次成功入選《中國古橋》系列片的大汶口鎮明石橋,北起大汶口鎮西南門,南接寧陽縣茶棚(堡頭)村,全橋65孔,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橋面由大長石條鋪成,條石用扁鐵連接固定,非常牢固。傳說這裡最早為簡易木橋,後又改為分段的石板橋,直到明隆慶年間,才建起一座橫貫大汶河的整體石板橋。清雍正八年,原石板橋被大水衝毀,以攻石起家的粥店人薑桂松「捐資倡修」。乾隆六年,石橋修建完成並立碑以記此事,並改名「姜公橋」。之後,雖經兩次較大修整,但均保持了「姜公橋」的原貌。石橋的選址極佳,頗顯智慧。橋的上遊是一片平緩的沙灘河底,橋的下遊是一片巖石,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石橋的建成,結束了汶河兩岸人民往來僅靠舟楫的歷史,溝通了南北商貿,促進了大汶口作為工商小鎮的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