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石橋要面向世界!《中國古橋》在大汶口開機

2021-01-09 閃電新聞

6月10日,《中國古橋》系列片在岱嶽區大汶口鎮開機,再次將這座見證時代更迭、歷史滄桑的明石橋推向了世界。

《中國古橋》系列片是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旅遊電視專業委員會具體策劃實施的紀錄片項目,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和宣傳中國優秀旅遊資源,促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以獨特的航拍視角集中展現全國100座古橋的歷史風姿和勞動人民的智慧,讓古橋在旅遊中「醒來」,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據了解,這次成功入選《中國古橋》系列片的大汶口鎮明石橋,北起大汶口鎮西南門,南接寧陽縣茶棚(堡頭)村,全橋65孔,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橋面由大長石條鋪成,條石用扁鐵連接固定,非常牢固。傳說這裡最早為簡易木橋,後又改為分段的石板橋,直到明隆慶年間,才建起一座橫貫大汶河的整體石板橋。清雍正八年,原石板橋被大水衝毀,以攻石起家的粥店人薑桂松「捐資倡修」。乾隆六年,石橋修建完成並立碑以記此事,並改名「姜公橋」。之後,雖經兩次較大修整,但均保持了「姜公橋」的原貌。石橋的選址極佳,頗顯智慧。橋的上遊是一片平緩的沙灘河底,橋的下遊是一片巖石,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石橋的建成,結束了汶河兩岸人民往來僅靠舟楫的歷史,溝通了南北商貿,促進了大汶口作為工商小鎮的迅速崛起。

相關焦點

  • 大汶口明石橋
    插畫:田威 ◎ 厲彥林(沂蒙山) 2018年5月5日,我叫上妻子驅車來到雄偉的泰山腳下,專程謁拜大汶口明石橋。大汶河上遊的牟汶河、柴汶河、石汶河、泮汶河、瀛汶河等五條帶「汶」字的河流,在汶口處交匯成大汶河,大汶口也因此而得名。據史料記載,明石橋修建於明朝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3年),故稱「明石橋」。這座明石橋北起岱嶽區大汶口鎮南門,南至寧陽縣磁窯鎮茶棚村,全橋65孔,橋面由360多塊大型花崗巖組成,整座石橋由數百個巨大的鐵鋦子固定著。
  • 泰安汶水暴漲,大汶口明石橋現龍吟虎嘯奇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偉 宋鑫茹 江煥冉 徐智慧 見習記者 郭松韻山東泰安大汶口明石橋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已成為大汶口鎮古老昌盛的見證 。近日,泰安的幾場大雨過後,汶水暴漲,大汶口鎮西南門的明石橋,再現水漫石橋龍吟虎嘯景觀,引來遊客圍觀。
  • 冬日行走大汶口,明石橋畔解鄉愁
    冬日,行走大汶口,山西街——山西會館——汶河明石橋,隨行隨記。 山西會館,座落在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駐地西南門裡路西,為大汶口鎮著名名勝之一,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 大汶口明石橋,「橋」見了泰安變遷
    它是中國最早的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5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大汶口遺址」,就坐落在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口是「五汶」匯聚的地方,南北連接泰山與曲阜,依汶河而建。歷史元素讓汶口古鎮具有獨特的記憶。省內現存最長古石橋一座石頭橋,有什麼好看的?
  • 明石橋頭,走進汶口古鎮上的山西會館
    大汶口,曾孕育了遠古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還有很多謎我們還不能了解。泰山南面的大汶口古鎮上,有一座明代建起的石橋,橫亙在自東向西奔流的寬闊的大汶河上,整座橋連接南北,橋基用石塊壘砌而成,上面鋪有厚重的石板。
  • 這樣的大汶口明石橋,寧靜祥和古拙質樸,但就是為它感動了!
    大汶口遺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鎮山西街村南,大汶河東西貫穿,將遺址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衛駕莊東,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
  • 泰安不只有泰山 還有座明石橋,帶你通往各種世外桃源
    古老的石橋,有我童年時的美好回憶和夢想。明石橋北起岱嶽區大汶口鎮南門,南至寧陽縣磁窯鎮茶棚村。明石橋分為南橋和北橋,以橋中點為界,分屬於寧陽磁窯鎮和岱嶽區大汶口鎮兩地。橋下的大汶河由上遊的牟汶河和柴汶河合流而成,滔滔西去。所以大汶口就形成了「一橋連兩縣,兩河匯一水」、「汶水西流」的獨特景觀。
  • 泰安山西街村,專家稱明石橋是少見能用的古物,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村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處(石橋,明代),山東省級文物 1 處(山西會館),宗教性建築一處(火神廟),距離村落西側約 730 米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大汶口文化遺址)。現有村落格局及建築風貌保存相對完整,是泰安市「歷史文化軸」的重要節點。山西街村自古至今已經有 2000 年的歷史,大汶口文化正是發源自此。
  • 北望泰山的大汶河,去過多少次你不曾發現明石橋傍晚的美!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邱燕原創詩歌二首:大汶河丨大汶口明石橋
    汶水湯湯它平靜舒展清澈見底水草豐美成一片平灘潤澤著錦繡膏腴的「汶陽田」.「汶河倒流」千古奇觀特立獨行了數萬年慎獨時時約束自己——向前它融進黃河的萬頃波濤修正自己完成大氣象的折返.一年又一年數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從大汶口文化開始算二大汶口明石橋文/邱燕.大汶河夾帶衝擊的紅泥金沙經過火的洗禮成了文明的陶瓷器具從這裡啟運去北京去南京.
  • 環球衛視走進泰山天元石博物館 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
    【本欄目訊】9月28日,環球衛視運營中心主任張志軍、運營部主任張梅玲、聯絡部副主任曲信平、總顧問公丕忠一行蒞臨泰山天元石博物館、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調研。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院長、泰山天元石博物館聯席館長吳秀新熱情接待並詳細介紹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泰山天元石博物館現狀及發展前景。張志軍主任就環球衛視與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泰山天元石博物館今後在文化公益事業與文化產業方面的合作,與吳秀新院長達成了初步方案。
  • 山東大汶口出土骸骨,專家測試其DNA,證明日本人極可能起源中國
    山東大汶口出土骸骨,專家測試其DNA,證明日本人極可能起源中國 對於日本人的起源,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流傳最多的就是說,日本人起源於中國。我們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當年一心想著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到處求醫問藥,叫道士尋找仙丹。
  • 這些被「遺忘」的百年流光,風景一絕,我一定要帶你去看看!
    久遠的歷史如畫泰山、汶河、村落、古橋—泰安,這座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城,有著滄桑厚重的底蘊,是華夏文明的聖地。俗話說:「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意「國泰民安」。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其文化遺產異常豐富,文物更是星羅棋布。齊魯古韻01#清石橋#古樸石橋,穩重內斂,正如一位睿智的老人,用一種靜默的方式,向人們講述著幾個世紀以來大汶河滄桑的故事。
  • 岱嶽區:四坡路大汶口段維修竣工 天頤湖旅遊路提質升級
    岱嶽區:四坡路大汶口段維修竣工 天頤湖旅遊路提質升級 2020-10-14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嶽中明到泰安市水文局大汶口水文站調研指導...
    8月15日,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嶽中明到泰安市水文局大汶口水文站調研指導防汛工作,泰安市委副書記曲鋒、東平湖管理局局長王漢新、泰安市委副秘書長範福順、泰安市水文局局長侯恩光陪同調研。在大汶口水文站,嶽中明主任一行詳細了解了大汶口水文站的發展歷程、流域基本情況和站網情況,聽取了大汶口水文站防汛測報工作匯報,實地查看了測站職工工作生活環境,了解了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和監測儀器設備運行情況。嶽中明主任充分肯定了大汶口水文站防汛測報工作,對泰安基層水文發展給予高度評價。
  • 汶水之畔品味鄉奢,住在大汶口石頭古鎮別有一番情趣
    在湯湯汶水之濱,還有一座蘊含豐富歷史的古鎮——汶口。「直播泰安美宿」系列公益活動的第一站,來到了大汶口鄉奢藝術酒店。作為著名旅遊目的地的泰安,旅遊景點、特色住宿,不勝枚舉。遊在泰安住在哪?泰安美宿有何特色?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之下,泰安旅遊行業現狀如何?
  • 寧陽縣明石橋:汶河兩岸古驛道的「活化石」
    明石橋北起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南門,南至寧陽縣磁窯鎮茶棚村。據史料記載,明石橋修建於明朝隆慶年間(1567年至1572年),故稱「明石橋」,清雍正八年(1730年)被大水衝毀,當時的粥店著名石匠薑桂松進行義修,故又稱為「姜公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