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看,秦國東出,一統六國,屬於法西斯主義麼?

2020-12-25 黃叔觀察

從現代角度來看,秦國東出,徵伐統一其他六國屬於法西斯主義嗎?

首先我們得明白什麼叫做法西斯,法西斯一詞最早出現於古羅馬時期,是古羅馬一種官職的特有名稱,象徵暴力和獨裁,而到了二十世紀法西斯又被德國和義大利利用,成為了資本主義獨裁統治的一個專有名詞。

籠統的來講,法西斯主義就是一種對內泯滅人性對外壓制人權,沒有合理合法的藉口便對別國實行侵略行徑的一種精神。

所以我們再反過來看,秦國統一六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真的是一種法西斯主義精神嗎?

不是,這不是法西斯,首先法西斯是用來形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的一個專有名詞, 顯然這點秦朝並不符合,再者秦國吞併其他六國實現統一是由歷史和現實根源的。

除秦朝之外的其他六個諸侯國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國家,他們是受周王朝的分封,臣屬於周王朝的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朝四分五裂,也就是說戰國時期的七個諸侯國是周王朝的分裂而已,他們原本是屬於一個整體的,有一個共主那就是周天子,周朝最後被秦所滅,諸侯國之間的紛爭完全屬於內部分裂而秦朝兼併其他六個國家實現的是再次完成統一而已,諸侯國的存在不等同於現在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這只不過是當時的一種社會制度而已,所以秦朝發起兼併六國的戰爭並非不合情理的侵略。

再者,秦朝在吞併其他六國的過程中並非使用非人性化,泯滅人性的手段,秦軍只是消滅那些負隅頑抗的頑固分子,對待六國的臣民採取的是優待政策,與此同時,秦朝內部可以看出來君臣合一,百姓有自己的想法,秦廷中央並沒有對百姓實行泯滅人性的做法,這一點就與法西斯完全不同。

綜上所述,所以秦朝當初吞併其他六國並非真實的法西斯主義,不過也有法西斯早期雛形的出現,這點值得注意。

相關焦點

  • 宜陽之戰:秦軍重創韓國,成為秦國一統六國的裡程碑
    戰國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促使秦國國力增強。在此之後,雖然商鞅被殺,但是,商鞅變法還是保留下來,得到歷任秦國君主的採納。
  • 戰國時代秦國在文化方面比關東六國落後嗎?
    歷史往往有數次驚人的巧合:第一次是炎帝黃帝部落東出關中,在華北平原和蚩尤東夷集團碰撞融合,把華夏文明的火種東傳;以後的歷史大家基本都知道,劉邦以關中為根據地,東出經過四年楚漢戰爭在垓下一役殲滅項羽軍事集團,創立了大漢王朝;再下來西魏、隋、唐基本都是這個節奏,以關中秦地為中心,統一全國,把中華民族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盛世。秦地的歷史是何等的輝煌。下來我們就要具體談談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的文化和關東六國相比是先進還是落後的問題了。
  • 秦昭襄王東徵西戰,為秦國開拓疆土千餘裡,奠定一統基礎
    在位期間開疆拓土,極大的擴張了秦國版圖,東徵西戰,使秦國的疆域幾乎與六國合體一般大,更是結束了周王朝的統治,因為有他的貢獻,秦始皇才得以在親政後的十年時間裡,便滅掉了山東六國完成了天下一統,說秦昭襄王為秦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也不為過。
  •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六國國君最後都是什麼樣的下場?
    兩千多年前的時候,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位強人,他就是秦始皇,他掌控了秦國的權勢之後,利用自身的優勢力量消滅了其餘六國,完成了對紛亂天下的統一。實際上從春秋到戰國,這些國家早已經從一個個諸侯國演變成為了獨立的國家,因此秦國完全就是一家一家打過去,最終才完成了大一統。而秦始皇嬴政也終於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治的王朝。
  • 秦國自穆公時已有東出之意,卻被晉魏壓制,歷經三百年才破局東出
    與此同時,晉國為了封鎖秦國東出之路,遏制秦國的發展,則採取的多種措施,一方面積極經營河西之地,不僅於此駐守精兵強將,更是在河西築城修壘,不斷鞏固晉人對河西的統治。不過,無論是面對強大的晉國,秦國始終沒有放棄東出,秦穆公後數代秦君,為謀求東出,接連與晉國爆發戰爭。但正如《秦晉交兵表》中所述,「秦、晉七十年之戰伐,以爭崤函。而秦之所以終不得逞者,以不得崤函」。秦國雖然也曾取得一系列勝績,但東出的關鍵通道崤函卻始終被晉國牢牢掌握,從而根本無法邁出東出的那一步。
  • 奮六世之餘烈不如說依商君之法,奮三世之威壓,秦國才能一統六國
    《大秦賦》最近熱播,作為大秦帝國四部曲的最終章,再現了大秦統一六國的輝煌史詩,詩云:「奮六世之餘烈」,秦始皇才能統一六國,此六世為誰?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此六位秦王,可論此六位君王對秦國的貢獻,秦孝公是奠基者、秦惠文王是鞏固者、秦昭襄王是擴展者,而其他三王有什麼貢獻?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最後的下場又是如何?
    現在筆者就來盤點一下,六國國君在滅國之後都被秦始皇如何處置?統一前夕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登基十年,在先後滅掉嫪毐和呂不韋勢力後,秦王已然是秦國真正的至尊,在經過六代先帝的積累後,如今的秦國大有一統六國的態勢。因此嬴政籌措糧草,整頓軍事,為統一六國做好了準備。公元前231年韓魏兩國畏懼秦國,先後奉上南陽、麗邑兩城。
  • 秦昭襄王活了75歲,用白起打服了周圍鄰國,多活幾歲能否一統六國
    應該說,秦昭襄王如果沒有聽範雎的建議,將白起撤下來的話,是否還有機會一統六國呢?如果白起還在,這件事還真有可能辦成。 可是白起被秦昭襄王滅了,如果說秦昭襄王是一把槍的話,那麼白起就是一顆致命的子彈。
  • 戰國七雄並立,最終秦國能吞併六國,這個人功不可沒
    而除此之外,還有一支實力遠在這些精英之上的軍隊,那就是最終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大秦特種兵——秦銳士。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然而,想要東出函谷關爭霸天下,只有經濟發達了也不行,還需要足夠強大的軍隊,與此同時,秦國東出面臨的第一個對手,便是擁有強大軍隊「魏武卒」的魏國,多年前的陰晉之戰,秦國數十萬大軍被五萬魏武卒打得潰不成軍,差一點點就亡了國。
  • 秦國最早的兩位丞相:一個是甘羅的祖父,一個是秦國宗室
    對於丞相這一官職,正是始於秦國的秦武王時期。在秦武王在位之前,秦國和其他六國,都沒有設立丞相一職。而從秦武王開始,丞相在秦國等諸侯國中得到廣泛應用,也即成為朝廷的百官之首。值得注意的是,秦武王率先設立丞相的時候,將丞相這一官職一分為二,也即分為左丞相和右丞相。在此基礎上,秦國最早的兩位丞相:一個是甘羅的祖父,一個是秦國宗室!
  • 秦國的一位丞相:力助秦昭襄王蠶食六國,卻害死了白起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姚賈、王綰、王翦、王賁、李信、蒙恬、蒙毅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段奕宏飾演的丞相呂不韋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秦國丞相,呂不韋即便不能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少也是為秦國一統天下的大業而日夜操勞的。
  • 《大秦賦》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曾是秦國東出的強勁對手!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第一集,就是事關趙國甚至山東六國存亡的邯鄲之戰。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發兵攻趙,開啟了長達三年的邯鄲之戰。第三年戰事愈烈,秦昭襄王之孫、安國君之子嬴異人已在趙為質八年,娶妻趙姬、生子嬴政。
  • 張儀兩為秦相,以連橫破六國合縱,為何落得出逃秦國的下場?
    張儀兩為秦相,以連橫破六國合縱,為何落得出逃秦國的下場? 春秋時期,列國之間的戰爭是爭霸戰爭,各諸侯國之間不以滅國為目的,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得到認同,這叫做「義戰」。而到了戰國時期,列國都以吞併他國疆土,消滅有生力量為己任,自然也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秦國曾有三次機會王霸天下,你知道是哪三次?
    李斯說道:天行有常,然人可知天制天命而用之,周代商始為一,後分封諸侯裂土神州,以致天下大亂,五百餘年爭論不休,大地瘡痍,生靈塗炭,燁燁震電,不寧不令,天下重歸一統,乃天命所歸,亦是人心所向,方眼七國,唯王者,俱有天下一統之野心,大爭若此,安能無為而治?
  • 《大秦帝國之天下》定檔央視,張魯一段奕宏帶你滅六國,一統天下
    《大秦帝國》系列一共分為四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還有終結篇《大秦帝國之天下》,四部一脈相承,講述了秦國從秦獻公贏師隰一直到秦國始皇帝嬴政,期間大約一百五十年時間中,歷代君王勵精圖治,發揚老秦人開拓進取的優良傳統,最終統一六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故事。
  • 《大秦賦》讀懂秦國一統天下的關鍵
    嬴渠梁,在位24年  秦國歷經幾代動蕩,國力被極大削弱。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增,百姓富裕。  2、秦惠文王。嬴駟,在位27年  六國看不得秦國變強,便合縱攻秦,惠文王採納謀士張儀的連橫策略,瓦解了六國聯盟,破掉了六國的合縱。  3、秦武王。嬴蕩,在位4  打開了秦國的東出大門,去的東出之地宜陽。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到了秦王嬴政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達到了歷史的巔峰時期。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 秦滅六國後,各國的君王結局如何?全都不得善終
    一個天下容不下兩個王者,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所以就不難理解嬴政為什麼那麼追求天下一統了。那麼嬴政在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君主各自的結局都如何呢?韓國韓國與秦國接壤,按理說,秦國民風彪悍,作為鄰居應該也差不到那裡去吧,可偏偏韓國就屬於那種軟柿子型。韓國被滅後,韓國君主安被囚禁在了陳縣,後來因為韓國的舊部起兵反秦,韓王安就被拉出來當了替罪羊,被砍了頭。
  • 為何秦國經歷無數代人,也要不斷東出和擴張呢,是什麼支撐著他們
    秦非子 秦國最早的封在在今天甘肅省的天水市清水縣一帶,地盤非常小,不如現在清水縣大,而且周邊有很多戎人,也就是少數民族,生存環境非常惡劣,在當時的天水有一條西漢水
  • 歷史上,六國中各國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變法,但都沒有秦國徹底
    從地理方面講,秦國所處的位置屬於易守難攻的典範,有函谷關作為屏障,六國攻破的代價難以承受,要知道古代的後勤系統可是差的要命的。也可以從蕭關進攻,後世劉邦就走的這條路。但當時要進攻蕭關就大軍必須進入楚國全境,這對於任何一個君主來說都是不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