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起床後四肢無力、頭暈、感覺精力不佳,
皮膚出油、頭髮油膩、長痘痘……
這些症狀都是「溼氣」的表現。
什麼是溼氣
溼氣分成外溼和內溼。外溼主要就是外界的水,內溼是人體運行功能差所產生的一些溼氣。
溼氣就像我們身體中的水患,當脾胃運化不了多餘的水分,讓它們停留在不該存在的地方,就形成了溼阻,也就是大家認為的溼氣。
三種方法看你溼不溼
01
看起床的狀態
有些人早上起床後,會覺得很困、頭沉,像有什麼東西裹著,打不起精神,這就說明體內溼氣較重。
02
看舌頭
體溼的人觀察舌頭時會發現有齒痕、舌苔白膩或黃、厚膩。不同苔型又能分成寒溼和溼熱。
03
看大便
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圓柱體、很通暢,便後用一兩張手紙就能擦乾淨。一旦發現大便溏稀、黏膩、不成形,便後不容易擦乾淨,衝水時發現有掛壁現象,就可能是有內溼。
人體一旦產生溼氣,輕則起床四肢無力沉頓、頭暈、感覺精力不佳,皮膚油膩、頭髮油膩、出痘痘。重則會引起一系列疾病,比如風溼型感冒、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痛等。
五種行為易招惹溼氣
01
下雨不打傘
有些人不喜歡打傘,淋了雨之後穿著溼衣服,容易「招惹」溼氣。
02
貪涼
夏天天氣炎熱,有些人喜歡睡在地板上,貪涼的行為容易「招惹」溼氣。
03
過量吃甜食
奶油蛋糕等甜食,吃太多會加劇體內溼氣,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產生內溼。
04
愛抽菸
抽菸是產生溼氣的主要原因,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
05
洗澡時間過長
浴室裡水汽環繞,長時間洗澡水汽容易進到身體裡。洗完澡不及時擦乾身體,也會產生溼氣。
這些方法幫你趕走溼氣
01
食療法
紅豆薏米粥
薏仁:補脾、開胃、利溼、清熱、除痺
炒薏米仁:健脾
生薏米仁:祛溼
紅豆(赤小豆最佳):赤小豆能利溼消腫、清熱退黃、解毒排膿。
製作方法
赤小豆和薏仁清洗乾淨,分別浸泡,提前2-3小時泡水(赤小豆稍微久一點)。 泡剩的水直接拿來煮,效果更佳。
注意事項
可適量添加小米,不建議混合大米煮粥。孕婦禁吃。
玉米須水
功效:降水、降血糖、降血脂、消腫
製作方法
洗淨泡水。幹的玉米須可去中藥房購買,新鮮玉米須可去菜市場購買。注意事項:低血糖、低血壓人群、尿頻尿急的人群不建議食用。
02
外治法
花椒泡腳
花椒有溫中止痛、驅寒暖胃、活血通絡、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製作方法
水煮花椒藥包,20分鐘即可。水溫合適後倒入泡腳桶泡腳。製作50g花椒藥包,可重複使用5-7次。
注意事項
皮膚病、糖尿病足、下肢靜脈曲張、靜脈血栓、動脈閉塞的人群不建議用花椒泡腳。
原標題:《90%的人溼氣重?溼氣到底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