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這樣的媽媽 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的?

2021-02-14 今日加拿大

3 歲的娃正坐在地上,玩一桶積木玩具。他越堆越高,眼睛都不眨一下,安靜又認真,仿佛進入了無我之境。

這些場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 Chen Yu 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嬰兒的大人專注表現有很大關係。實驗運用眼動追蹤技術,就是給嬰兒和父母戴上穿戴式的眼球追蹤器。研究人員通過寶寶和父母眼球運動的數據來分析專注力。實驗中,研究員邀請了 40 組 12~16 個月的寶寶和家長,目的是探究家長與一歲左右寶寶的互動模式對寶寶專注力的影響。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實驗中,寶寶本來自己玩得好好的,有的家長努力過了頭,拼命向孩子表現自我,要麼拿著玩具在寶寶面前不停晃,要麼就是指導孩子怎麼更好的玩玩具,還在旁邊熱切地期盼寶寶的反饋。研究者從攝像頭中看到的是,孩子的眼神不是飄向了天花板就是看看父母的肩膀,並沒有聚焦在父母的動作上,而且,被父母打擾後,也再沒心思專注在玩具上。專注是一種持續的認知活動。當寶寶自己在專注的玩玩具時,家長突然要寶寶喝口水,或者指導寶寶如何玩,這種額外增加的行為,會讓寶寶在玩玩具上的專注被迫中斷。同時,注意力的分配又是有「限額」的,寶寶正在關注一件事,很可能就很難再去關注另一件事情。當寶寶在專注狀態中,大人突然來打斷,這對於專注力的保持和培養是有害的。看到這兒,家長們肯定很著急,那孩子在玩耍到底該怎麼做呢?是不是走開不參與更好?家長和孩子在共同玩耍的時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前面說到的「家長主導」型互動,還有一種,是「孩子主導」型互動。就是在玩玩具時,讓孩子自己自主探索,家長主要進行觀察和引導。家長觀察寶寶並且耐心等待,在寶寶四處張望的時候,不發出任何提示。一直等到寶寶對玩具產生興趣後,才慢慢參與,和寶寶一起去探索它。這種行為不僅維持了寶寶的專注力,而且有意思的是,即使寶寶中途轉移了注意力,對眼前的玩具失去興趣。如果家長依舊專注看著、玩著這個玩具,孩子也能跟著成人,重新把注意力放到這個玩具上。第三組的家長,在寶寶玩耍時會看著寶寶並且和寶寶說話;研究發現,第四種情況,也就是在孩子主導玩耍的前提下,家長的參與最投入,孩子的持續專注時間最長。到這兒,有的家長可能有疑惑。前面說不要打斷孩子,這裡又說家長投入越認真,孩子的專注越長,豈不是矛盾嗎?大家可要注意啦!這裡的參與可是有前提的,一定是在寶寶主導的情況下參與!比如說,寶寶邀請你了或尋求你的幫助了。這時候你就可以參與進來和寶寶盡情玩耍!

快速且複雜的寶寶大腦發育過程

看到這兒,估計老母親都有了答案,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是保護出來的。通常來說,專注力(Attentional control)指的是能夠專心而持續地進行活動,忽略外在幹擾的能力。換句話說,專注力就像一個門,它能夠把幹擾信息擋在門外,然後讓我們需要的信息進入大腦,然後進行觀察、記憶、理解、推理等思維活動。對寶寶來說,這個能力與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密切相關。最主要的是大腦額葉。這個結構的發育非常遲緩,通常要到 25 歲才能成熟。所以我們也說,專注力與年齡有關,成年人的持續專注力也就 40 分鐘左右。而寶寶的大腦發育完全沒有成熟,年齡越小,專注時間越短。身為家長,當孩子專注的進行一個認知活動時,不要輕易打擾他。把「做什麼」的選擇權與主動權還給孩子,更不應當剝奪他享受當下的難得機會。 1、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不要「橫加幹擾」 比如說,在家裡可以這樣,妹妹老是打擾哥哥玩耍或者寫作業,家長就會協商分開兩個孩子或者給妹妹找到相對安靜的項目。哥哥寫作業時,妹妹不可以看電視或大聲呼喊,當然妹妹在畫畫時,哥哥也不能自行找妹妹玩耍或者半路拉妹妹去幹別的事情……包括孩子們搶著說話時,也要有先來後到,等一個說完另一個再說………這些都是小細節,但是培養出來的大原則意識就是:不打擾別人,也不被別人打擾。 孩子日常生活的節奏以及各種活動的時間長短都會影響他的注意力。例如,孩子跟小夥伴在外面玩耍時,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處於一種興奮狀態。進入室內後,孩子很難立刻進入到繪畫或者讀書等安靜活動中。有的家長會要求孩子立刻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去。這種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很難起到效果的。 因此,父母在安排孩子的活動時,應當注意調整時間,在孩子玩耍後,讓他平靜一會,再投入到學習中去,或者是學習了一段時間後,玩些有趣的小遊戲,緩解一下學習疲勞,但要控制好玩樂時間,要讓孩子的生活有張有弛、動靜交替。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學習ABCD,恰恰是意志品質、性格及注意力的培養。這個過程一旦受阻,一直嘮叨、呵斥孩子「怎麼做事三心二意的」「怎麼做事拖拖拉拉的」,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挫,這等於無形中強化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他就會在心裡認同自己的缺點。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重要原因。當有新的刺激出現時,成人可以約束自己不去關注它,但孩子卻很難做到,畢竟,孩子的好奇心實在是太重了。因此,為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父母們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景。 採用遊戲的方式,將持續注意的時間要求變為遊戲規則。 比如,與孩子一起玩「指揮交通」的遊戲,讓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約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鐘的崗,時間到後才能換崗。在遊戲中,可以逐漸延長站崗時間。通過不同的遊戲活動,孩子就可以慢慢地將外在的遊戲規則內化為內在的自我約束。 太安靜的環境反而不容易培養注意力,例如培養孩子去午睡,周圍太安靜了,反而會讓孩子更敏感,睡眠更淺。也就是說如果孩子要睡覺了,周圍環境正常即可,父母該幹嘛幹嘛,不要特別大聲就行,可以嘗試多些戶外活動或者比較嘈雜的環境,要讓孩子慢慢學會「累了就能隨時隨地睡著」。 包括孩子在學習時,沒有人來打擾孩子分神就可以了,並不是說媽媽不可以洗菜做飯打掃家務,爸爸不可以看喜歡的球賽或者接待朋友。 不要從形式上太強調「給孩子營造安靜環境」了。孩子漫長的一生,不僅需要培養鬧中取靜的能力,還要掌握強大的克服誘惑的能力。 孩子注意力差的一個表現是不能同時注意多個事物,為此,父母們要學會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活動,來培養孩子的注意廣度。 比如說,在孩子面前擺放上汽車、小球、鉛筆等多種物品,讓孩子先觀察幾秒種,然後讓他閉上眼睛,趁機悄悄拿走幾樣物品,然後讓他說出哪些東西不見了。對於稍微大的孩子,可以帶他去逛街,讓他觀察街邊環境,然後把他見到的事物描述出來,父母可以在旁邊加以引導。這些遊戲是要求孩子在觀察時,能快速地注意到幾個物品,從而鍛鍊孩子的注意廣度。 要做某件事情時,才會要求提高注意力,事情的任務越明確,完成任務的願望就會越迫切,注意力就會越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持久,要提前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激發他做好這件事的願望。

1. 【教育】抄近路的亞裔學生,都被這樣的教育給毀了

版權聲明:若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電郵:canadanewstoday01@gmail.com

小編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微信號: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長按上面二維碼可加入關注)

相關焦點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寶寶,你堆的不對,學媽媽這樣做!.這些場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 Chen Yu 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嬰兒的大人專注表現有很大關係。
  • 電視劇《安家》帶來的思考:孩子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毀掉的
    結果公婆不高興了,婆婆還說她問過了這個小區每家每戶的小孩都這樣的,都是邊吃飯邊看動畫片玩玩具沒有問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不是這裡的婆媳問題,而是關於孩子的專注力教育問題,宮蓓蓓的婆婆也說了,整個小區的孩子都是邊吃飯邊看電視和玩玩具,這其實也是現實生活中是很多家庭的常態,這樣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多半專注力都很差。
  • 家長常說的這3句話,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你看你說過幾句?
    很多家長都很憂心,怎麼自己的孩子專注力這麼差?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其實孩子的專注力和家長息息相關,家長常說的這3句話,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所以即使是開玩笑,家長也千萬不能說。
  • 它們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附專注力培養方法)
    對於不少爸爸媽媽來說,平時因為工作忙,沒辦法陪孩子,電視、iPad、手機就「理所應當」成了居家必備的育兒神器。不乖乖吃飯?打開ipad動畫片,孩子馬上乖乖坐好。孩子調皮搗蛋?沒收手機的威脅比打罵更管用。周末加班沒法帶孩子?
  • 「媽媽,別吼,我害怕」:你的這句話,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有多少爸爸媽媽聽過老師這樣的評價:「咱家孩子明明挺聰明的,但要是再認真點就好了。」換句話說也就是:你家娃的專注力太差!其實不用老師批評提醒,我在後臺回留言時,發現很多仙媽早就為此急的焦頭爛額了:「孩子除了看電視能安靜會兒,其他時間都沒有耐心!
  • 媽媽陪寶寶時別這樣做,會破壞孩子專注力,很多家長不當回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未來變成社會精英,因此,家長總喜歡將注意力集中在智商、文化知識、個人技能等方面。人們普遍認為,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好,孩子以後肯定會有大出息。道理是這樣沒錯,然而,有一項東西雖然不起眼,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可它的重要性卻毋庸置疑,那就是「專注力」。
  • 媽媽的悔過書:我是如何毀掉兩個孩子的?
    給孩子寫文章,告訴他們生命有多麼寶貴,生活是如何充滿著希望——這樣真的有效麼?我看未必。最近看了一本新書,叫《媽媽的悔過書》,講的是一位受人追捧的校長,家裡兩個在外面表現優秀的孩子陸續休學,因而開啟了痛苦的自我反思之路的故事。突然間,我心裡的疑問有了答案:最需要敲警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 如何訓練孩子專注力?李玫瑾:堅持每天10分鐘,孩子專注力大不同
    每一個有學生的家庭,說起孩子學習的事,95%的家長都會反應同一類問題:孩子上課精神不集中,作業頻頻出錯,十分鐘的作業半小時也無法完成,提起做作業就要喝水,吃東西,上廁所,上學還總是丟三落四這一系列的行為被稱為:專注力缺失。無論哪一個行業,哪一類從業人員,想要達到行業內高,精,尖的行業標準,專注力是必不可缺的能力,學習更是如此。簡單直白的可以理解為,專注力高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 孩子專注力差和父母正在犯的錯有關,如何提升孩子專注力你懂嗎?
    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父母突然要求孩子做另一件事,從而切斷了孩子集中思考的行為。第二是替代。當一些父母看到孩子很難做某事時,他們可能會替代並幫助孩子完成某事。比如孩子在掙扎疊被子的時候,媽媽讓孩子走開,代替孩子疊被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與父母犯的錯誤有關。你明白如何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嗎?第三種是幹擾。
  • 如何應對孩子專注力不足,這位家長的方法效果很棒,值得一看!
    【案例詳情】我的兒子讀一年級,最近老師多次和我說,他的專注力不夠,上課總是坐不住,摸下鉛筆拿下橡皮,有時還趴在桌子上,甚至影響別的同學聽課。除此外平時和他說話,陪他寫作業時,也會發現類似情況。雖然我兒子成績還可以,但是我擔心長期這樣,不僅成績會下滑,還會影響他未來的成長。
  • 卓越巧問教育第三屆全國幼兒專注力大挑戰在即,把專注力玩出來!
    有的人覺得,孩子能在喜歡的事情上專注,就算專注力好;有的人覺得,孩子能坐下來認真看書,就算專注力好;而有的人則覺得,當你給到孩子任務,他能專心致志地完成,才算專注力好。實際上,專注力的問題,不但困擾著家長,也困擾著我們。
  • 和孩子朝夕相處60天,全國一半媽媽發現娃變成了這樣……細思極恐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好的專注力,因為這是開啟智慧之門的一把鑰匙。坐不住的孩子,很難去適應社會的規矩和學校的教育。有很多的孩子,你要他寫作業的時候,他就東張西望、坐立不安,或者在紙上亂畫。可是,你責備孩子的時候,要先看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當你反思,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真相:孩子的專注力,是一步步被大人破壞的。
  • 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每天堅持10分鐘,孩子專注力一天一提升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便是「超強專注力」,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假如孩子正聚精會神地在堆積木,媽媽會擔心孩子會把積木放進嘴裡,一會兒擔心孩子被積木絆倒,一會兒又想起孩子要喝奶,於是每隔幾分鐘就來問寶寶打擾孩子。當孩子們集中精力做某事時,家長們多次幹擾孩子的學習節奏,甚至以自己的行為來代替孩子的行為,嚴重地剝奪了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們不能集中精力獨立完成任務,妨礙兒童的自然成長。
  • 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的5大秘決?
    如果你想讓寶寶安靜地看書或者搭積木,而自己卻在看電視劇,打打鬧鬧、嘻嘻笑笑的場景肯定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怎麼能專心投入呢?或者,家裡人比較多,大聲說話,這樣嘈雜的環境,恐怕孩子也很難不分心。很多寶寶到了一定年齡,比如2歲以後,就能主動安靜下來,因為他對某個東西感興趣,想研究研究。
  • 專家:太多玩具會毀了孩子專注力,宅在家也別買買買,試試這樣做
    玩具常變常新 ,自然是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也能讓爸爸媽媽喘口氣安心玩一會兒手機,可是,還是要提醒一下,過多地購買玩具,對寶寶的專注力是非常大的傷害!,當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也不要去幹擾他說,「你看,還可以這樣變形」,或者「你看,我手裡這個更好玩,玩這個」,這些都是打擾孩子自主探索的行為再次,當我們有新的玩具時,可以引導孩子們把舊玩具收起來,或者分享、送給其他的小朋友最後,切記不要把玩具放得到處都是,要減少誘惑,減少對孩子專注力的主動幹擾我們不建議給孩子過多的玩具,現在市面上的玩具太多了,跟風是跟不過來的,而且很多東西大人覺得有趣,小朋友未必認可。
  • 聽話教育丨《媽媽的遙控器》如何毀了一個孩子
    可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不聽話呢?讓往東偏要往西!我要如何讓我的孩子變得聽話。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愣住了。對我而言,我的孩子既是我的孩子,也不是我的孩子——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從沒有以「聽話」為目標去培養孩子。但是我見過很多希望孩子聽話的家長,如果孩子與自己給出的指令背道而馳,就強令孩子改正。
  • 蒙氏教養.恰好的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我們可以這樣做
    心理學研究發現,0~6歲的孩子以無意注意為主,孩子對生動直觀,與知識經驗有關的,能滿足孩子學習和探索的事物感興趣,聚精會神地注意,並且非常穩定。所以蒙臺梭利教授提出,我們為孩子創建一個能滿足他們自由活動的環境,直接目的是感知事物的顏色,形狀,數量等,更高層的目的還包括培養兒童的主觀能動性,獨立自主性,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和專注力等。
  • 想毀掉孩子很簡單,家長每天陪他做作業就好,希望你以後不要後悔
    想毀掉孩子很簡單,家長每天陪他做作業就好,希望你以後不要後悔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和專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一直不集中,那麼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很容易走神。在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最應該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孩子學習容易分心?善用「雞尾酒效應」,教你培養孩子高度專注力
    文/話梅媽媽一提起孩子的學習,大多數家長都免不了長籲短嘆。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如何讓孩子能夠有效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坐在書桌前面不要分心,成了許多家長難以解決的問題。其實想讓孩子學習不分心並不難,只要我們善用雞尾酒效應,就可以培養孩子的高度專注力。
  • 孩子寫作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橙子媽媽下意識地揉了揉胃。「她一會把橡皮搓成一條一條的,一會兒又把鉛筆用鉛筆刀削了一次又一次,一會又要去喝水,沒幾分鐘又要去上廁所,我來之前,才寫了一個字。上學時就這樣寫作業的,期末考試連題都沒寫完。「橙子媽媽怒氣未消,繼續道:」瞬間我就控制不住了,直接在她屁股上甩了一巴掌,打完我又後悔了,可看她寫作業的樣子,我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實在忍不住了,明明20分鐘能寫完的作業,她能給你寫兩三個小時,這個寒假得好好治治這臭毛病了。」聽橙子媽媽這樣說,倩倩媽媽理解地說:「剛開始倩倩也是這毛病,我也沒少跟我家倩倩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