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斷頭路」 秭歸邊界村告別「行路難」

2021-01-10 騰訊網

磨坪鄉

磨坪鄉位於湖北省秭歸縣境西南部,東與秭歸縣兩河口鎮交界,西、南與巴東縣接壤,北與梅家河鄉毗鄰,海拔432m-1750m,距離秭歸縣新縣城110公裡。該鄉有多個村與恩施交界。12月23日,記者來到位於宜昌與恩施交界處的雁落坪村和送甲山村。雁落坪村人口647人,237多戶,鄰居送甲山村有832人,274戶。由於地處恩施和宜昌交界地,村民反映,阻礙這裡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交通不便,其次是缺水。

今年以來,宜昌市委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多次深入這些邊界鄉村調研,跨地協商研究,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加強對邊界地區群眾服務力度,力補邊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讓邊界群眾共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據統計,宜昌恩施邊界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共涉及兩地路、水、電、網4類共計64個項目,截至目前,37個項目完工,22個項目已開工,其餘項目正在加緊對接。

新硬化的1.2公裡水泥路方便了中村和雁落坪村群眾出行

邊走

邊看

打通斷頭路 激活多個村

12月23日,記者來到位於宜昌與恩施交界處的南莊坪,只見一條1.2公裡長、3.5米寬的水泥路在山林間鋪開,一頭連著秭歸縣磨坪鄉雁落坪村,一頭連著巴東縣綠蔥坡鎮中村。送甲山村打通兩條總長3.5公裡的斷頭路,讓野三關動車站近在咫尺。

「真是一條幸福路!以前到巴東的野三關集鎮賣核桃、蔬菜,騎摩託車要3個多小時,現在只需要20多分鐘。」雁落坪村三組村民張其海指著新硬化的道路,臉上笑開了花。

雁落坪村位於秭歸西南部,毗鄰巴東縣綠蔥坡鎮中村,海拔較高,交通不便。

2017年底,途經中村的巴野公路(巴東縣城到野三關集鎮的二級公路,也是連接滬蓉高速和滬渝高速、長江水道和宜萬鐵路的快速通道)正式通車後,中村百姓的出行大為便利,而相鄰的雁落坪村卻只能隔山望路。原來,兩村之間的一條「斷頭路」阻斷了村民的便利出行夢。

一條1.2公裡,連接磨坪鄉雁落坪村三組與綠蔥坡鎮中村七組,道路全部在巴東境內;另一條1.3公裡,連通磨坪鄉送甲山村三組與中村下落坪片區四組,其中600米在巴東境內。斷頭路打通後,兩地村民出行都十分便捷。

修建集水池 旱澇保豐收

雁落坪村和送甲山村海拔高,幾乎沒有平地和低洼地,莊稼和人畜牧吃水要靠老天爺。前幾年乾旱,不僅農作物絕收,人畜吃水都遇到困難,最困難的時候,靠拉水車從幾十裡外的地方送水。

為了解決邊界村高山地帶村民吃水問題,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縣市水利局和各級扶貧辦通力合作,全面實施供水工程。

經過兩年的奮戰,這兩個村都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蓄水池100多個,最大的蓄水池可以蓄水500立方米,可以灌溉幾十畝的農作物。記者在送甲山村看到200立方米的蓄水池,池裡流出的水清澈透亮。

「有了這些大的蓄水池,附近的農作物就不怕乾旱了。今年下半年,四五個月沒有下雨,我們通過引進泉水到蓄水池,這裡依然不缺水。」 送甲山村黨支部書記張世柏介紹說。

村民高興地站在自家蓄水池上

除了灌溉池,現在幾乎家家戶戶家門口都有一個2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家人吃水、日常用水都不成問題。一些不方便修建蓄水池的地方,都有扶貧資金修建的自來水管,直接通到村民的家門口。

引進大企業 帶動一大片

這條看似只有1.2公裡的鄉村公路,也為巴東縣綠蔥坡鎮中村帶來新的產業發展機遇。村黨支部書記田天順介紹,該村共有1815人,其中貧困人口1226人,主要發展茶葉、獼猴桃、生豬養殖等產業,但因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乏力。「在道路修築過程中,我們成功引進了一家茶葉生產企業,助力產業發展。

在送甲山村,記者品嘗到了鮮嫩、甘甜的冬桃。據張世柏介紹:「我們的村地少,海拔高,搞普通農作物收益不高。經過考察,我們引進外地的小水果種植技術,通過擴大小水果種植面積,一方面提高單產產值,還可以發展觀賞農業。」

該村的致富帶頭人田秀平告訴記者,他計劃種植冬桃、紅梨和蜂糖李400畝,通過土地流轉,讓更多的村民入股,讓村民致富奔小康。

扶貧

故事

消除「腸梗阻」 致富有奔頭

道路修到家門口 農產品再也不愁賣

「雨天泥濘不堪,冬天路面結冰,基本過不了車子。」雁落坪村扶貧書記胡兵說,兩村之間的毛坯路早在1982年就由鄉親們挖了出來,但一直沒硬化,有時候路面坍塌連摩託車通行都困難;村民每次從宜昌回來,要麼繞道秭歸縣城,需要5個多小時,要麼走宜巴高速後,將車停在中村走回家,特別不方便。

一條「腸梗阻」道路,阻斷的不僅僅是交通,更是造成了物流、人才流、信息流的割裂。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後,宜昌市委、市政府把「為民服務解難題」作為主題教育活動的著力點,系統全面開展邊界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工作,先後召開5次專題辦公會,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協調溝通,研究解決項目實施難點。

「今年村裡通過三方合股,成立了秭瑞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合作社,種植銷售土豆、白菜等高山有機蔬菜,發展富民產業。」雁落坪村黨支部書記譚明春介紹,以前運送農產品都要繞道相鄰的送甲山村上巴野公路,多走13公裡40多分鐘的路程,現如今經中村到巴野公路不足5公裡,大大降低運輸成本,節約了時間。「如今路修通了,就可以和中村開展產業合作了。」談及未來,譚明春充滿了信心。

路通後,兩地村民笑逐顏開

「這兩年給村裡帶來最大變化的是修通斷頭路。我們村修通了兩條扶貧路,一條是挖梯線至巴野路接野三關鎮葛騰山村,2公裡,另一條是店南線接綠蔥坡鎮中村村1.2公裡,有了這兩條路,我們到野山關趕火車只需要半小時,到巴東縣城不到一小時。路通了,農作物銷售運輸成本大大降低,貧困戶種植的積極性增強了,收入也提高了。」提及修路致富,送甲山村扶貧書記向虎激動不已。

對話

扶貧

打造康養度假地

貧困村蛻變小康村

訪秭歸縣磨坪鄉黨委書記王革

「磨坪鄉總面積141平方公裡,轄區內有磨坪、一籃、龍潭坪、柏家坪、六家包、送甲山、雁落坪、銀坪、升坪、三墩巖、楊林、天井坪12個行政村44個村民小組。全鄉戶籍人口共4071戶11399人,其中貧困戶1138戶3040人,易地扶貧搬遷255戶738人。全鄉現有磨坪村、一籃村、三墩巖村、天井坪村4個省重點貧困村,其中三墩巖村、天井坪村為深度貧困村。」 秭歸縣磨坪鄉黨委書記王革介紹說,扶貧攻堅之難並沒有讓他們畏懼,反而激發了他們向前走的決心。

面對如此艱巨的扶貧攻堅任務,王革介紹說,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磨坪鄉黨委政府把脫貧攻堅當作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致力解決貧困群眾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近幾年全鄉新修硬化道路200公裡,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255戶,危房改造1876戶,新建維修集中供水工程55處、單戶工程476處,鋪設管網47.15萬米,全面落實金融、健康、產業、教育扶貧等政策,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全鄉磨坪村、一籃村、三墩巖村、天井坪村4個省重點貧困村和1141戶3043人貧困人口已於2018年順利實現村出列、戶脫貧、人銷號的目標。

著眼下一步的脫貧鞏固提升工作,王革信心滿滿,首先向記者介紹了磨坪發展鄉村旅遊、實現旅遊扶貧、加快鄉村振興的資源:磨坪集鎮距滬渝高速野三關出口33公裡,全鄉平均海拔1000米,年平均氣溫11.6℃,夏季7.8.9三月的平均氣溫22℃,森林覆蓋率85%,在十公裡的升坪河流域,帶狀分布著千年銀杏、三龍潭溶洞、兩座天生橋、2500畝水面的升坪湖、亞洲連體規模最大的懸棺群等資源稟賦較高的自然景觀。

展望未來,王革也胸有成竹:「磨坪優越的生態氣候條件和自然景觀,讓磨坪已具備用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的條件,磨坪鄉將圍繞康養主題,農旅融合發展好小水果、中藥材、蔬菜和鄉村旅遊等綠色產業,努力建設雲上磨坪康養度假區,讓所有的群眾不僅可以穩定脫貧成效、而且都能過上幸福小康生活。

記者

手記

致富路越走越寬

「雨天泥濘人難行,冬日結冰車無影。」這是以前雁落坪村237戶647名村民出行環境的真實寫照。「去一次縣城需一天,賣一次農作物當天回不來。」這是送甲山村274戶832名村民的生活縮影。

「要想富,先修路。」幾條加起來僅僅4.5公裡長、3.5米寬的水泥路,把恩施巴東和宜昌秭歸的幾個邊界村連在一起,從此,雙方往來更加頻繁,秭歸邊界村的村民出行增加了一條向西的通道,巴東縣村民向東更加快捷,這不僅是兩地百姓的友情見證路,更是兩地產業發展的致富路。

在恩施、宜昌兩地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關懷和重視下,邊界農村地區這片「陽光照不到」的土地必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從此百業興旺,生活便捷,百姓的小康之路更加寬廣。

相關焦點

  • 阿房路是西安市今年計劃打通的斷頭路,只剩下12天了能否實現目標
    阿房路是西安市今年計劃打通的斷頭路,距離年底只有12天了,剩下的時間能否實現目標?下午遛彎沿著正在修建的阿房路,從大寨路到昆明路,再到紅光路,一直走到阿房一路。西安這幾年下大力氣打通斷頭路,路網結構得到優化,但修地鐵等市政建設弄得到處開挖圍擋,加上汽車越來越多,擁堵現象經常發生,行路難,行路難,雖然常態化限行,可收效並不大。應該加強路網規劃,多建立交和高架,加大力度打通斷頭路,同時不能形成新的斷頭路。如大寨路東西兩段都已修通,在西三環處卻形成了斷頭路。
  • 今年第6條斷頭路打通:短短幾百米路 打通竟需突破重重關卡
    原標題:今年第6條斷頭路打通!短短幾百米路,打通竟需突破重重關卡  斷頭路,既隔斷道路影響環境,又阻滯周邊居民出行,常常令人苦不堪言。上海斷頭路的集中疏通工作始於2010年,當時全市共有108條區區對接道路和斷頭路。  近日,普陀區與嘉定區的對接道路——花家浜路通車,這是上海8年來通車的第67條斷頭路,也是今年第6條。
  • 西安5條斷頭路即將通車 打通任務年底前將完成57條
    群眾新聞網訊(記者 袁夢初)12月22日,記者從西安市住建局獲悉,西安市將有5條斷頭路即將建設完工,並於近日陸續放行通車。至此,《西安市斷頭路打通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打通的58條斷頭路年底前可打通57條,剩餘最後一條斷頭路為經九路跨隴海鐵路段預計於明年5月底打通。
  • 打通斷頭路 小巷大變樣 環境再提升 百姓笑開顏
    斷頭路打通後,緯二十五街周邊環境明顯改善。 (記者 王旭東 攝)「緯二十五街這下真是大變樣了,乾淨、漂亮,還建了個小廣場,晚上遛彎兒又有了新去處。」昨日,記者走訪緯二十五街,家住紅廟坡街道永新苑小區的張新民提起這條街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
  • 這些「斷頭路」打通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在斷頭路的這頭 你在斷頭路的那頭 斷頭路一直是交通擁堵的「攔路虎」 它影響著居民出行 制約著區域交通和周邊產業的發展 消滅斷頭路,打通交通微循環 是民生,更是民心
  • 紅塔區環山路南段「斷頭路」打通,主路有望元旦通車
    工人加緊施工12月12日,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在環山路與紅塔大道連接線黑臭水體及市政道路應急工程施工現場看到,環山路南段的「斷頭路」打通了,2021年元旦後可以從環山路徑直駛入紅塔山路再到紅塔大道。隨著玉溪中心城區人口增多,環山路與鳳凰路交叉的丁字路在上下班高峰時較為擁堵,嚴重影響了環山路作為南北向交通主幹道的車輛通行,打通環山路南段的「斷頭路」,緩解南北向交通壓力成為市民的心聲。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經市委、市政府同意,今年9月3日,我市啟動實施環山路與紅塔大道連接線黑臭水體及市政道路應急工程,下決心打通環山路。
  • 渭南今年將打通11條斷頭路(華州2條...
    2020年8月渭南政府印發通知 提出利用三年左右時間 全面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三覆蓋、四清零、五提升」 全面推進新一輪空間規劃、城市詳細規劃、建成區城市設計等「三覆蓋」;紮實推進城區斷頭路
  • ​58條斷頭路已打通38條 西安北辰大道、廣安路主線等年底前通車
    58條斷頭路已打通38條苗寶明介紹,西安市計劃在全運會前打通58條斷頭路,目前已打通老二環規劃路、香堤路、廣電西路、滻灞三路等38條斷頭路,剩餘20條斷頭路已全部開工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此外,西安還大力開展次支路建設,中心城區三年計劃新建65條次支路。
  • 被「截」斷兩次,成為三節……鄭州這些「斷頭路」的最新進展來了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孟浩傑 李佳蘭/文 記者 左冬辰/圖12月15日,河南商報「記者陪你去辦事兒」欄目關注了鄭州影響出行的斷頭路,相繼推出了三篇相關報導。報導推出後,大量市民通過網絡留言或撥打熱線等方式,向河南商報記者反映了鄭州主城區斷頭路的現象。
  • 「斷頭路」等民生問題如何解決?黃江人大主席團正在行動
    會上,與會代表針對鄉村振興工程的規劃、雨汙分流工程的進展、「工改工」工程的出路以及如何打通「斷頭路」等問題各抒己見,深入討論,並提出了許多可行性建議。主席團成員耐心傾聽,認真記錄,並對代表反映的意見建議給予詳細解答和說明。
  • 幫儂忙|道路意外「戛然而止」 市民大熱天「行路難」
    在酷熱難耐的盛夏,不少市民卻被「斷頭路」攔住了「出路」,給夏日出行增添了幾許煩惱。圖說:美康路斷頭路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下同) 小區阻隔老年大學去路近日,年過七旬的市民陸先生致電新民晚報夏令熱線反映,怒江新苑和怒江南苑中間(大渡河路怒江北路附近),有一條斷頭路,市民們需要繞行一大圈才可通過。
  • 蘇州:十年一劍 挑通「斷頭路」
    昨天上午,隨著「姑蘇號」盾構機順利始發,桐涇路北延工程進入最為關鍵的大盾構隧道施工階段,破解此前10年未能解決的「斷頭路」難題,指日可待。技術條件日益成熟 錢七虎院士現場踏勘作為一個跨鐵路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蘇州要實現南北聯動、多組團平衡發展,首先要解決跨鐵路難的問題。
  • 附近斷頭路打通進展如何...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佳蘭 文/圖近日,鄭州市民向河南商報反映,中原區工農路由於附近斷頭路一直無法解決,遇到高峰期非常擁堵,希望得到相關部門重視,早日解決出行問題。據了解,附近分流路段已有規劃,但為何難以貫通?
  • 日均銷售20萬單 辰頤物語「橙心橙意」助農秭歸
    秭歸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以柑橘種植為主導產業的大縣,2019年剛剛脫貧摘帽。今年年初,疫情突然來襲,交通被阻,消費者談「鄂」色變,一度讓橙農陷入困境。「外面的客商進不來,我們的快遞發不出,已經是2月份了,但冬天的橙子還掛在樹上,心裡無焦果(秭歸方言,非常著急的意思)。」水田壩鄉種植大戶姜偉電話向熊宜求助。
  • 就在今晚,秭歸影劇院開門啦啦啦啦啦啦啦!
    就在今晚,秭歸影劇院開門啦啦啦啦啦啦啦!秭歸發布今晚秭歸影劇院正式恢復營業闊別180天後久違的大熒幕終於回歸小編的腦海裡立刻浮現每次觀影前那經典的一幕沒錯還是熟悉的「龍標」還是原來的音樂
  • 從「行路難」到「路路通」 賀家村脫貧致富路越走越寬廣
    濟陽區新市鎮賀家村位於濟陽北部,是省定貧困村,「行路難」一直是困擾該村發展的一大瓶頸。2017年時任第一書記在調研村情民意的過程中,村民們異口同聲講得最多的便是修路,通村公路的事情很快列入了議事日程。在水泥建材價格暴漲的情況下,有關部門積極協調,1600米瀝青路和600米水泥生產道路項目很快列入新市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計劃。
  • 徐州這3個綜合體傳來新動靜,這幾條斷頭路馬上要通!
    2徐州這幾條斷頭路馬上要通好消息徐州有4條「斷頭路」有了新進展趕緊來圍觀下徐州經開區金龍湖街道是高鐵新城的起步區、核心區,截至目前,金龍湖街道轄區內已相繼打通龍湖東路南延、站東路北段、站東路南段、站西路北段等多條「
  • 「柑橘院士」和秭歸縣長同臺直播:125萬拼多多用戶共助力,5萬果農...
    果農周金橋介紹,秭歸農民大多以種臍橙為生,這裡三峽庫區蓄水後,周圍溫度降低,形成一個天然的冰箱,一年四季,農民都有果賣,「紐荷爾臍橙12月成熟,接下來是中華紅臍橙,最後是4月的倫晚臍橙」。秭歸是中國首個「臍橙之鄉」。10年前,全國各地大面積種植柑橘,秭歸臍橙收購價只有3毛一斤。後來,時任華中農業大學校長的鄧秀新,從國外引進新品種「倫晚」,避開了臍橙銷售高峰期。
  • 春風沉醉,最愛秭歸早茶香
    秭歸種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傳承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清口茶、絲綿茶曾作為皇廷貢茶聞名天下。元朝詩人耶律楚材「一曲離騷一碗茶,箇中真味更何加。」將屈原和秭歸茶聯繫在一起。據縣誌記載,唐代歸州就是產貢茶之地。清光緒二十七年書《歸州志》中記載秭歸茶「烹儲碗中,經夜色不變」。
  • 十年「斷頭路」,布吉這條路取得新突破,離開通還遠嗎?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 一直以來 布吉的交通問題備受關注 尤其是斷頭路的建設進程 近日,有好消息傳來 布吉這條斷頭路有新動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