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與卡蜜兒,一對藝術搭檔的愛恨情仇

2020-12-27 張君的藝術奇談

在法國的羅丹工作室,時年43歲的羅丹,遇到了19歲的卡蜜兒,作為爸爸的掌上明珠,她終於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師工作室,為了表示感謝,她送給羅丹一塊自己雕刻的石雕,那是一隻青筋微露的腳,羅丹立刻意識到這個女學生的才華,當然也注意到她美麗的藍色眼睛和動人的臉龐,他愛上了她。

卡蜜兒
年輕時的羅丹

作為法國當時小有名氣的雕塑大師,羅丹有一個在背後默默支持他的未婚妻羅絲,羅絲以前是羅丹的模特,在羅丹還沒有成名的時候她就肩負起一邊做裁縫養家一邊照顧著她們的兒子的生活重任,她吃苦耐勞、無怨無悔、默默奉獻,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她的所作所為經常使羅丹想起自己的親愛的姐姐。

羅丹出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爸爸是個警局文員,媽媽是個家庭主婦,小時侯因為學習不好,經常被家人訓誡,只有姐姐支持他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就是畫畫,她掙錢養活弟弟,把弟弟送到巴黎美術工藝學校,使羅丹對藝術有了系統的學習。

羅丹一開始痴迷於繪畫,可因為油畫顏料太貴,他只好轉到了雕塑班,而後又想去巴黎美術學院深造。可考了三次都沒考上,最後還被批示「此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純屬浪費」的評語。

而姐姐又因失戀進了修道院,兩年就病死了,羅丹的精神在這雙重打擊之下,徹底崩潰了,他毅然選擇姐姐的路,準備當一名修道士了此殘生,直到修道院長勸他「用藝術為上帝服務」,羅丹才又回到了藝術之路。

所以羅丹敬愛姐姐,就像對他的未婚妻羅絲一樣,他們是共同生活的伴侶,羅丹視她為家人,是不能夠拋棄的,就算他們之間只剩親情。

因此,當羅丹遇見了卡蜜兒,她眼神冷漠,沒有少女的瑩潤,卻充滿魅力;她天賦驚人,能用嗎死人的骨骸雕刻作品,大理石對她來說都太軟。

她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雕塑家,是父親的驕傲,弟弟的偶像,她崇尚愛情,更崇尚藝術。於是,這個富有天分和野性的絕世佳人使羅丹徹底淪陷了。

當時,羅丹正在創作取材於但丁「神曲」的《地獄之門》,這是一件與建築緊密相連的巨大藝術工程,共有186個形體。羅丹正陷入這件耗費他後半生精力,直到去世也沒有完成的作品的苦思冥想之中。

地獄之門

卡蜜兒的到來就象是一份上天賜予的禮物,她不但是勤奮的學生、得力的助手,更是模特和他的靈感謬斯,她參與到羅丹的創作中並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建議。

其中,《地獄之門》中的一件名為《吻》(圖4)的作品是他們愛情的見證,它來自但丁的詩歌中一對受到詛咒的偷情男女,羅丹以卡蜜兒為模特,以極為古典的寫實手法,刻畫了一對戀人,他們光滑柔軟的身體和底座粗糙的石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他們起伏、細膩、優雅的肌體和姿態,產生了極為生動的光影效果,他們無與倫比的羅曼蒂克和綻放的激情使每一個人觀者都產生對生命本源的感動。

而作品《沉思》的模特也是卡蜜兒,羅丹別出心裁,在正方形基座上烘託著一個沉入遐思中的少女頭像。她那恬靜、執著的神情,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少女的內在精神似乎被千年積澱的石質緊緊包裹著,給人以難以捉摸的誘惑力。

沉思

羅丹曾說:「世界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他還說:「藝術之源,在於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羅丹相信,藝術即感情。的確因此,羅丹的作品形象生動且富於內在的精神氣息,如《地獄之門》中被獨立放大的傑作《思想者》雖然在沙龍上展出時受到了猛烈的攻擊,學院派們稱它為「妖怪」、「猿人」。

思想者

一個具有高度智慧的巨人,痛苦地俯首坐在那裡沉思,把右肘放在左膝上,手託著下巴和嘴唇,審視著下邊發生的所有悲劇而陷入絕對的冥想之中。那壓彎的肋骨和緊張的肌肉似乎要被智慧的火花爆炸開來,《思想者》是羅丹最偉大的傑作,它甚至被視為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徵。

《加萊義民》是大型紀念碑雕塑,羅丹以真實的手法創作了這一組為了保全加萊城人民的生命財產,光榮地獻出了生命的六個義民,他們並沒有被雕塑成無私無畏的戰士或標籤口號式人物,而是賦予了每個人獨特的個性和精神狀態,有堅定者、有絕望者、有聽其自然者。

加萊義民

而另一幅表現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的雕像一開始曾被法國文學家協會拒絕接受,他們指責這尊雕像像一隻企鵝、一堆煤、一個怪胎,是頹廢風氣和精神錯亂的象徵。巴爾扎克被羅丹刻畫成披著睡衣在夜間了,而面部精神卻被突現了出來。

巴爾扎克

據說原稿中,羅丹給巴爾扎克雕有一雙手,當聽到旁邊的助手讚美說:「他這雙手雕得太好了!」時,羅丹立刻拿錘子砸掉了它們,因為過分突出的局部會讓人忽略了主要部分。他希望人們從雕像模糊不清的動態和模樣中聯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會環境,意識到一個活生生的人。

羅丹說:「最主要的是感受、愛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藝術家,先要從人做起」。他對卡蜜兒說,「我只愛你。」 在他與卡蜜兒延綿持續的15年戀情之中,羅丹達到了他創作的巔峰時刻,他最打動人心的作品也大多誕生於那段日子裡,因此後來的史學家們又把這段時期稱為羅丹的卡蜜兒時期。

當卡蜜兒說,「羅丹,我們結婚吧。」羅丹說,「這不像你,也不像我們。我們是高尚的,自由的。」自知永遠只能充當羅丹情人的卡蜜兒留下了一座羅丹頭像後,絕望的離開了。

她將自己關在位于波旁街的工作室裡,終日離群索居,足不出戶,她不停雕刻著又把作品全部砸碎,錯過一年一度的大型展覽。

她蓬頭垢臉,周邊的人對她議論紛紛,她得了妄想症,她似乎透支了一生所有的幸福,對羅丹的怨恨充滿了她的內心,使她跳進了永難回頭的深淵。

1913年7月,在家人的委託下卡蜜兒被送往精神病院,在那裡度過漫漫長夜,孤獨終老。在被關的三十年裡,身邊只有一張鐵床和便壺為伴,最後被葬在瘋人院公墓,墓碑只有一串編號——1943-N0392。

卡蜜兒的愛情如飛蛾撲火,她是天才祭奉在藝術祭壇上的供品,以燃燒自己來照亮天才,得到的是灰燼般的永恆。可卡蜜兒本身也是一位天才,她卻在全民的無情和漠然中鬱鬱而終。

羅丹的未婚妻羅絲在苦等了五十多年後,羅丹終於跟她舉行了婚禮,當時的羅絲已經72歲了,僅僅兩個星期後,她就離開了人世。而77歲的羅丹在羅絲死後,也一病不起,最終,他跟羅絲葬在了一起。

羅丹

但他堅持羅丹博物館一定要留出一部分展示卡蜜兒的作品,希望她的才華能為後世所見,這也算是對卡蜜兒的一點安慰吧。

卡蜜兒的作品

愛情燃燒生命,將藝術燃至巔峰,也使人跌進塵埃裡。也許世人嘲笑卡蜜兒低到塵埃的愛情,沒有全身而退並驕傲活著的謀略,可在真正的愛情裡,誰還有理智?當然,在這場留給人類璀璨的唏噓與感慨的愛情悲劇裡,她至少綻放過……

相關焦點

  • 藝術之內,情慾之外《羅丹》
    此時,羅丹與卡蜜兒(CamilleClaudel)間是師徒兼協力打造《地獄之門》系列裸像的好搭檔,藉由對話間表現羅丹對於肉體張力及生命韌度有很深的追求,以及擔當助手的卡蜜兒自身的雕塑才華也對羅丹造成不小的影響。
  • 卡蜜兒·克勞黛藝術簡歷
    卡蜜兒?克勞黛是法國重要的女性雕刻家。她自幼即顯露藝術天份,一八七六年她跟隨雕刻家布雪(Alfred Boucher, 1850-1934)學習雕刻,受到很大的啟發。一八八三年,布雪獲得羅馬大獎(Prix de Rome)準備啟程前往義大利,遂要求羅丹代替他擔任指導卡蜜兒的工作;一八八五年,卡蜜兒正式進入羅丹的工作室,在羅丹的器重下,她同時擔任羅丹的模特兒和助理,並協助羅丹進行《地獄門》(Gates of Hell, 1880-1900 )的創作。不久兩人從師生轉變為情人,並且展開了一段長達十多年的戀情。
  • 《卡蜜兒·克勞岱爾》:她眼中的那抹藍,他眼中的那絲傷
    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以利劍色做基調的片子《卡蜜兒·克勞岱爾》,是布魯諾·努坦執導,伊莎貝爾·阿佳妮主演的法國劇情片,1988年上映。告訴了43歲的羅丹碰見19歲的卡蜜兒的故事。布魯諾·努坦以他共同的視覺言語向人們浮現出卡蜜兒這位蠢才的雕塑藝術家笑劇的終生一生沒世。令不雅觀看者扼腕的同時,也使人對於羅丹這位藝術巨匠和劇情中的維克多雨果這些藝術界的頂尖巨匠有了新的意識。
  • 天才的毀滅—《羅丹的情人》
    文/鄭煬和少女卡蜜兒從小對雕塑感興趣,父親也一直以她的天分為驕傲,支持她從事雕塑藝術。卡蜜兒渴望成功,她以已負盛名的羅丹作為自己的偶像。有一日機遇從天而降,羅丹出現了,並且對卡蜜兒的作品感到震驚。他意識到自己面前的這位少女具有極高的才情,將成為他的靈感之源。
  • 長達十六年的地下情人,毀掉她的究竟是愛情還是藝術?丨12.7《羅丹的情人》
    影片中的卡蜜兒自小便喜歡雕塑,視譽滿全城的羅丹為偶像,後來卡蜜兒機緣巧合之下與羅丹相識相知。羅丹對卡蜜兒的作品感到震驚,羅丹意識到卡蜜兒極高的才情或許會為自己的創作帶來靈感,而卡蜜兒也為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偶像神魂顛倒。
  • |《羅丹的情人》觀影會回顧
    選擇一個,羅丹。你的妻子還是我?你在象牙塔裡做著溫柔夢。我們是曠野中的一對遊魂。
  • 【開端】:羅丹的情人
    電影海報1883年,43歲的羅丹第一次見到19歲的卡蜜兒,因為卡蜜兒,羅丹改變了對女人的看法,羅丹發現,卡蜜兒不但是理想的愛人,也是天地之合的工作夥伴。在他倆熱戀的1885至1896年的十多年間,羅丹創造出非常出色的作品,像《蹲著的女人》、《我很美》、《上帝的愛撫》等,許多人認為,羅丹把生命最大的熱情給了卡蜜兒。蜜兒雖然聰明、漂亮、年輕,但仍不是羅丹之妻的對手,羅丹對妻子玫瑰說:「她像只動物一樣地依賴我」。
  • 《羅丹的情人》:驚世天才是如何被摧毀的
    天才雕塑家卡蜜兒·克洛岱爾在少女時代遇見了著名的雕塑大師奧古斯特·羅丹,成為他的靈感繆斯和情人,卻又因羅丹的猶豫不決愛而不得。同時,創作的天賦始終被壓制在羅丹的陰影下,陷入絕望和偏執中的卡蜜兒漸漸走向了瘋狂,最後被關進瘋人院長達三十年,直至她最後香消玉殞。明明是才華橫溢的女子,擁有著天然的藝術領悟力和充沛的創作熱情,卻從遇到羅丹的那一刻起,命運的齒輪從此變得不可琢磨。
  • 我是卡蜜兒,從不是誰的情人!
    我站在他的身邊,卻從未與他比肩,他說:「女人的肌肉,理想的泥土,奇蹟啊...」我像泥土一樣,永遠的活在他的腳下,他的獨斷與私自始終伴隨在我的左右,始終阻擋我在藝術與愛情上的獨立。孤獨豐富了我的情感,激發了我的創作欲,我厭倦了世人說我是羅丹的影子,他們不知是羅丹盜竊了我的靈感,我親手擊碎那日夜敲打出的作品,我不是羅丹的影子,我想要擊碎世人對我的偏見,卻把自己送向了不歸路。
  • 在愛情裡,雕塑家羅丹與天才蘿莉的各自選擇是什麼?
    羅丹很快被卡蜜兒的天賦和對藝術的熱情所吸引,她身上的青春激情正是羅丹在失去的東西。「你被表現在我的所有雕塑中」,羅丹對卡蜜兒說。卡蜜兒對於羅丹更是崇拜的,面對偶像的追求,怎可抵擋?於是兩人陷入狂熱的地下戀情。
  • 天才,時代的異端——從奧斯卡影片《羅丹的情人》一窺原生家庭最差的母女關係
    卡蜜兒成了羅丹靈感的源泉,並傾其所能為羅丹工作,把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也全部奉獻給羅丹。卡蜜兒一心希望和羅丹結婚。可是羅丹有一個同居20年的女友露絲,還有一個孩子。羅丹只享受和卡蜜兒的情人關係,並不願意和卡蜜兒結婚。卡蜜兒認清羅丹,離開了他,進行自己的創作。她希望自己的作品也和羅丹作品一樣,能得到認可。可是世人對她的作品評價卻毀譽參半,羅丹也把她視為自己的對手。
  • 《羅丹的情人》:一刀刀刻下去的豈止是欲望,更包含著自己的絕望
    《羅丹的情人》一個天才少女和大師的莫逆之戀,感嘆卡蜜兒的才華和聰穎,為她可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她終究將自己的一生化為了羅丹藝術創作的燃料,看到此,反思不能盲目的責怪一個男人的風流,羅丹是愛她的,只是不能給她一個家庭。毫無疑問,卡蜜兒無疑是個天才,她就是為藝術而生的女兒。
  • 《羅丹的情人》:不要和你崇拜的人在一起,要成為他
    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一個困於愛情的女子,卡蜜兒·克勞岱爾。認識這個女子來源於一部電影,中文譯名是《羅丹的情人》,如果了解過劇情,你就會知道這真是個糟糕的譯名。說到卡蜜兒,就不能不提羅丹。1883年,19歲的卡蜜兒遇見了已經43歲的羅丹,本該是師生的兩個人相戀了,卡蜜兒加入了羅丹的工作室,與羅丹共同創作了「地獄之門」和「加萊市民」。但是卡蜜兒在其中的貢獻並沒有被肯定,她是一個天才,擁有極強的藝術天賦,她的父親傾力支持和培養她。
  • 卡蜜爾•克洛岱爾(Camille Claudel)——不只是「羅丹的情人」,更是一個天才雕塑家!
    卡蜜爾為羅丹做模特時拍攝的照片卡蜜兒•克洛岱爾(Camille Claudel)/她是羅丹的女神,也是舉世罕見的藝術天才。她17歲時被羅丹佔有,為她墮胎,和家人決裂,最後卻被無情拋棄。她拜羅丹為師,而羅丹又為她的美麗和激情所傾倒。兩人的感情糾葛,愛恨交織。卡蜜爾的才華令羅丹嫉妒,甚至抄襲。而卡蜜爾也忍受不了羅丹放蕩不羈的感情生活,兩人的關係最後不斷惡化而導致分手。而她的雕刻職業生涯卻悲慘地結束在精神病醫院長達30年的監禁中。相對於卡蜜爾的默默無聞,羅丹的名字則顯得金碧輝煌,他的作品被無數人頂禮膜拜。羅丹被稱為卓絕的天才,而正是因此,才會使得卡蜜爾的才華被無情埋沒。
  • 【強烈推薦】【劇情 / 愛情 / 傳記 / 歷史】羅丹的情人 (1988)
    Goldin主演: 伊莎貝爾·阿佳妮 / 熱拉爾·德帕迪約 / Laurent Grévill / 阿蘭·居尼類型: 劇情 / 愛情 / 傳記 / 歷史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語言: 法語上映日期: 1988-12-07片長: 175分鐘(法國)又名: 卡蜜兒·克勞岱爾 / 羅丹與卡蜜兒 / 卡米耶克勞代爾
  • 卡蜜兒·克洛岱爾
    卡蜜兒·克洛岱爾(Camille Claudel)她是羅丹的情人,也是舉世罕見的藝術天才。
  • 法國電影《羅丹的情人 (1988)》高清中字
    法國電影《羅丹的情人 (1988)》高清中字導演: 布魯諾·努坦編劇: 布魯諾·努坦 / 瑪麗蓮‧戈登 / 米薩‧泰拉米主演: 伊莎貝爾·阿佳妮 / 熱拉爾·德帕迪約 / 瑪德琳尼·羅賓森 / 洛朗·格雷萬 / 菲利普·克利夫諾 / 更多...
  • 她是法國天才女雕塑家,人們卻只知道她是「羅丹的情人」
    但當我們深入了解羅丹的人生後會發現,這裡面隱藏著一個天才少女,她是羅丹的靈感繆斯,也是羅丹的情人,卻最終因為對羅丹的愛而落得悲慘的一生。今天瑞德要給大家介紹的電影便是關於這位神秘少女——一個 40多歲有老婆的著名雕刻家羅丹,愛上 19 歲的少女卡蜜兒,這段忘年師生戀的故事很美,結局卻很心碎。卡蜜兒是傑出的雕刻家,她少女時代迷戀過老師,羅丹的創作讓她著迷。
  • 私情,畫意 | 偉大藝術作品背後的愛情故事
    Camille Claudel 作為美好時代巴黎藝術界最早的女性藝術家,卡蜜兒在十九歲進入法國雕塑家羅丹的工作室擔任助理,並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很快地羅丹被她的外表與才華吸引,成為羅丹的模範、情人、靈感和創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