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
羅丹 相信大家都不會很陌生,眾所周知的」
思想者「就是他的作品。他將其一生奉獻給偉大的雕塑事業,為留名千古的藝術家。但當我們深入了解羅丹的人生後會發現,這裡面隱藏著一個
天才少女,她是羅丹的
靈感繆斯,也是
羅丹的情人,卻最終因為對羅丹的愛而落得悲慘的一生。今天瑞德要給大家介紹的電影便是關於這位
神秘少女——一個 40多歲有老婆的著名雕刻家
羅丹,愛上 19 歲的少女卡蜜兒,這段
忘年師生戀的故事很美,
結局卻很心碎。
卡蜜兒是傑出的雕刻家,她少女時代迷戀過老師,羅丹的創作讓她著迷。她或許分不清楚
「愛」與
「崇拜」的界分。這個極具雕塑天分的少女正如當初
愛上雕塑那樣愛上了他,而羅丹也被其美貌與身上特殊的藝術氣息所吸引。他們短暫而炙熱的愛情由此開始,卡密爾的人生也悄然發生改變。她身著白衣站在雕塑旁,美妙的軀體宛如一尊典雅的女神像。羅丹的創作登峰造極,他把卡密爾視為
靈感的繆斯,是他藝術創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他後來承認唯一愛過的人。在對羅丹狂熱的愛裡,打開自己拘謹的身體,
供給羅丹最青春完美的肉體,讓羅丹觀看,讓羅丹
撫觸,擁抱,將
生命力注入他的雕像中。
Danae 是希臘阿戈斯公主,因為神諭,父親害怕 Danae 懷孕,把女兒囚禁在封閉的古堡裡,然而大神宙斯覬覦她的美麗,化成一道光,進入少女身體,Danae 就受孕了。藝術家的愛情太不可思議,羅丹對她的愛就像是對於藝術的敬畏與渴望,太過超俗與純粹。
卡密爾只是個女人
想要的是戀人專一的愛與陪伴
男人和女人對於愛情不同的理解和呈現方式,導致了愛情的不可預測性。
生性風流的羅丹沒有選擇拋棄卡密爾,但卻不能給她全部的他。
卡密爾的青春才華正被這樣畸形的關系所一點點耗盡,在經歷了一次次痛苦與傷害之後她選擇了毅然決然地離開羅丹。
愛情中劇痛的卡密爾,回到創作。
她開始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創作,她要為自己而活,為自己的雕塑事業而活。
在女性極受壓抑的年代,她像重勞動的工人,上下鷹架,扛土、捏土,創作出一點也不遜色於羅丹的作品。
卡密爾背叛了她的老師、愛人,背叛了羅丹的古典,讓雕塑像支離破碎的身體,滿滿都是傷痕。
她的作品被羅丹的手下以「國家」的名義掠走,卡密爾無法享有屬於她的正當權利。
在一次次愛與恨的糾纏中,卡密爾將自己關在一個幽閉的院落裡,一個原本有著超凡絕倫才華的女子就在這裡走向瘋魔。
1905年,卡密爾被送進了埃維拉爾城瘋人院的馬車給帶走。
即使只是普通的精神障礙,醫生也已經建議她可以出院,但卡密爾的母親卻依舊堅持把她關在那裡。
她孤獨地在這裡死去。
沒有雕塑,也沒有愛情,令人唏噓。
在精神病院經歷兩次世界大戰,1943 年逝世的卡密爾,揚棄了羅丹美學,樹立了新雕塑的廢墟形式,從青春到老婦,遍體鱗傷,真實動人。
好的藝術創作者
註定是知己,也是敵人
她有青春的熱情,她有藝術的天賦,她激發他創作動力,她帶給他無數的靈感。按照這個節奏,這對男女應一直相愛,保持愛情,白頭偕老。但他們分裂了,
女人想嫁給自己深愛的男人,情人想轉正。男人不想娶情人,只要保持情人關係,羅丹也不例外,跟古今中外所有的渣男一樣推脫:
給我點時間。羅丹瘋狂利用卡蜜爾的才華,激情,成就自己的名氣和事業。卡蜜爾就是個炮友和炮灰,她自以為那是偉大的愛情與犧牲。
卡蜜爾的父親說:你必須有自己的作品,開展覽會,你的前途是自己的。在父親去世後,
卡密爾的精神世界坍塌,在瘋人院裡度過最後30年。
在她無助時,愛情,作品,名氣,青春,她什麼也沒有了。甚至終其一生也逃脫不了羅丹這個名字,情人的身份蓋過她的才華。燃燒自己,犧牲自己,為男人而耽誤的一生換來的,大多是後悔。